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了一整月的《安家》终于在上周完结了,多少被迫跟爸妈追剧的少男少女得到了解放,让上流君看到你们的双手!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追着追着就“真香”起来的大部队。
但上流君万万没想到,首先解放的居然是这一届中介。真的,据说再不完结,中介小哥哥小姐姐们就要被逼疯了。
part.1
被迫追剧的中介有多难?
虽然吧,《安家》一开播就被挖出来一堆专业槽点——房似锦作为店长竟然撬业务员的单子;姑姑领导的安居天下门店,早上不跳“抓钱舞”,竟然操着扫把唱《成都》;每天一泡狗屎放门前被姑姑说成“福报”,这可是大忌啊......
但耐不住比较闲的领导人带头追剧,并且还强烈给中介小哥都安排上了,把追剧看剧当成了业务分析。
员工一起追剧学习,还要每天上交观后感。
房产中介俨然成为学生之后的第二大网课主力军,并且自带业务拓展buff,能够现学现卖的那种。
考虑到因为疫情,客户可能也在追剧,于是这届中介想出了“看房就送视频网站VIP”的法子,只要来看房,就算只看不买,就能免费获得VIP资格。(要不是剧追完了,我都想去看房了。)
你看,不送VIP的中介不是一个优秀的网课学生,看剧学习、蹭热度刷存在感、看房互动样样儿不耽误。
这些聪明勤奋好学的“网课学生们”还会主动扩展课外知识,帮助广大“旁听生”更好地理解剧里面提到的知识点(嗯?不是旁听看剧,难道您买房嘛?)
剧中严叔老夫妻给儿子买房的时候,被儿媳妇当场要求在房产证加上自己的名字,由于剧情需要,这个伏笔被模糊一笔带过了,没有过多演绎和探究。
中介小哥还能随手标重点,普及网课《安家》没教你的行业黑话。
比如“凤变冰”。剧中房店长就是用了这一招,事先装修,再加上一番星空(鸡汤)言论,顺利把陈年烫手山芋跑道房卖了出去。
在房产中介行业里面,“凤变冰”的意思就是中介事先装修房子,提升房子对目标客户的适用性,以促成交易。但现实里这一招风险很大,一般人绝不轻易尝试。
再比如“各种盘”。
公盘,指房源的任何信息都在系统平台上公布,每位经纪人都可以共享这一客户,所有员工都可以看到房源信息并且可以和业主自由联系;私盘,即房源的基本信息都可以让经纪人看到,但是联系方式,栋号等是隐藏的,如果要看房子,需要与房源委托经纪人联系。
上流君不负责任推测,那套569平米的豪宅(没错就是被楼关山一泡翔搞砸的那一单),应该是公盘,其他人都可以带客户去看;而宫蓓蓓的那套房,属于私盘,房源委托经纪人原本应该是“老油条”。
看不明白也没事,毕竟人生二三十年,咱也还是买不起房啊。
不过,虽说这部剧确实热度很高,但光看了剧就想着入行的人们,还是“拿衣服”啊!
part.2
这一届中介的生活有多“精彩”
如果认真了解这届中介小哥的生活,你会发现抖音上的、微博上的、朋友圈里的中介朋友除了激情学习、热心科普之外,更多的是对自身经历的回忆和吐槽。
虽说大家一边“上课”一边吐槽太不现实、太夸张,但还是在里面找到很多自己的影子。对中介而言,#第一单#是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堪比王者农药"firstblood"。
我们真的蛮穷的
数据显示,一线城市中的中介,工资水平在9200元一个月,二三线城市的中介,工资水平则在7680元一个月。乍看下来,这个数据还不算低。
有时候,就算一天平均带看20套房子、三个月穿烂一双鞋,单子也不是那么好签的。连月没单开,拿不到提成可能才是大部分房产中介的收入常态。
忠实的备胎修养
一个房产中介的基本素养绝对等同于女神的备胎,温柔细心善解人意、不急不躁不乱吃醋懂人心,碰到自己的客户被隔壁老宋撬单的情况,也必须强忍泪水,微笑祝幸福。
最常听的一句话:“我临时有事,不去了。”
最常被同事劝的一句话:“别等了,他不会来了!”
这年头,谁还不是个“微商”了
房产中介的朋友圈,随便翻一下,你会发现每一条绝对都是高清配图+高分小作文!
最常用的名人名言引用,不会出什么错,还能显得高级。
有的是议论文体,有论点有论据有结论,十分完整,且令人信服。而更有趣的是结合段子来说,逗你开心,刷一波存在感。
而最高段位的,当属小说文体,引人入胜、发人深省,还可能通过连载持续吸引客户。
店门口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俗话说得好,一个不会跳操的舞者不是好中介。做中介,没点才艺,是连试用期都过不了的,唱歌、弹琴选一样,跳舞不会跳操也行,总之呢,唤醒一天的活力,从店门口的激情舞动开始。
[2]房产中介发朋友圈,拼的就是才华!超全朋友圈文案,看这一篇就够了[EB/OL].北上广深房地产经纪人.201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