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欠别人的钱,也从来没有和谁打过经济官司,法院为什么将我的房子查封?”数日前,泰州市泰兴市民刘亚琴向扬子晚报记者反映一件发生在她身上的咄咄怪事。记者采访获悉,刘亚琴的房子被查封发生在2014年12月9日至2016年12月9日,但一直到刘亚琴发现后的今年4月30日才被解封。其实,当年法院要查封的是与其同名同姓的另一个刘亚琴,对方生日是6月18日,而她生日是8月16日,法院工作人员执行时误将她当成了被执行人。
当事人:准备售卖房子
却发现房子被法院查封着
刘亚琴告诉记者,她和丈夫何菊林在泰兴济川街道(原泰兴镇)新城市花园有一套住房,面积108平方米。由于在外地发展,她和丈夫准备将这套住房卖掉。按照流程,售卖前需要出具该房屋的登记信息。4月29日,她来到当地不动产登记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给她出具了房屋查询结果。让她大吃一惊的是,信息查询结果显示,她的房子处于被法院查封的状态。
通过刘亚琴提供的《泰兴市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结果》,记者看到,权利人“刘亚琴、何菊林”所拥有的这套住房,是被泰兴市人民法院查封的,执行文号为“2013泰执字第2230—1号”,查封期限一栏为“2014年12月9日起2016年12月9日止”。此《泰兴市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结果》盖有“泰兴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查询专用章”。
“我不欠别人的钱,2013年没有和谁打过经济官司。法院为何要查封我的房子?”刘亚琴说,房子被查封意味着她无法出售。感觉蹊跷的她来到泰兴市人民法院询问情况。当时接待她的法院执行局的一名吴姓法官。吴法官通过执行文号查到了该案的执行“报结单”,“报结单”显示案件的承办法官为韩积善,案件最终的报结日期为2014年3月24日。后来,执行局有关工作人员得知她生日是“8月16日”,而不是“6月18日”后,表示“弄错了”。
刘亚琴说,房子被无故查封,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查询房子信息前,她已经和一个买家谈好售价118万。得知房子曾被查封过,目前对方只愿意出价100万。因为此事心急上火,她还住进了医院。
法院:当年书记员没有核准生日信息
错把同名同姓的她当成当事人
说起房产查封为何出现“乌龙”,该负责人解释,这要从2013年法院的执行系统说起。当年该系统沿用的是上级部门的,系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法院对案件当事人身份的录入,仅凭其提供的姓名和生日,而不像现在当事人须提供身份证号码。具体到这起案件,当事人刘亚琴的生日是6月18日,书记员在记录时记成了8月16日。案件到执行阶段时,工作人员通过错误信息发现刘亚琴有一套房产,遂对其进行查封。殊不知,被查封的这套房产,并非案件当事人所有。
另据介绍,当年,案件当事人所涉的是一则债务纠纷案。真正的债务人刘亚琴是否逃避了法律责任,案件最终结果如何,泰兴市人民法院没有透露。
最新结果:房子已经解封
但“被查封”历史信息无法消除
(原题为《房子莫名被查封,原来是法院将同名同姓的人搞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