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因何情况会丧失对方遗产继承权?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继承法》第七条明确规定,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丧失继承权。
2.虐待、遗弃被继承人:同样依据《继承法》第七条规定,继承人虐待、遗弃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也丧失继承权。这里的“虐待、遗弃”包括但不限于在婚姻存续期间的行为,如果证据证明离婚前存在此类严重行为,并导致被继承人权益受损,也可能丧失继承权。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七条:“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离婚协议对遗产继承有何影响?
1.财产分割: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双方可以通过协议方式对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如果离婚时,一方已经通过离婚协议放弃了对某些财产的所有权,那么这部分财产在原所有权人去世后,另一方就无法再以法定继承人的身份主张继承该部分财产。
2.遗嘱指定:离婚后,被继承人在遗嘱中可以自由指定其个人财产的继承人,不受离婚协议约束。但如果遗嘱涉及到了离婚时已分割给对方的财产,可能会引发争议。
3.债务承担:离婚协议中关于债务分担的约定也可能影响遗产继承,因为继承遗产的同时,继承人也要承担被继承人生前未清偿的债务(限于遗产实际价值内)。
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规定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其中不包括已离婚的原配偶。
3.同样,《继承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这意味着离婚时已分割给对方的财产不再视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法律上离婚后还能否作为法定继承人?
在离婚后,能否作为法定继承人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1.离婚本身并不直接剥夺一方作为原配偶的法定继承权。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近亲属。这里的“配偶”是基于婚姻关系的存在而确定的,一旦婚姻关系解除(即离婚),则不再具有“配偶”的身份,自然也就失去了以配偶身份继承对方遗产的权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条: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
通常情况下,离婚后不能作为法定继承人继承对方遗产,但若满足特定条件,仍可能依据法律规定获得适当遗产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