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大部分房地产中介公司都活得很难。有中介被传出倒闭、有公司被传出关闭线下业务等等。
其中以下三条对房地产中介行业冲击最直接:
加强从业主体管理,推行经纪从业人员实名登记。实名登记意味着中介行为都将受到社会和行业的监管,对违规人员,给予摘牌警告或行业除名。
合理确定经纪服务收费,鼓励实行分档定价。合理收费,意味着二手房和租赁交易中,不再按照固定费率乘总价的方式结算佣金,佣金收入可能变少。以往那种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的时光将一去不复返了。
虽然这个意见是鼓励性质,但也表明了行业未来的风向,对中介公司的拓客能力、经营要求进一步提高,中介行业或迎来新一轮大洗牌。
下面明源君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地产中介处境这么难,又该如何自救。
获客难结佣慢管控严
现状举步维艰
事实上,房地产中介公司陷于水火,已不止一年半载。
据悉,某中介去年裁员3000余人,关店800余家,已放弃上海、香港等多地市场,还深陷“讨薪风波”。
其母公司也受到影响,净利润连年亏损。
而另一龙头中介的处境虽优于许多对手,但日子也不太好过,其发布的去年全年财报显示,全年营收607亿元,全年GAAP口径净亏损13.97亿元。去年的全年成交额,存量房同比下降23%,新房同比下降42%。
老牌中介公司某z地产也遭遇经营危机,某城市已由2021年原有门店540家减少至现在的200余家,撤铺300余间,撤铺超半数。
行业下行,市场观望情绪浓厚,预期走弱信心不足,新房和二手房都量价齐跌,
然而,大多数房地产中介现在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1、新房成交量减少,佣金结款慢
近几年房地产行业下行,2022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3.33万亿元,同比下降26.7%。开发商卖房少回款少,往往结佣缓慢。
中国地产50强公司中有2/3出现暴雷、资金链锻炼等问题,及时少数没暴雷的房企,资金也不太宽裕。逾期收不回佣金的情况屡见不鲜,及时走法律途径追佣,即使赢了官司,开发商也无钱兑付。
去年8月,深圳世华在内部信中提到,深圳Q房有近6亿的佣金无法收回。有中原地产的员工透露,他在2020年成交的项目,由于开发商暴雷了,三年过去仍未结佣。甚至会出现中介已经成交的房子被收回做司法抵押的情况。
2、二手房交易量下滑,线下获客难度
二手房交易量与新房一样出现下滑,如北京2022年二手房成交量同比下滑26.3%,深圳下滑46.9%。三年疫情不仅改变了中介门店的撒网布局,还更深刻地改变了客户的获取信息方式。
从前那种开在小区楼下,靠垄断信息差来垄断小区交易的模式,在互联网和自媒体发达的时代下受到了猛烈冲击。最早期中介的那种发传单、举牌子等人海战术和汗水战术,也不再行得通。线下获客的难度增大,要求中介拓展更多的更合事宜的拓客方式。
并且中介行业的准入门槛和退出成本太低,导致行业的流动性很大,业务员的素质和能力良莠不齐。许多中介为追求短期利益,不做上岗培训,导致一些业务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3、政府上线二手房直售
目前多地试行二手房直售,监管部门开始直接介入和规范房地产经纪服务,由政府背书、全程公开透明的交易模式。
近日,北京大兴也启动“二手房直售模式”,该平台最大的优势,就是平台发布的房源信息都是北京市房屋权属登记系统登记在册的,保证了房源的真实性。
政府的这个二手房直售平台,从2021年起,各地就有在逐步推广。
在深圳,2021年9月,住建局就发布公告,住房买卖将实现全程网办。实现全程网办后,买卖双方可以直接在深圳房地产信息平台上自助交易二手房,不再通过中介平台。
杭州市也在2021年上线了二手房交易监管服务平台,上线了“个人自主挂牌房源”功能,平台上的房源上线需要通过真实性核验,并且个人自主挂牌房源信息仅向个人实名认证用户开放,杜绝信息外泄。截至4月底,该平台个人自主挂牌房源接近7000余套。
二手房直售平台虽然现在还未全面及重点推行,当下也有房源数量较少,全自助对用户的操作要求也较高等问题,但长期来看,对中介行业的存在必要性和作用依然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这迫使中介公司扬长补短,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成交速度等方面努力提升,在新的形势下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需求。
强经营广拓客提品质
转型箭在弦上
四月份数据回暖乏力,小阳春比预计的提早结束,市场大预期低,政府发布有关中介的十方面举措,在机构和人员等几个方面有所明确,但虽引发舆论的轩然大波,但在明源君看来,这份指导意见是较为温和的。
并非就一棒子打死,是给了现在困局中的房地产中介公司底线警醒和调整方向,给中介行业一个类似“房住不炒”的指导方向,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业,让行业能长期健康有序地发展。
是危也是机,先破而后立,无论是内因驱使还是外因推动,从长期看,这个新政将迎来房地产中介行业的大洗牌。这几年一些大型中介公司,一直在寻求破局。
1、改变门店经营模式
Q房开启“开放式网络系统平台+品牌特许加盟门店”模式,出售品牌价值和收取加盟费来断臂求生,在华南、华东、华北等地开设了700余家线下品牌特许加盟店。
链家继2019年开启“SP合伙人计划”,即让优秀经理成为门店合伙人,今年又推出“合伙经营、直营管理”的合伙人2.0模式,目前仅在厦门、中山、无锡这三个链家规模较小的城市试行,在原链家体系商圈经理、总监等成为合伙人的同时,仍保留城市总监或总经理等管理岗位。
并且链家的新合伙门店均采用“大店模式”,该模式是贝壳最近三年主推的门店战略,大店的客源更广、商机更多、抗风险能力也更强,被印证边际成本更低,且更符合贝壳ACN合作网络模式,可实现人均效益最大化。
2、从地缘向网缘拓客
再加上现在许多线下门店撤铺,原本每个门店辐射一片区域的地缘优势逐步消失。
陈旧的拓客方式急需改变,要向更广大的海域拓客。作为依赖信息差的行业,房地产中介更应该发现、拥抱新变化,积极在网络拓客。比如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进行短视频和直播的拓客。
图源:巨量算数
3、提高服务品质提升溢价
新政要求合理降低买卖和租赁的费用,鼓励按照成交价格越高、服务费率越低的原则实行分档定价,表面上看是降低服务费用,背后的要求是中介服务应与收取价格相匹配。除了信息差优势,房地产中介应该回归服务行业本质,提升服务水平。
一些大型中介公司对大宗交易、二手豪宅等,在基础的服务内容上,有附加的专属定制服务,比如业主不在本地,中介公司对房屋会进行全面托管,包括房屋的维护、维修等。
一些基础条件好的房子,中介公司会对房屋进行改造和装修,重新包装后出售。
专属服务还包括定制化的推广方案,有专业的摄影师拍摄房屋的照片和视频解说。
4、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头部地产公司已经在多角度试水房产交易上下游行业,如家装、装修贷、长租公寓等领域。
虽因种种原因,万链五年之后以失败告终,但贝壳没有停止进入家装行业,2020年4月推出了全新家居服务平台被窝家装,并在2021年7月以80亿收购圣都家装100%的股权。这一系列举动可以看出,贝壳有决心在中介服务外,开拓新的长期增长曲线。
中原旗下的乐贷,能给客户提供多样化金融贷款方案,为置业客户指定安家和资产配备方案、融资方案等。中原旗下的享家,给需要装修、搬家、收纳、家政、维修等增值服务的客户,匹配合适的供应商和供应链。
众所周知,房地产市场短期内不会有大起色,而更公开透明是房地产中介行业的大趋势,只有前瞻趋势,提前布局,才能在风浪转向的时候安全驾驶,顺利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