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对我说,不知道一些人说“这里房价涨了,那里房子又买不到了”的消息从哪里来的?反正就我住的小区,房价不但没涨,比两年前还跌了一些,更重要的成交周期变长,转手很不容易。
当然,他的这种说法,在网上也经常可以看到,但一些网友并不认同,比如一些城市出现的“万人摇号”,统计部门的数据也显示,今年突发事件过后,各城市楼市恢复迅速,从开发商频频举牌土地市场看,说明他们销售业绩不错,不然也不会动辄几十亿的资金买地,这可都是真金白银啊。
如果这个观点成立的话,按照以前的楼市发展规律,一旦楼市开始回暖,那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般会经历一波上涨,幅度少则30%,多则翻倍。所以,从一些网友们的聊天看,楼市“小阳春”并没消失,只是因为特殊原因迟到了,接下来房价可能还会迎来一轮暴涨。那么,这种可能性大吗?
第一,新一轮楼市调控一触即发
看似忽然,却不不测,都晓得今年上半年深圳楼市的“炽热”,调控加码不过是预料中的事,但是,力度的确不小,比方住房转让的增值税由满2年调整到满5年、离婚3年内都占用购房套数,还如有房贷记载或有住房的人再购房,其首付比例大幅进步,还少不了的是社保(个税)和户口都需求满3年才敢购房。毫无疑问,作为一个活动人口大城市,该政策对楼市的需求是一个强有力的削减,有人曾经联想到“2017年3.17”新政后的楼市走势了。
当然,不止深圳,自6月份以来,全国多个热点城市加码了楼市调控。
6月15日,海南贯彻自由贸易港计划决议时宣布,坚决废除房地产依赖症,坚决做到任何项目不带商品房用地,实行现房销售制度。
7月2日,东莞和杭州在同一天发布了楼市新政,8月1日起,前者请求一次领取销许的面积不得低于3万平米等,后者请求人才房5年内不得上市买卖,并加大了低价保证房的比例。
7月6日,宁波发布的调控政策请求从次日就执行,全文共十条,为楼市降温。一周后,郑州请求展开房地产专项次序检查,重点打击捂盘惜售、回绝购房者运用按揭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等行为。
这一些楼市调控动作绝非偶然,意味着新一轮楼市调控已经到来了。原因在于,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多次提及“房住不炒”、“一城一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地方作为调控主体,那里楼市过热、炒作厉害,势必加码楼市调控,其目的就是要市场回归到平稳的轨道上来。
第二,房贷增加额创4年新低
随着房价的不断走高,买一套房子少则几十万,多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大多数人买房都会采用“首付+按揭”的形式,而房贷的数据则正好可以反映楼市真实购买力和购买意愿情况。
央妈在7月10日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的金融数据,虽然货币供应M2同比增长了11.1%,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3.2%,相比近几年,这个增速不小。但是,住户贷款只新增加了3.56万亿元,创4年新低,住户部门贷款占比也只有29%,比去年低了1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货币总量增加了这么多,钱却没流进楼市,而且是更少了。
可以解释的理由是,除了国家在金融政策上继续抑制资金流入房地产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购房者暂时放弃购房,或者加入到观望阵营。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下半年房贷增加额还是3万多亿的话,市场基本“凉凉”,个别局部热点城市楼市根本带不动整体市场。
此外,还有一个让购房者焦虑的是,6月同业拆借的平均利率环比上个月还高了0.6%,市场利率不降反增,知名财经博主刘晓博认为,“央行在轻踩刹车,如果疫情没有反复,这一轮流动性宽裕顶点已经过去了”,这一点,央行官员近期在陆家嘴论坛上也表态,将提前考虑货币政策适时退出。意味着,货币对市场的“输血”不会持久。
第三,二手房挂牌量创新高
从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2020年《6月国民安居指数报告》中可以看到,就6月份环比5月份来看,全国新增二手房挂牌房源量上涨4.4%,其中北京增加了近40%,上海增加了20%左右,而哈尔滨甚至增加了近50%。
此外,根据房地产机构的数据显示,一些大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创近年新高,如7月份杭州超过了12万套,相比2018年底的4万套,净增加了2倍。根据上游新闻报道,重庆二手房挂牌量仅在链家一家就超过了15万套,成都和天津都超过了13万套,由此可知,再加上其他房产中介机构的数据,那二手房挂牌量就更为庞大了。
与大量二手房挂牌量上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成交量则不尽如人意。根据诸葛找房的数据显示,重庆有超30万套有效二手房源,但在近90天只成交了7000多套。在业内人士看来,受风波影响,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一定的套现需求,此外,对现居住环境不满意,也滋生了换房的想法,当然也不排除股市“火热”,有一些“卖房炒股”的动作。
以上信息显示,无论是国家对楼市的态度,还是购房者的动机,局部楼市“高烧”的情况不可持续,国家提出的“平稳健康”目标一定能实现。那就意味着,从本月起,这两类人怕是要失眠了。
一是炒房客。有一位专家说过,无论是多么严厉的政策,都无法严格区分出刚需与炒房客,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是如此。只要有利可图,他们就会找到一切机会进入。比如7月的这波楼市调控政策出来之后,一些人庆幸踩在政策出来之前有资格买上房,但这仅是对于刚需,比如说首付没提高,但对于炒房客就不一样了,楼市平稳就意味着没有利差,在资金利率高企的情况下,他们不但赚不到钱,还很可能亏钱,再加上限售,即使想止损变现也不具备资格。
二是开发商。根据经济观察报信息显示,截止到7月14日,在已公布净利润的14家房企中,只有两家净利润同比上升,其他均为下降或者较大幅度变动。由此可见,如果说实力强劲的开发商,有资金和销售优势,在这样的市场中能够存活的话,那么那些债台高筑的中小开发商可就难了。其实,开发商就是放大版的个体,如果房子销售情况不理想,还要面对高昂的资金成本,而且融资成本比个人房贷利率还高得多,甩卖亏本,不卖活不下去,是前述开发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言而总之,还是那句话,当下的市场环境只利于刚需,这也符合国家多次强调的“房住不炒”总体思路,随便买房就能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