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记者刚刚“入职”这家贷款公司,就坐在陈威隔壁,看到南方周末记者在看他,陈威有些不好意思,“这行就是这样,女孩子其实蛮有优势的”。
“您好,请问是×先生/小姐吗?我是建设银行信贷业务陈经理啊,现在针对我行白名单客户可以授信一笔备用金,系统给到您的额度是30万元,您近期有考虑资金周转吗?”
像这样的贷款中介聚集区,在这座南方城市不止一个,均位于高档CBD。贷款公司选址紧贴着各种银行,约到意向客户时,中介往往会发送银行地址,但实际商谈地点并不是银行,而是位于银行楼上的贷款公司。
据2024年央视3·15晚会披露,针对老百姓反映强烈的贷款、理财、营销等金融类垃圾信息扰民问题,工信部实时转办涉各行业问题线索71.1万件,曝光问题严重源头企业108家次。
首当其冲便是假冒银行等违法营销行为,而后是骗取贷款、非法放贷和非法催收。
外呼
热气蒸腾的早上,是写字楼的高峰时刻,排队等电梯的人龙拐了6道弯,十余分钟后才能挤上电梯,抵达陈威所在的贷款公司。
早会第一个环节,稍息、立正、向左看齐、报数,然后唱歌,曲目有《最初的梦想》和《追梦赤子心》。最重要的环节是发奖励,如果客户贷款通过银行审批,贷款中介的照片就会荣登PPT,成为“批款英雄”,接受全体员工的祝贺。
现在,人工外呼已开始被AI替代。
企业套餐3999元/年,配备三四条外呼线路和15个机器人,话费另计。粗略估算,15个外呼机器人几乎能够取代陈威全体同事的工作量。
与之类似的,还有数据采集软件,主要抓取各大电商、地图和点评平台的商家信息。
一位软件卖家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们只卖软件,数据由客户自己采集,单个软件价格在300元-600元,“比买名单划算得多”。
线路
朱成钢提醒,贷款中介不能以银行名义展业,外呼线路受到监管,所以要用一些“擦边的方法”,可以说“我们是办理××银行贷款的”。
电信运营商还对准入行业有一定限制,禁止金融贷款、健康保健等存在诱导性销售的行业。购买使用外呼系统的电销企业也要将营业执照、销售话术等提交运营商审核。
事实上,外呼市场鱼龙混杂,许多贷款中介获得的外呼线路已经倒了好几手。在王珩看来,大部分外呼企业,都会把外呼系统卖给有骚扰性质的行业。
而上述AI外呼销售称,每条外呼线路上都有一个号码池,里面有几千个虚拟号码,高频滚动进行外呼。当某几个号码被标记为骚扰,实际影响不大。
对于一些重要潜在客户,贷款中介会用手机拨打。
电销卡多来自星美通信、连连科技等虚拟运营商。
为鼓励引导民资进入电信业,工信部于2013年开放试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获批企业即虚拟运营商。虚拟运营商可理解为基础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广电)的代理,它们没有自己的通讯基础设施,从基础运营商处获得通信服务,重新包装对外出售。
然而,南方周末记者以贷款中介的名义买卡时,这名销售并未限制,表示还会跟网贷平台合作,只是资费相对较高。
“茶水”
外呼是一种广撒网的销售方式,客户资源通常被认为质量不高。能否精准获客,才是贷款中介的命门。
“新到了一批‘茶水’,都是事业单位好资源。”下午2点,另一位主管在午会上强调,“大家一定要用心开发,里面不知道哪个就是你干爹。”
南方周末记者获取的一张“茶水”名单显示,姓名以姓氏首字母排列,所有人均来自华南某地市场监督管理局。
这批名单或已转手多次。多位中介反馈,好多人的工作单位对不上。
售卖这类精准个人信息的人,被业内称为“料商”,他们潜伏在地下市场,释放各种接头暗号。
为了吸引贷款中介,在小红书和抖音,料商一般会标注“助贷料”“助贷资源”“助贷获客”等关键词。在贴吧,料商的标志是包含“树”和“橘子”的表情符号。
在海外即时通讯工具Telegram上,个人信息的售卖更加猖狂。Telegram因其隐私保护和安全特性,成为诸多黑灰产的交易渠道。
更贵的个人信息,要属商业银行的贷款客户。有料商表示,客户可指定地区,实时更新,20元/条。
近些年,贷款中介因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被抓,屡见不鲜。
2024年1月和3月,成都市青羊区警方先后两次发现辖区内助贷公司非法购买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140余名。
但这挡不住贷款中介刀头舐血。
贷款中介按客户类型,可分为个人信贷业务与企业信贷业务。陈威做得是个人信贷业务,也是2023年公司销冠,年收入据朱成钢讲有40万元。其工资是交易佣金的50%,上个月他一分未入,但也有一个月他拿过3万元。
交易佣金为客户贷款金额的3%-10%,债务重组是近期主推业务,因为贷款利率猛降,先息后本的还款方式变得流行。
债务重组针对的是信用卡、网贷等各种债务缠身的人群,由贷款中介找机构垫资,先帮其还清已有负债,再从银行重新申请贷款进行置换。
当下正是大干一场的好时机。“银行想放贷的心比我们还急。”朱成钢说,逾期客户增多,银行又着急,又不敢随意放贷。
为什么银行愿意和贷款中介合作?
一位国有大行地方分支机构的信贷部中层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个别银行从业者愿意配合贷款中介,主要是为了完成信贷任务。他所在的银行最早发力普惠金融,给小企业低息放贷,但对小企业资质要求严格。
而贷款中介可以把各类信贷产品摸得很透,比如最近一款针对小企业的信贷产品,要求贷款额度是纳税额的7倍,中介不仅能够提前掌握这个信息,还会有针对性地帮客户做出相应数据。银行贷款利率很低,只有3%-4%,企业实际贷款利率10%,大部分都给了中介。“如果银行把利率提高到与小企业风险相匹配的水平,就没中介什么事了”。
2024年7月以来,已有浦发、农业、微众等银行密集发声,不与贷款中介合作,提醒消费者警惕不法中介。“最近银行内控收紧,就是为了防止不符合资质的企业或个人获得银行贷款”。
内鬼
料商的个人信息又从哪来?
一家北方商业银行的技术部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银行的客户信息一直是黑灰产的重点。银行有一些外包服务商,尤其是信息科技领域的,能够从银行后台拿到客户信息,可能是一个泄露点。这一说法与一名料商所说吻合。
南方周末记者获取的一份某地国有银行贷款客户名单显示,有客户姓名、联系方式、预留银行卡账号、贷款申请日期、申请金额和审批状态。
实际上,在个人信息倒卖的过程中,贷款中介作为买家,角色被动,对于卖家“实时保真”的信息,没有任何检测手段,只能先买来试试。连料商自己都说,“这行捣糨糊的多”。
但银行内鬼出售客户信息,已是公开的秘密。
还有不少料商称,是通过“渗透”获取个人信息。
网络安全公司奇安信(688561.SH)行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所谓的“渗透”,是指攻击者利用黑客技术或欺骗性手段,入侵政企单位的内部网络,获取系统权限或窃取内部数据的攻击过程和方法。
据奇安信发布的《2023年中国政企机构数据安全风险研究报告》,2023年,奇安信威胁情报中心累计监测到境内政企机构泄露事件144起,其中61.1%的泄露事件涉及个人信息,合计约有586.8亿条,相当于14亿中国人,平均每人泄露了42条个人信息。
不过,裴智勇认为,尽管中小平台遭遇黑客入侵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大型互联网公司每年在网络安全方面投入巨大,甚至会花上百万元悬赏漏洞,不太可能被轻易“渗透”。对于大型互联网平台而言,内外勾结盗卖或窃取数据,更有可能是料商获取个人信息的主要方式。非法倒卖者可能是政企内部员工,或是其他一些网络服务供应商。
竞价
市场上还有一些公司,专门为贷款中介获取潜在客户信息,甚至有公司走到了IPO关口。
2024年5月31日,来自成都的优卡集团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自称为“全国最大的金融居间机构科技服务商”。
其主业为“精准营销服务”,超过全年收益的85%。其实就是向线下贷款中介提供用户数据。能撑起一个IPO,足见贷款中介数量之庞大。
2024年2月,北京大学普惠金融与法律监管研究基地联合课题组发布了中国第一份信贷中介研究报告。经初步测算,全国有将近150万-200万信贷中介从业人群,还不包括使用插车、电销、陌拜、派单、拉横幅等展业方式的人。
优卡集团成立于2018年,最初以贷款超市(下称贷超)起家。公司实际控制人鲁圳创办公司时,年仅20岁,抓住了现金贷风口。
贷超,即贷款产品的聚合平台,2015年随着现金贷的兴起而快速发展起来,商业模式就是为各大现金贷平台导流。
另一端,作为融享客的客户,贷款中介可上传贷款产品信息,并选择想服务的用户资质。一旦用户资质和贷款中介需求匹配,融享客会对用户展示可贷产品,同时将用户信息推送给贷款中介。
由于这样精准的客户信息供不应求,优卡还会要求贷款中介竞价,价高者得。一位同业销售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像优卡这样的精准营销服务商,市面上叫得出名字的还有三十余家。
在线上贷超申请贷款的用户,可能想不到,自己最终会成为线下贷款中介的客户。
过去四年间,在黑猫投诉上,用户对铂银贷有586起投诉,投诉问题涉及盗取用户信息、虚假信息,投诉要求多为停止骚扰。
其中一位用户在2023年7月投诉称,在铂银贷申请贷款后,接到自称是铂银贷工作人员的来电。对方称线上无额度,需要去线下某银行网点签约放贷。其到现场后发现,约定地址是在一栋写字楼里,但楼内并没有银行网点。
原因是,平台在治理中发现贷款中介行业存在倒卖客资、门店经营不规范、提供不实服务等多种违法违规风险。为维护平台生态健康及保障用户权益,禁止客户推广涉及贷款咨询、代办等为线下门店导流的中介类服务内容。
拒量
除了从短视频、搜索引擎等常见流量平台导流,精准营销服务商还能从头部贷超为贷款中介导出一种特殊流量——拒量。
拒量,即被拒绝的流量。头部贷超会将资质不符的贷款申请客户导出,卖给精准营销服务商,再由后者匹配给线下贷款中介。
头部贷超有360借条、分期乐、拍拍贷等。360借条所属公司奇富科技(3660.HK)和分期乐所属的乐信(Nasdaq.LX)均在2023年报中披露,它们的业务包含将不符合其资质要求的客户转介给其他网贷公司,并收取服务费。其中,奇富科技2023年的转介服务费占净收入的5.8%。
南方周末记者接触了5家精准营销服务商,他们均表示既做信息流投放业务,也做拒量业务,作为客户,贷款中介不能单独选择某一流量渠道,只能选择综合推送。
上述融享客销售解释,信息流投放渠道获取的流量少、单价贵,所以不支持单选。“我们作为头部机构,上游(贷超)渠道很多。”
“假设用户在头部贷超申请贷款没有通过,微银信用可能就会出现在它推荐的其他借款机构中。”上述微银信用销售展示的图片显示,微银信用出现在拍拍贷的推荐页面。
南方周末记者向拍拍贷客服核实,对方称微银信用确实是拍拍贷合作方。
信息流投放和拒量获取的都是贷款意向客户,价格甚至比银行客户还高。如南方某二线城市同时拥有公积金和社保的客户,价格通常在30-40元/条。
上述融享客销售称,为规避法律风险,会告诉用户,其信息会给到第三方机构,也就是线下贷款中介,以便后者提供相应服务。
刑法规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