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编继承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龙俊

然而在民法典立法过程中,曾经围绕继承编讨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问题并引发争议。虽然讨论的最终结果是不修改,但是笔者认为这一讨论过程仍然非常有价值,以下详述:

一、关于法定继承的继承顺序

二、关于替补继承和后位继承制度

民法典编纂过程中也讨论过是否要明确规定替补继承和后位继承这两种制度。规定这两种制度无疑能够更加体现保护被继承人的意思自治,更加符合民法的基本原理。但是研究之后发现,即使不规定替补继承制度,仅仅通过民法总则的法律行为附条件也能实现制度效果。而对于后位继承制度,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限制先位继承人再处分遗产的自由?如果认为仅仅通过一个遗嘱就能达成限制处分效力,那么就会与物权的公示原则相矛盾。当然也可以规定后位继承只发生债法上的效力,但是仅仅只有债法效力能否达到制度目的也存在疑问。尤其是民法典在物权编已经规定了居住权,通过居住权的设计,就可以将实践中最重要的遗产——房产的后位继承制度目的直接实现,规定后位继承的制度必要性并不明显。所以最终替补继承和后卫继承制度均未规定。

THE END
1.法定遗产继承顺序是什么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另外,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规定,代位继承人继承他父亲或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这可以作为对法定继承人两个顺序的补充。 https://www.64365.com/zs/1005175.aspx
2.法定遗产继承人的顺序继承遗产的法定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87KaXOREebQv.html
3.我国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是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的,首先是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则遗产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遵循这一法定顺序可以确保继承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找法网咨询顾问 2024.11.28 15:42:07 解答 咨询我 关于法定继承顺序,我国法律规定明https://wap.findlaw.cn/wenda/q_46741898.html
4.法定遗产继承人的顺序律师普法法定遗产继承人的顺序为: 1、第一顺位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这里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也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2、第二顺位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没有第一顺位继承人的,才由第二顺位继承人继承,只要有第一顺位继承人的,遗https://www.110ask.com/tuwen/5176391368559398428.html
5.遗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区别→MAIGOO知识摘要:法定继承又称为无遗嘱继承,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的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对被继承人的遗产进行合法有效继承。相对于遗嘱继承,它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那么,其法律特征是什么?它和遗嘱继承的关系是什么?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是什么?https://www.maigoo.com/goomai/203764.html
6.《民法典》继承新规:这4种财产不能继承!(详解+法条)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 【继承的接受和放弃】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https://www.yueyang.gov.cn/sfj/58105/58109/content_1814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