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赔偿金是否可以作为遗产分割?

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当事人死亡情形下,亲属可以获得死亡赔偿金,那么死亡赔偿金是否可以作为遗产进行分割?死亡赔偿金不属于受害人的遗产范畴,应当按照与受害人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等因素确定权利人和相应份额效。

1.死亡赔偿金不属于受害人的遗产范畴,应当按照与受害人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等因素确定权利人和相应份额效——林文进诉陈素英共有纠纷案

案例要旨:死亡赔偿金是基于受害人死亡对其近亲属所支付的赔偿,获得死亡赔偿金的权利人是受害人近亲属,赔偿金不属于受害人的遗产范畴。对于死亡赔偿金分配问题,原则上应当按照与受害人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等因素确定权利人和相应份额,不应简单参照《继承法》分配原则处理。

案号:(2014)厦民终字第561号

审理法院: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

2.死亡赔偿金不属于死者的遗产范围,死亡赔偿金请求权是死者近亲属的权利——欧利敏诉蓝秀朋、蓝会芳、蓝文新、樊月枝工伤死亡赔偿金分割案

案例要旨:死亡赔偿金请求权的形成及赔偿金的实际取得发生在死者故后,也不是对死者财产损失和生命的赔偿,不属于死者的遗产范围。死亡赔偿金的取得源于法律的直接规定,死亡赔偿金请求权是死者近亲属的原始权利。死亡赔偿金的分割应综合考虑权利人与受害人关系的远近和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对受害人经济依赖程度及其生活状况等因素,在死者近亲属之间进行分配。

案号:(2011)来民再终字第8号

审理法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中级人民法院

3.死亡赔偿金不属于死者遗产,分割时应根据与死者关系的远近和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合理分配——罗志凤与唐云兴遗产分割纠纷上诉案

案例要旨: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家庭整体预期收入损失的赔偿,其性质为财产损害赔偿。死亡赔偿金不属于死者遗产,分割时应根据与死者关系的远近和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合理分配。公司赔偿的丧葬费、交通费、误工费和住宿费不是死亡赔偿金,不应纳入死亡赔偿金范围进行分割。

案号:(2008)渝一中法民终字第1867号

审理法院: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4.死亡赔偿金不属于死者的遗产——孙怀仁、尹瑞珍诉葛秀英、孙某死亡赔偿金分配纠纷案

审理法院: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民法院

案号:(2015)新马民初字第00711号

审理法院:江苏省新沂市人民法院

6.死亡赔偿金不属于死者的遗产范围——肖某的法定继承人诉张某生命权纠纷案

案例要旨:死亡赔偿金是赔偿义务人承担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方式之一,应归死者的近亲属所有。从性质上来说,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家庭因死者的死亡而减少的收入的补偿,是死者家庭的共同财产,而非死者的个人财产,故不属于死者的遗产。

7.死亡赔偿金不能作为遗产继承——王某与陶某诉陈某赔偿款分割纠纷案

案例要旨:死亡赔偿金是在死者死后产生的,既不是死者生前的财产,也不是给予死者的,因此不能作为遗产继承。死亡赔偿金可以参照抚恤金的分配原则,以主要照顾、优抚、救济死者生前扶养的亲属、兼顾其他亲属的原则进行分割。

一、死亡赔偿金不属于遗产

法院在审理中对死亡赔偿金如何分配存在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死亡赔偿金就是死者的遗产,应由死者近亲属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第二种意见认为,死亡赔偿金不是死者的遗产,是侵权人对死者近亲属遭受的财产损失在一定范围内的赔偿,是死者近亲属的共同共有财产,分割时应在死者近亲属中平均分割。第三种意见认为,死亡赔偿金不是死者的遗产,是侵权人对死者近亲属遭受的财产损失在一定范围内的赔偿,是死者近亲属的共同共有财产,但分割时应综合考虑当事人与死者的亲密程度以及生活状况等因素,不一定要平均分配。

请问:以上哪种观点正确?

答: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死亡赔偿金在受害人死亡时尚未由其所有,故死亡赔偿金不属于遗产。

《侵权责任法》第十八条规定,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故死亡赔偿金的请求权主体是死者近亲属。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十二条的规定,近亲属的范围是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其中的子女包括养子女,故本案中,死者的养女饶某和死者的妻子刘某对该笔死亡赔偿金均享有请求权。由于侵权责任法中的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未来收入损失的赔偿,其中包含了被扶养人生活费,故分割时应考虑当事人与死者的亲密程度、是否需要死者扶养等因素。

综上,我们认为你们第三种意见较为妥当。

(摘自《死亡赔偿金该如何分配》,作者:《人民司法》研究组,载于《人民司法·应用》2011年第23期(总第634期))

二、死亡赔偿金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民法理论上对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根据“扶养丧失说”,将其解释为精神损害抚慰金;另一种是根据“继承丧失说”,将其解释为财产损害赔偿金。法释〔2003〕20号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实质上是摒弃了法释〔2001〕7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所采取的“扶养丧失说”的立场,将死亡赔偿金解释为财产损害赔偿金,可以认为在理论上接受了“继承丧失说”;实务中的争议也由此而起。一种意见认为,既然采纳了“继承丧失说”,死亡赔偿金理所当然就是死亡被害人的遗产,应当按照《继承法》的规定按法定继承顺序分配,债权人也可以主张继承人应当在继承范围内以死亡赔偿金清偿被继承人生前债务。

我们认为,“继承丧失说”只是相对于“扶养丧失说”的一种借喻或类比的说法,旨在强调“逸失利益”的范围不同。“扶养丧失说”将应当赔偿的“逸失利益”范围限制在被扶养人生活费,而“继承丧失说”界定的“逸失利益”范围则是受害人家庭作为“经济性同一体”的未来可预期的收入损失。显然,“逸失利益”的范围与“遗产”的范围是不同的。按照《继承法》第三条的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死亡时遗留”,意味着“遗产”应当是死者生前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财产,包括财产权利。遗产虽然不一定是现实权利,但它却是被继承人依法享有的固有利益。而“逸失利益”既非现实权利,也非固有利益,而是向后发生的未来可预期的收入损失。因此,仅仅从字面上将民法理论上的“继承丧失说”作望文生义的理解,将“死亡赔偿金”解释为“遗产”,是不正确的。

(摘自《侵权责任法热点与疑难问题解答》,王利明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72~73页)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009修正)

第一百一十九条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THE END
1.法定继承人的确定和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部门动态法定继承,是指直接根据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以及遗产分配原则,由法定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法律制度。 在法定继承中,继承人的范围、继承人参加继承的顺序和继承人应该继承的遗产及遗产的分配原则等内容都由法律直接规定,因而法定继承具有法定性的特点。 http://www.nxcity.gov.cn/szf/zfdt/bmdt449/202411/t20241126_11668373.html
2.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的范围是什么?导读: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的范围是根据《继承法》第3条明确的规定,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以及所拥有的文物图书资料,都是属于遗产范围。除此之外,法律所允许公民的所有的生产资料均属于范围之内。 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的范围是什么? 一、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的范围是什么? https://www.64365.com/zs/1170458.aspx
3.继承法遗产的范围律师普法继承法遗产的范围 普法内容 民法典最新规定,遗产的范围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主要包括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的收入、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比如住房公积金等。对于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https://www.110ask.com/tuwen/11284113270896399770.html
4.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遗产处理我国继承的基本特征,具有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法定继承以一定的人身关系为前提,即确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份额的根据是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存在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收养关系。如我国继承法第10条规定配偶各法定继承人,其根据是存在血缘关系;规定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https://lawhlj.com/article.php?id=11237
5.继承法遗产的范围一、继承法-遗产的范围知识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遗产的内容如下表所示: 二、继承法-遗产的范围相关练习题 甲与乙结婚,女儿丙三岁时,甲因医疗事故死亡,获得60万元赔款。甲生前留有遗书,载明其死亡后的全部财产由其母丁继承。经查,甲与乙婚后除共同购买了一套住房外,另有20万元存款。下列哪一说http://m.sc.offcn.com/html/2019/04/114998.html
6.遗产继承法内容主要有哪些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总则规定制定遗产继承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继承权。继承的开始是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什么财产可以列入遗产的范围? 首先他必须是个人的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房屋,现金,生活用品,林木等等。 总则还规定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条件。 如果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或者是遗弃虐待被继承人,或者是伪造遗嘱的,情节https://www.lawpa.cn/changshi/269211.html
7.遗产的范围包括哪些,亲属失踪后能继承其财产吗?一、遗产的范围包括哪些 1、遗产是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包括: (1)公民的合法收入; (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http://m.fabao365.com/channel/yichanjicheng/125840/
8.农村宅基地继承法新规定农村宅基地可以继承吗农村宅基地继承1、从农村宅基地继承法新规定来看,农村宅基地不属于公民个人的财产,是不可以继承的。 2、根据《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范围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 (1)公民的收入; (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https://m.liezx.com/article/1875.html
9.《民法典》之《继承编》与原有《继承法》的修改与变化(1)按照现行的《继承法》,小明不在法定的代位继承范围里,不能继承大伯的遗产,遗产要被认定为无主财产。 民法典继承编草案中新增的侄、甥可代位继承规定,小明就可以继承大伯的遗产了。 民法典继承编草案第907条增加了代位继承的适用范围,具体修改为:“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如果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https://m.jl.huatu.com/2020/0525/1532726.html
10.文摘杨立新我国继承制度的完善与规则适用2. 扩大酌分遗产请求权的主体范围 《继承法》第14条规定的酌分遗产的主体之一是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民法典》第1131条规定只要是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就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使酌分遗产请求权的主体范围扩大。 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1141.html
11.网络财产虚拟货币游戏装备……民法典草案扩大遗产范围,只要按照现行的《继承法》,小明不在法定的代位继承范围里,不能继承大伯的遗产,遗产要被认定为无主财产。 民法典草案继承编中新增的侄、甥可代位继承规定,小明就可以继承大伯的遗产了。 民法典草案继承编第907条增加了代位继承的适用范围,具体修改为:“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如果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https://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249281
12.2024年继承法对土地承包权有何具体规定?头条新闻遗产范围是否包含农村土地承包权? 农村土地承包权在遗产范围内的问题,需要结合我国《继承法》以及《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理解。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原则上不属于继承的范畴,因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基于集体成员身份而取得的一种用益物权,其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紧密相关,且具有较强https://www.maxlaw.cn/n/20240222/11000817283661.shtml
13.法定继承人范围和顺序的确定但是对此持反对意见的学者可能认为,将父母规定为第二顺序继承人有违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也不利于父母晚年生活的保障。如前所述,这是混淆了继承和赡养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由于被继承人父母晚年生活的保障属于赡养范畴的问题,应当按照赡养制度来解决,这里不涉及道德问题。而继承法通过设立酌给遗产制度和先取权https://www.xuexila.com/lunwen/law/minfa/41825.html
14.财产继承权(精选5篇)公民死亡时遗留的可以作为遗产的财产,必须是依法可以由公民拥有的,并且被继承人有合法根据取得的财产。对于公民没有合法根据而取得的财产,不能作为遗产。[2]在遗产的具体范围上,各国依据各自的国情作了相应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简称《继承法》)第3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https://www.1mishu.com/haowen/144250.html
15.遗产范围的确定(精选十篇)我国继承法从国情出发, 对遗产的范围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解决了这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 市场经济的发展, 继承法规定的遗产范围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的继承, 尤其是在遗产债务清偿中, 由于遗产范围不明确导致的纠纷不断增加, 遗产债务人在继承发生后无法明确自己的地位, 难以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j1fdmt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