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跌跌不休,大家调侃“已亏到毫无波澜”,背地里还是忍不住关灯吃面。
国内资本市场哀嚎一片,中概股的日子也不好过,大起大落,好不刺激。
01
贝壳找房估计大部分蜜友都听闻过,甚至打过交道。
要说做房产中介的生意,并没有什么新意,为何能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贝壳找房的官网给自己的定义是:以技术驱动的品质居住服务平台。
平台的概念的是什么?类比滴滴和某宝,相信蜜友们就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了。
平台的厉害之处在于能借助资本的力量打破传统行业的地域限制和增长天花板。
在做贝壳找房之前,其创始人左晖早在2001年就做了链家。
目前链家的官网数据显示,经过15年的发展,已入驻全国28个城市和地区,直营门店数量超8000家,旗下经纪人近15万人。
对比贝壳找房的数据,就能看到平台的威力有多大。
贝壳找房自己的预计是“不远的将来”将覆盖全中国超过300个城市,服务超过3亿的社区家庭,链接100万职业经纪人和10万家门店,赋能超过100个品牌。
据贝壳找房2020年三季报显示,截止去年9月底,门店总数为44,883家,同比增长41.7%;经纪人477,810名,同比增长50.7%。百万职业经纪人和10万家门店并非天方夜谭。
做平台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规模效应和话语权都不可忽视。
但借助资本的“副作用”也非常明显:烧钱抢市场,负债压力大、利润空间压缩。而资本的最终目的是要赚钱,否则翻脸走人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02
贝壳找房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大致如此,发展速度迅猛,“烧钱”速度也是一流。
此前,其招股书披露,2017-2019年,分别亏损了5.38亿元、4.28亿元、21.8亿元,2020年一季度更是单季度的亏损破十亿,高达12.31亿元,也就是上市前就净亏损高达43.77亿元!
实际上,有过买卖房屋的蜜友大概了解,房屋中介的佣金不菲,为何贝壳亏钱这么厉害?
这与它的快速扩张有关,导致开支大增,其中典型的莫过于经纪人的佣金。
去年11月份,贝壳找房三季报发布之际,其首席财务官徐涛曾公开披露过一些信息。
比如,截止2020年10月,贝壳找房新房销售GTV达9.14亿元,佣金率进一步提升,高达2.74%。
徐涛提到去年三季度贝壳找房发放的股权激励金额高达16.7亿元,其中有4.35亿元发放给了地区经理……
尽管是上市前,贝壳找房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努力实现了扭亏为盈,截止去年6月底,获得了16亿元的净利润,但上市后的三季度净利润仅为7500万元,同比大降80%。
赚钱依然是难题。
03
而缺钱和涉嫌垄断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去年8月,贝壳找房IPO,通过ADS(美国存托股),发行价为20美元,实现首发募资总额21.2亿美元,成美股当月募资额最大IPO,也成为了届时年内募资额最大的中概股IPO。
然而,上市仅3个月后,贝壳找房发公告称将预计募资26.04亿美元。
上市,让贝壳找房得以跑得更快。
真正让贝壳找房再次被诟病涉嫌垄断是今年2月份以来,媒体报道其在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成都等地上调了中介费,由原来的2%涨到了3%,之前卖房不需要付中介费,如今需要付1%的中介费了。
一套300万的房子,原来中介费为6万,上调价格后涨到了9万,如果一线城市上千万的房子,上涨1%的中介费,就意味着上涨了10万甚至几十万的中介费。
关键服务质量上也并未让客户感受到有何提高。
贝壳找房的危机不止于内部问题,同行的竞争也在加剧。
贝壳找房的高市值能否撑得住,除了苦练内功,提高挣钱能力和速度外,也还得打防御战。看似风光的背后,也是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