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研报指出,3月4日两会召开,新质生产力成为本次两会重要看点之一,或指引新一轮产业投资机会。新质生产力核心在于“新质”,中信证券认为其路径在于以新生产要素与新技术革命为基础对劳动力和劳动资料等进行组合优化,从而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产业引擎,最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这一蓝图指引下,中信证券表示,投资策略“抓两头”:上游基建空间进一步打开,其中算力、能源、新型材料设备等最具确定性,而下游各类场景应用与产业组织仍可能需要经历一段技术试错、迭代与培育期,布局正当时。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融合技术突破和要素创新配置,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此前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和全球化红利逐渐消失,过往的粗放式发展已难以支撑经济继续维持高速增长。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科技创新带来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认为,目前以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正在驱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而新质生产力有望成为我国能否在新一轮革命中获取话语权的关键驱动因素。
▍哪些上游方向最受益?上游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且最具确定性,核心在于新型要素建设(数据、算力)与配套(能源、材料、基础软件、基础装备等)。
以数据和算力要素为例:1)数据要素:数字经济发展的“石油”。政策端,以《数据二十条》为核心的“1+N+X”的框架也已初步形成。从使用环节来看,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2021-2022)》,数据存储(22%)、数据分析(21%)、数据加工(20%)的市场规模位列前三,合计占比63%。随着数据交易激活数据价值,有望带动产业数字化、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数据交易的数字全产业链增长。2)算力要素:AI浪潮下,算力即实力,决定发展主导权。大模型突飞猛进,仍未看到能力边界,随着模型继续向更大参数规模和多模态迭代,算力需求进一步激增。海外科技巨头不仅持续加大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的资本投入,同时也在寻求自研AI芯片的可能。在高端AI芯片受到美国技术封锁的背景下,国内欲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发展自主可控的国产算力是基础。
2024年春节后,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我们认为,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调结构、促内需的重要抓手,与推进新质生产力相辅相成,核心受益方向包括:1)乘用车、家电等终端消费品、商用车及上游电子元器件、半导体;2)工业母机、通用设备等生产型机械设备与高铁船舶等服务型机械设备;3)医疗设备、科研仪器;4)物流新基建: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新模式。此次财经委会议规格较高,后续可能会更多强调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统筹支持全链条各环节,我们预计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设备升级补助、优惠贷款等形式的政策将配合发力,同时有望带动消费信贷需求。
▍风险因素:
▍投资建议:
1)海外AI资本开支加码带动上游供应链高景气,业绩具备高确定性;2)设备更新+新质生产力;3)汽车以旧换新+智能驾驶;4)人形机器人;5)受益于全球半导体复苏与国内晶圆厂扩产;6)产业整合+中药;7)卫星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