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深圳和北京,同时“撤回”了一个楼市新政。
深圳将赠与房产的补丁重新打回来,北京则是上午取消限地价、中午辟谣,两个城市在“打补丁”方面,相当及时。
相对于上海放松限购、广州推出“房票”这种一线城市“破局者”来说,北京和深圳目前的调控政策仍然十分保守。
一线城市的楼市在分化,调控手段也如此割裂?
|01
深圳直系亲属赠与房产,无需购房资格?
一日游,已被叫停
上周,有消息称,深圳直系亲属无偿赠与房产,只需要受赠人名下无房,不需要审核其他购房资格,包括未成年子女也可接受赠与。
多名资深房地产业内人士表示,上述政策已于近期陆续执行,有市民已经成功办理。有媒体曾于11月2日咨询公积金管理中心,得到了确认不需要审核购房资格的回复。
对此,深圳公积金管理中心回复是:11月3日开始,直系亲属之间赠与房产,受赠方也要有购房名额。
这意味着,深圳直系亲属之间赠与房产,受赠方无需购房资格放开了不到一天,就惨遭“叫停”。
有意思的是,这是深圳11月紧急“撤回”的第二个政策了。
11月2日,消息称,“21:00开始外网和门店可展示实际放盘价,但不能高于13.2万元/平方米,高于该价格的房源依然以参考价对外展示。”但当晚并未应验。
当日晚间,深圳各大主流房产中介平台仍显示政府参考价。期间,乐有家曾短暂的闪现过房源真实挂牌价,仅数分钟后又恢复至参考价。
|02
北京三批次供地取消低价上限?
一日游,官方辟谣
一日游被撤回的,还有北京的“取消地价上限”。
11月7号早上10点半,财联社消息,北京拟在今年的第三批次供地中取消地价上限。
北京修改拍地规则,这意味着源头松绑,上不封顶不摇号,拍地放马过来,价高者得!
这可是一线城市第一个,一旦执行,意义巨大。
报道发出仅2个小时,中午12点不到半,北京规自委称“取消地价上限”消息不实,坚决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工作目标,坚持“房地联动”,确保首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尽管官方否认信息,但正所谓无风不起浪。北京此时否认信息,或许与地方取消地价上限,溢价率过高有关。
比如,11月2号,合肥出让的2宗宅地溢价率分别达到了44.89%、33.95%。10月30号济南出让的2宗地块,更是经过200多轮竞价,溢价率分别达到了53.1%和50.17%。
北京三批次拟供地清单中有19宗地块,包括朝阳小红门1宗、丰台羊坊村等4宗、亦庄新城1宗、昌平朱辛庄等2宗、大兴新城2宗等。
取消地价上限虽不实,但已释放出了预期信号,或许也是北京楼市转折的信号。
10月17日,经济观察网曾发文:“多个信源向经济观察网透露,济南、南京、合肥、宁波、苏州、成都、西安等城市已落地‘取消地价上限’这一动作,多数城市将在下一批次土地出让文件中删去地价上限等内容。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仍在研究如何调整竞买规则。”
这次辟谣,只是取消地价上限方面,但也进一步论证,很可能是在竞买规则方面有所调整,比如此前盛传的取消远郊区容积率1.0限制,增加高端改善住房供应,让富人买房,拉动远郊需求。
|03
年底还会有政策吗?
悬
一天之内,两大一线城市纷纷撤回新政,在当下的市场环境看,实属意外。
作为最真切期待救市的一年,虽然“民间”政策频出,但救市却一直是慢慢吞吞的挤牙膏。牙膏挤一点,市场就反应一点,比如831认房不认贷后,市场就复苏了些,但也难撑过金九银十。
反过来看,救市缺乏真正的干货,市场也自然懒得“回应”。
2023年只剩2个月了,那么上面这些一日游的政策还会回来吗?
今天(1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表示,房地产行业出现调整是自然现象,当局会谨慎地防范调整过快过急,衍生出不必要风险。
第三季数据显示中国正面因素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及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提升,出口水平接近近年历史新高。对经济表现的评估应放得更长远,如果短期经济指标没有明显偏离长远目标,倾向让市场力量发挥作用,必要时才作出政策调整。
从最新3个数据一出来,意味着哪怕2023年还剩2个月,哪怕不确定性大,但继续出台类似认房不认贷这样的重磅全国救市政策,大概率是悬了。
哪三个数据?
1、GDP够稳
以前是地产拉动经济,如今经济前三季度GDP都破5了,再高强度救市必要性似乎也不大了。
2、房地产销售稳定
统计局统计2023年1~9月商品房销售额创造“8.9”万亿,仅下降4.6%,在可接受范围内。
3、百强月销售数据企稳
中指院数据TOP100房企10月单月销售额环比下降7.5%,同比下降33.5%,而克而瑞数据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环比增长0.6%;同比降低27.5%。
无论是微增0.6%还是下降7.5%,基本可以说明10月相对9月销售数据,大体企稳了。
这么一看,经济、楼市、情绪基本都稳定了,是不是意味着大的救市政策,比如北京这种放开地价的,就不太容易来了?
还有两个月2023年就过完了,也能理解。但小的方面,比如一线城市里仅剩下深圳还存在的二手房指导价,以及深圳仍未执行的部分区域松绑限购等政策,能不能考虑及时跟进一波呢?
接下来的2个月,深圳到底会不会跟进?会如何跟进?这个周六(11月11日),一兵老师面对面为你解答,欢迎扫码报名:
2、本文所述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市场交易依据和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