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听中介的话降价50万卖房知道买家身份后毁约房地产买卖合同卖家买家

原标题:男子听了中介的话,降价50万卖房,而后发现买家竟是…

在发现不对劲后,李先生调查发现,原来买家的真实身份,居然是该房产中介的同事,因此拒绝履约。而买家也以违约为由,将其诉至公堂。

昨日记者从顺德法院了解到,这起双方互诉的房产交易纠纷已有审判结果。买家因为未披露自己身份重大信息,导致卖家以明显过分低于同期市场价卖房,因此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卖家无需因此支付违约金。

套路:买房是熟人,房子被低价卖?

2016年10月,李某和妻子匡某,想卖掉自己名下的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新桂居委会丹桂路一个小区的房产,并在网络平台上公开发布了出售该房屋的信息。

2017年3月,在一家房地产中介工作的陈某跟同事说,自己的堂弟因为要买房结婚,正寻找合适房源。同在该中介公司工作的刘某林在网上看到李先生所发布房屋交易信息,就告诉了陈某。

2017年的4月10日,房地产经纪刘某林联系卖方的李某,到该中介公司的网点面谈。“当时见到两个人,自称自己是姐弟,要帮另一个弟弟卖房。”李某说,双方谈价格时,作为中介的刘某林散布周边价格下跌的虚假信息,“骗取”自己同意以极低价格,和陈某签订了《房地产买卖合同》。

几天后,陈某向卖家李某支付了剩余的定金。不过很快李某就发现,自己同小区其他房屋的同期挂牌价与成交价较高。于是李某在2017年4月27日,向陈某和中介提出解除上述《房地产买卖合同》,但双方未协商一致。事后,陈某告诉卖家,让该中介公司的职员女朋友刘某桂,作为涉案房屋过户后的登记产权人。

虽然心存疑虑,李某当时协助刘某桂向银行递交了按揭贷款申请手续。不过在7月13日,银行出具了《贷款意向书》后,李某经过调查终于识破了“设局”。他称,房地产中介陈某找自己的姐姐做托,“冒充买家找业主买房”,因此拒绝履行该合同。双方于是选择了对簿公堂。

卖家:评估价比交易价高出50万

对于这起房地产交易,卖家李某坚称自己是“被入局”。他称,房地产中介刘某林见到买家陈某时,没有表明真实身份是房产中介的同事。李某称,在办理银行按揭贷款手续时,自己出于对经纪人的信任在该合同上签了名。刘某林带走该合同办理按揭手续,未将该合同交还给他。

卖家还告诉法官,银行对涉案房屋的同期(2017年6月15日)评估价为1615700元,远高于交易价1128000元。“我作为卖家在经济利益上遭受了重大损失,而他们则以较少的代价获得了利益。”李某称。

对于对方指控卖家违约,李某称,原先签订的合同是买家编造的,造成被告利益严重受损,是显失公平的合同。“中介立场不中立,伙同买家欺骗卖家,为达到购房目的故意不带其他客户看房,让卖家得不到公平合理的中介服务。”李某称,因此该合同是显失公平和欺诈的情况下签订的,是可撤销的合同。

买家:卖家违约在先

对于卖家李某的说法,买家陈某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陈某坚称,自己的合同是双方在公平的情况下签订的,是合法有效的。

“李某当时放盘的价格是1080000元,我们和他签订合同时,还多出48000元,一开始他对这个价格是满意的,不存在以低价购买房产的情况。”陈某称。

“之前李某在刘某桂还没出现的时候,就和我们多次协商赔偿,主动提出赔偿方案。”陈某称,卖家违约在先,知道中介身份在后。“刘某桂既不是经纪方也不是经办人,只是中介员工,也确是我堂弟的女朋友,同样具有买房的权利。”陈某称,他们购买涉案房屋作结婚之用,并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自己已依约按时履行合同义务,并无违约。“因此违约的责任是在卖家,应该承担责任,并且赔违约金。”陈某说。

“根据公司规定,不允许经纪人操作自己的房源单,所以只能由非公司的人出面签的合同并过户。”刘某林说。

法院:合同无效

顺德法院审理此案的法官认为,本案争议焦点为,双方签订的上述《房地产买卖合同》是否存在可撤销情形的问题。

虽然前述合同所记载的“买方”为陈某,但居间方经办人刘某林与陈某、刘某桂在本院询问中的陈述内容均显示,实际承担支付购房款的主要合同义务的一方,为刘某桂及其男友。因此,本院确认,上述合同的实际买方为刘某桂,陈某与刘某桂之间仅为隐名代理关系。

“卖家和房产中介约定,按成交价的3%比例收取居间服务费,卖家因此会希望中介所促成的交易价格,有利于满足甚至高于市场价值成交。”法官表示,在这一情况下,买方与居间人之间所存在的利害关系明显有碍于卖方信赖利益的实现,中介公司由此制定了该公司职员不能作为公司房源的购房人的内部规定。

法官称,该案中也没有证据表明买家在和卖家订立合同的时候,以合理方式披露了实际买方主体情况及刘某桂系中介职员的重大信息。“买家隐瞒了前述信息,且合同价格确存在明显过分低于同期市场价值的情况,给卖家造成了相应损害。”法官称,因此卖家要求撤销与原告之间的合同的反诉请求,理由充分,法院予以支持。

而买家要求继续履行该合同,将涉案房屋过户至刘某桂名下的诉讼请求,理由不充分,法院不予支持,同时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因此买家要求卖家支付逾期履行违约金的诉讼请求也理据不足,法院不予支持。

最终,法院判决撤销了该起案件中签订的《房地产买卖合同》,且卖家无需支付违约金。

THE END
1.但是你知道中介有哪些陷阱吗?戳图了解一下房产中介的"陷阱【8图破解房产中介所有陷阱】买房是人生一件大事,很多人会选择中介看房,但是你知道中介有哪些陷阱吗?戳图了解一下房产中介的“陷阱”![并不简单]via→经济日报 #业主收到短信才知道房子被中介挂售#,无论怎样相关知识了解一下 房地产超话#法治微课堂# @包头晚报@包头新闻网@山水怀柔给更多人一起涨知识[开学季]https://weibo.com/3624543863/P2rGksTx1
2.卖房被中介忽悠签了合同卖房子中介总劝你降价卖房中介套路有找中介卖房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通常可以短时间内卖出,但需要缴纳一定的中介费。有很多人卖房被中介忽悠签了合同,事后后悔不已,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再来看看卖房子中介总劝你降价是为什么,以及卖房中介套路有哪些要注意,给有需要的朋友提供参考。 https://www.qizuang.com/gonglue/qdht/110604.html?from=singlemessage/
3.速度围观这些卖房的套路你一定经历过!速度围观 这些卖房的套路你一定经历过! 10月4日,深圳出台了号称史上最严厉的限购令,随后市监察局对深圳楼盘进行了排查,公布了涉嫌假日光、捂盘惜售、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开发商名单及中介名单。最近几天,本该“金九银十”闹哄哄的深圳楼市忽然变成了winterhttps://huizhou.loupan.com/html/news/201610/2450810.html
4.揭秘房产中介套路:为什么签个独家协议,卖房会少了几百万今天,房产吐槽哥一兄弟约吃饭,没曾想见面刚坐下,他就愁眉苦脸地和我说:“亏大发了!我把房子卖了。”可想而知,本人是一脸懵,既然你想卖房,卖掉了还不开心? 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去年底,看着市场行情好,他就准备卖掉多余的老房子。恰好在那个时候,收到了一条短信,短信是来自一名中介工作人员的推http://news.sz.fang.com/2017-05-18/25243894.htm
5.一位十五年资深房产经纪人为大家揭秘中介套路开发商骗局全国各地都一样,中介卖房卖的是嘴,新房分销有的是按照平米提成,每平300-1000不等,但是基本都在500以上,有的则是按照每套提成,每套2万-6万不等,可能有的人不信,认为房子一共多少钱,可事实就是这样残酷,开发商为了买房子,把房价加上去,这个钱还是购房者出,提成高了,自然有人能卖出去房子,这也是房产市场的https://www.jianshu.com/p/2b3b4429591f
6.买二手房时中介的套路相信大部分人买房都被房产中介各种忽悠过,尤其是买二手房的时候,更绕不过房产中介,那我们在买房的时候如何避免被房产中介所忽悠呢,本人之前也卖过房,深谙其中的套路,今天就大致说一下房产中介忽悠人的几种方法。看完这篇文章再去买房,绝对不会这么容易被忽悠了。 http://www.mfgclaw.com/zqkj/11871.html
7.多名房主卖房被骗数十万!警惕中介这个“套路”→警惕中介这个“套路”→ 房主找到中介公司想卖掉房屋,中介公司一般是找到想买房的消费者撮合交易,这一过程通常需要一段时间。但最近,四川成都的几位卖房者发现他们得了个大“便宜”:有家公司愿意全款收房,房子卖出前还提前付给房主首付款。真的有这样的好事儿吗?https://m.gmw.cn/2021-07/20/content_1302416776.htm
8.找中介卖房子需要注意哪些套路找中介卖房子需要注意哪些套路 一、中介费与费用明细 在找中介卖房时,需要确保所有费用都明确列出,并理解这些费用的具体含义和支付方式。避免在后期被迫支付额外的、未事先告知的费用。 二、房屋估价 中介公司有时会对房屋进行虚高评估,以吸引卖家选择他们。但过高的估价可能导致房屋长时间无法出售或只能以低于市场价https://www.jiwu.com/baike/84403.html
9.新套路又来了,成都有人卖房被骗500万!房东卖房,既然一下子被骗了500多万。 先看房东发的朋友圈,具体事情我也是找到相关的朋友做了专门的了解。原来是碰到了江湖中所说的职业背债人,他到底是如何于是就在前几天,他们小区楼下有个房产中介,给房东打电话说给他们找了一个诚意客户。说来也很奇怪,700多万的豪宅,客户愣是一个价都没有还,看了一眼就http://qianfan.mala.cn/wap/thread/view-thread/tid/1655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