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按揭套路深:卖价230万贷款可做到260万?房产

◇高估多贷在审批贷款时会被银行卡住吗?中介机构表示,通过协调关系,加上银行办理业务时主要看评估价,一般不看签约合同上的成交价,买卖双方按照评估价另签两份合同备案即可,这在一些地方已成为业内的一种默契

◇能揽业务,还有好处费,中介、评估公司、银行结成了各取所需的利益链条,应予以警惕

只要多花点钱,办二手房按揭时就能多贷款,甚至能实现“零首付”。

近日,一位房产网络交易平台的业务经理爆料称,有些城市的二手房按揭业务办理中存在高估价、多贷款现象。随后,《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以购房的名义到呼和浩特市一些房产中介机构暗访,验证了这一说法。

业内人士指出,高估多贷,助长炒房行为,助推房价虚高;房产中介、银行、评估公司等多方结成利益链,不但监管手段形同虚设,还加大了地方金融风险隐患,掣肘房地产调控成效。专家建议,银监部门加大对银行办理二手房按揭贷款业务的监管力度,完善市场操作规程,切实履行好金融风险“看门人”职责。

高估多贷“零首付”不是梦

爆料的业务经理告诉记者,去年有家中介机构的熟人提示他说,有套房卖方要价230万元,通过提高评估价,贷款可以做到260万元。“熟人当时建议我买下,说还上几个月按揭,一倒手就能挣钱。”

果真如此吗?记者以购房的名义,对呼和浩特市的一些房产中介机构进行了暗访。

在附近的另一家房产中介门店,接待记者的置业经理表示,可以帮着提高评估价多贷款。中介费按贷款额的2%收取,不再另收评估费用。

审批贷款时不会被银行卡住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几家中介机构的置业经理均表示不必担心,中介公司协调关系,而且银行办理业务时主要看评估价,一般不看签约合同上的成交价。办按揭贷款时,让买卖双方按照评估价另签两份合同备案即可。

多方结成利益链

银行成风险兜底方

按常理,不管二手房的装修档次多高、户型和地段多好,办理按揭贷款的评估价都不能超过成交价。

一位曾在多家房产中介工作过的置业经理说,一些地方银监部门管理严格,有些交易平台也规定二手房的评估价不能高于成交价的95%;地方住建主管部门也要求使用统一版本的合同。

网络交易平台为杜绝违规操作,二手房买卖的三方合同是在网上起草签署的,而且不可更改。房产网络交易平台与所在地不动产管理局、银行机构之间也是可以调阅二手房交易的签约、贷款等信息的。

但在执行过程中,从记者暗访了解到的情况看,部分办理二手房按揭业务的银行自备合同,让客户和买卖双方在面签贷款合同时,按照抬高的评估价另签合同备案,成交的签约合同和成交价被抛在一边。

但是,“只要对比网络平台上签约合同的成交价和获得的贷款额,就能甄别出二手房交易中存在的‘高估多贷’现象。”上述爆料人告诉记者。

为什么这些防范手段都形同虚设?

爆料人告诉记者,部分评估公司与银行有着潜在的利益联系。有些中介机构、银行网点和评估公司为争揽业务,从业人员为谋私利,暗中通过抬高评估价和办贷款时另签合同备案的方式,帮买主实现多贷款的目的。

在部分地区,一些银行与一两家评估公司结成了固定的业务关系。“名义上说使用固定的评估公司有利于管控风险,实则形成了默契的利益链条。”爆料人指出。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等人认为,二手房交易中存在的高估价、多贷款乱象,不仅扰乱房产中介市场秩序、助长炒房,还会滋生金融风险和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腐败行为。

一是助长炒房行为,助推二手房价格虚高。爆料人说,近年来,一些地方二手房按揭过程中高估价、多贷款的现象并不少见。一些三线、四线城市尤为突出,甚至成了业内的一种默契。

一位在北京、呼和浩特等多地从事过二手房中介业务的置业经理说,想高估价、多贷款的人多为炒房客,目的是降低炒房成本、以小博大。

二是滋生金融风险。按照规定,一般首套房的首付比例为20%~30%,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在40%左右。通过高估价、多贷款,这一政策被架空,银行的风控线被突破,使得二手房贷款业务的风险抵御能力下降。

于光军说,过去20多年来,国内住宅价格持续上涨,有些银行工作人员产生了买住宅稳赚不赔的错觉,认为只要贷款人收入稳定、信誉过关就给批贷。一旦房价下跌,炒房客弃房,银行就成了风险兜底方。

三是容易诱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腐败行为。多家中介机构的置业经理说,二手房买主有“高评多贷”要求时,中介机构负责协调银行和评估公司,肯定“不白帮忙”,费用一般直接纳入中介公司收取的贷款服务费。

于光军提醒,能揽业务,还有好处费,中介、评估公司、银行由此结成了各取所需的利益链条,应予以警惕。

看门人不能形同虚设

全国二手房市场规模大。仅以呼和浩特市为例,每年二手房交易量就近2万套,成交额过百亿元。加强二手房按揭贷款业务监管,对遏制炒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于光军等人建议,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二手房评估规范。

一是提高办理二手房评估公司的资质要求。建立评估公司不良记录黑名单制度,约束评估公司的行为。

二是主管部门制订全国统一规范。明确评估二手房时需考虑哪些因素,明确二手房的评估价不得超过签约合同上的成交价。

三是银监部门需要加大对银行办理二手房按揭贷款业务的监管力度,严格监管银行审批这个贷款合规性的关键环节。“想查的话,调阅一下签约合同即可。”多位中介人员告诉记者。

对此,专家指出,银监部门需要加大对银行办理二手房按揭贷款业务的监管力度,履行好金融风险“看门人”职责。

监管部门应明确,银行在办理二手房按揭贷款业务时,必须调阅买卖双方的签约合同,并将其作为备案材料,不得以另签的简式合同备案。

还应进一步明确,从房地产网络交易平台到中介公司、银行,办理买卖、贷款业务时供买卖双方签署的合同,必须统一采用当地住建部门提供的带文号制式合同,银行不得使用自制合同。(《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任会斌朱文哲)

THE END
1.房产中介套路深买卖房屋需谨慎原标题:房产中介套路深 买卖房屋需谨慎 近日,彭水法院受理一起居间合同纠纷,原告诉称:2020年6月7日,原告某房产经纪有限公司彭水分公司居间介绍王某与被告龚某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将被告龚某位于彭水县某街道房屋出售给王某,总房款为100万。该合同同时约定,被告龚某及购房人王某应按照房屋成交额的1%各支付中介https://news.sina.cn/sh/2020-09-04/detail-iivhvpwy4902909.d.html
2.房产中介套路有多深房产中介坑人手段二手房中介说话套路现代生活的节奏都是比较快的,因此许多人买房子都会找中介,这样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烦。不过,在中介行业中,也是存在许多套路的,用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房产中介套路有多深,顺便来说说房产中介坑人手段以及二手房中介说话套路。 一、房产中介套路有多深 https://www.qizuang.com/gonglue/xfjq/108215.html
3.上海一老人辛苦9年付清千万房款后发现被骗?这个中介“套路”深,太这个中介“套路”深,太敢了! 千辛万苦买到的心仪住宅 自己竟然从未拥有? 一场“房产纠纷” 竟是历时9年的诈骗陷阱! 一则被中介套路的消息 最近冲上微博热搜 自家房产,却被别人锁门装修 2022年8月,一直居住在外地的胡先生回沪查看位于昌邑路的父亲过户给自己的房产。让他意外的是,钥匙竟然无法开锁,而好不容易https://m.gmw.cn/2022-09/28/content_1303157132.htm
4.一位十五年资深房产经纪人为大家揭秘中介套路开发商骗局全国各地都一样,中介卖房卖的是嘴,新房分销有的是按照平米提成,每平300-1000不等,但是基本都在500以上,有的则是按照每套提成,每套2万-6万不等,可能有的人不信,认为房子一共多少钱,可事实就是这样残酷,开发商为了买房子,把房价加上去,这个钱还是购房者出,提成高了,自然有人能卖出去房子,这也是房产市场的https://www.jianshu.com/p/2b3b4429591f
5.二手房被“零元购”合同诈骗套路深原来,王女士和丈夫决定出售自己的一套房屋,于是今年3月通过中介发布了出售信息。因为这套房产的位置较为偏僻,发布后一直鲜有客户问津。直到5月,王女士接到了房产中介邓某的电话称,有一名龚姓客户看中了王女士的房产。在中介邓某协调下,双方以41万元的价格达成交易,并签订了房产销售合同。http://www.legaldaily.com.cn/legal_case/content/2024-07/24/content_9026900.html
6.“热心大哥”套路深,女孩玩剧本杀竟落入“杀猪盘”王某到案后向检察官交代,他在收到12000元租房款后,并没有按照承诺把钱转给房产中介,而是把自己另一个微信号推给她,冒充“房产中介”和小吴聊天,让她相信已经谈妥租房事宜。而为了诓骗更多的钱,王某把从网上下载的食道癌诊断报告发给小吴,谎称自己生病需要借钱治疗,再次骗得小吴6000元钱款。骗来的18000元全被用于其http://wenhui.whb.cn/zhuzhan/cs/20210825/421030.html
7.中介小哥交实底:二手房套路深,不办这些手续,小心“房钱两空”中介小哥交实底:二手房套路深,不办这些手续,小心“房钱两空” 现在的房价让很多想买房子的人望而却步,有的人牟足了劲只想买新房,也有的人选择接受现实就勉强买了个二手房。“房子这么贵,买一个别人住过的总觉得心里有点儿别扭,花这么多钱不买个新的感觉亏”是很多人的心声。 https://m.loupan.com/yl/news/201204/36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