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成果管理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科技成果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立法;管理政策

那么如何提高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法律政策环境的差别会多大程度的影响这种转化效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顺畅与否会如何影响经济我们可以参鉴一下美、日两国的经验教训。

一、美、日两国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成功经验如何

由于美国注重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在法律环境层面为大学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激励,美国的科技水准得以迅速上升,终于在20世纪末世界发达国家普遍经济不景气的情境下,凭借知识经济而依然保持持续繁荣,开创了信息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到,法律环境的改善使美国大学有了科研的热情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并使相应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最终协同创造了美国的经济发展神话。其中,依托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等高校的硅谷的发展过程就是鲜明的一例。

反观日本,20世纪80年代经济的表面繁华掩盖住了日本国内的科技创新法律环境的缺陷,国民盲目的自大也一定程度上虚浮了大学的进取精神,日本原初“技术立国”的锐气不再。在不能进行产业升级的情况下,狂热的资本开始集中投资于房地产,造成了日本80年代末的经济泡沫。当投资者意识到日本经济增长方式的缺陷后,泡沫也随之破碎,日本经济一落千丈,并殃及本国经济发展达10余年,教训极其惨痛。经研究,其实即便在泡沫膨胀期,日本大学的科研经费只仅次于美国,在世界科学杂志上的数量也仅次于美国。然而,在大学技术转移方面,日本直到1998年效仿美国《拜杜法案》的《技术转移促进法》的出台,日本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才有了明显的起色,但已经落后了美国近20年,其间仓海桑田,令人感叹。[7]

二、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随着时代的变迁,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已经成为公认的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条也明确规定,大学应当“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可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具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我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尴尬现状应予改变。

当然,我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低效反映了我国大学办学理念和体制上的缺陷,也显露了我国相应法律政策规范的缺失。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了我国大学的创新不足和转化低效,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2.我国对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建设滞后,存在着权利的模糊和错配,影响了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效率。在现阶段,我国的法律规范明显存在如下的缺陷:第一,我国对职务发明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规定模糊,既不能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又引发了更多的争端,增大了技术转化的成本,虽然一定意义上讲灵活变通对权利归属的界定有其相应的积极意义,但是法律的大忌就是不明确,良好的法律应该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引功能,使行为人在事前就可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效果,因此我国职务发明的权利归属的法律规定应该纠正。第二,法律应该在清楚界定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问题的同时确立对职务发明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的激励机制,我国虽然具有此类规范,但是因为立法位阶比较低,规定过于笼统和单薄,所以实施的效果不尽人意。我国高校自发性的对个人的激励随意性很大,加之高校体制管理上的其它弊端,使个人的贡献不能得到充分的认可,进一步阻碍了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顺利进行。第三,我国法律对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规定没有体现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安排,缺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督促和问责机制。

3.我国的资本市场结构扭曲,没有为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我国政府在资本市场的构建上一直心怀顾忌,具有多种原因。在国家资本市场的布局上,我们不难发现政府如下的逻辑:国家政治制度的维持需要国有企业的壮大,所以要支持国企;国企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支持,所以要维护国有银行;国有银行的地位维持需要国家对间接融资进行扶持,所以需要政府出面对直接融资压制。而压制直接融资虽然表面上看算是达到了一定的政治目的,但却也同时剥夺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机会,使国家的经济发展日益扭曲。显而易见,现在政府的经济发展策略虽然在一定意义上看是高效的,也符合凯恩斯的经济学原理,但是在涉及高科技成果转化这一问题上,政府的经济发展模式遇到了挑战:一方面,国家需要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维护良好的经济发展势态,另一方面,国家又因自身的法律环境而不得不在资本市场上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进行抑制、甚至打压,致使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低下。当前,这种局面急需改变。

三、提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建议

2.引导大学制定高效的激励政策,如利益分配方面的一些措施。制定好的激励政策,能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加速大学科技成果的转化。我国教育部虽然在1999年制定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第26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知识产权或职务发明创造、职务技术成果转让给他人或许可他人使用的,应当从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所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0%的比例,对完成该项职务发明创造、职务、技术成果及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对实施产业化的可以从转化收入中提取不低于30%的比例作为奖酬。但是此规定同样存在两大弊病:一是对发明者的奖励问题,这一规定仅仅在措辞上用了“可以”而已,加之此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的位阶本身就较低,致使这一规范在实践中形同虚设;二是此规定并未给发明者所在院系相应的利益分配权,使得发明者往往不但在发明过程中难以得到院系的支持,甚至会遇到院系的阻挠,最终难于实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谢克昌.提高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05,(5).

[2]SteveT.Sonka;DavidL.Chicoine.“ValueandUniversityInnovation”.American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cs,Volume86,Issue5,Dec2004.

[3]南佐民.《拜杜法案》与美国高校的科技商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4,(8).

[4]Mowery,D.C.;Ziedonis,A.A..“Numbers,Quality,andEntryHowHastheBayh-DoleActAffectedU.S.UniversityPatentingandLicensing”.InnovationPolicy&theEconomy,Apr2001,Vol.1Issue1,.

[5]Sampat,B.N.;Mowery,D.C.;Ziedonis,A.A..“ChangesinuniversitypatentqualityaftertheBayhDoleact:are-examina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fIndustrialOrganization.21,(2003).

[6]Mowery,D.C.;Sampat,B.N.;Ziedonis,A.A..“LearningtoPatent:InstitutionalExperience,Learning,andtheCharacteristicsofU.S.UniversityPatentsAftertheBayh-DoleAct,1981-1992”.ManangeScience.Vol.48,No.1,January2002.

[7]佐藤匡.学携の多面的展と今後の技移体制の在り方.特研究.2005,(9).

[8]冯楚建.知识产权政策重大调整―――核心是“放权让利”[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06-10.

[9]BartVerspagen.“UniversityResearch,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AndEuropeanInnovationSystems”.JournalofEconomicSurveys,SpecialIssueEconomicandLegalIssuesinIntellectualProperty,Volume20,Issue4,Sep2006.

[10]秦小莉.美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背景及经验[J].科技创业月刊,2004,(12).

[12]翟海涛.美国大学技术转移机构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电子知识产权,2007,(12).

LegislationConcerningPromotingUniversityScientificAchievementTransformationandStudyonManagementPolicy

ZHANGWan-bin,LUOHai-shan

(Lawdepartment,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Dalian116023china)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影响因素;对策

在我国高校的学术科研工作不断发展的形势下,高校的科研成果令人惊喜,获得了极大的科技创新竞争实力的提升,突显出高校科研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价值和地位。然而,高校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变却不高。为此,需要搭建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开展多种渠道的产学研合作,更好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变,使高校的科研成果成为具有竞争实力的现实生产力,从而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和作用。

一、我国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变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显现出较强的竞争实力,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科技活动能力有所提升。高校的科技活动能力不断提升,从科技活动的人力、财力投入和产出等指标来看,我国的高校科技活动的综合水平有所提升。

3、高校科技信息平台的转化作用明显。在高校的科技创新活动中,科技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作用较为突出和明显,如: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技图书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等。

4、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变的环境逐渐优化。在国家自主创新的倡导和鼓励之下,高校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变的速度加快,政策环境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充分考虑到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采用了科技人员考核与科研成果评价的优化措施,逐渐完善了政策环境。

然而,我们还应当看到当前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变所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变率较低,并显现出与市场不相对称的问题

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变受到传统体制的制约和影响,还仍旧依据科研人员的奖励级别、经费多少等作为衡量其科技成果的价值的标准,这显现出与市场不相对称的问题,忽略了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导致其实用价值的不足。

2、高校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还存在不足和短缺的问题,通常来说,新技术的研发必然与高难度和高风险相随,为了更好地提升新产品的研发速度和效率,就需要增强科技研究的中试能力,这就需要有足够的中试资金的保障前提,如果缺乏这一条件,则无法切实保障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变。

3、技术市场的管理规范性缺失

高校的科研任务是由行政命令的方式下达,而与市场的对接和联系较少,这就使高校的科研成果找不到市场化的入口,而企业也寻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科研项目,这就突显出技术市场上的不规范管理现象和问题,在这种缺乏统一管理的技术市场状态下,高校科技成果的开发难度较大、项目投资不均衡等问题。

4、缺少完善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高校的科技成果研发过程中,存在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变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模糊问题,对高校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尚未健全,这就导致了一定数量的知识产权侵犯案例的发生,不利于知识产权的合理合法保护。

二、高校科技成果a业化转变的制约和影响因素分析

(一)内部因素

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变的过程中,有来自于内部的影响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

2、激励因素。高校有一定的科技工作奖励方法,然而,这些科技工作奖励方法的物质奖励幅度不大,难以真正激发高校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没有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相挂钩。

(二)外部因素

3、外部市场因素。对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变的评价,主要是以其是否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为基准。而高校的科技研究课题和项目,大多是根据上级要求或文献选题的方式,与市场的链接度不足,无法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局限于低层次的重复性研究。

三、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变的对策研究

(一)与市场相对接,选取与市场契合度高的科研项目和课题

(二)建构和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和体系

高校科技研究要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要在人力竞争剧烈的形势下,建构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体系,从多方位激励科研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构和优化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体系。具体来说,高校要对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成果的期权激励和薪资激励,通过物质性的有效激励方式,增强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要从精神层面给予科研人员激励,要对科研人员进行针对性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培训,并给予其晋升激励和学术权力激励等,激发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研发热情,并在有效的约束机制的前提下,开展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当然,对科研人才的激励机制要突显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要真正地使高校科研人员获得相对等的报酬,并获得相对应的支持。

(三)建构专业科技研究机构

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变效率,还需要加快高校的专业机构建设,并设置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和人员配备,在这个专业机构的设置之下,可以专门性地收集市场需求信息,实现对科研项目或课题的申请、审查、立项、专利申请、科研成果转化等工作,在科W、准确的市场预测之下,签订技术合作及转让协议,确保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更好地从市场的产业化过程中获得回报。

(四)强化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构的职能

在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变的过程中,还要强化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构的职能,要通过中介服务组织,为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变提供评估、信息咨询等服务。在强化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构的过程中,要遵循网络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宗旨和原则,促进高校、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并在政府的政策指导和带头引领之下,完善和规范科技中介服务组织。

(五)全面优化风险投资体系

在高校的科研项目和课题开发过程中,资金的短缺现象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为了确保高校科研项目和课题的创新性和实效性,需要优化的、完善的投资体系,这就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的风险投资体系的建构和完善,要采取税收减免、减轻贷款的担保要求等措施,提升投资者的积极性,并用完善的评估和监管体系,减少投资者的顾虑,在合理的政府风投咨询之下,减少投资者的风险。

四、结束语

[1]刘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性研究[J].科技展望.2017(03)

[2]兰轶伦,李桂娟,黄慧玲,李波.提高厦门科技成果转化率的研究[J].厦门科技.2014(01)

[3]郝龙飞,陈宝国.福建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现状及原因与对策研究[J].福建农机.2013(04)

[4]彭定S,王土兰.“双创”形势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模式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6(06)

[5]董.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几点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1)

[6]董洁,陈祖功.科技成果转化质量评价――基于科技中介服务视角[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10)

Abstract:Technologytransferisaneffectivewaytopromotetheconnectionofscience-technologyandeconomic,whichisimportantcomponentofthenationalindependentinnovationsystem.Thefunctionofuniversitytechnologytransferistospeeduptransformation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aswellasservelocaleconomicdevelopment.However,aseriesofissuesstillexistinthegrowthprocessofcollegeanduniversitytechnologytransfer.Itisneededtooptimizemanagementoperationmode,setupcomprehensivetalentteam,buildfinancialservicesystem,drawsupportfromtheTechnologyTransferAllianceandenhanceinternationaltechnologytransfer,inordertoraisethetransformationyieldofscientific-technologicalachievement,boosttheconstructionofinnovation-orientedcountry.

关键词: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研究

Keywords:university;technologytransfercenter;research

0引言

技术转移是指为提高生产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产业等一系列活动[1]。技术转移机构是指为实现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过程提供各类服务的机构。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是依托高校建设的技术转移中介结构,利用高校的人才、技术、信息及科技成果等资源,以实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为起点,围绕人才培养、企业孵化、融资并购等方面开展服务,是联系高校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2]。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宗旨是利用高校科技资源,帮助企业获得科技成果,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问题,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国际技术创新合作。

1建立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意义

技术转移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手段。党的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明确要求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2013年底,科技部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草案报送国务院审议,新法案将消除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以法律手段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驱动发展。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1.1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高校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有利于加强产学研合作,不仅能形成科技成果和产业化的有效纽带,还可以整合高校人才、技术、分析测试中心等科技资源,培养一批专业化、高素质、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将高校的优势资源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实现产学研全方位合作,缩短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的周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1.2促进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高校聚集了技术研究人才、掌握了先进的科技成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是高校服务地方的载体,是科技创新连接经济发展的桥梁。通过高校技术转移,使得前沿技术向地方企业扩散,不但满足了企业科技创新需求,还有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企业技术结构的升级,会培育新兴特色产业,将引导更多人才、资金和基础设施投入,从而推动区域内产业集群,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现状

我国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第一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部分高校开始进行产学研合作。2001年,基础比较好、科技力量比较强、科研成果比较多的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6家大学的技术转移机构被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利用大学优势资源、集中高校科技力量,解决国家、行业、企业急需的共性技术问题,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加强国际技术创新合作,成为我国技术转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度,6所大学的技术转移中心共与企业签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委托开发等合同2922项,合同金额达8.24亿元。随着技术转移中心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方面作用日趋明显,许多高校都成立了多功能的技术转移中心。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277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其中依托于高校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有66家,占全国总数的23.8%。

3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存在的问题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技术转移体系,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在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达到20%,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到10%,大量的科技资源未得到有效使用[4]。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转移中心的运营效率不高。由于高校的科研评价机制滞后、科技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加上技术转移中心很难回避高校的行政干预,不能真正实现高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导致转移中心运营市场化程度不高。

二是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缺乏。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一般是由科技处或产业处管理运营,市场合作意识淡薄,谈判、经营等方面能力薄弱,缺少专业的管理队伍,不能适应过程复杂、风险较高、周期较长的技术转移工作。

另外,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普遍规模较小、服务水平低、信息流通不畅、跨国技术转移方面能力弱等问题。

4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发展建议

4.1优化管理运营模式运营模式是技术转移机构实现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效率的基本保障,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模式,既要接受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还要适应企业的市场化运营机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采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化”运营模式,对校内作为职能部门进行科研管理,可以快速调动和整合科技资源,面对市场以企业主体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真正成为高校与企业链接的桥梁。同时,实行企业化管理运营模式,实行绩效考核奖励机制,将工作人员的收益与业绩挂钩,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升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市场竞争力。

4.2建立复合型人才队伍技术转移是一项涉及技术开发、企业管理、市场运作、法律金融等多学科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很高,所以建立高水平复合型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是技术转移中心的首要任务。要培养懂技术、懂市场,兼具管理和法律知识的专业人员,专职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立足高校学科结构,发展一支涵盖各学科的教授顾问团队,为技术转移提供决策咨询;招聘或培训一批具有技术背景、市场判断能力以及商务谈判能力的技术经纪人,组建一支专业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团队。同时,高校应配合技术转移中心,出台鼓励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配套政策,建立技术转移从业人员培养机制,保证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3构建技术转移金融服务体系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失衡,加上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机制不健全,导致高校技术转移工作难以打开局面。因此,转移中心有必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和投融资机构协同创新机制,将科技金融服务贯穿研究立项、孵化、产业化等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链条。按照市场化运营机制,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与投资机构或社会资本共同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专门用于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吸引社会创业投资机构、民营风险投资公司、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担保公司等机构建立技术转移投融资服务体系,主动介入高校和企业技术转移环节。联合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对初创期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服务,拓宽科技中小企业研发、技术升级、规模生产的资金渠道,促进科技创新企业快速发展。

4.4借力技术转移联盟技术转移联盟是集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投融资、成果对接、项目咨询、会议展览等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服务平台,一般由科技主管部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孵化器、高科技产业研究院、企业及其它科技中介机构组成,具有丰富的科技成果、企业技术需求等资源。借力技术转移联盟,共享科技信息,整合社会创新服务资源,围绕企业创新需求提供高质量、深层次、专业化的协同服务,构建高端的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跨区域、高辐射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促使不同区域内的科技资源综合集成和高效配置,弥补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规模小,服务水平低等不足,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4.5加强国际技术转移国际技术转移是技术成果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有单向技术输出、合作开发、共享科技情报等转移方式。国际技术转移是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技术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推进国际技术转移具有战略意义。引进跨国专业技术人才,联合国外技术转移机构,拓展丰富的国际创新资源渠道,建立国际技术交易信息网络,实现国际与国内先进科技成果的双向流动。推动跨国技术转移,引进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提升国内企业自主创新的起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5结论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对于加快技术转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综合国力具有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需要高新技术支撑和战略新兴产业带动,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要发挥技术转移的职能,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程度,强化社会服务功能。高校要完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将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纳入绩效评价指标,激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产学研活动。国家要加强政策环境和法规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科研评价体系,引导高校进行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促进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实现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1]王雨生.中国高技术产业化的出路[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3.

[2]苗露.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5):252-253.

科技创新对生产力的发展有重大的推进作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关系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程度,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改革也到了一个攻坚阶段。高校人才济济,智力密集,科研成果斐然,大大促进国家的发展以及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众多科研学者参与科研项目的研发,同时高校科研投入高,管理体制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产出效率低,创新发展战略还有很多不利因素,一些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与问题需要亟待解决。从会计学角度,探讨会计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关键词: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会计政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62

科技成果的转化不仅仅体现在企业的科技创新,众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也日益转化。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产学研在发展进程中长期脱节,在研究上似乎没有关联性,携手并进阻碍了企业和大学之间的技术发展。因此,在基于研究和技术日益科技创新和科研院校,优化经济和科技成果转化为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理论研究向实践研究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重点,而高校又成为促进这一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的催化剂。在实践过程中,政策的导向作用不可或缺。正确的会计政策选择能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弥补市场失灵。

1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与特征

2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政策问题

在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中,高校的科技人员众多,人力资源丰富,而且数量连年递

增,科研工作效率不断提升,科研投入高,但是实际科技成果产出却与巨大的人力财力形成鲜明反差。

2.1无形资产确认范围相对过窄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技术产权的保护需要真实有效公允的信息。因此在会计计量方式的选择上,公允价值计量应为首选。会计准则中虽然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这一概念属性,但是也仅仅是在投资合同或者价值不是公允的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研发而成的无形资产而言,历史成本计量仍然是主要的初始计量方式。

2.3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专项资金在拨付使用验收环节中存在缺陷

3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会计政策改进

3.2无形资产计量属性的有效改进

值为计量属性的现值技术在无形资产的计量中是最为合适的一种方法。

3.3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专项资金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比较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3):141144.

[2]程蕾,黄世朗.新时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策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6,(3).

[3]宋鸿雁.我国高校科研管理问题与原因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5,(1):2427.

[关键词]高校企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对策

高校在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全国高校科技成果已达到每年近3万项,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占全国近2/3。但由于科研与生产脱节,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到15%,而发达国家高达70%,同时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也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从高校成果向企业转化难的障碍因素分析看,高校除了要注意加强高校知识产权制度方面建设外,还应该以市场需求和企业要求为导向。

一、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因素分析

目前,许多学者把障碍因素分析作为研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大至有如下几种因素:1.管理体制没理顺,缺乏有关政策法规;2.缺乏科技成果推广费用;3.企业对大学科技成果需求能力不足;4.校企合作收益分配不合理;5.知识产权力度不够;6.大学与企业沟通信息不畅通。

在如何解决脱节的问题,目前的对策,主要有加强政策干预,改革宏观管理体制,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教学、科研、开发一体化,调整利益分配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等。

除了这些对策外,还需要在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风险投资机制是一个很好解决转化难的机制,对信息不通、中介机构吸引不过来,要通过一定的手段与方法去解决。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科技优势,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不再是一个辣手的问题。

二、借助企业风险投资,促进高校技术成果转化

风险投资是高校通向资本市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条捷径。典型的案例有:1.深圳发展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委托管理和建立投资联盟,建立平行合作关系的共同基金,在2005年初出资100万元人民币,设立一个大学科研创业基金“深圳大学创业基金”。2.大连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公司已投资5个项目,其中包括大连职业学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3.湖北省投资集团2004年开始投资高新技术项目,与武汉理工合作开发的汽车厂电气化控制项目,投资当年就创造利润700多万元。利用风险投资有助于缩短大学研究到工业生产的周期,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的择优培植机制,为我国高校科技企业的成熟创造了条件,同时我国高校科技企业被市场认可的结果也使风险投资获得了回报。风险投资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对我国高校科技企业的发展起催化作用,这一点可从以下过程看出:

一是选择科技成果。风险投资成败的关键在于投资项目的选择和管理。投资者要对高科技产品的市场潜力和我国高校科技企业的创业者素质进行深入研究,制定若干投资方案并认真评估、筛选。面对投资较少而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较多的状况,投资者当然十分慎重,其重点考虑的是高校科技成果的科技含量和创业者的素质。风险投资的筛选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高校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工作中注重科技成果的时效性和市场推广性。

二是投资科技成果。风险投资者选定了投资对象后,就要与我国高校科技企业共同协商投资方式、条件并形成法律文件,安排资金的投放。为了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风险投资者要我国高校科技企业进行培植,投资者从我国高校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中获得更高的收益。一般来讲,我国高校科技企业在创业初期不具备上市能力,通过风险投资的培植,它们成长起来并具备了上市条件。这样在我国高校科技企业发展的同时,风险投资者通过我国高校科技企业的股票上市使其投入的资金以股权的形式迅速升值,风险投资者出售股权即可获较高收益。从风险投资者的角度看,促进我国高校科技企业迅速成熟,使之及早上市,对于其投资是非常有益的,当然这从客观上也促进了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高校企业经营者的企业经营能力。因此说风险投资是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催化剂。

当然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还需做很多工作。比如说:还需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吸引风险投资的市场结构;大力推动高校科技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健康的风险投资接收主体;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发展的激励机制;加快引进和培养风险投资管理人才,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等等。

三、结语

可以看出,市场是导向,企业需要是指示灯,两者的有机结合,迎合了高校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解决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成为高校科技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有力助推器。

参考文献:

[1]梁康.高校向企业转移科技成果[J].经济学家,2009,(2).

[2]王宏斌.高校与企业的科技成果连结点[J].河北大学学报,2008,(6).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能力和贡献是高校自身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不仅能够避免科研成果大量浪费,而且对企业、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之一。同时,农业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也是“科教兴农”的强大生力军,这里人才密集、学科齐全、信息灵通,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成果面世。加快农业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对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速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吉林农业大学近几年来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实践,对农业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1我国目前农业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1.1立项推广

该推广模式的方法是:由国家、省、市各级管理部门立项计划,高校根据自身科研实施,最后是各级管理部门组织项目验收。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转化速度快、耗时短,并且能申请立项申报,各级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论证确定立项项目,高校科研团队进行项目实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后续开发;缺点是生产资金短缺、管理上存在先天的缺陷、市场开拓能力弱等问题。

1.2合作转化

是指技术成果的拥有方与合作的企业以合股或利润分成(或产权部分转让,部分合股等)方式把科技成果投入到一个现成的企业进行生产,形成“龙头企业+成果+农户”的科技推广模式。合作转化中的核心问题,是双方(或几方)在合作过程中风险分摊和利益分成问题,因此,合同中要明确各方在各个具体环节上承担的义务和权利。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科技成果提供方只提供成果和生产建议,其他生产条件由合作企业提供,经营策略也以企业方针为主。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科技成果提供方的风险小、转化速度快;缺点是不利于成果的后续开发,而且由于该成果并非按企业要求开发,所以产品的市场接受情况不一定令人满意。如近年来蓝莓在我国发展迅速,栽培面积由2005年的3000亩发展到2012年的30万亩,增加了100倍,这其中主要是企业的规模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所用的品种和技术多是来自高校的科研成果,而且发展前期主要是与高校合作,将高校的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近些年吉林农业大学与吉林、广东、河南、辽宁、江苏、安徽等省的多家企业合作进行蓝莓优良品种推广及示范基地的建立,使蓝莓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快的果树树种。

1.3成果转让

是指科技成果拥有者通过技术市场把科研成果一次性地以部分或全部或特许权等形式转卖给企业。采用这种转化形式的科技成果的成熟度一般都比较高。这种模式量大面广,高校将科技成果转让给企业,有两种做法:单项科技成果转让;企业委托高校设计或科研。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过程简单,科研投入可以迅速得到弥补;缺点是买卖双方都要花费信息搜索成本,如果成果的成熟度不高有可能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以上3种模式的科技成果都应该是应用型的科技成果,但是3种模式下的科技成果又有所不同,主要的区分标志是科技成果的成熟度和专用性程度。通常情况下,科技成果专用性越强,则产品也相对成熟;反之,科技成果的通用性越强,则产品的成熟度低,需进一步研发工作。成果转让虽然不是直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模式,但是能有效提高科研人员的市场意识,使科技成果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对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

成功率有巨大的帮助。如吉林农业大学“十一五”期间转让成果9项,将培育的一些玉米、水稻、大豆新品种、白鹅的三个品系及人参皂苷脂肪酸酯类化合物等科研成果转卖给企业,由企业进行品种繁育推广和产品生产,实现了成果转化。

1.4技术咨询及技术服务模式

1.5产学研推广模式

产学研合作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根本途径。我们要大力推进多种模式的产学研紧密合作,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互相结合、取长补短。产学研合作方式可有多种多样,既可以采取科研项目合作的形式,也可以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试验示范基地建立。另外,还可以采取大学与企业之间进行战略合作,企业为高校提供奖教金、奖学金、资助办学,而高校则为企业提供人才与成果等模式。近年来吉林农业大学与国内多家企业开展蓝莓、中药材、玉米的种植和加工合作,同时在全国各地建立校外试验实习基地及示范基地120余个,这些产学研合作示范中心和试验示范基地,为行业、企业的发展解决了一大批技术难题,成为企业的重要技术开发基地,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实践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不同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办出各自的特色。同时,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合作中要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需。

1.6建立农业科技园区

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过程的重要组织形式。通过园区的示范作用,诱发农民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的积极性。长春市政府依托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力量建立的长春现代农业博览园,占地106公顷,展示了我国目前种植、养殖、畜牧、农业机械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园区通过生产与展示相结合、培训与贸易相结合、质量认证与物流相结合,真正打造了一个完善的“三农”服务体系;每年吸引国内外许多企业、科研院所和农民到园区展示科研成果和参观。大批农业高科技成果在这里转化为规模生产,产生规模效益,然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2.1在大学内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门机构

为了承担起“技术创新”的作用,国外大学内部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如美国各高校都设有技术转让办公室或者类似的部门;芬兰所有的高校都设有的“技术咨询部”或“技术服务部”,负责将本校的科技成果向社会推广,转化为生产力;德国西部50%以上的技术学院建立了类似机构的约占25%。这些机构一方面为高校教师、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寻找市场,另一方面将企业的课题的经营动态给学校的教师和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起“牵线”、“搭桥”作用。在我国,大学还很少有类似的相对独立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因此,在我国高校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队伍来支撑的专门机构甚为必要。

2.2发展风险投资业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与高收益的而且周期长的活动,这就决定了难以从常规商业渠道中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美国科研成果转化最快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风险投资业非常发达。高科技风险投资事业,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实现高科技成果转化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要途径。为了使我国高校的科研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应大力发展高科技风险投资事业,引入市场机制,加速高科技成果即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2.3健全高校科技成果中介服务体系。

加快高校科技成果向社会扩散要保证信息畅通,使科技成果快速进入市场,科技中介应发挥更重要的桥梁作用。科技中介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创新主体的粘接剂和创新活动的催化剂。科技中介机构是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在有效降低创新创业风险、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4充分发挥政府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职能

2.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科技成果评估标准和利益分配机制

综上所述,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实践中,高校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项基本功能于一身,具有对知识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作用,高校是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现阶段高等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高校通过多种途径和模式转化科技成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应当承认,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状况并不令人乐观。究其原因,转化模式问题是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上述分析的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中,并没有一种模式是适合所有高校的。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选择有利于自身成果转化的模式。此外,还必须把握科技成果转化的规律,根据不同的科技成果类型选择不同的转化模式,方能事半功倍。

[1]孙卫,肖红,原长弘.美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6,(3):114~l17

[2]程波.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研究[D].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07:22

[3]石军,蒋晨.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经验管窥[J].世界电信,2006,(9):15~17

[4]麦均洪,马强,张乐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73~77

作者简介:

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系统是有人参加的且人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以影响其运行与变化的事理系统。该系统能够主动的确定目标,是具有自学习、自组织功能的高层次的目的系统与控制系统。由于该系统具有多层次、多阶段、配套性与复杂性等特征,因此需要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分析、描述该系统,考察其多项影响因素,以便促进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工作运行机制的完善。

1.1科技成果依据国家科技部《关于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的规定》,科技成果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活动中,经过实验研究、设计试制或调查考察后,所得到的经过鉴定的,具有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1]。

1.2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科技成果的推广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将科研成果内容传播,在一定范围内运用,使之转化为效益的过程。推广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传播的过程,传播为推广打基础,是推广的前提,推广的目的是应用[1]。科研成果的转化是将科研成果转变成为生产者所能掌握并应用的技术或知识体系,应用于生产活动,最终为社会带来效益[2]。由此,“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可以定义为:对具有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创造性的科技成果进行系列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与科技成果推广活动的全过程。

1.3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借鉴上述概念内涵,我们将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定义为:高校为服务社会和发挥院校自身优势,对其内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中所产生的可供推广转化的各类科技成果,经过由后续试验、开发、研制、应用、生产等一系列研发活动,形成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教材,直至实现商业化、产业化而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2高校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三维结构分析

①中长期计划制定阶段。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中长期计划主要包括:对上一个五年计划进行总结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今后五年面临的发展形势,下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提出确保中长期计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以及经费预算等。②年度计划制定阶段。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年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本年度科技成果需求现状、高校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推广组织实施方案、所需经费、技术支持能力等。③项目评审阶段。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将科技成果推广转化项目选准、选好。④推广项目的实施管理阶段。主要涉及到进度管理、费用管理、人员管理、质量管理和文档管理。⑤推广项目的验收阶段。依据验收的标准,采取跟踪问效的方法,综合企业、各级业务机关的反馈意见,重点在对企业、社会创造的价值及推广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⑥推广项目的后期绩效评估阶段。主要包括:后续结果;技术持有方的服务保障;潜在的应用领域和效益;继续推广的必要性等。

其中,中长期计划制定阶段、年度计划制定阶段和项目推广评审阶段决定了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成果的“优生优育”;推广项目的实施管理阶段是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关键阶段;推广项目的验收阶段和后期绩效评估阶段是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效果的评估阶段。

关键词:江西省高校;科技贡献率;高校科技贡献率

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高校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高校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对促进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作用。据统计,2010年全国高校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为36.1万人,两院院士41%来自高校;国家三大奖中全国高等学校共获得198项,占总数的71.5%。近年来高校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优秀科研成果日趋突显,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越来越大。

江西是经济欠发达省份,要实现中部地区的崛起,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竞争力是关键。高校作为科技创新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发挥各种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江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江西省高校科技投入产出分析

1.江西省高校科技投入情况

在科技分析中,投入的两个关键指标是科技人力和科研经费的投入,近几年江西省高校科技活动人员稳步增加。江西省高校教学与科技人员从2001年的12421人增加到2008年的16891人,科学家与工程师从11798人增加到16276人,9年增加了38%;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从2030人增加到3936人,9年增加了93.9%;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全时人员从216增加到2008年的957人,增长了343%。江西省高校科技人员资源的投入呈增长态势。

2.江西省高校科技产出情况

二、江西省高校科技贡献率分析

1.科技进步贡献率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它是衡量区域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对于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主要采用生产函数法。这是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如生产函数模拟法、索洛余值法、CES生产函数法、增长速度方法、丹尼森增长因素分析法等。一般根据C-D生产函数得出科技进步速率方程Y=A+α×K+β×L。C-D生产函数得出科技进步速率方程Y=A+α×K+β×L。其中Y为产出的年均增长速度,A为科技的年均增长速度,K为资本的年均增长速度,L为劳动的平均增长速度,α为资本产出弹性,β为劳动产出弹性通常假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α、β为一常数,并且α+β=1,即规模效应不变。令E=A/Y×100%,即为科技进步贡献率。由科技进步速率方程可导出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一般公式:E=1-(α×K)/Y-(β×L)/Y。根据学界对于α、β的取值,一般采用经验法。历年来许多学者把α和β定为0.4和0.6。

2.江西省高校科技贡献率

三、江西省高校科技贡献率低的原因分析

四、提升江西省高校科技贡献率的对策思考

1.完善江西省高校科研经费投入机制,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2.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是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机制方面,从科技管理机制、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制、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等要进一步完善。在科技管理机制上,改变过去单纯的政府主导型科研管理机制,从完全的计划转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让课题更接近市场需求,从而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在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上,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的评价上,应有不同的评价体系,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科研人员,在工作量计算、待遇、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通过政策引导和鼓励科研人员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实际生产力;在科技成果管理机制方面,高校通过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管理部门,负责科技成果的转化管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强科技中介机构平台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1]陆琦,平扬,武晓东,高蕾.高校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主力军[N].科学时报,省略/zhuan_jia_ping_shu_1113/20110125/t20110125_573571.shtml.

[2]何裕宁,何华生,邱其霖.江西省高校科技投入与产出的实证分析[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司,编.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Z].2000-2010.

[4]王元地,潘雄峰,刘凤朝.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及预测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5(03).

作者简介:何裕宁(1962-),男,汉族,江西九江人,景德镇陶瓷学院工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何华生(1980-),男,汉族,江西南康人,景德镇陶瓷学院工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湖北高校科技产业现状调查

一、湖北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4年,湖北有普通高校123所,在校学生153.64万人,其中研究生11.67万人。全省拥有各类科研和开发机构1700多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4万多人,在光纤光缆、光通信、“3C”和“3S”软件、生物医药、电动汽车等若干领域技术实力居全国领先地位。

湖北一直鼓励高校产学研结合的科研创新,并将专利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作为学校科技和产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尤其是近年来湖北高度重视科研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也将专利工作的重点转变到更加强调专利的质量,以及探索多种模式专利成果的转化应用,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不容忽视的是,从专利的许可、转让及产业化而言,湖北专利成果的直接转化比重还较低,这也是湖北省内大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急待突破。

二、湖北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存在的问题

根据学校企业目前大致现状,我们将企业分成以下五种情况:一是国资办直接管理的企业;二是产业部管理范围内的企业;三是校内其他单位管理的企业;四是学校长期投资的单位和企业;五是个人兴办的企业。

湖北地区部属高校及省属重点高校都成立了专门的资产公司(或产业集团)来管理校办企业。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2010年度全国高校资产公司资产总额排名》中,武汉三家高校进入前二十,其中华科大产业集团排第四,武大排第十二,武汉理工大排十三。在全国高校校办产业利润总额排名中,华科年赚5亿多排第四,武汉大学年赚1.8亿排第八。从专利无形资产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看,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明显落后于清华大学、北大大学等高校。

科技成果与现实生产差距较大,一方面,由于一些科研项目在立项上带有较大程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科研成果仅仅停留于学术研究平台,与实际生产的联系或结合并不紧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其成果的转化脱节,经济效益不尽人意。另一方面,大量的科研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未进行小试中试和放大,成果的可靠性稳定性与产业化差距较大。

湖北科技产业在改革发展中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对于高校科技产业到底怎么发展的问题思想认识不统一,二是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校内外管理体制不顺,三是国有资产评估备案、资产划转、股权处置等手续办理过程复杂,直接影响了高校企业的发展和改革,四是科技企业投资强度小,融资渠道不畅,缺乏优秀的管理团队。

(一)高校以无形资产出资,再对股权进行划转和奖励

(二)将无形资产划转(无偿)资产公司,有资产公司完成投资和奖励行为

首先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部门对专利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报学校决策机构通过形成决议,学校将专利无形资产无偿划转给资产公司,有资产公司根据学校决议,办理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公司,完成公司的组建和股权的奖励。根据“三权改革试点”文件精神对专利无形资产划转、出资行为不报教育部国资处备案。后期根据需要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再报教育部对产权进行备案。其中产业集团对外投资增值税约25%,无形资产不是现金注资也未增值,税务部门按照科技成果无形资产投资形成股权交易时再缴纳,实际情况为暂缓缴纳。该方案,以无形资产零价值划转来规避教育部的评估备案(主要是试点方案文件中明确不备案,试点方案又获批,故都省略了),学校承担的相应责任,资产公司承担了税务风险。(此方案为华中科技大学所使用)

(三)将无形资产挂牌交易,直接形成股权

首先由学校科转办对专利无形资产在学校层面进行评估分割,专利无形资产评估报告报校务会讨论通过形成决议,学校层面形成决议对将无形资产划转资产公司,专利无形资产由学校变成资产公司和知识产权所有人(团队)共有,中国地质大学根据“三权改革试点”方案精神对专利无形资产增资、投资行为不报教育部国资处备案。资产公司把学校划转的专利无形资产挂牌中国技术交易市场进行挂牌交易(完善专利无形资产市场交易行为,便于企业上市),由中国地质大学资环工研院公司摘牌,资产公司获得工研院公司股权(相当于债转股)。据调研了解中国地质大学对资环工研院出资1.5亿元,其中现金出资3000万,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出资1.2亿元。(此方案为中国地质大学所用)

三、湖北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现状

目前湖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存在贷款和融资困难。在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扶持政策方面,高校希望能够得到金融贷款扶持、成果转化项目扶持、税收减免和企业运营支持。资金周转困难,融资、贷款难度较大,是目前众多创业团队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注重理论多与应用的学术氛围导致绝大部分科技成果是缺乏市场应用价值的。高校、科研院所缺乏对于私自转化职务发明侵权行为的执法维权力度以及相应的法律支撑。

调查显示,88%的高校创业老师表示没有享受过政府创业扶持政策。25%的高校创业老师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贷款和融资困难。如何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亟待解决的是金融贷款扶持和创新项目扶持。

结合我省高校科技成果D移转化的发展现状,除了要继续鼓励高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外,更为重要的是增强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高专利质量、加快促进高校专利的转让和交易。

一、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3.知识产权权属不清知识产权控制的核心是权利人控制他人利用其成果的保护。在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的环节中,激励作用是否充分发挥,直接影响科技成果产出的数量、质量及转化进程。我国专利法规定,职务发明创新成果的专利权利归属于雇主,这不仅使得职务发明创新成果的专利归属于雇主,而且发明创新成果专利的申请人也是雇主。虽然职务发明创新成果的发明人也能享受到专利效益的分配权利,但是在实际中,各高校都在强调专利是归属于高校单位所有,而没用相应的激励制度以回应专利发明人。仅强调专利的归属权而不注重专利利益的分配权,其结果导致发明人将职务发明非职务化,以规避法律的约束,使得高校非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远高于职务发明专利申请的比例,造成重大发明少、专利的技术层次和实施率、高校职务发明比率都较低的现象。

二、对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1.政府层面(1)发展高校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事业。要想将大学生科技成果中的知识产权进行很好的转化,就要在高校中搭建相应的转化平台,建立一系列严格的资产评估体系。有了这种评估系统,才能有效地保护大学生的知识产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2)加大专利保护的投入力度。目前,我国企业赞助的高校科研经费比例很少,绝大多数经费是由政府赞助的,而且经费的额度也有限。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科研投入经费的额度已超过了3%,而我国的科研经费的比例不到2%,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其本质上也是对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动力的保护,其结果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是把科技成果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主要途径,使得科研成果的价值能够得到应有的体现。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专利保护的投入力度。

3.学生层面(1)将知识产权教育融入教学体系中。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高校应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在教育方法和内容上有所侧重。理工科类的学生参加的科技创新活动较多,社会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对专业科技数据和知识产权数字化的保护进行教授;文科类的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较多,因此,在教授过程中多涉及著作权保护、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同时应将知识产权作为课程管理纳入教学体系中,切实提高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2)建立专门服务于学生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既是学校知识产权战略、学校知识产权制度的制定者,又是专利成果管理部门与成果转化部门关系的协调者,同时还是学校有关知识产权争议和纠纷的解决者。因此,高校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形成管理人员专业化、场所完善化、经费可落实的和谐的管理体系。专门管理部门应真正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在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上落到实处。

作者:马文波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关键词: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一批功能定位和机制模式均与传统科研院所具有显著差异的新型研发机构大量涌现,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了高校、企业、市场、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成效显著。本文从理论层面探讨新型研发机构的概念和特点,并对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优势分析,以期为科技成果转化实践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1新型研发机构的概念

作为一种新兴的科研创新机构,目前学术界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概念尚未有统一的定论,主要是对其发展现状、典型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如周文魁等认为新型研发机构是伴随着新兴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是致力于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一种新型研发组织。张福生认为新型研发机构最大的特点是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环节,中间的生产制造委托外包,体现着日本“用工厂作为实验室”的思想。在实践分析层面,谭海斌认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新型研发机构始于上世纪90年代,并通过梳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现状,总结了新型研发机构几个特点:组建目标多层次、方式多样化、体制机制灵活创新、发展模式各具特色。夏太寿等对苏粤陕6家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新型研发机构要具备功能定位体现政府导向、治理模式去行政化、体制机制灵活创新、政产学研高度协作等特征。

综上所述,新型研发机构之所以被称为“新型”,主要是在功能定位、机制体制、运作模式等方面不同于传统科研机构。主要区别在于:

①功能定位新。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理念以市场化为导向,是运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相较于传统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工作内容集中在产业链共性、基础技术研究,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孵化等。

②协同机制新。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协同创新的理念。不同于传统研发机构单一的建设主体,新型研发机构能够在多个投资、建设主体基础上,充分协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中介、行业协会的创新资源要素,形成科研合力提升科研能力。

③运作模式新。新型研发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能够在人事体制、资金筹措等方面通过多种模式组合,突破传统科研机构的桎梏,激发科技研发活力。

2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优势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科研能力显著提升,但科技成果转化难一直是瓶颈问题。2010年,教育部《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高校专利转化率平均计算仅为5%。2013年,我国高校专利出售总金额4.5亿元,实际收入2.5亿元,分别仅相当于同年高校科研经费支出总额的0.37%和0.20%。科技成果转化难,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科研机构中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研发与生产需求脱节、研发团队绩效考核指标单一激励动力不足、融资体系不完善投资风险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科技成果有效转化。2015年8月,国家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出台,从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分配、科技中介扶持等多个方面为科技成果转化创建了更加优越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转化法》明确提出鼓励企业与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及其他组织采取联合建立研究开发平台、技术转移机构或者技术创新联盟等产学研合作方式,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等活动。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高校科研机构、地方政府与企业、市场之间的科研创新平台,是科技成果、技术需求在产业最前沿双向流动、对接的重要阵地,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1目标定位在于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作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伸入市场的前沿触角,新型研发机构建立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在于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其一,新型研发机构建立的目标是帮助传统高校、科研院所实行科技成果转化。传统高校、科研机构积累的大量科技成果难以转化,关键在于从核心技术到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中间还存在相当长的距离,包括对市场的认知和判断,融资与风险管理等。新型研发机构的重要职责就是将这些科技成果通过与企业实行对接,对科技成果进行优化改造,最终形成产品进入市场。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链条,江苏省(苏州)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均组织建立起技术研发、工程研发、成果转化与项目孵化、公共服务和综合管理部门,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流水线。此外一些新型研发机构还设立了中试小试平台、科技成果孵化企业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顺利实施。如华南理工大学牵头组建的广州现代产业技术院采用“前孵化器”模式,对科技成果进行市场前的论证和培育、孵化科技型小微企业。江苏数字信息研究院以工程化研究、产业化实现和企业孵化配套等3项功能为集成发展目标,培育吸引35家企业入驻产业孵化大楼。

其次,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化运营属性决定着新型研发机构必须走向市场,为企业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传统科研机构拥有稳定的财政收入资助,在研究方向上注重基础性研究,科学研究所产生的科技成果成熟度低,与市场需求脱节严重。新型研发机构设立为以市场化运行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需要建立起自身的“造血”机制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因此,新型研发机构一方面依托市场,围绕企业技术产品升级需求寻找生存机会,另一方面需要集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通过市场倒逼机制破除传统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与市场难对接的问题,为企业带来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从创新源头上有效推进科技成果顺利进入市场。

2.2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依赖科技资源网络中多要素的组合、创新链条上多环节的衔接以及服务体系中多元主体的协同。而协同创新机制是新型研发机构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顺利转化的关键因素。新型研发机构能够通过自身协同创新机制优势,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导入和产业化等各链条、环节衔接过程中,对人才、成果、资金、信息、中介服务、管理、政策引导等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和高效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顺利实施。

②从运行模式来看,新型研发机构采用市场化运用,在运行模式上各具特色,不拘一格。比如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连人带成果转入企业”的技术转移转化模式,和企业研发中心管理外包的公共服务模式;合肥家电技术工程院、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形成“一品一所一公司”的企业孵化模式等。新型研发机构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和产业特点,自行设立或及时调整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行模式,从而节省科技成果转化成本,提高转化效率。

③从人才引进和考核制度来看。新型研发机构能够联合企业、高校共同引进人才,不仅支持高层次人才稳定的科研工作环境,同时满足人才实现创业愿望;其次,在人事考核激励方面,传统科研机构高校等科研重视论文、专利成果,成果产业化激励方面一直薄弱。新型研发机构以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为目的,普遍采取股权收益、合同制、匿薪制、动态考核、末位淘汰等管理制度,建立起灵活的人才引进和考核激励机制。此外,新型研发机构还可以通过组建产业创新团队与高校共同开展人才培育,充分利用高校优越的大学生创新资源,为新型研发机构提供持续的科研创新力量。

2.3稳定资助保障科技成果转化风险

由于科研创新的不确定性、科技成果无形资产的时效性等因素决定了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投资活动。

新型研发机构采取“共同投入”的模式,大多由社会力量或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创办,但又不限于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还包括产业联盟乃至创业投资基金等多种类型的组织。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特点,新型研发机构可通过风险共担的方式来确定利益的分配。比如广东IC产业基地股份公司由广东工业大学、番禺区政府、广州润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按照各自提供的土地、场地、资金、智力资源以及贡献价值确定股权比例和风险收益比例,从根本保障了新型研发机构各投资主体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承担风险与利益获取。

此外,社会上的保险金融等机构也能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相应的风险保障,帮助科技成果转化顺利实施。而针对社会上营利性资金既不愿进入也难以进入的,但又有必要实施的关键领域的科技项目,需要政府财政资金依托新型研发机构予以大力资助,由政府为重大科研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以及新型研发机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出现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在促进科技成果创新、形成产品走向市场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是实行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的有益尝试和重要突破,对完善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新型研发机构无论从数量、质量方面都尚处于有待提高和加强的状态,且期待的效果和规模效应还未充分发挥。地方科技部门应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政策研究和支持力度,同时,加强对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和服务,为新型研发机构的长远发展和效能发挥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大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1]周文魁,韩博.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研究――以江苏数字信息研究院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4(4):1-4.

[2]李栋亮,陈宇山.广东新型科研创新机构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3(3):99-106.

[3]夏太寿,张玉赋等.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研究――以苏粤陕6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7):13-18.

[4]苟尤钊,林菲.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的新型科研机构研究――以华大基因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8-12.

[5]陈宝明,刘光武,丁明磊.我国新型研发组织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3(3):27-31.

[6]董建中,林祥.新型研发机构的体制机制创新[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2(6):28-32.

[7]谭海斌.关于新型研发机构的研究和思考[J].安徽科技,2012(10):19-22.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转化机制;绩效评价

Abstract:Thetechnologyandeconomyisincreasinglycloselylinkedtothenewsituation,allcountriesareexploreorganiccombinationofscience,technologyandeconomy,thedevelopmentpatternofthevirtuouscircle,toenhanc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capacity,acceleratethetransformation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Theauthorisresearchdomesticandforeign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

Keywords:Achieve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Transformationmodel;Transformationmechanism;Performanceevaluation

一、引言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进步、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75%以上都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的,日本、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到80%,英、法、德等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也都达到了50%以上。近十几年来,我国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开拓技术市场为突破口的科技体制改革,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多层次、多形式、多种所有制的技术经营机制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大批科技成果通过技术市场进入生产领域。但是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科技成果转化还普遍存在数量少、质量差、规模小、效率低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国外研究综述

1.科技成果转化理论研究

2.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

美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模式以基础研究任务和应用研究市场为导向。基础研究主体主要是高校和各类研究机构,经费以政府出资为主;而对于应用研究,企业是科研主体,从事产品的改进研究,经费由企业和贷款解决。应用研究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化管理,决策程序明确,并用良好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各类人员科研积极性。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主要作用是制定和实施法规,引导企业与产业部门合作,并帮助建立各类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

3.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研究

三、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多是从技术创新理论和技术扩散理论出发,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实证分析。我国对技术创新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著名专家傅家骥、许庆瑞为代表。对现有文献资料综合研究表明,国内对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对技术成果的有效评价及阻碍产业化的障碍研究几个方面。

1.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

陈琴荃等人(2002)创建了符合不同区域、不同经济类型的互相促进的四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建科技型企业模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技术支撑模式、构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模式,并对其高效运行的关键进行了探讨。

姚应才、倪宏兴(2006)对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主要有政府推广转化模式、科技创新转化模式、产学研联合转化模式、自主转化模式、市场驱动转化模式和技术引进转化模式。

徐彬等(2010)对共生环境及共生环境中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简要论述,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和分析了基于链共生组织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并以四川万安石斛产业科技园为例,对基于链共生组织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实效进行了验证。

2.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

李钢、李林(1999)指出,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它是由政府推动系统、科技成果供给系统、成果转化主体系统及社会化保障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在此基础上,对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动力机制、利益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孙建中等(2002)撰文提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高校、企业、政府以及市场等诸多因素,并通过构建由成果提供方(高校、科研机构等)、成果转换方、成果需求方组成的反馈系统控制机制模型,提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应的对策建议。

徐辉、王忠郴(2007)基于“成长上限”系统基模,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面对成果转化存在的诸多问题及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创新绩效的评价体系、推动利益与风险共担的成果转化合作机制和确立企业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等,从而使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原动力。

3.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研究

四、结语

[1]常立农,周哲.试论我国科技转化的模式[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

THE END
1.九江浔阳区产业地产公司排名(排行榜)说明:九江浔阳区产业地产行业相关产业有哪些?主要分布如下:数字经济占50.0%,环保科技占50.0%,根据企业库算法分析,仅供参考。 公司规模分布 100-499人 100.0%(1) 公司性质分布 民营公司 100.0%(1) 成立时长分布 10年以上 100.0%(1) 查看完整分析 > 地区https://www.jobui.com/rank/company/view/jiujiang/chanyedichan/area140402/
2.房产中介10大品牌排行榜最新名单公布→十大品牌网入榜《2024年CNPP房产中介十大品牌榜中榜名录》的有:链家、中原地产、我爱我家、房天下、乐有家leyoujia、房多多、合富、21世纪不动产、德佑、美联物业等,房产中介10大品牌排行榜由CNPP品牌榜中榜大数据「研究院」和CN10排排榜技术「研究院」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并基于大数https://www.cnpp.cn/focus/36448.html
3.房地产中介信息网,厦门房地产经纪人排行榜–'厦门安居客安居客为厦门房产经纪人频道提供网上房地产交易平台,房地产经纪人可以管理/发布房产中介交易信息,找个人房产经纪人、置业顾就上安居客。https://m.anjuke.com/xm/tycoon/paiming/
4.三里街142号二手房源九江三里街142号二手房,租房,房价走势泉港小区 浔阳区/ 在售二手房5套 周边中介: 暂无 5778元/m2 环比上月 降0.77% 庐峰北路122号 浔阳区/ 在售二手房0套 周边中介: 暂无 9351元/m2 环比上月 降0.43% 柴桑金鹏城 柴桑区/ 建于09年/ 在售二手房36套 周边中介: 暂无 4448元/m2 环比上月 涨0.57% 周边https://m.zhuge.com/xiaoqu/jiujiang/1002480/
5.九江房价2024九江房价走势最新消息九江房价均价2024-08-26 江西九江:购房首付款可提取公积金 2024-02-05 2023年12月第2周最受欢迎城市排名:九江位居全国第67 2023-12-18 新房周报|2023年第50周九江新房在售楼盘248个 2023-12-15 九江房价下跌,市场趋冷 2023-11-24 订阅通知 聊买房 查询实时房价 在线咨询 九江https://m.jiwu.com/jiujiang/fangjia/
6.九江房产中介排名是怎样交易房屋的?房产买卖都有哪些费用?[摘要]经济发展的情况在近两年来非常良好,而物价也是因此而得到了提升,在这之中,楼房的价格上涨也是最为明显的,不少人也是因为如此才想要去进行房屋的交易,但房产的交易若是着急也肯定会出错。九江房产中介排名是怎样交易房屋的?房产买卖都有哪些费用? https://zhishi.fang.com/xf/qg_563224.html
7.十大房产中介品牌房产中介哪家好2024年房产中介十大品牌最新发布,房产中介排行榜前十名品牌有链家、中原地产、我爱我家、乐有家、房天下、房多多、21世纪不动产、德佑、合富、美联。房产中介10大品牌排行榜由品牌研究部门收集整理大数据分析研究得出,帮助你了解房屋中介公司有哪些。https://m.maigoo.com/maigoo/1037fzj_index.html
8.中国旅游地产现状分析(精选十篇)2010年为了遏制房价快速上涨, 先后出台了“国十一条”和“国十条”,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 各地方纷纷出台“限购令”, 围绕扩大保障性住房、加快物业税征收和收紧房地产信贷三个方面进行调控。2011年又出台“国八条”, 从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责任,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加强税收征管, 强化差别化信贷政策,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8rm33d.html
9.国泰集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技术、装备、工艺等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经营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十 五强。公司在持续提升技术水平与本质安全水平的基础上,积极顺应行业政策 导向,努力抓住行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打造具有更强核心竞争力的集研发、生 产、销售、爆破服务一体化的民爆企业集团。 公司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先进单位”、“江西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103100002578_13.shtml
10.公司公告十、其他 □适用 √不适用 目录 第一节 释义 3 第二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4 第三节 董事长致辞 25 第四节 公司业务概要 26 第五节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8 第六节 重要事项 45 第七节 普通股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71 第八节 优先股相关http://basic.10jqka.com.cn/api/stockph/pubInfo/13744409/
11.九江移民中介公司哪家好排名费用九江移民中介公司-哪家好-排名-费用 九江移民中介公司怎么选? 侨外移民简介 侨外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出国服务行业的领军企业,总部位于北京。发展至今,已成功帮助上万家庭实现移居海外的梦想。 全球范围内,侨外已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庆、澳门等16个国内城市及米兰、里斯本、巴塞罗那、雅典、曼彻斯特、http://www.pxsoo.cn/hao/354021/
12.九江季季红房产经纪有限公司(江西逝江市浔阳区庐峰东路55号九江季季红房产经纪有限公司在江西九江浔阳区注册,至今已成立13年5个月22天,在法人孔兴琴的带领下,公司目前处于存续状态,如您需要九江季季红房产经纪有限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可到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庐峰东路55号信华城市花园8栋-M07#来访,欢迎广大客户与公司合作洽谈业务,公司主要产品与服务见企业经营范围。 认领企业,https://gongshang.mingluji.com/jiangxi/name/%E4%B9%9D%E6%B1%9F%E5%AD%A3%E5%AD%A3%E7%BA%A2%E6%88%BF%E4%BA%A7%E7%BB%8F%E7%BA%AA%E6%9C%89%E9%99%90%E5%85%AC%E5%8F%B8
13.房产中介软件房源管理软件房产中介房源管理软件客户案例上海中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著名的房产中介软件开发商,专业致力于国内房地产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服务。提供房产中介管理软件,房产中介很方便就可以下载并试用该款中介房源管理软件。http://www.zhongjue.net/web/example.htm
14.九江楼盘网九江房产网九江二手房描述(Description)64个字符江西九江楼盘网是集九江房价走势、九江新楼盘报名、九江二手房信息、九江出租房信息、九江小区大全、九江房产中介名录的专业九江房产网。一般不超过200个字符 关键词出现频率lmcjl排名百度排名搜狗排名360排名头条排名匹配关键词竞争域名 https://seo.lmcjl.com/www.71psc.cn
15.装修公司和房产中介合作怎么做土巴兔装修问答平台为网友提供各种装修公司和房产中介合作怎么做问题解答.土巴兔装修问答汇聚海量业主的装修经验和智慧,迅速为业主解决装修公司和房产中介合作怎么做的困惑https://www.to8to.com/ask/search/924237
16.上海周园路瑞建路上海周园路瑞建路公交站顺利中介 博顿房产翠园路分行 盈丰房产 泰伟房产文晖店 朋友中介 三星电子维修中心(农贸巷) 诚祥房产三木花园分行 新一代房产米兰店 随愿中介 青华中介 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韵达快运东新路分部 信发融资理财 世纪阳光不动产陶氏店 世纪不动产杭州美迪嘉加盟店 四川省汽车运输第六十四队 希http://m.zhuanqicha.com/line-vnyqpokfpyck/
17.九江楼盘网九江房产网江西九江楼盘网是集九江房价走势、九江新楼盘报名、九江二手房信息、九江出租房信息、九江小区大全、九江房产中介名录的专业九江房产网。http://www.tx9000.com/
18.九江房产网,九江房价又名《九江房产网》,是九江本地专业的房地产家居网站。提供九江房价、九江楼盘、九江房地产信息,九江家装建材等地产和家居类信息服务,以及九江二手房、九江租赁房的房源发布与浏览。https://wap.zzjjw.cn/
19.2017江西11地市GDP排行榜:南昌5000亿,赣州2500亿,九江2407亿2017年南昌GDP突破5000亿,全国排名进入前40,在经济规模上接近二线城市的标准,具备了被称为大城市的基本资格。未来十年是南昌的关键期,是从普通省会城市跃升为经济强市的最后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概可以再持续10-15年!2016年中国城市化率接近60%,到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达到总人口https://dy.163.com/v2/article/detail/D7QO56UI0524F8PN.html
20.工厂备货计划书范文.docx十、股权成本 十一、投资者介入公司管理之程度说明 十二、报告(定期向投资者提供的报告和资金支出预算) 十三、杂费支付(是否支付中介人手续费) 第七章投资报酬与退出 一、股票上市 二、股权转让 三、股权回购 四、股利 第八章风险分析 一、资源(原材料/供应商)风险 二、市场不确定性风险 三、研发风险 四、生产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38678390.html
21.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1第7期(总期57期)在线培训课程据悉,为提高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水平,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有效防范化解声誉风险,银保监会2月18日发布施行《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从事前评估、风险监测、分级研判、应对处置、信息报告、考核问责、评估总结等七个环节,建立全流程声誉风险管理体系。 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