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6个层面分析了贝壳找房app,并对其功能设计、商业模式和运营策略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一、产品信息
1.产品名称:贝壳找房
2.产品介绍:贝壳是一款集租房、新房、二手房,买房卖房查房价找房的专业房产APP。
3.产品体验环境
二、行业分析
1.中国移动房产服务市场背景
2.中国移动房产服务市场现状
三、产品介绍1.产品结构图
2.产品流程图(以二手房为例)
3.用户分析
3.1用户画像
用户年龄,20岁-29岁占8%,30岁-39岁占48%,40岁-49岁占36%,50岁以上占8%,这个不难理解,30岁以后,通常会有一定的积蓄,并且已经结婚或者正在策划结婚,更有需求去买房子。而50岁以后生活趋于稳定,不会有太大的动力去买房子。
3.2核心用户和主流用户
3.3用户需求kano分析
四、产品分析1.版本信息
①
②
2.功能点分析
2.1海量房源
贝壳作为一个平台整合了链家等渠道的房源,链家将作为一个品牌入驻贝壳。在贝壳上线之前链家已经在布局,如链家在15年3月收购德祐地产打造成加盟店模式,后期又收购了百川中联等。
现阶段对比北京和广州的房源,新房和二手房方面,贝壳和链家的房源量相似,租房方面,贝壳的房源量远超过链家。这是因为贝壳找房首先做租赁平台,今年4月27日贝壳租赁品质联盟成立,平台已经吸引超过500家品牌公寓入驻,后面会陆续开放二手房的平台,而新房方面因为,新房的成交流程跟二手房租房的很不一样。新房开放商通常需要营造信息不透明氛围。
2.2VR实景看房
其次买房是一个涉及到很多专业和流程很复杂的业务,所以虽然用户已经在线上线下掌握了不少资讯,但是他们的决策周期通常都要有三个月,带看房源也不是两三套可以结束,而且现在大家买房越买越远,约看房的成本越来越高,VR看房不能代替线下看房,但能够减少客户看房成本。
但是之前看过一篇用户全流程体验VR看房的报告,说到线上和线下有一定的差距,一是线上没有体现周边环境;二是因为贝壳是租赁平台,更有可能存在线上信息与线下沟通信息不同步的问题。
找房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过程,如果说让贝壳增加VR体现周边环境的功能,有点强人所难了,因为周边环境的情况是由很多因素组成,每个房客都会有侧重点,要满足所有用户的要求人力和资金成本将会很大,但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满足用户的需求像是为独栋公寓做点评功能,让带看的经纪人、租户,和被带看的用户进行点评。
线上线下信息不同步的问题,需要加大平台对于入驻品牌的准入门槛和培训,加大对于房源信息的审核机制;给入驻品牌建立评分机制,把线上线下信息不同步作为一个维度标准等等。
现在VR房源的比例还是比较少,广州2万多套二手房只有7套是VR房源,租房暂时没有VR房源,新房房源看了列表前190套房源有50套VR房源,新房一共936套房源,预估有26%VR房源(截止至2018/07/19)。虽然现阶段VR房源比例还比较低,但是VR房源在不断更新,每天会看到比例在上升。
听说,链家如视已经耗资2亿,耗时2年来做VR研发,目前已进入规模化采集阶段,每天可以拍摄10000套房源,年底将实现全国30多个城市、70万套二手和租房房源及3500个新房楼盘的VR呈现。
2.3搜索查找
贝壳找房把搜索功能单独放出去tab,作为一级页面,该页面,其实就是把精准搜索和模糊搜索结合在同一个页面,对应于有明确目的的用户和没有明确目的只有大概方向的用户。首先可以看出贝壳房源量是很大的,所以提供多维度的搜索条件,让搜索更精准。
把搜索页面结合起来比起只有简单一个搜索框,需要点击下拉更换新房二手房类型的设计要出彩。但是直接把搜索放在一级页面似乎有点太浪费,更建议把搜索和发现房源等功能结合,或者放置地图找房功能,更多地曝光房源。
3.与链家网对比分析
3.1下载量
Android的下载量是豌豆荚、应用宝、百度手机助手、360手机助手、华为应用商店等主流应用商店的下载量总和。链家已经运营了几年了,Android总下载量达到1.5亿,近一周,链家Android下载量,变化幅度较大,18号一天的下载就达到7日最高131万,最低的时候只有6万,这可能是运营推广数据,并不是自然下载。
贝壳找房是今年才上线的所以Android总下载量只达到1600万,但成绩已经很好。近一周每日下载量平稳达到每天15万左右。
IOS方面贝壳找房总下载量低于Android,只有764万,但是近一周总下载量与Android相似有83万,也远超过链家IOS近一周将近37万的下载量,可以看出IOS下载势头很好。
3.2基本功能
综合来说,贝壳找房和链家app功能重合率很高,页面相似甚至一样,现阶段贝壳找房只有已经上线的VR房源跟链家有区别,但是后面贝壳将会陆续上线其他附加功能,如装修等。
3.3部分功能对比分析
3.3.1房源推荐
贝壳页面更新房源没有更新,但是像链家,页面更新的时候,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变化。
3.3.2地图找房
链家也有这个功能,与链家比较,贝壳的地图找房功能曝光位置稍弱,可以通过首页中间的附近地图可以点击进去,然后二手房,新房,租房列表页分别可以进入对应的地图找房页面,可是入口的图标和位置不一致。而链家除了以上的入口外,在首页第一屏的宫格里面也有入口。
地图找房基本功能跟链家一样,可以基于城区,商圈,小区分别找二手房,新房和租房。二手房有地铁找房画圈找房两种方式,新房和租房只有地铁找房一种方式。在地图上同时还能搜索和筛选。地图找房,交互挺顺畅的,移动地图房源加载顺畅,速度较快。点击地图上的小区之后,房源列表弹出半屏,往上滑列表从半屏变为全屏,这个交互做得挺好。
地铁找房,用户可以通过地铁线路或者地铁站点找房。但交互上稍有缺陷,点击小区之后会弹出房源列表的半屏内容,但是点击返回键,并不是半屏内容收起,而是退出地铁找房功能回到地图上。
如果遇到房源密集的地域,用户只能在半屏上移动地图选择其他小区,或者移动地图找到空白位置点击,退出半屏继续寻找,这个交互是不合理的。建议当用户移动地图的时候就把房源列表收起来,或者给房源列表加上隐藏的按钮。
3.3.3房屋预估
链家和贝壳功能一样。
房屋评估有两个入口,第一个入口在首页宫格,第二个入口是在卖房板块-点击房屋估价。
相较于链家,贝壳的估价放在更显眼的位置,比较之后觉得贝壳的功能页面更简洁,更能突出重点,流程更简单。
贝壳功能流程只需要两步,链家需要三步。
输入信息的页面,链家需要多输入楼栋,建筑年代,建筑类型,房源特色,后面三个其实元素通常楼盘字典对应的小区信息里面有,按理来说不需要填,而且像类型和年代普通用户是很难填写的,对比分别在贝壳和链家输入同样信息,得到的结果完全一样,都是758万,可以看出链家要多填的四个信息对于系统判断房价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倒不如删掉不那么重要的元素,像贝壳那样。
结果页面,贝壳比起链家多了房源分析的部分,可以看出分析的语言是匹配好的,但是内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还增加了历史均价的部分,并把订阅估值按钮放在图表下面,比链家直接一整块只显示订阅估值效果要好。
贝壳估值的价格还是很准确的,看介绍,房源估价功能融合了神经网络,gbdt,hedonic,随机森林等多种算法,对海量房源真实成交数据进行建模,进而对房屋市场价值进行预估。
横向对比其他平台,友商里面只有搜房网有房源估价的功能,但是比较了下没有贝壳这么准确。还有个专业做房价数据的网站叫房价网,里面计算出来的价格跟链家相似,比较准。
可以看出这个估价功能是有一定的技术壁垒的,有噱头。
3.3.4贝壳指数
链家和贝壳功能页面一样。
广州没有房价频道,只是在首页显示了广州全市的房价均价和昨日链家成交量。
点开了杭州的房价频道,排版简洁,两个图表。一个是普遍都有的价格走势,一个是供需趋势。价格走势图比较了全市挂牌均价和全市参考均价,用链家的数据和全市的数据作比较只能体现链家的数据可信度,好奇为什么不像其他平台那样显示均价和成交套数,供需趋势图这个挺新颖,但没看到这个表的价值,因为带看次数和新增房源不是供需关系,带看次数肯定远大于新增房源。
个人觉得这个页面有点哗众取宠,为了新颖而新颖,两个图表用其他平台采集不到的成交数据数据做比较,但是这两个图表并没有反映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但不得不说里面的数据很真实,也可以看出链家有海量的数据,收集了很多平台没有收集到的数据。
另外链家的小区均价也是有指导性作用,价格比较准,变化稳定,不会像安居客那样每天都不一样,经常大起大落。但是链家的小区售价会比在售房源均价稍低而且有时会低10%-20%。是不是小区均价的逻辑需要继续优化。
3.3.5房产知识
一个h5,链家和贝壳内容一样。
五、商业模式
贝壳找房定位于技术驱动的品质居住服务平台,致力于聚合和赋能全行业的优质服务者,打造一个开放合作的行业生态,为消费者提供包括二手房,新房,租房,家装和社区服务等全方位的居住服务。链家网将会以品牌的形式入驻贝壳找房,区别于链家网的垂直自营模式,贝壳是以共享真房源跟海量信息和赋能优势,吸引中介公司和经纪人入驻。
1.成本结构:
贝壳相当于一个B2B平台,平台给商家带来流量、促进成交,以成交和服务进行收费。如提供VR房源服务,数据信息(楼盘字典)服务,链家系统的操作系统等等。
六、运营策略
1.设立品质租赁平台,开放真房源数据,全面覆盖个人及机构化运营的租赁房源,还设立了真房源门槛。
用户心仪的房子都已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全流程动态筛选,以确保贝壳平台所有房源真实存在、真实价格、真实在租,并且运营主体真实,使用真实图片。
目前,平台已吸引超过500家品牌公寓入驻,品质联盟启动,优客逸家、龙湖冠寓、自如、魔方、美丽屋、You+、乐乎、同创、城家、湾流等10家品牌公寓成为首批联盟成员。
参考文献:
本文由@kathy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