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如租房合同套路多,租客陷入金融陷阱“被网贷”
被检测出来甲醛超标的房间,只是经过一次刷漆,就摇身一变,冠以“非首次出租房”挂在了自如的官网上,这件事情超出了租客小张的认知。在目睹了自如对室友房间所做的这一切之后,小张选择了曝光。
文:蒋菁
被检测出来甲醛超标的房间,只是经过一次刷漆,就摇身一变,冠以“非首次出租房”挂在了自如的官网上,这件事情超出了租客小张的认知。
在目睹了自如对室友房间所做的这一切之后,小张选择了曝光。
“惊讶,愤怒,更加认定自如不可信”是他的反应。他告诉财经网,自己对面屋的女孩搬离甲醛超标的屋子之后,自如只是叫维修工刷了个漆,第二天就以“非首次出租房”的名义在官网上线了,这意味着自如在告诉别人这是已经住过的、安全的房子。重点在于,自如所谓的“非首次”的这间出租屋,距离装修完毕仅仅过去了短短数日。
对于此,小张表示自己此前租房时,自如并没有出具空气质量报告合格书,而是在其身体出现不适之后才进行的检测,且数据不合格的话,自如不会让租客查看报告,但数据合格就会在其APP上进行公布。
另外小张透露,他所租赁的房子装修单显示在7月7日完工,但7月13日就挂上线租赁了。此次发现甲醛超标后,从室友搬出到自如粉刷房间,再到挂上线租赁,也不过短短数日,并未进行任何处理,其实跟首次出租并没有区别,却标注“非首次”让人觉得更为安全。
小张说,在经历了自如种种拖延、欺瞒之后,他认为自如甲醛房并不是无意之举,正是自如赚钱的一种手段,疯狂减少空置期,由租客用生命去吸甲醛,没吸倒万事大吉,吸到了用一个月房租解决,继续让下一个租客吸甲醛。
在小张所在的维权群里有将近400来人,他们自称是人肉活性炭包,咽喉炎、咳嗽,有异物感,严重的时候不能睡,这是他们入住自如后的普遍表现。如今,他们有些与小张一样,因为种种原因,正经历着维权难的状况;另外一些,更是因为与自如签署租房合同,被动陷入网贷,引发了征信问题。
租客检测出甲醛超标自如“不是拖,就是骗”
7月中旬,初涉社会不久的小张拖着自己的行李来到了北京。因为环境好、装修不错等理由,他选择了自如。
自如脱胎于链家,经过7年的迅速发展,如今已管理价值8000亿的房屋资产,拥有自如房屋70万间,9栋自如寓,服务着全国各地超过160万自如客。
当前,长租公寓市场上存在着整栋的集中式公寓和分散式公寓两种模式,小张选择的便是自如开拓市场的主力--分散式公寓。其模式是自如从房东手里将房源长期租赁下来,再进行不同程度的装修后提价出租。这意味着,房子在自如多放一天,自如可能就会多损失一天的房租。
一名家住在北京的业主告诉财经网,自如管家曾联系过他进行租房,该名管家告知他,将房子租给自如,第一年需要提供45天免租期给自如,之后每年则是30天免租期,一般房子会在15天装修好,这意味着自如每年会拥有30天免租期,超过30天之后自如将开始承担房租。
自如CEO熊林曾表示,自如已经占据了一个较大的市场规模,当规模要往上增长的时候,有一个关键的能力就是“运营效率”。上述业主告诉财经网,自己在自如APP上曾看见过标记为“配置中”的房屋,管家称这是在装修中的房屋,5天后就可以装修完毕,到时候就出租入住。“根本就没有空置。”该业主说。
上述说法在小张身上得到了证实。小张坦言,自己这间屋子的装修单显示7月7日完工,在7月13日就上线租赁了。当时管家明确地告诉他,房屋虽然是首次出租,但材料全部符合国家规范,屋子是合格的。
然而,7月底开始,小张就不断开始流鼻血、咳嗽并感觉到咽喉疼。起初他以为是北京天气干燥的缘故,直到同事看到阿里员工得白血病身故,生前租了甲醛房的媒体报道提醒他,他才将身体的异样与甲醛联系了起来。
8月中旬,小张的身体出现了小红点,胳膊上出现了一片疹子,9月初流鼻血变得频繁,常常打字就流了出来,晨痰中也带着血。为此他去医院做了两次检查。第一次在九月,查了血液,但看不出什么毛病。10月份,进行第二次检查的时候查出了有急性咽喉炎,小张称医生在聊天中说了一句“是有(甲醛)关系”,但没有写在病历本上。
9月12日,为了身体健康着想,小张搬离了所租的房间,去酒店居住了两周。2天后,他自己约了具备CMA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9月19日完成的检测报告显示,小张所在的出租房内,3个房间里甲醛、TOVC全部不达标,期间他还在网上购买多款检测试剂盒及检测仪器检测,结果也显示全部超标。
“国庆之前,咳嗽和流鼻血改善明显,不过咽炎好的慢,现在还有些。”小张告诉财经网。他表示,直到9月底,自如所谓的加急检测也都未实现,而自己拿着检测报告去跟自如讲理,自如答应要给报销,需要给发票,并且给办退租。
“实际情况却是,退租协议是变相的和解协议,检测费用报销需要将原件上交自如。”小张指出,协议上面标明了自如无责,并且要求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原件交给自如。他拒绝了签署退租协议,在后续的上诉过程中,小张的律师告诉他,“如果签了,以后的官司就有难度了。”
小张称,选择维权需要有发票等凭据,而自如始终是以“国地税合并现在开不了”,“房东不在”,“需要租客交税点”,“需要租客身份证原件”等种种理由来推脱,最终,他是通过在税务局投诉自如后才如愿得到发票的。并且税务部门在协调的过程中指出,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发票是纳税人经济活动的商事凭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中明确,消费者具有索取有关税收凭证的权利。同时商家也必须向消费者开具发票,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自如给的推脱理由均不成立,直接让自如开就好。
“不是拖,就是骗。”小张这样形容自如。当自如将他对面女孩的甲醛房重新粉刷一遍,并未做任何措施就重新挂出出租时,他的愤怒彻底被点燃了。
甲醛维权受阻碍租客维权难上加难
起初,小张也曾想与自如进行协商,但到了9月底,小张收到了自如的最终解决方案,
自如一名负责人最终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以签署和解协议为前提,赔偿一个月的房租,面对这种处理甲醛房的通用方案,小张给予了拒绝,并表示将上诉至法院。他希望自如能承担起企业的责任,能赔偿他期间涉及的房租、房屋检测、搬费,医疗检测等费用。
不过,在9月30日,自如负责人在得知有记者在场做证明后,表示“如果有记者在场,检测不会进行。”当天,小张带了检测试剂盒及检测仪器又进行一次检测,仍然全部超标。
小张告诉财经网,在自如事件全面暴发以后,很多检测机构都已经不再接受检测自如房子的订单,自如会以这些小机构没有检测资质等理由去举报他们。另外,小张的一位朋友也因甲醛问题找自如做了检测,并将结果在APP上做了显示,而在这位租客因甲醛急诊出院去自如总部讨说法时,发现原本APP上的甲醛值发生了变动。
一位维权群内网友也表示,他约了检测机构来做检测。“一个小哥哥来检测的,然后跟我说之前自如找他们帮忙检测那些退租、空置的房子,都下单了。然后自如要求改数据,他们领导没同意。最后自如就全部退单了。”
来自广州的维权群主小N告诉财经网,在广州群里的小伙伴有中毒迹象,可是医院不给开“因为居住环境引发”的证明,所以无法以此维权。因此,小张的代理律师给小张的建议是打“房屋质量问题”的官司,而不是打“生命健康问题”,因为房屋质量问题有事实,责任在自如,但身体健康在法律上很难取证。
律师强调,根据《民事诉讼法》,双方打官司要求谁主张谁举证,但在这些案例中,租客的生命健康受到了损害,但往往拿不出非常有力的证据,无法认定租户所患的病跟装修、房屋存在因果关系,这成为维权难点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租房公司搭建了平台,起草了格式合同,选择了房东房源,也比消费者有更多数据和分析能力,因而平台企业有义务自证清白。
在实际的案例中,与甲醛房超标影响健康的民事诉讼中,租户胜利的案例寥寥无几。有媒体梳理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63份裁判文书,其中10起涉及居住、办公场所因有害物质超标起诉装修、出租的案例里,原告全部败诉。
在室内空气污染致癌物质超标受害的租客群里,大家都在想办法维权。小张和小N说,之前全国群里每个大城市每个区都有中毒的伙伴,但被自如的水军和员工混入,故意带节奏引发大家吵架,或是讨论过激的话题,再去进行有组织的举报,很多群都瘫痪了。
现在,要进群必须需要经过群主的同意,当财经网尝试联系群内一位成员试图交流时,她连连说“你说什么我听不懂。”犹如惊弓之鸟。
租房合同套路多租客陷入金融陷阱“被网贷”
在与自如签约的租客中,遭遇了甲醛房的人,有如小张室友一般,为了避免麻烦快速签订了和解协议的人,也有如小张一般坚持打官司,并坚决不再缴纳后续房租的人,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搬出甲醛房之后,依旧继续缴纳着自如房租。
这是为何?因为他们签署了自如分期。小张告诉财经网,自如签署合同时有一个支付方式的选项,有月付、季付、还有自如客分期专享等,分期就是大家说的贷款。“自如告诉租客分期,实际则是拿着租客的信息去做贷款,租客是不知情的。”
租客小L在搬出自如甲醛房两个月之后,还一直在缴纳房租,“就是顾及我的征信。”他内心感到憋屈,“大家不交房租对自如一点伤害都没有,他早就从贷款公司把钱拿走了,留下你每个月给贷款公司交分期。”
小L认为,跟自如违约事小,事大在于租户跟贷款公司的关系,“自如之所以搞分期贷款只为了规避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摊到我们租户身上。不交房租我们就变成了贷款公司的对立面,会影响我们征信。”
多位群里面的租客表示,在签订租赁合同的时候,管家并没有提到有贷款这回事。群主小N告诉财经网,他们又个自如用于维护客户的区域群,在致癌物质超标的新闻出来之后,大家纷纷询问自己出现的类似症状是怎么回事,等到大家开始查询致癌物质中毒症状说明之后,就暴发了要求自如提供入住前检测报告的事。
”自如各种推脱的态度引发的众怒,在这期间有银行的租客拉了自己的征信,发现被贷款了,然后在APP上查到了贷款合同,他在群里提醒了大家。“小N告诉财经网,后来自如的人在看到群里租客都在声讨自如的时候,业务经理就把群解散了。
紫竹张先生在《为什么中介哄抢租赁房源,因为贩毒都没它来钱快》一文中指出,中介会诱导用户签下合同,以你个人信用做承诺,通过绑定身份证和银行卡获得了金融公司一年的租金贷款,金融公司一次性把你12个月的租金全部打给了中介,然后你一个月一个月慢慢的还给银行钱,同时还要支付额外的“服务费”。
新华网(13.190,-0.34,-2.51%)曾报道了此类事件,我爱我家(5.320,-0.05,-0.93%)的王经理在用户的追问下承认,其“相寓”推出的“押零付一”业务实际上是由消费者以绑定本人名下储蓄卡做担保的形式,通过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公司向指定银行申请贷款。该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公司将租户需缴纳的租金总额,一次性转账至我爱我家,消费者按月缴纳房屋租金及5.8%的“服务费”予该金融公司。
据新华网报道,“相寓”副总经理张多表示,虽然这是一笔贷款,但我爱我家“相寓”将租房和贷款两种合同做了区分,租房合同上绝对不会出现贷款信息。而消费者选择信用租房后,还需与房司令签署另一份贷款合同。“这是消费者的选择,消费者理应充分知情。”张多表示。
但在小张向财经网出示的与自如签署的合约之中,有提到”贷款“、”租赁合同“等字眼,但并未明确表示出用户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签署了协议。小张和多位用户表示,并未额外签署另一份贷款合同,自己对这个贷款项目也并不知情。
针对自如是否严格针对非首次出租房进行了检测,是否仅仅经过粉刷就将甲醛超标房重新上线,是否在用户未知的情况下利用其信息去进行贷款等种种问题,财经网联系了自如方面,截至发稿,暂未得到回应。
长租公寓公寓迎来快速发展行业标准亟待形成
来自智研咨询2018年全国租房大数据报告显示,在国家政策及多重因素的催促下租赁市场未来还将持续增长。预计至2023年房屋租赁总面积将达到83.82亿租赁人口达到2.48亿人。政策利好进一步促进了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报告指出,年轻人仍为租房主力军,43%白领表示能接受租房。
然而,现在的长租公寓的“速装”模式却让小张们担心不已。这种5-25天装修好的一套房子的模式,在这次风波中饱受诟病。他们认为,平台为了缩减空置期节省成本,采取快速装修的方法,不利于租户的身体健康。
那么,甲醛的存在对于人们到底存在什么危害?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对法治在线指出,在一定浓度下,甲醛也对血液系统有危害,可以造成一些贫血。另外也有一些对呼吸系统的慢性损害。
另外他认为,甲醛只要存在,其实就有危害健康的可能性。他谈到,国家标准是按照大部分人的健康来制定标准,在该标准下人群不会产生很明显发病增率,但如果某人很敏感,在含量达标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发病。
另据媒体报道,中山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的张淑娟教授也指出,类似自如公寓里常见的“定制家具”制作时要用较多粘合剂,这意味着,很可能有甲醛、苯系物等有害物质。”甲醛要浓度很高时,才有刺激性味道。浓度低时,闻不出来,却已然有害。一些甲醛藏在家具中缓慢释放,可以在人们无知无觉中,持续释放长达15年。”张淑娟说。
发现甲醛超标之后,应该由谁来监管?法律学者杨晨在接受华商报采访时表示,中介装修房屋甲醛超标,应当由住建部门来监管。就装修材料的质量问题,应由质检部门来监管。他认为,将所有房源检测合格后再对外出租,这是国内长租房中介公司应尽的商业责任,也是法律责任。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