1678年,一封来自中华帝国的书信在欧洲引起了轰动。这封信是当时正为康熙皇帝效力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写给欧洲耶稣会士们的,他在信中说,中国皇帝强烈希望了解世界,并且尤其喜欢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因此他呼吁欧洲各国能派遣更多的传教士来华。令人鼓舞的是,没过几年,在欧洲正如日中天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便派出了好几位博学的耶稣会士前往中国,从而在两位帝王之间发生了一次特殊的接触。
近代欧洲开始与中国发生直接联系,要从16世纪传教士的活动说起。当时,耶稣会士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写成报告带回欧洲。当欧洲的知识界接触到这些报告和著作后,很快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进而导致了后来长达百年的“中国热”。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皇帝康熙无疑发挥了重大作用。
1654年即位的康熙是清王朝历史上非常开明的一位皇帝。他在与汤若望、南怀仁等欧洲传教士的接触中,对西方的天文、数学、物理等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亲眼目睹了汤若望在历法较量中击败中国保守派官员后,康熙就开始努力学习西方科学。由于研究历法就必须要从数学始,康熙便任命传教士南怀仁为自己的第一位数学老师,主要教授皇帝欧几里得几何学。正是受这一情形的鼓舞,1683年,南怀仁以耶稣会中国教区区长的身份上书罗马教廷,请求速遣传教士来华,并极力宣传中国皇帝的开明与慷慨。
尽管欧洲曾有许多传教士渴望前往中国,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少有政府对该项事业进行资助,而能做到这一点的,唯有当时的欧洲第一强国——法国。1643年即位的路易十四,在许多方面与康熙都有相似之处。两人都是幼年登基,都迅速带领自己的国家从动荡走向了强盛,并且都偏好文化艺术。
就在欧洲“中国热”刚兴起时,法国的宫廷贵族们已热衷于收藏中国瓷器,而路易十四本人更是习惯使用按中国式样制造的家具。1670年,当路易十四为他的情妇蒙特斯潘夫人建造特里亚农宫时,就模仿了中国建筑风格。在1667年凡尔赛宫举行的一次舞会上,路易十四甚至将自己打扮得像一个中国人。
南怀仁的那封信在欧洲开始流传后,路易十四决定派遣传教士前往中国访问。听说康熙十分喜爱西方科学,路易十四给中国皇帝准备了丰厚的礼物,包括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天文仪器,如带测高望远镜的四分象限仪、水平仪、天文钟,还有一些数学仪器,装满了大大小小30个箱子。
1685年3月3日,路易十四的6名使节以洪若翰为首从法国出发,经过漫长的行程,最终于1687年7月23日抵达浙江宁波。由于其中一位传教士在途经泰国时为国王所挽留,因此最后到达中国的实为5人,即洪若翰、李明、白晋、张诚和刘应。1688年2月7日,这5人终于抵达目的地北京,准备觐见康熙皇帝。
对于法国使节的到来,康熙皇帝喜出望外。当他们呈上所携带的科学仪器后,皇帝不但慷慨地准许他们在中国自由传教,还挑选使节中的张诚和白晋留在宫廷中担任自己的科学顾问。几个月后,已学会满语的白晋、张诚便开始向康熙讲解天文仪器如何使用,同时还讲解一些天文现象。1691年,应康熙的要求,白晋和张诚还曾讲授人体解剖学。1693年,当康熙身染疟疾而御医们束手无策时,正是法国传教士洪若翰和刘应献上金鸡纳霜,才治好了皇帝的病。1708年,在曾参与中俄边境谈判的张诚等人建议下,康熙开始采用经纬度法重新绘制全国地图。10年后,经过法国传教士与中国官员的共同努力,终于绘制完成了当时亚洲水平最高的《皇舆全图》。在中国期间,白晋和张诚与康熙相处融洽,这也使得康熙对欧洲平添了几分好感。同时,康熙的勤奋好学也使白晋等人极为钦佩。在给路易十四的奏折中,白晋将康熙说成是在法国之外“连做梦也未曾见过的伟大人物”,是自古以来“统治天下的帝王中最呈明的君主”。
300多年前,身居凡尔赛宫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与紫禁城中的康熙皇帝,二人虽然从未谋面,但他们对异域文明的强烈兴趣却开启了中法两国交流的大门。
路易十四登基之初,由他的妈妈奥地利的安娜摄政,直到1661年法国宰相红衣主教马扎然死后他才真正开始亲政。在红衣主教阿尔芒·让·迪普莱西·德·黎塞留和马扎然的外交成果的支援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了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王国。他把大贵族集中在凡尔赛宫居住,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于他的周围,以此强化法王的军事、财政和机构的决策权。他建立起的这一绝对君主制一直持续到法国大革命时期。
在他执政期间(1661年-1715年),法国发动了三次重大的战争:遗产战争、法荷战争和大同盟战争,和两次小规模的冲突,使他在1680年开始成为西欧霸主;后两场大战对上荷-英-奥的三强联盟,大同盟战争因双方厌战而和解,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最后由法国王孙继承王位,但战争负担使他亲手缔造的伟大形象的超高民气在晚年丧失殆尽。
路易十四是法王路易十三的长子,出生于法国圣日耳曼昂莱,王弟奥尔良公爵菲利普则于1640年出生。妈妈是奥地利的安娜。1615年,在玛丽·德·美第奇王太后的主导下,其父路易十三与西班牙公主安娜结婚(因为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出身于奥地利,所以习惯上称安娜王后为奥地利的安娜)。1617年黎塞留崭露头角,得到路易十三的赏识,后来被任命为枢机主教,黎塞留在内政方面推行君主专制。1642年,黎塞留去世。1643年,路易十三去世,1643年5月14日,路易十四即位。就在路易十四即位之初,法国贵族重新活跃起来,形成了以孔代亲王、谢弗勒斯夫人、隆格威尔夫人为核心的投石党人,这是路易十四即位时的严峻形势。
由于路易十四即位时尚不满五岁,故由太后奥地利的安娜摄政,但是掌握实权的是黎塞留的忠实接班人马扎然。此时马扎然不仅是幼王路易十四的宰相、教父,同时也是摄政太后的情人。其位尊权重,可想而知。马扎然接受朝政之时,恰恰是法军在三十年战争中决胜关头。马扎然为了应付战争的需要,而向金融家预支款项,并以允许他们征收捐税和收取国家的收入作为交换条件。这些包税商从中获得巨利,引起了贵族的嫉妒和人民的愤怒。
1648年8月26日,巴黎爆发了人民武装起义。起义者一夜之间就筑起了1200个街垒,他们用"福隆德"射击马扎然拥护者的住宅。在外省也爆发了反***的起义。1648年10月,国王路易十四从京城出走,马扎然被第一次流放。此次暴乱一直到1652年10月21日,路易十四才得以返回巴黎。这就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投石党运动"。
路易十四使法兰西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强的国家,与康熙同时代的西方大帝,时人尊称"太阳王"。
历代评价
奥尔良公爵夫人在记忆录中对路易十四的言谈举止大加称赞:"他的讲话受到极大的欢迎,似乎有一种使人愉快的技能,举止自然得体,没有任何做作。"
国王的弟弟奥尔良公爵坦诚:纵然是在危险的场合下,路易十四经常也表现的非常淡然,"在死亡的最后时刻,国王仍可非常从容地安排一切事物,似乎死亡仅是另一场旅行"。
宫廷女官莫特维尔夫人评价说,在公正、仁厚、宽大、自制、严明方面,当代与历代所有的君王都赶不上路易十四;法国贵族学者圣西门伯爵则以为,路易的性情是温和谨慎的,行动与言语都极有节制;包含伏尔泰在内的批评者,把路易十四的晚年错误归咎于骄傲自大,以为他对权势与荣耀的喜好,导致法国社会的贫困与灾难;杜克洛说:"非常多市民在他的灵柩经过时,甚至以为不值得去侮辱一番"。
德国文学家歌德称赞说:"他是自然造就的帝王中的完美样本,但是这样做,却使他自身耗竭,且毁掉了模子"。
反对波旁王朝的拿破仑赞美路易十四说:"路易十四是一位伟大的国王,是他造就了法国在国际中的一流地位,自查理曼以来又有哪位君王能够与他相比?"(暗示只有自个可与查理曼和路易十四相比)
19世纪的英国史学家阿克顿勋爵则以为,他是现代国王中最有能力的一位。
伏尔泰颂扬他的统治是一个"永远值得怀念的时代"(伟大的时代)。
哦中国是不可能有民主的(现在都没),唯一一次能出现文艺复兴的可能是明末,明朝末年传统的君主“天授皇权”思想逐渐瓦解,更有人开始批判儒家思想,人民开始出现了人文思想,这是中国的大幸也是中国的大不幸,因为满清的铁蹄打破了中国的美梦,正是你眼中的伟大君主康熙采取了历史上恶心的“剃发易服”,“文字狱”等政策彻底的完全的扼*杀了汉*族的民族意识相对的也扼*杀了民主思潮,明末清初,一场场屠杀惨剧在满清前几代执政者的授意下上演:努尔哈赤在辽东对汉民大肆屠戮,破锦州后三日搜杀,妇孺不免;掠济南,城中积尸13万,运河之水变红。皇太极时八旗军队三次深入京畿、山东等地滥行杀掠的纪录,在一些方志中保留了下来。多而衮进关之初,清军短期收敛后就又固态复萌,以戮立威。满清为了强化其统治,野蛮推行“薙发令”、“留人法”,叫出“留发不留头”的威胁,野蛮强迫占领下的中原人民剃发畜辫,易服满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