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房价便宜如葱价,年轻人就不要买,在大城市牺牲存款买房很愚蠢!——马云
对中国人来说,伴随着房价飙升,买房这件大事变得越来越难,但如今买房难已经演变成世界性问题。
不用在独自发愁买房,因为关于买房,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4月据BBC报道,一家叫做ResolutionFoundation的智库机构进行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英国最高将有1/3年轻人一生买不起房!
这项报告的结果还显示,目前英国“千禧一代”(80-96年生人)有40%租房生活,是“X世代”(65-80年生人)租房人数比例的两倍。
英媒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父母银行”(bankofmumanddad)。
英国卫报、独立报也撰文称,“啃老”买房正在成为全世界共同的难题。
另外,近日Howmuch依据从美国人口普查局获取的98个最大城市人均收入中位数,以及这些城市房价中位数,对这两组数字进行比较后发现:
可见,全球房价不断增长,而薪资增速却极其缓慢,这似乎成为了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没有父母的资助,年轻人购房或许将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梦”。
全球千禧一代买房现状
去年6月汇丰银行对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法国、马来西亚、墨西哥、阿联酋、英国和美国这九个国家的“千禧一代”(指1981—1998年生,目前为19-36岁的人群)进行了调查。
排在榜首的是中国的千禧一代,他们的购房比例达到了70%。这毫不奇怪,因为中国的平均购房比例高达90%。
在这里我不禁想问,难道我们真的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美国和加拿大处于中间位置,这一比例分别达到35%和34%。
阿联酋千禧一代的购房比例最低,只有26%。
阿联酋作为全世界国民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躺着卖石油都可以赚得盆满钵满的阿联酋,为什么年轻人买房还要啃老呢?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中国千禧一代的购房比例几乎是其他八个国家的两倍。大多数千禧一代的购房行为属于“超支”。
全球范围内千禧一代在购房时的另一个趋势是“啃老”。
36%的购房者得到了父母的支持。这个数字在阿联酋最高,有50%的人得到了家长的帮助。中国和加拿大则分别为40%和37%。
法国的千禧一代“最可怜”,只有26%的人得到了父母帮助。
除中国外,许多国家的千禧一代在买房时面临了类似的障碍。
原本独立意识较强的欧美年轻人现在却不得不让父母帮忙买房子。
但现在的大问题是,全球资产通胀是否将房价推得过高?或者说千禧一代当前是否缺乏独立购房机遇?
据《每日邮报》去年7月报道,尼泊尔的Hokse,位于加德满都附近,这个村子有一个外号叫“肾谷”,因为这里几乎每个年轻人都卖过肾。
图为Hokse几乎每个年轻人身上都有卖肾留下的伤疤
在去年尼泊尔的地震摧毁了村庄后,很多卖肾买房的村民都非常绝望,对钱的需求也让更多当地年轻人转向器官交易。
为何欧美千禧买房也啃老?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是导致欧美年轻人买房啃老的直接原因,包括消费需求增加、社会失业率攀升、全球化、外来人口等等。
欧美千禧一代买房啃老的深层次原因是如今欧美的千禧一代越来越穷,再究其根源,是劳动的回报永远跑不过资本的回报。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其著作《21世纪资本论》中就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即:
西方社会资本回报率远高于劳动回报率以及平均的实际经济增长率,除了世界大战等非常规影响因素缩小不平等差距外,财富分配一直以来都是向少数富人阶层聚集,50%的国民收入都来自于前10%的收入者。
住房以及租金就是资本回报的一种表现形式。你工资的增幅(绝对数额,而非百分比),恐怕很难赶上房价的增幅。
肯锡的一份标题为《比他们的父母穷?发达经济体收入停滞或者下降》研究报告中显示:
2005—2014年间,25个经济体样本中65%—70%家庭(约5.4亿—5.8亿人)的实际市场收入(包括工资收入和资本收入)出现了停滞或下降。
欧美千禧一代的收入,真实市场收入(工资加财产性收入)普遍低于他们的父母,也就是说孩子们会比父母更穷。
欧美发达国家的千禧一代会在一生的每个阶段都比父母穷。
拿退休金的老年人收入竟大大高过千禧一代(注:出生于1980年到1990年中段的人)。
从另一个角度说,发达国家普遍进入老龄化,也就是说欧美千禧一代的数量其实是在下降的。
这意味着,国家要向年轻人征更多的税,来抚养老年人。也就是越来越少、越来越穷的年轻人,供养越来越多、越来越富的老年人。
不论是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还是2010年的欧债危机,对于美欧两大经济体的打击是非常致命的。
随后漫长的经济复苏,大大降低了工资增长的速度,对于金融危机之后步入职场的欧美年轻人来说,资本积累的起点就比父辈们低了不少。
此外,还可以看看全球各主要国家的GDP增速就能很清楚。
欧美国家GDP增速今年基本都在放缓,这也意味着工作越来越难找、失业率越来越高,工资越难得到提高。
全球经济增速如果不能回到二十年前的高速增长时期,欧美年轻人很难有出头之日。
而失业频繁也导致这些年轻人工作动荡,所以这种买房落户不适合闯荡的欧美年轻人。
人家欧美千禧一代其实根本不傻,他们心里都有一本明账。
在他们眼里,买房显然不具备投资优势。
他们觉得还是租房更划算,也省心,房子可以随着工作走。也不想在什么地方扎根,也不用考虑什么上户口的问题。
即使房价很低,但他们更愿意租房,花半年的工资租一套花十年工资才买到的房子。
另外,在欧美国家,租户是”上帝“,是消费者,是弱势群体,是法律保护的对象。他们经济独立,又不想存钱。
在欧美国家,法律是非常保护承租人的。如果你交了钱,房东还动不动就跑来,这属于骚扰。就算是维修,也要经过租户的同意。
作为租户只需要按时缴纳租金就可以高枕无忧,基本的家用设备是房东必须要提供的,这会省去很大一部分的房屋养护成本,而且人家不歧视你,尊重你的隐私。
欧美千禧一代购房背后的商机
不可否认,千禧一代将成为欧美各国地产市场上最重要的力量。他们的偏好,将决定未来不同地点,不同类型房产价格的升降。
在澳洲有越来越多带小孩的年轻家庭入住到公寓楼,居住在高楼内已经成为很多千禧一代家庭的生活写照。
在此趋势之下,澳洲房产行业委员会PropertyIndustryCouncil希望能够放松更多郊区楼房的高度限制,使更多人可以居住在离上班场所较近的地方,同时也能使就业区域更适应高密度住宅。
澳洲就墨尔本一个城市而言,随着城市的发展,该市对租赁房产的需求也将增大。
目前在外国比较受欢迎的措施为“建房出租(BuildtoRent)”,即开放商建设公寓楼,但并非用于出售,而是用于出租。
因此,投资澳洲几大主要城市的高层公寓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可能会有人问,要是过几年澳洲当地民众不租房了怎么办?
那我告诉你:根本不用担心,澳洲千禧一代估计要租房到老!
据房产网站Domain报道,墨尔本房价季度增长为0.1%,年度增幅为8.8%,连续22个季度保持增长。
墨尔本的千禧一代将面临租房到40多岁,甚至终身租房的情况。
此前,澳洲房建及城市研究所(AustralianHousingandUrbanResearchInstitute)的报告指出,过去10年,澳租房住的家庭数量剧增38%。
其中,年龄在30多岁的群体增幅最大。目前在墨尔本,能够拥有房产的业主年龄通常要接近40岁。
另外,长期来看,澳洲的房价趋势也是不断增长。
根据BIS的计算和瑞银引用的数据,澳洲房价55年来上升6556%,创下世界纪录,而在此期间,澳洲房价平均每年增长8.1%。
如此来说,澳洲的千禧一代看来要租房到老了!
就目前英国在脱欧造成的紧张情绪下,经济复苏放缓,生活在伦敦的年轻人,买房可谓是苦难重重。
而目前伦敦租房每周的房租如下图所示:越红租金越高,越绿租金越低。
房价在涨,房租也在涨,到2027年,Rightmove预测伦敦年轻人将在房租上花费与现在的相比会翻了将近三倍。
如此一来,高量需求冲击固定的租房供给量,势必带来租金价格的上升,从而使供需市场再度平衡在一个新的价格点。
由于越来越多的伦敦年轻人因为高购房定金的原因推迟了他们买房的年龄,所以租房需求量将逐年上升。
如此一来,所出现的必然情况就是要么选择租一辈子的房,要么就离开伦敦,在伦敦以外的地区买房。
基于目前的形式和对未来的预测,截止2027年,将有近半数年轻人买不起伦敦的房子,租房延长期将会增加。
也就是说未来伦敦千禧一代将经历一个恶性循环:
这意味着未来伦敦房屋出租将会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交通便利的伦敦郊区以及通勤地区,会因为相对低的房租而备受年轻租客的青睐。
另外,英国房产租金近几年稳步增长,其中伦敦房产的平均年租金收益为5.1%(占房屋总价百分比),平均租金增长了2.5%。
据房产专家预测,由于房产项目的稀缺性和供不应求的供应状态,房屋租金将会继续增长。
再加上,过去的7年中,英镑对人民币的汇率已经从10:1跌至8.8:1,折直接减少了中国投资者的购房成本。
而英国近期脱欧协议再度停摆也导致英镑汇率断崖式下跌,因此,最近正是到英国买房投资的最佳时机!
而投资伦敦周边的交通便利地区的出租屋可谓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选择。
从长期现金流的角度考虑,出租更加符合我们的投资目的。因为是“出租”而非“出售”,目的是长期持有,而非立刻转卖,所以不需要过多考虑经济和政治环境下可能带给房地产市场的负面影响。
2018年我预计英国住宅市场的表现会相对平稳发展,并不会像2017年那样有较大的波动,所以房产出租依然是成熟投资者的首选。
以上就是目前又啃老又蜗居的欧美千禧一代的房产需求带来的海外置业机遇。
如果您不知道投资海外什么样的房子潜力最好,就对照以上的分析来做参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