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实、合法、有效的房屋信息。房屋中介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房屋信息,不得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2.公平、公正、公开的房屋交易。房屋中介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消费者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房屋交易环境。
3.保护消费者权益。房屋中介应当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侵犯消费者权益,包括但不限于消费者的人格权益、隐私权、财产权等。
4.规范收费。房屋中介应当规范收费,遵循市场调节价,不得恶意价格操纵,不得以不合理的方式收取费用,不得向消费者收取未明确说明的额外费用。
5.保障交易安全。房屋中介应当保障交易安全,确保交易合法、安全、可靠,不得存在安全隐患,不得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
当房屋中介存在违规行为时,消费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向房屋中介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消费者可以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房屋中介的违规行为,要求对其进行调查和处理。
2.向房屋中介所在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消费者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房屋中介的违规行为,要求其提供帮助和支持。
4.法律途径。如果以上途径无法解决问题,消费者可以采取法律途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房屋中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房屋中介违规行为及其危害
房屋中介违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虚假宣传:房屋中介在宣传过程中,可能会夸大事实或者编造不实信息,误导消费者,从而达到获取更多房源或者更高的价格的目的。
2.存在风险房屋:一些房屋中介可能会将存在各种风险的房屋出售给消费者,如存在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问题。
3.未报告中介:一些房屋中介未将房屋信息报告给监管部门,从而导致消费者到问题房屋。
4.收费不规范:一些房屋中介可能会收取不合理的费用,如中介费、服务费等,给消费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这些违规行为会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风险,如到问题房屋、支付高额中介费等问题。因此,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房屋中介行业的监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监管部门处理措施的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该法规定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包括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安全保障权等。对于房屋中介的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处罚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房屋中介行业的服务规范和管理制度,对于房屋中介的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可以依据该办法进行处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该法规定了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等有关问题,对于房屋中介与消费者签订的合同,监管部门也可以依据该法进行处理。
监管部门处理措施
1.罚款处理:监管部门可以对违规房屋中介公司进行罚款处理,罚款金额由监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限制业务处理:监管部门可以限制违规房屋中介公司的业务范围,如禁止其从事房屋中介业务等。
3.曝光处理:监管部门可以将违规房屋中介公司的违法行为公开曝光,以示警示。
4.责任追究:对于严重违规的房屋中介公司,监管部门可以依法对其进行责任追究,如追究其刑事责任等。
房屋中介行业是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房屋中介行业的监管,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针对房屋中介违规被曝光的情况,监管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从罚款处理、限制业务处理、曝光处理以及责任追究等方面,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从而促进房屋中介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