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先生的房车,背后就是他之前租住的楼盘。
遇到孙先生时,他正在“家门口”散步。
东方网2月28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开辆房车四处旅行是眼下不少年轻人的梦想,如今,在松江九亭镇的一个住宅小区旁就出现了一辆由报废大客车改造而成的“房车”,更让人吃惊的是,房车上的一家人已经“驻扎”在里面两年多了。
昨天傍晚,记者赶到现场了解情况,从“车主”孙先生那里获知,他们一家四口是因为他的妻子生重病花光了全家的积蓄,导致租不起房子,才蜗居在这辆“房车”里的。但也有周边市民反映:“他们家并不穷,住在车里只是为了省房租钱。”
“房车”靠在小区河道边
水电煤都有附带“小菜园”
昨天晚上6时许,记者根据网上的线索赶到松江九亭镇,一路打听,最终走进了五洲云景花园旁的一条岔路,这辆要找的“房车”就停靠在小区围墙外的河道边上。只见这辆“房车”其实就是一部三四十人座的长途客车,车身上印有“上海芷新”4个字。在车子的顶部还装有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和一台空调外机。“房车”和河道当中的绿化带还被改建成了一小片菜地。
傍晚时分,车窗里没有透出一丝灯光,记者尝试敲响了车门,只见一名三十几岁的男子打开车门,后面还跟着一个戴绿领巾的小女孩和一位老年妇女。该男子承认,自家的4口人现在都住在这辆车上。除此之外,他并不愿意再多作解释,明显能感觉到,这位车主不太情愿受到外人打扰。
不过,在经过了一番努力后,这名男子终于同意接受采访,他走出车外,并且把女儿“赶进”车厢,关好车门,开始自我介绍说,自己姓孙,这辆车现在就是全家居住的“房子”,本是一辆报废的运输客车,是其老板送的,自己、妻子和女儿住在这里两年了,最近岳母也搬来照顾妻子。他同时表示,旁边的菜园也是他们建的。
记者提出想进车内看一下,却被这位孙先生明确回绝。他表示:“不方便让你们进去,里面就一张床、一个沙发、一台电视和一台电脑。”当被问及车内是否通水电煤时,他用手指着地上比划道:“车子的另外一边是一家浴场,里面的朋友帮我从地面下接通了管道和线路,所以水电还有网络都是有的。”
“房主”称为妻子看病花光积蓄
无力租房只好住“客车”
好好的一家子为何在废弃客车里一住两年?对此,孙先生表示:“这两年我妻子得了重病,开刀治病花光了全家的所有积蓄,无钱再租房,所以只能住在车里。”据他介绍,他们一家来自东北,十几年前就居住在上海,在此之前,一家人就在旁边的五洲云景花园里租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居住,每月租金两千多元。
“我女儿也在上海出生,现在读一年级。本来一家人的生活一直很幸福,不料妻子两年前得了重病,治病开刀的各种费用一下子就花去了二十几万元。”提起往事,孙先生的眼中开始泛起泪花,“我们家之前的十五万积蓄全都花在看病上了,还问父母借了好几万。你想,我一个月赚三千多元,妻子重病无法工作,这样一来,除去治病费用和日常开销,怎么还承受得起原本两千多元的租金呢?无奈之下,只好住到车里去了。”
提起自家现在的困境,孙先生有些无奈:“包括空调在内的一些电器都是亲戚朋友送的,平时生活也得到朋友的帮助。其实,这辆车里面才10平方米左右,很挤,而且四面漏风,冬冷夏热。”他表示,“建旁边的一块菜地也是想种点蔬菜,减轻开销。有时我还在旁边河里捞鱼吃。由于没钱,平时自己家里并不经常买肉吃。”
可是,一家子住在车上总不是长久之计,对此,孙先生表示:“好消息是妻子手术后康复情况不错,等她完全好了再考虑以后吧。最近,九亭镇政府曾经派人来和我们协商,提出给我们2万元,让我们搬走,但2万元连支撑一年的房租都不够。我还是希望能申请上廉租房,当然我知道这不容易。”
采访最后,记者再次提出,想进车厢探望下他的妻子,但依旧被孙先生拒绝:“我们并不需要媒体帮忙宣传,也不需要引起社会同情,捐款啥的都不要,因为我们素来生活低调惯了,不想做出很高调的事。”
“邻居”说法
居民:他们不穷的门卫:我们管不了
孙先生一家的遭遇是否属实?车厢内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为了进一步核实情况,记者随即采访了附近一些别的知情人。有在附近工作的市民声称:“这家人住车上只省房租!”
陈先生和王女士是每天都在附近上班的市民,当记者向他们转述孙先生一家的困境时,陈先生脱口而出:“他们家又不穷!住车上只是为了省房租钱。”一旁的王女士也印证了这一说法:“他们家住车上是有两年了。不过,我以前和孙先生的母亲聊过,孙先生和妻子都有工作,而且收入不算少。”对于孙先生妻子生重病花去大笔医药费一说,王女士则质疑说:“我这两年经常看到他老婆,没见她生病啊?”
“另类”居所一览
●金明村神奇树屋“孕亭”:本报曾于2012年4月13日刊登出《浦东一香樟树上有座“浪漫小屋”土地面临动迁树屋主人“不让拆”》一文,报道了位于浦东金桥镇金明村拆迁荒地上,建立在一棵香樟树上的一间五角亭状的树屋。屋主黄崇高表示,他在2004年底开工,总计花费近8000元,亲手打造了这间别具匠心的14平方米树屋。
●高桥镇集装箱村:本报曾于2011年10月17日刊登了《箱中人记者探访城郊“集装箱村”》,报道了位于浦东高桥镇凌桥村,有12个住人的集装箱散落在一个空旷的停车场上,箱内有店、有人、有家,俨然一个“小村庄,每年花2万元就能租下这样一个集装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