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7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排行榜

3、7月业绩同环比双降,累计增速由正转负

榜单解读

前言:2023年7月,整体楼市延续探底行情,供应6月放量后再度回落,成交表现低于市场预期。重点30城供应环比下降44%,前7月累计同比微降5%。成交达到年内次新低,环比下挫32%,同比减少36%,累计同比仍增9%,但增幅较上月收窄9个百分点。

企业层面,TOP100房企7月业绩规模创近年新低,单月业绩同环比双降,环比降低33.5%、同比降低33.1%。累计业绩同比降低4.7%、业绩增速由正转负。7月,近7成百强房企单月业绩环比降低,其中36家企业同比降幅超过50%。

整体来看,目前行业信心仍处在低位,7月供需两淡,楼市复苏动能趋缓、企业去化压力仍然较大。

1

7月业绩同环比双降,累计增速由正转负

2023年7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3504.3亿元,单月业绩规模创近年新低。单月业绩同环比双降,环比降低33.5%、同比降低33.1%,同比降幅较上月进一步扩大。累计业绩来看,1-7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34124.4亿元,同比降低4.7%、累计业绩增速由正转负。整体来看,目前市场需求和购买力透支、行业信心也仍处在低位。2023年以来虽然有一定的修复预期,但在供需两端制约之下,楼市复苏动能趋缓、企业去化压力仍然较大。

2

近7成百强房企单月业绩同比降低

3

百强房企格局分化,TOP50变动加剧

2023年以来,百强房企格局继续分化,央国企及部分优质民企韧性较强、中小房企竞争力不足。从不同梯队房企销售门槛值的变化来看,2023年1-7月TOP10房企的销售操盘金额门槛同比增长6.9%至1000.5亿元,TOP20门槛降低2.5%至405.9亿元。TOP30和TOP50梯队房企格局变动加剧,门槛分别同比降低16.2%和16.4%至245.8亿元和149.1亿元。TOP100房企的销售操盘金额门槛则较去年同期微增0.3%至66亿元。

4

7月楼市延续探底,成交年内次新低

8月预期止跌企稳

7月整体楼市延续探底行情,供应6月放量后再度回落,成交表现低于市场预期:重点30城供应环比下降44%,前7月累计同比微降5%。成交达到年内次新低,环比下挫32%,同比减少36%,累计同比仍增9%,增幅较上月收窄9个百分点。

各能级城市迎来普降行情:一线城市7月预计整体成交196万平方米,环比下降28%,同比下降34%。跌幅略低于二三线,前7月累计同比仍增11%。其中上海成交高位回落,同环比腰斩,一方面供应显著缩量且主要集中在外围;另一方面整体成交热度也有转降趋势,房价下行、收入压缩动摇市场信心,加之前期需求集中释放,目前也迎来阶段性瓶颈期。北京情况与上海类似,本月供应主力区域集中在大兴区,刚需刚改对成交支撑动能减弱,7月整体成交也不及2023年月均。仅深圳一城同环比齐增,处于弱复苏。

总体来看,7月供需两淡,本月房企推盘积极性显著回调,成交更是“四连降”,且环比降幅持续扩大,尚未止跌。整体购房信心不足,主要受到房价下行、收入压缩、交付不确定性等影响。

从热度梯队来看,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虽短期热度转降,但去化率绝对值仍有望高位持稳。东南沿海二三线诸如南京、苏州、宁波、佛山、无锡等仍面临阶段性调整期,若有利好政策加持,成交尚有小幅回暖空间。对于内陆弱二三线城市诸如昆明、南宁、福州等,即便政策加码,短期内刚需购买力仍需修复,成交难有明显起色。

THE END
1.2023年12023年1-11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出炉,其中在销售额方面,保利发展第一,万科第二,中海地产第三;在销售面积方面,碧桂园第一。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及时楼市资讯,就上楼盘网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详情! 2023年1-11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出炉,其中在销售额方面,保利发展第一,万科第二https://m.loupan.com/hz/news/201506/5196323
2.中指研究院公布2023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额百亿企业排行榜股票频道中指研究院公布2023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额百亿企业排行榜证券时报e公司讯,根据中指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3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额百亿企业排行榜》显示,2023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额排名前十分别是:第一名:保利发展(600048.sh),2023年销售额4207亿元;第二名:万科(000002.sz),2023年销售额3755.4亿元;第三名:中海地产(00688https://stock.hexun.com/2023-12-31/211552423.html
3.2023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排行榜2023年中国房企100强名单一览观点指数研究院发布了2023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榜单,榜单包括权益销售金额TOP100、全口径销售金额TOP100以及全口径销售面积TOP100三份名单。在2023年房企权益销售金额排行榜中,保利发展、中国海外发展、万科位列榜单前三位,3家企业的权益销售额分别为3057亿元、2855.https://www.maigoo.com/news/696137.html
4.1[摘要]TOP100房企1-11月销售总额为57379.0亿元,同比下降14.7%,降幅相比上月扩大1.6个百分点。 特别声明:房地产企业销售数据统计是以2023年1月1日-11月30日期间销售的并表商品房为统计口径,主要依据中指数据CREIS(点击查看)在各地的销售监测数据,并参考当期总体经营情况和推盘去化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对于少数没有在监测范https://www.fang.com/news/2023-12-01/48823860.htm
5.中指研究院发布2023年1转自:中国金融新闻网 中指研究院发布2023年1-11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根据相关榜单,2023年1-11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57379.0亿元,同比下降14.7%,降幅相比上月扩大1.6个百分点。其中TOP100房企11月单月销售额同比下降29.2%,环比下降0.6%。销售额超千亿房企1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3家,百亿房企108家,较去年http://finance.sina.cn/2023-11-30/detail-imzwmnvn9482181.d.html
6.2023年110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根据最新统计,2023年1月至10月期间,TOP100房企的销售总额达到52977.0亿元,然而这一数字相比去年同期却下降了13.1%,降幅较上个月扩大了2.8个百分点。特别是10月份,TOP100房企的销售额同比大幅下滑33.5%,环比也下降了7.5%。在销售额超过千亿的房企中,仅有14家,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家;而销售额达到百亿的房企数量则与去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511963237484379065.html
7.中指研究院1、本报告仅供参考,课题组不对使用报告及其内容所引房地产行业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 2、8中指研究院2024年1-9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权益销售业绩TOP100排名企业名称权益销售额排名企业名称权益销售面积(亿2024年1~9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元)(万㎡)1保利发展190801保利发展102572中海地产186872万科85923http://huiyunyan.com/doc-83cee9648af117b6a6fef3f7a8eebc9e.html
8.2024年13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货值TOP100排行榜根据所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针对2024年3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货值TOP100排名的总结: 关键发现概览 市场概况:2024年3月,中国房地产市场新增土地货值总体规模下降,但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的成交热度依然存在。市场整体热度和成交量处于低位,但仍能看到一些亮点,如厦门、苏州、宁波等地新单价地王的诞生。 https://www.fxbaogao.com/detail/4207671
9.房地产行业:2024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pdf2024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 销售额销售面积 排名企业名称排名企业名称 (亿元)(万㎡) 1保利发展1733.01保利发展1013.4 2中海地产1483.02万科925.0 3万科1267.23绿城中国591.8 4绿城中国1265.14中海地产546.5 5华润置地1227.05华润置地509.2 6招商蛇口1009.56招商蛇口440.0 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705/8023000142006106.shtm
10.2023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额百亿企业排行榜出炉1月2日,中指研究院发布2023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额百亿企业排行榜。 2023年中国房企销售业绩排行榜 2023年,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62791.0亿元,同比下降17.3%,其中,TOP100房企12月单月销售额同比下降35.9%,环比增长20.8%。 2023年中国房企权益销售业绩TOP100 TOP100房企权益销售额为43468.4亿元,市场份额为34.5%,较上年下降https://www.gyhouse365.com/h5/news/detail/?id=10249
11.2023年111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海量地产行业报告实时更新,免费阅读各类政策解读、住宅市场、商业市场、土地市场、特色地产、指数研究、房企研究、物业研究报告,以专业的视角带您洞察地产行业。集中指研究院多年研究成果之精华,囊括4万+份优质地产行业研究报告,专业角度、深度解读https://www.cih-index.com/report/detail/6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