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硕士竟教不了一个小学生——谁在靠你的教育焦虑“吃饭”
新华社南京9月12日电题:两个硕士竟教不了一个小学生——谁在靠你的教育焦虑“吃饭”
新华社记者蒋芳
“培训大军”再度集结。刚一开学,南京一所名校二年级的小安就开始了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密集的课程,他的父母虽是分别毕业于国内985与211大学的硕士,但为了让孩子受到“专业”的培训,还是坚定地给小安报了班。妈妈说:“苦虽苦,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没几年,不能偷懒。”
不辞辛苦培训、不惜人力陪读、不惜成本择校……专家认为,当下的教育焦虑固然来自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但家长严重焦虑和畸形攀比的“心魔”背后确有利益推手。教育焦虑究竟为何愈演愈烈?谁在靠“吹大”你的焦虑“泡泡”牟利?新华社记者进行了调查。
以为是口碑其实是套路——培训机构成了“心理专家”
“要专挑孩子不会的提问”“一定要让家长感觉自己孩子真的不太行”……近日被媒体曝光的某培训机构英语课程设计,揭出了培训机构的“攻心计”。
记者调查了解到,利用家长从众、攀比的心理,培训机构的“洗脑”阵地已经前移到了手机里。
优质学区等于美好未来——房产中介成了“教育专家”
开学了,学区房的投资暂时降温,租房陪读的市场火爆起来。记者走访南京多家房产中介了解到,几家名校周边的出租房虽是“老破小”,租金却年年看涨。“人生是一种选择。学区房=优质教育资源=孩子的美好未来。”房产中介王龙向记者“兜售”这一理念。
学区房、陪读房,为何价格严重偏离市场规律仍受追捧?教育业内人士分析,根源当然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问题在于,市场正在利用这种不均衡炒作焦虑,不断推高价格。”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殷飞说。
房产中介变身“教育专家”,类似现象已不鲜见。北京西城区的教学实力曾一度被追捧,“老破小”的学区房获利也因此节节攀升。后经有关部门调查,背后是一家中介机构的统一行为。
校内减负校外“烧钱”——商业中心成了“超级学校”
“不可捉摸、模棱两可、体外循环。”殷飞则用这样三个词概括当下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无序竞争。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人们感到确定的统一考试反而显得不那么面目可憎了。
现实中,焦虑消解正在被置换为各种形式的“烧钱”行为,而嗅到了这一“商机”的商业综合体们迎来了“新生”。
殷飞认为,要纾解家长的焦虑,不能仅靠劝家长保持理性,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从根本上打破不健康的教育生态。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xinmin.cn2024AllrightsreservedTech-vm-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