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从2021年开始,随着一些开发商相继暴雷,深圳中原的结佣就已经受到了影响。此后,暴雷的开发商越来越多,使得深圳中原的佣金被拖欠越多。其实,不仅仅是深圳中原,整个房地产中介行业,近两年也深受开发商陷入流动性危机的影响。以恒大为例,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世联行对恒大集团的应收款项总额合计约12.41亿元。此外,易居中国至今还有关于恒大约40亿元的应收账款没有收回。
有员工曾上门追讨佣金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中原是中原地产代理(深圳)有限公司的简称,属于香港中原集团。据中原集团官网介绍,中原集团1978年创立于香港,是一家以新房和二手房的房地产经纪、代理业务为主,同时也涉足咨询顾问、物业管理、测量估价、按揭代理、资产管理、投资移民等多个领域的大型综合性房地产服务企业。
据刘天旸透露,中原集团在深圳主要有新房和二手房业务。其中新房业务主要分为两个模式,一是案场代理,二是新房分销模式。而在新房市场上,中原在深圳的市占率有50%左右。
据了解,目前各开发商/代理商尚未支付深圳中原的佣金超过10亿多元,目前在法院已经启动诉讼追佣的金额达5.35亿元,其中法院已经裁决在强制执行的金额超过了4亿元,待判决的金额1.35亿多元。
“结佣结不出来”的后果,如中原集团在通报文件中称,“致使深圳中原、合作方及员工均是共同的受害者”。而具体到员工层面,则是销售人员的提成佣金被拖欠。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8月,一条关于深圳中原员工索要佣金的视频在市场上流传,深圳中原多名员工聚集在深圳中原总经理郑叔伦的办公室。视频中有员工称,“能不能先发员工提成?有的佣金已拖欠六七年”。
针对上述视频的内容,刘天旸也向记者作出了解释,“我觉得(视频里的员工)对情况做了一些错误的描述,就感觉是公司该发的钱没有发给他,公司欠了他的钱,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销售行业里边是公司收回佣金之后,再将佣金发放给员工,他们所主张的这部分拥金,还没有从发展商这里收回,有一些是我们已经有诉讼,诉讼是已经有判决,在执行资产阶段。”
据了解,按照房地产销售行业多年来的惯例,销售人员的收入包含基本工资和佣金提成,佣金提成需要在收到开发商/代理商的销售佣金之后发放。而根据通报文件的内容,中原集团成立45年以来一直执行上述的佣金提成发放制度。
中原集团也在通报文件中提到,按照劳动合同的明确约定,深圳中原收到开发商/代理商的销售佣金后次月即发放员工佣金提成,公司也一直都是严格遵照佣金提成发放制度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执行。员工的基本工资也从来都是按月按时足额发放的,从未有任何拖延薪资或恶意欠薪的情况。
同时,中原集团也表示,考虑到部分特别困难员工的生存困境,董事局决议并安排集团员工协会协助及审批有特别困难的员工发放特困抚恤金,有特殊需要的困难员工可以按照流程提交申请,由集团员工协会审核批复处理。
刘天旸提到,“我们没有能力去做这个垫佣的工作。同时我们的劳动合同和过去几十年的工作都已经比较明确的,就是收回来才能发,没有收回来我们没有能力去垫的。”
中原集团在通报文件中指出,如要求深圳中原在未收到开发商/代理商销售佣金的情况下先行垫付佣金,即使仅仅垫付基层员工的提成,需要垫付的资金金额已经超过4亿元以上,因此将会导致公司的经营更加困难。
8月22日,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凌正琦律师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房地产公司和销售人员发生的劳动争议,主要归类为两大类。一种是房地产公司和销售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存在劳动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劳动纠纷的案件,必须先经过劳动仲裁之后,才能去到法院处理。而在劳动仲裁阶段,若是公司的规章制度或者有清晰的证据显示,销售业绩提成需等到回款之后才能发放,没有回款就不予发放,那在这种情况下,法院是支持公司,劳动者是拿不到佣金的。
凌正琦律师也指出,“公司在没有收回佣金的前提下,中原的员工可以向公司讨薪,但是仅限于约定的固定工资这一部分,如果公司是拖欠这部分,是可以追讨的。针对销售业绩提成的部分,大多数情况都会因被认定为‘未达到结算条件’而未予支持。”
“回款后能否落实佣金也是大问题,需要监督,目前对于回款资金没有任何监管,回款到公司账上,也不能保障员工能拿到钱的,必要时还需要财产保全,启动诉讼程序。”凌正琦律师说道。
佣金追回难度大
此外,据刘天旸透露,针对开发商拖欠佣金这事,目前深圳中原采取两大做法,一是,积极的去抓销售工作,来稳定公司经营,不被这个现象拖累;二是,除了发律师函和诉讼外,也会积极的跟开发商来追缴结算佣金。
刘天旸指出,“目前公司的态度就是接下来收回来的钱,会优先比例发给员工,也就是公司所对应的比例会相对靠后一些,先结算员工的。同时我们也会积极的去梳理这些正在打官司的项目和没有结佣的项目,跟开发商积极的去对数。”
而在谈及会不会担心目前代理楼盘的开发商再次出现暴雷问题,刘天旸称,“我们现在接盘已经很谨慎了,我们会去看这个楼盘的资质,看开发商的状况,如果明知道他们可能会有压力的,我们尽量选择不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