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卖房经历的旁友都会担心——自己的信息被泄漏!
丁老伯是一位独居老人,为了更好规划晚年,近期准备将龙柏六村的二室一厅以459万的价格挂牌售卖。
在明确拒绝对方后,自称太平洋房产的员工竟然敲响丁老伯家门,希望做成这单生意。
丁老伯求助人:
他们自称是太平洋房产中介的,说我家小区房屋买卖成交率较高,意思好像是要我挂牌到他们那里去。
后来就是这个太平洋中介天天来骚扰我,晚上我睡觉了他们还来敲门,我第一次把门关了,我以为他们可以走了,结果没用他继续敲门,我再关门还要我开门,弄得我血压也升高了,心脏乱跳。
据丁老伯统计,挂牌后的4天内,至少有四五波自称太平洋房屋的人员来敲自己家的门,有一次甚至在晚上9点,愣是把他从睡梦中惊醒。
我已经72岁了,还有基础疾病,血压高、心脏也不好。他们一敲门,我就紧张,心跳加快…等他们走了我马上量血压,还要吃麝香保心丸,人难过得不行!每次都要过2个小时左右才能恢复正常。
我想不通,赶也赶不走,他们好像不要面子、无赖一样,即便我赶人他还继续说。
丁老伯明明只在链家房屋中介,登记了房产和个人信息,又为何会被其他中介获取信息?
链家爱琴海店工作人员:
闵行区房管局工作人员:
太平洋这边已经将你的信息做了删除,不会再打扰你了。
太平洋房屋总部客服:
这个情况我们公司是不允许的,丁先生,实在不好意思,我们先代表公司向您道歉。
刘明昊浩天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今年5月8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文,关于规范房产中介服务的意见,强调了要贯彻和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房产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是公开购房者个人的信息。
如果买卖公民信息的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还有可能触犯到《刑法》第253条所规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最高可以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事实上,今年6月16日,上海市网信办、市市场监管局已经启动“亮剑浦江·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专项执法行动”。
其中罗列的8种个人信息被过度索取问题较突出的场景中,就包括了房产中介:(餐饮店、停车扫码、少儿学习培训、网络理财小贷、房产中介、租借充电器、商超购物、汽车4S店)
一是没有隐私政策,或者隐私政策中无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规则,或者没有通过明显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规则的。
二是没有逐一列出,或者通过其他方法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的。
三是未经用户同意、默认用户同意、强制收集个人信息,或者诱导用户提供个人信息的。
四是违反必要原则,超范围收集、频繁索取个人信息的,或者用户不同意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拒绝提供业务功能的。
六是未提供删除、更改个人信息功能,或者未公布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的。
七是对用户个人信息管理责任不到位、存在泄露风险的。
八是利用互联网各种渠道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
(原标题:《血压飙高!上海独居爷叔天天被骚扰,睡觉被敲门,都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