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的消费者发现个人房源信息在没有征得业主同意下变为中介房源;31%的消费者发现中介冒充业主发布个人房源;32%的消费者发现房源图片模糊或夸张……昨日,广东省消委会发布2019年房地产中介服务调查结果,揭开“房地产中介服务十大消费潜规则”,其中房源信息不实、执业不规范、总体服务质量偏低、诚信问题较多、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高等问题尤为突出。
记者从广东省消委会了解到,广东省消委会结合中消协“信用让消费更放心”消费年主题,在今年5-9月期间,组织开展了2019年房地产中介服务专项调查暨“挑战房地产中介服务潜规则”活动,主要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与志愿者体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综合形成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显示,逾5成受访者对房地产中介服务满意度评价一般或不满意,反映出消费者对房地产中介服务总体满意度不高。综合调查和体察情况分析,主要由四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造成。
1.发布虚假房源。房源价格显著低于市场、图片模糊或夸张、中介推搪房子不能看等多项问题均占比三成左右。
2.房源信息描述与实际不一致。房源照片、地点、装修布置等信息与实际不符。
3.中介擅自发布个人房源或冒充业主。41%受访者反映个人房源信息在没有征得业主同意下变为中介房源,31%受访者反映中介冒充业主发布个人房源。
1.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志愿者反映部分中介对业务不熟悉,存在不守时、擅自变更负责人员、获知客户没有购房指标后服务态度变差等问题。
2.缺乏职业行为道德规范。受访者表示中介存在故意隐瞒房屋情况(55%)、故意隐瞒限购政策(38%)、夸大贷款政策(37%)、赚差价(31%)、收取高额杂费(30%)等一系列不诚信行为。
调查和体察还发现,超九成消费者遇到中介违法违规行为,包括:制造“阴阳合同”规避税费或获取高额贷款、诱导或协助提供虚假购房证明材料、设置不合理格式条款等。在调查中,有27%的消费者反映遇到中介表示制作“阴阳合同”规避税费或获取高额贷款。
体察结果显示,15名体察志愿者中有6名个人信息直接遭外泄,其中1名志愿者在两周内共接到12个不同房产中介的推销,1名志愿者表示刚在平台上完成注册,马上就有中介致电推销。
广东省消委会认为,房地产中介服务行业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风险点包括:
1.掌握大量消费者个人信息。为方便联系,消费者都会留下联系方式给中介,注册线上房地产中介服务平台也需要提供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