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气温居高不下,昨天本市更是气温高达38.7℃,楼市却依然冷清。中介窝在室里是难等来上门生意的,还得走出门,举着写满房源信息的小白板,守在小区门口和轨交站口蹲点,有人经过,便上去搭话、发名片,询问是否需要买卖房子。近几日,记者贴身跟随几个中介“蹲点员”,体验他们卖房子的甘苦。
气温居高不下,昨天本市更是气温高达38.7℃,楼市却依然冷清。中介窝在室里是难等来上门生意的,还得走出门,举着写满房源信息的小白板,守在小区门口和轨交站口蹲点,有人经过,便上去搭话、发名片,询问是否需要买卖房子。近几日,记者贴身跟随几个中介“蹲点员”,体验他们卖房子的甘苦。
不守小区,守轨交站
近日,记者来到广灵四路上的“秀苑”小区。该小区门口曾经是附近好几家中介“蹲点员”的主战场,以往经常能看到各家中介员工在那里“摆摊”争夺客户。但是当天下午记者却扑了个空,等了半个多仍不见有人来。询问保安才得知,这一个多月来已很少有中介来。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卢湾区的海悦花园。前天下午,记者在该小区门口逗留了差不多5个,没有发现一个中介公司业务员出现在小区门口。
随后,记者又来到斜土路店,看到门店经理给员工布置任务时,方才恍然大悟,原来蹲点已经从小区门口转战轨交站了。
下午3点50分,估计下班高峰即将到来,记者和业务员小张拿着一块正反面都写满房源信息的白板走向4号线鲁班路站,他熟门熟路地把白板靠在一棵树上,正对着出口大门。酷热难耐,两人即使站着不动,汗水仍是不住往下淌。
从轨交站内走出的人逐渐增多,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眼光朝白板一瞄,就走开了,在头20里,几乎没有人上来询问。
“这样守株待兔有效果吗?”记者问。小张肯定地告诉记者,虽然要碰运气,但是坚持的话还是会有收获的。“我上月卖的一套房,就是一个人从轨交站出来,看到我们的房源有了兴趣,然后第二天就去看房了。”
随着出站者越来越多,留意那块小白板的人也多了起来,而且有人开始主动询问。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从下午4点到6点的两个里,总共有40多人在这块小白板前停留过,开口询问的有六七人,不过没人愿意看房。
转战人流量更大的轨交站已成为中介驻守的趋势,1号线共富新村站、2号线中山公园站、3号线中潭路站,这些站点附近都常有中介业务员守在轨交站口。
为什么要转战轨交站?中原地产广中分行经理孙虹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天气热,人们轻易不愿意出门,守在小区门口效果差,而轨交站出入口的人流量非常大。
这两天记者与中介“蹲点员”混在一起,意外地发现,最近中介“蹲点”时,力推的房源不是二手房,却以一手房居多。
尽管各中介公司都反映,进入7月以后,看房的人明显增加,但是看归看,肯下手的还是不多。斜土路店经理朱亚琴告诉记者,7月份以来,由于预期中的政策并未出台,市中心板块内前期观望的购房需求有逐渐复苏的迹象,同时,一部分房东心态却又开始坚挺起来,议价空间较5、6月份明显缩小。
对于中介来说,二手房生意难做,所以只能做一些一手代理项目,聊胜于无。
不守本区,跑外区
在几天的蹲点过程中,记者还发现不少中介员工为了提升业绩,不惜几乎横跨上海,跑到不属门店管辖的外区“驻守”。
昨天下午4点多,记者到达1号线共富新村站点的时候,看到出口最显眼的地方摆放着宝山某新盘的宣传牌。业务员两三个人一组,在站口推销。记者上前打听,才发现他们是一家公司的,奇怪的是互相之间却如陌生人一般。业务员小顾告诉记者,尽管夏天热,只呆在公司里无法出业绩,只好出来跑一跑,其实她是黄浦区分店的员工,但有时普陀区的同事也会到这里来试试运气。
为什么要大老远的跑到这儿来拉业绩呢?原来这家中介公司力推的房源就在共富新村站附近,所以不管哪个区的员工都会到这儿来。“周六、周日的时候会有更多员工跑到这儿来,因为周末看房的人会比较多”,小顾告诉记者,“只要购房者有兴趣,附近就有班车把他们直接接到目的地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