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链家出了一个新闻:上海链家租房子免费,不要佣金
当时也没有多想,毕竟中介做“居间服务”,主要是二手房市场
链家不收中介费,充其量也就是为了切到更多的租客,然后把这些线索慢慢转化成买房用户
不过从最近获得的信息来看,之前或许把链家想的太简单了,链家可能在布一个更大的局
通过“业主直租以及轻资产运营”,切入租赁业务
01.从做中介,到做服务
在大众的认知里,链家就是一家二手房中介平台
我们也知道,链家也好,其他大一点的中介也好,基本只做买卖,很少做租赁
为什么?
因为,租赁不像买卖二手房,它的售后链条很长,投诉很多,很难形成口碑效应
对中介来说,租房拿佣金属于一次性买卖,用户付完中介费后,房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介都不会参与解决,也没能力解决
但关键问题是,房子偏偏又是中介推荐的,消费者还是会对中介“不依不饶”。为了拿一个月的中介费把自己的口碑搞砸了,对品牌中介来说实在是不划算的事
所以,如何切入租房市场,对中介来说都是一直是一个难题
强调一点,这里收取的是服务费,而不是中介费
这70%租金的收费是承担了链家未来一年对这一套房子在出租期间的服务,包括免费做保洁、日常维修、管家服务,以及发生火灾等不可抗力事件时的保险理赔等服务。
大家回过神了没有,这些服务项目放到二房东市场,不就是大家常常说的“轻资产运营”么?不就是最近炒的很火的托管服务么?
没错,链家可能真要从轻资产运营的角度切入租赁市场了,仔细想想,链家做轻资产这事还真有点“细思极恐”
首先,链家线下门店链接了千万业主,房东天然就在他们身边,很容易切到用户,对他们来说“业主直租”是非常顺其自然的
其次,轻资产服务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品牌能力、服务能力、招租能力,供应链的能力,这些链家也都不缺
而且从切入的时机上讲,长租公寓市场在经历了爆雷、跑路等事件之后,行业对“二房东”模式已经产生了严重质疑。
租客对二房东失去信任,监管也巴不得完全消灭“资金池”,监管力度一再加强
链家这时候入场,简直是“抄底”长租公寓的最佳时机
02.建立独立团队:链家响叮当
如何判断一件事情,是玩玩还是认真的
其中一个标准是,看有没有组建一个独立的团队来负责这件事
毕竟服务是一个长链条、长周期的事,仅靠一部分人兼顾来做,那肯定做不长;如果没有独立团队,最起码说明这件事还没上升到策略层面,最多只是尝试而已
不过显然,链家这次已经认真了。
今年2月,链家已经组建了一支300人左右规模的团队来干租赁服务,还有个好听的名字:链家响叮当
什么是链家响叮当?
链家的公关稿是这样描述的:租客选择链家租房,可以中介费全免,还能享受‘7×24’小时的‘响叮当’服务。租客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链家APP线上下单,链家响叮当服务的标准是1分钟响应、紧急维修30分钟上门、非紧急维修3小时上门。
为这个“响叮当”服务买单是房东,链家一次性收取70%的服务费,包括一年内所有的房屋维修、以及一份60万元的家财险。
从目前看,链家响叮当服务还在推广阶段,房东和租客都免收中介费;不过次世代认为,当市场成熟一些时,链家完全可以中介费、服务费一个不剩都收,获取更高的收益。
这么一想,链家从业主直租,到租中服务,再到租后服务就完全打通了,形成了整套轻资产运营的闭环。
而且,链家响叮当服务的价值还不仅于此,它还能有助于链家的“二手房”业务,形成链家更大的业务闭环。
之前,租客和链家的关系只是客户和中介的关系,双方做的是一锤子买卖,并没有产生足够的连接,想把租客转化成买房的客户,这里的转化率非常低。
那现在,租客和链家之间,变成了服务关系。由交易的一个点,扩展成服务的一个面,链家和租客产生的链接更密切,只要链家提供的服务够好,相信在房屋买房时,租客还是很有可能选择链家。
这样就形成了业主出租,租客服务,租客买房,租客出租的整个闭环,把买卖和租赁完全打通到一起。
03.危机来了,二房东们怎么办?
世界变化的太快,总让人猝不及防
以前链家只是中介,现在却做起了租赁服务;自如还是个大型“二房东”,今年却搞起了“增益租”
可以看的出来,整个贝壳系已经在大力加码租赁行业,利用“轻资产模式”切入市场
还有房企们也在“骚动不安”,恒大年初带着收购而来的152家中介成立“房车宝”,搞起了业主直租;此后绿城服务、保利、旭辉等房企也纷纷跟进,加码房屋租售。
市场已经风起云涌,二房东们应该怎么做呢?
或许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不断提升精细化运营,提高服务意识,加固自身的护城河,才能在这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走的更稳健一些吧!
市场就是如此,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金子,有时候不是我们想不想变,而是这个时代推着你必须要进步、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