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内推成功率,小张最终掏了钱。一个月的线上培训结束后,对方表示,已将简历内推给上百家名企。之后一个月,小张多次催问内推进度,对方总是语焉不详,还说,小张的简历还不够“硬”,如果想百分之百入职,可以花2万元购买“包进套餐”。小张不知道,此时的他又落入了另一个内推陷阱。
BOSS直聘安全负责人介绍,针对大学生的“付费内推”骗局主要有两种类型:
首先,是“空手套白狼”型。中介通过“免费内推”等话术引流,收集简历,兜售培训课程。之后广撒网式地帮求职者投递简历,推荐成功收服务费,不成功也可以赚取培训费。事实上,即使是通过名企内推码投递简历,也不会增加入职概率。
其次,是“不进退定金”型。这类骗局往往打着“包进”名义,明码标价数万甚至数十万元一个岗位,基本会收取定金或要求分期付款,骗取部分费用。少数真能“安排入职”的,最终录取的公司和岗位也与承诺相差甚远。
“其实根本不会有多少兼职单子给你,贷款合同签了却得按期还债。”BOSS直聘安全负责人说。
此外,兼职骗局还有不少“变体”,例如可能让求职者缴纳费用“成为创业合伙人”“购买设备/产品”等。
怕落入陷阱?BOSS直聘提示:不与身份不明者交换简历
不久前,兰州警方成功破获一起虚构、冒充央企、国企及党政事业单位对应、往届大学毕业生实施就业诈骗的特大系列诈骗案。案件涉及被害人400余人,涉案金额8000余万元。今年10月,最高检专门提醒求职者谨防“四类陷阱”,其中就包括针对大学毕业生的“付费内推”陷阱。
“避免陷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尽量在招聘平台内沟通,沟通时处处留痕。平台有上百种风控模型实时监控,相当于给每位求职者配了个保镖。”上述安全负责人表示,虽然在平台内沟通,也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但至少可以多一层保障。有了这些沟通的痕迹,万一起了纠纷,求职者可以快速举报,平台也可以参考“沟通痕迹”迅速处置。
该负责人强调,尤其是不要轻易地与身份不明的人交换简历,注意保护隐私。有些中介会虚构“名师”“职场专家”的名号,以“免费修改简历”“免费内推”的名义引流,等拿到求职者简历后才开始编织收费名目。此时求职者就算撤退,但简历信息已被泄露。
高校是保障大学生求职安全的另一股重要力量。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高校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打击招聘欺诈等涉就业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校园招聘审核力度,严格规范招聘信息采集,及时清除各类虚假信息。
“大学生就业问题牵涉面极广,保障学生群体的求职安全更非易事。只有社会各界一起行动起来,才能营造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求职招聘环境。”BOSS直聘安全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