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人被抓44中介列黑名单,21.55亿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
2021年8月7日,据深圳发布,“深房理”案件调查处理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此外,部分中介涉嫌为“深房理”违法炒房提供便利。目前,有关责任单位和人员已被依法依规启动问责和处罚,2名犯罪嫌疑人被逮捕,3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此外,深圳金融监管部门在全国率先开展专项整治,经过多轮滚动排查和监管核查,截至目前共发现21.55亿元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深房理事件牵涉甚广,影响的不仅是实际参与人员,也关系到有购房需求的人,因为它涉嫌违规炒房。
二、“深房理”事件回顾,多方人员牵涉其中
2021年4月,网民公开举报“深房理”违规炒房。
2021年4月8日,深圳市住建局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对涉及深房理的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的通告。
根据通告,深房理被举报反映涉嫌违法行为包括:
1、教唆炒房人通过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方式骗取购房资格;
2、以合资入股、众筹等名义,向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用于购房并承诺返还收益,涉嫌非法集资;
3、提供“一条龙”服务教唆协助借款人骗取信贷资金违规用于购房;
4、通过其公众账号、聊天群组发布虚假不实信息。
2021年5月11日,“深圳12345”回应称“已成立联合调查组”、“调查处理工作有难度”。
2021年6月5日,“深房理”事件涉事人员被处罚。
炒房听得多了,炒出“产业链化运作”、“合法手段”的,还是第一次听说。
三、深房理是如何炒房的
协助购房人违规获得房产:
1、加入深房理“摇篮计划”,成为“摇篮会员”;
2、与其中一名“摇篮会员”(婚票)“结婚”获得购房资格;
3、以三成自有资金,加上从垫资公司借到七成的房款,全款购入房产;
4、与银行办理经营贷(约房产总价款七成),用贷款还清垫资公司借款,实现三成首付;
5、办理其他消费类贷款用于月供;
6、与该名“摇篮会员”“离婚”,将房产更名至自己名下。
代持人与“股份制”炒房:
2、紧接着,依照各自的出资比例,划分并持有相应比例的房屋“股份”;
深房理只是违规炒房的冰山一角,炒房不仅仅是“有钱人”的事,不少违规交易也是炒房的手段。
一、小产权房交易:刚需客的无奈之举
本来,“小产权房”不得确权发证,不受法律保护,是无法交易的。
但小产权房不仅不限购,售价也仅是同片区商品房价格的二分之一甚至更低。
因此,除了刚需购房,一些小开发商、投资客也成为了购买小产权房的主力军。
二、卖房打新:做中间商赚差价
深圳新房限价,一些炒房客就紧盯新房市场,通过卖房再买新房的操作,谋取其中的差价。
差价也体现为二手房价上涨,造成二手房价倒挂,成本由接手二手房的人承担。
三、假离婚买房:配偶只是买房工具人
假离婚买房大家应该不陌生了,凤凰财经报道过一个案例:
在房子上搞出这么多花样,还不是因为有钱可“捞”。
深圳房价高,对真正有刚需的人来说是难题,对投资客来说却是大大的机遇。
也诱惑了一波又一波的人去炒房赚钱,哪怕你没有钱,也有各种小成本炒房方式。
比如深房理:
诱惑你“入股”、垫资贷款、无底线加杠杆,一旦有任一环节出问题,都会引发连环纠纷,并将自己置于高负债乃至破产的境地。
通过炒房,也许自己能获取到利益,但风险是极高的,更重要的是伤害到买房刚需的人。
深圳不断为房价调控打“补丁”,不要让自己无房可住了。
一、深圳全市禁止代理销售小产权房
深圳市龙华区住建局5月8日发布《关于禁止代理销售“小产权房”的通知》,不得代理销售“小产权房”,不得为“小产权房”交易提供经纪服务。
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布提示,深圳始终在全市范围内禁止代理销售“小产权房”。
二、打击“假离婚”
据澎湃新闻报道,2月8日,深圳住建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关于居民家庭住房登记有关问题的复函》,明确:
三、专家建议深圳试点房地产税
5月11日,财政部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四部门召开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听取部分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及部分专家学者对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两个地方不能再等了,深圳和海南要拿出改革的胆识和勇气。”
代持买房、假结婚假离婚、卖房打新……这些房产乱象不加以限制,最终的结果是房价越炒越高,刚需越来越难买房,对你我都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