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德佑。正解,德以佑人,传递真诚。批注,在德佑地产,德佑是个形容词,代表的是夸奖和褒扬:做对事、做好事,员工之间会说,做得很德佑。做成事、做好人,员工之间还是会说,你很德佑。从2002年成立至今,德佑选择了一条很多人走过的路,却选择了一种不同的方式去完成。借用总经理邵非自嘲的一句话,就是“很傻很天真”。因为德佑是真心地想做好服务,更不急功近利追求个人主义,所以也不在乎同行异样的眼光,每一步走得都很坦荡、很稳重,而且步子越迈越大、越来越快。
初长:单打独斗闯江湖
从西安交大毕业的邵非,只身上海闯江湖,误大误撞进入了中介业,也“误”出了如今的德佑地产。
2001年,邵非当了一名奔走于一线的中介业务员。用他的话说,学的是机械工程,顺利地进入国企,干起了学以致用的老本行,但人的心思却飘忽不定了,不想就这么过一生。于是,潜入了房地产中介行业。但在当时,因为中介是个地位不太高的行当,所以从业的多数是学历不高、能力不强、追求不多的外地人,一个大学生自降身价做业务是需要不小的勇气。每天干的是日晒雨淋的“扫楼、访街”的物业顾问的工作,却交到不少朋友,也作出了小小成绩。
短短一年后,2002年5月,因为个人业绩出色,邵非自立门户,创办德佑地产家门店。邵非说,他的想法很简单,1年多的业务做下来,渐渐摸熟了房产经纪之路,掌握了一定资源,就想挖掘自己在经营上面的特长。而对于德佑地产这一名字的由来,邵非说:“其实想了三个月,想不出来,后来翻英文字典的时候翻到一个词Deovolente,拉丁文,中文音译过来叫德佑沃伦,拿去工商注册,却阴差阳错的变成了德佑”。德佑的诞生也就这么简单。
出身于静安区,成长于静安区。邵非带领的德佑团队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服务,从市中心高档房做起,用口碑换来了很多的“回头客”,接着家、第二家分行成立了。随着更多分行的成立,到2007年3月,拥有13家门店规模的“德佑地产”,才真正树立起了品牌。也就在这最初的创业期,德佑找到了自己的经营理念——上善若水、德以佑人。
破茧:独创“长+短”机制
在外人看来,邵非的事业顺风顺水,但其中的艰辛早已化在背后。甚至德佑地产还走过一段不为人知的弯路。比如刚创立的那会儿,德佑选择开创商用物业业务,结果业绩状况不佳,门店收缩至7家。
“由于是个人起家创业,在资源、人脉上受到很多限制,也很难像大企业一撮而就。”所以,邵非选择思考。为什么业务员都如此浮躁、急功尽力?为什么市场对中介行业的认可度那么低?为什么老百姓说起中介就要加个刺耳的称谓“黑中介”?外在因素只是让这个行业存在“先天不足”。一是市场准入门槛低,造成行业浮躁,不仅一线业务员,就连门店经营管理者都很浮躁。因为房地产行业是个成长行业,多数人都注重短期经济利益。二是人员受训不足。不少外地员工刚到上海没几天就接触业务,与行业本该有的专业度十分不匹配。
但这些既是行业问题又是行业机会,谁能解决谁就有市场优先权。善于学习和思考的邵非,借鉴了其他行业的股权激励制度,独创出一套适合房地产中介行业的“长+短”机制。
长效激励机制——合伙人制度。经纪人养成到一定程度,成为业务骨干后很可能成为新开店面的“店长”,并拥有门店30%的经营权和分红权。这使得德佑在发展中,吸引和稳定了一大批的基层管理者。
短期员工培训机制。德佑对员工筛选比行家更严格,一旦被录用则会得到企业更多的培训投入。比如新员工入职学历要本科以上,且在人格品质上做一定的考核;从入职起公司既介入职涯规划,“德佑学院”系统、全面的教育养成等,致力于培养为高端客户服务所需的专业素养。
邵非把2002年-2008年称为德佑的成长期。因为在这期间真正成长起来的规模公司不多,中原地产、21世纪不动产等品牌都在做整合,个人很难脱颖而出,但合伙人模式把市场的合力全部集中到了德佑身上。
转折:市场来了要抓住
2008年是德佑奋斗史上最为关键的一年。也正是在这一年,德佑打了一场漂亮的“冰河战役”
2009年,这些店铺在经营业绩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加上市场火爆,德佑加快开店速度,到年末,规模又扩大了将近一倍,目前遍布市中心的门店数达到55个、110组。
当二手房业务做到足够强的时候,德佑的中高档市场渠道优势出众,其他的业务也就变得不那么难了。2009年成立的商业部,从1个组扩容到如今的6个组,二手商业买卖业绩夺行业。分销代理的华山夏都、嘉里华庭等高档楼盘,业绩均超出对手。今年8月代理新客站核心的中心铂庭,竞争对手还来不及反应,2天就卖了110套。
超越:小规模爆大能量
曾几何时,拥有50家门店的德佑地产在规模上还算中小型,但他的名声却已不光在客户圈内传播,还成了中介同行口中传说的“黑马”。甚至坊间传言,香港中原创始人施永青一度点名,不可小觑德佑。因为德佑拥有惊人的业绩,收入排行第三,这意味着只有门店规模数在德佑的3—4倍,才可以超越德佑。
在外人看来,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德佑业务上定位于中高端,单个案例额高。邵非却否认,他说,虽然我们个案偏高,但是高端成交量有限;这是德佑人传递真诚、团队协作所带来的高产能结果。
德佑还有个特别的“助攻文化”。助攻原指于篮球比赛中协助队友得分的行为。意思是,当一名球员把篮球传给他的队友,而该队友位于一个有利位置而顺利入球得分。在德佑,助攻者享有的荣誉。在德佑地产,当一个经纪人在给一个客户服务时,而他的另一个客户过来找他,这时这个经纪人的同事就会主动代他来给客户提供服务,大到带看、收意向、转定金等,小到端茶递水等。这就是“助攻”,而且是完全不计报酬的,德佑人在被问及为什么会这样去做时,都回答说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助攻”的核心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蜕变:就是要颠覆市场
彼得?德鲁克的一本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颠覆了人们通常“管理者”的概念。在邵非身上,也有着一股强烈地颠覆愿望,带领德佑颠覆现有的中介格局,把德佑做成一家卓越的百年企业;颠覆经纪人劳动密集型的作业方式;颠覆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带给人们“黑中介”的印象。他反复提及,做企业有两种做法,一种是赚钱,另一种是有愿景,影响了多少人,影响了他们做什么。在德佑这个平台,改变了一群人的生活,并帮助他们实现了愿景。
眼下,邵非最想强化的还是经纪人培训。经纪行业培训体系与其他行业不同,很难将不同时期人员集中起来培训。而美国同行通过线上授课,集中观看培训视频,这种培训灵活,有针对性。“德佑一直在开发这种课程,线上线下同时开展,让所有课程都能做到门店自主学习,经纪人更可随时随地学习。”
邵非语录
对待客户投诉,宁可赔钱,也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服务上。
在德佑,没有我,只有我们,企业为大,个人为小。
短期愿景,2012年成为上海中高端不动产经纪领域综合实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