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劣纪念币涂上金粉银粉变身奥运金银币,经过广播电视购物的理财顾问或销售专家唾沫横飞、热情洋溢地介绍,成本仅200元卖到了七八千;盯准老年人的钱袋,将低价购进的珠宝首饰、邮票等包装后,冠以各种名头销售给老年人……
《寻宝》、《鉴宝》、《天下收藏》、《收藏马未都》、《好运传家宝》、《盛世典藏》……各种收藏类卫视节目的播出,也让很多不懂收藏知识的人,看到了一些收藏暴富的案例,在收藏渠道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电视购物上出现“收藏品”,有销路自然也不奇怪。
8月8日,一条关于北京中北投资大厦“华夏国博国际收藏品文化交流中心”数百职员被控制的消息传遍网络。华夏国博究竟是一家什么公司呢?从表面看来,“华夏国博”就像是一家正规的艺术品机构,他们有古玩展厅,艺术品展厅和官方网站。从他们的官网介绍可知,该公司主营古玩、字画、邮品等鉴定和寄卖服务。
在其官方网站最为显眼的位置,是以“蛇年”为主题的礼品,这一主题之下就有56款,包括贵金属、纪念钞、玉器、瓷器、珍藏册等不同种类,价格也从一两百元至一万多不等。
从其网站上登出的纪念品种类看,和广电购物上的是“一路货色”。
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副局长郑威说,今年8月初,北京警方根据公安部部署,对北京市丰台区涉嫌非法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线索进行核查时发现,一家名叫“华夏国博”的收藏品文化交流中心涉嫌违法行为。从该公司总部,警方搜出约60余万公民的个人信息。这些被非法搜集后整理而成的公民信息单,堆积如山,足足装了4车才被全部拉走。
之所以受害人会不断上当,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他们被忽悠得认为,这些藏品可以升值。收藏品公司一般谎称可以给客户按中国收藏家协会等名义举办拍卖会,使其购买的收藏品成倍增值,诱骗客户再继续大量购买收藏品。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高价的纪念品、工艺品,都打着博物馆、文化局等名义进行宣传,有的还打着某某大师的名头,以“限量”为卖点,声称自己藏品发行量多么低,炒作收藏价值。
那些“经销商”获得公民信息,大致有这样的渠道:1、通过病毒软件盗取互联网上的个人信息;2、从互联网上收集人们无意中留下的个人信息;3、人们平时交易,会给商家留下个人信息,商家将这些信息打包售卖;4、一些机构人员,将信息库的数据非法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