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行为艺术大赏丨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心理学文章

种种朋友圈的“行为艺术"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是一时兴起,又或是早有预谋?

本文带您探索种种真相,请耐心品阅。

朋友圈里,无论是展示个人生活或是吐槽全世界(bushi,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考虑这条内容会被谁看到、看到后又会有什么反应、会给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从而影响我们编辑的方式、措辞语气词的使用、以及背后的角色设定。

欧文·戈夫曼(ErvingGoffman)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提出“拟剧论”,即人生是一场表演,社会这个大舞台里人们总是展示着各式各样的“人设”,做着尽善尽美的“印象管理”。

这样的行为在社会心理学上则被称为“自我呈现”,指个体向他人传达自我信息,旨在构建、维护、修改自己的公共形象[1]。

你我都戴着虚伪的假面,世间或许本就不存在所谓真实自我的显露。所谓“人设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精雕细琢的碎片化信息,往往承载着我们理想中的“自我形象”。

常听人说别让社交媒体毁了你的生活、毁了你的自信、造成你的精神内耗......社交媒体或许真的会造成一些焦虑,但发个朋友圈也会造成内耗吗?

如果社交媒体真的会引起我们心情的起伏,那它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首先,根据米德(Meed)的“主我(真实自我)--客我(他人评价的自我)”理论,人对自己的判断、定义、了解依赖于外界评价的因素,因此社交媒体中的反馈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对自己的认识。

其次,社交网络赋予了我们“三思而后行”甚至“撤回”的机会,我们可以不断修改、打磨我们准备呈现的“人设”,而非现实中微表情都无所遁形的完全曝光。因此,朋友圈也就成为了一张精美的名片,我们掌控着释放给外界的信息,从理想的形象中获取满足感。

不过,研究也指出,消极的自我呈现(吐槽、焦虑、无语)会显著降低幸福感。

在朋友圈发泄情绪垃圾时,我们的情绪感受并不会似预期那般变化,发出朋友圈的那刻,我们自己可能已经开始陷入更深层次的消极状态中[2]。吐槽有风险,发圈需谨慎~~~

此外,发完朋友圈后得到的反馈也会对我们产生一定影响。

有人点赞、善意留言都会带给你不一般的幸福体验[3],甚至还会使你对这个积极参与你朋友圈的人产生一定的好感[4]。社恐人学到交友秘籍了叭——要多多给人点赞留言!用积极反馈潜移默化刷好感!击溃目标人物的心理防线!

这样看来,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是有很多好处的,但它有着以下几个不得不说的危险之处[5]:

1.本我丧失

有趣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使用和自己截然不同的假面,这可能和每个人的自尊水平有关。研究指出,自尊水平越低,越倾向展露“假我”[4]。

2.虚假演出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的距离变成了可主动调控的,这样的“可控性社交”可以让大家“用最低的成本交最好的朋友”,为现实来往做铺垫,比如有时候人们对陌生人张口就来的亲昵称呼、亲亲贴贴表情包,但这样的情感交流可能与人们期待的真诚社交相距较远。

3.伪满足感

4.后台困境

这一方面即社交媒体的原罪——误解和隐私泄露。

这一切的本质其实在于波伊德(DanahBoyd)曾提出的“语境坍塌”现象,即给用户带来“矛盾、不确切、误导性语境线索”的数字社交语境。主要是因为网络中没有明确具体的语境、好友关系不再有界限、自我呈现的“观众”不分远近亲疏、没有除文字外其他信息容易造成误解......

删朋友圈行为常出现在酒后第二天早上、分手正当时、深夜emo第二天上午/正午......

1.公开撤展

人们常常官宣恋爱,却很少会公开宣布自己分手,可能源于人们不愿意呈现消极自我。这样在沉默中消除数字痕迹的形式属于一种温和、体面的宣传告知方式。有时也会通过设置三天可见来先行关闭来访者的通道,再慢慢消解情绪之后处理。

2.信息传递

吵架闹分手如果不删朋友圈,可能还存在一丝丝挽回的余地;如果直接不假思索的删掉所有共同回忆,这就属于是一种“铁了心要分手”的态度表达了。另一方面,其实删好友、拉黑、删朋友圈这类消除行为都会被认为是一种直接的否定,目的是像“砸东西”一样向对方传达“我不要了”的信息,从而给对方造成伤害。

3.自我更替

自我消除的行为其实伴随着自我内部的反思,删除行为(好友、朋友圈、语音、聊天记录...)也有着帮助分手者重建自我的作用,减少反刍频率,从中抽离,否定旧我、更替为新自我。

头像是我们交友时出现在对方眼前的第一个关于"自我"的呈现,人们常常通过头像来表达自我,简明扼要地提取出自我“关键词”。

一项研究结果表示:很常用的大五人格测验中的五个人格(宜人性、尽责性、开放性、外倾性、神经质)得分越高,人们选择用自己的照片当作头像的概率就越大[6]。其余得分较低的人则更常用动漫头像、动物植物、风景等等作为头像。

那当代年轻人为什么会频繁换头像呢?有研究者[9]进行了一个社会调查,得到的答案如下:

1.个体特性(觉得好看;喜欢动漫/明星;取悦别人;用太久了;撞了撞了!)

2.情感需求(找乐子;换心情;取悦自己;新开始、新头像!)

3.社交归因(维护人设;营销宣传;不想被认出来;给暧昧对象一个话题)

4.尊重归因(刷存在感)

不论是当几个月更新一条朋友圈的“潜伏者”,还是做一个每天七八条刷屏的“积极分子”,我们都是在朋友圈里表达自己。或许这样的状态会更好:如果不开心就关掉朋友圈不看它,想发了就尽情的营造自己的“人设”,想设权限就设,想换什么头像就换什么头像,不必过多忧虑谁谁谁看到会怎么怎么样,自己的社交媒体,自己的地盘,自己开心最重要了。

最后,希望大家不被朋友圈绑架生活。

投票:大家的朋友圈状态是怎样的呢?(单选)

朋友圈的分组可见功能极大地促进了人设建立:摸鱼玩耍的朋友圈一定要屏蔽老板导师,而努力学习工作的朋友圈一定要让他们看到,积极阳光的文案或美照要让朋友们都来欣赏,而至于发疯文学嘛,或许要换个社交平台发发

THE END
1.中介的微信朋友圈汇总大赏中介的微信朋友圈汇总大赏 如果你的朋友圈碰巧也有一名中介,而你又碰巧还没有把他屏蔽,那你的朋友圈里最活跃的一群人,恐怕就是他们了。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房产中介可能只是他们的副业,他们真正的身份其实是:百万年薪的文案。如今,朋友 及时楼市资讯,就上楼盘网https://m.loupan.com/haining/news/202011/4513537/
2.大雾能见度低的原因,雾很大怎么发朋友圈幽默汽车故障大雾天气,朋友圈文案大赏这雾大得哟,感觉伸手就能抓一把。大雾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是穿越到了仙境吗?仙境今天的朋友圈被大雾承包了,大家都在比谁的雾更大。朋友圈我是不是应该去买个防毒面具,这雾有毒 大雾天气,朋友圈文案大赏 这雾大得哟,感觉伸手就能抓一把。大雾 https://q.qcds.com/content-detail/WWqLQ
3.朋友圈干饭[炸鸡腿]文案来啦1.干饭人,干来自酒酱本酒朋友圈干饭文案来啦1.“干饭人,干饭魂,干饭人干饭得用盆。”2.“出来混,迟早是要胖的。”3.“建议晚餐吃七分饱,还有三分要留给夜宵。”4.“往后余生,能让我放不下的也就只有筷子了。”5.“如果半夜不能干饭,那冰箱里怎么会有灯呢?”6.“星河滚烫,不如麻辣烫”https://weibo.com/5444579998/N5oyboD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