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评价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评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论文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影响分析

论文摘要:在新的时期下,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以及后评价期,均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结果,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

当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环境监测与评价提出了新要求。而构成环境保护工作的三大部分环境监测、环境答理、环境监察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答部门的专业技术工作部门,负责为环境答理和环境监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答理和环境监察工作又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正确处理好环境监测、环境答理和环境监察的关系,对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更加有效地向科学化、法制化迈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监测,主要是从保护环境出发,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环境环境监测的法定地位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环境监测实质上是一项政府行为,是各级政府部门强化环境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的重要阵地,是应用监测技术手段对一切违反环境法律、行政规章和答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监测,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其明确提出了环境监测的实质是为环境执法服务,为环境答理提供技术支持。环境监测的检测数据由各级环境监测站具体完成。环境监测站是履行环境技术监督职能并在环境执法过程中法定“举证”的资格单位;是法定的环境技术仲裁机构和技术鉴定机构;建设项日“三同时”及治理设施的竣工验收监测;必须有法定的监测机构(环境监测站)负责实施。因此,环境监测站要对所监测的数据及鉴定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2环境监测的基本职能

3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为环境保护而兴起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行跟踪改变的各项目措施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3个层次:

3.2环境预测与评价。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拟建立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该项目建设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外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做出评价。

3.3跟踪评价。主要是指大型建设项目和环评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后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评价,当项目出现了与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必须改进的一种评价制度,跟踪评价是现阶段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4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关系

在现行的环境答理体制上,环境监测属于支持保证系统,环境监察属于监督执法系统,两者相互配合。一方面,环境监测不仅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而且还可以衡量环境监测工作的效果;环境监察必须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只有依靠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才能科学合理的行使职能。另一方面,环境监察对监测数据快、准、好的要求已成为推动环境监测发展的强大动力。环境监测部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在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服务的过程中,环境监测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

5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的影响与分析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都是中国环境保护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为实现环境保护目的而设立的两项目制度,二者关系如下:

5.1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基础环境评价是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当每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当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具有环境容量,方可建设。

6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中,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只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真正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环境科学文摘.2008.01.20.

[2]雪抱尘.结合环境监测实际传授环境监测技术.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4-12-25.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评价体系

引言

当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环境监测与评价提出了新要求。而构成环境保护工作的三大部分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监察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的专业技术工作部门,负责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工作又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正确处理好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的关系,对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更加有效地向科学化、法制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监测,主要是从保护环境出发,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环境监测的法定地位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环境监测实质上是一项政府行为,是各级政府部门强化环境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的重要阵地,是应用监测技术手段对一切违反环境法律、行政规章和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监测,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其明确提出了环境监测的实质是为环境执法服务,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环境监测的监测数据由各级环境监测站具体完成。环境监测站是履行环境技术监督职能并在环境执法过程中法定“举证”的资格单位;是法定的环境技术仲裁机构和技术鉴定机构;建设项日“三同时”及治理设施的竣工验收监测;必须有法定的监测机构(环境监测站)负责实施。因此,环境监测站要对所监测的数据及鉴定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一般认为,投资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经济地域为投资这种经济活动所提供的一系列要素和生产条件及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并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区域性和层次性等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外资成效显著,1979至2000年,全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189.2亿美元,其中对外借款1473.39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3466.37亿美元,外商其他投资额249.44亿美元。此间,吸引外资大体经历了从政策引资到环境引资再到特色引资的阶段更替,体现出对投资环境认识的逐步深化。

二、宏观层面上的投资环境评价

附图

根据上述方法得出我国各省区投资环境综合得分值(见表1)。

表1宏观层面上的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得分和排序(2000年)

注:(1)、香港、澳门、台湾因资料不全,暂未考虑。(2)信息化水平指数(X[,2])取自国家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测算与比较研究》的测算结果(1998年数据)。(3)行政管理效率取自樊纲、王小鲁主编:《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2000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为1999年数据

由表1可知,北京、上海、广东的投资环境综合得分居前3位,其次是天津、海南、浙江、辽宁、江苏等省市,投资环境较好;福建、吉林、山东、湖北等省投资环境居于中游;黑龙江、湖南、河北、重庆、陕西、江西、广西、云南、河南、贵州、新疆、四川等省、市、区总体投资环境欠佳,在软、硬环境上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而山西、宁夏、内蒙古、青海、安徽、甘肃等省区总体投资环境相对较差,亟需加强改善和优化建设。

三、中观层面上的投资环境评价

评价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深圳、佛山、东莞、珠海、广州五个城市投资环境居广东省前5位。而湛江、茂名、阳江、河源、清远、揭阳、云浮、汕尾等城市投资环境则排广东省后列。惠州、中山、江门、肇庆、韶关、汕头、梅州、潮州等城市的排序虽有变化,但大居中游。

表2广东省城市(中观层面)投资环境评价结果及排序(1998~2000年)

续表2

根据1998~2000年的评价结果,笔者运用坐标图示方法对各年度城市投资环境进行分类(因篇幅所限,此处图略),划分出如下四种类型:第一类:软硬环境互动发展型;第二类:硬环境滞后发展型;第三类:软环境滞后发展型;第四类:软硬环境缓慢发展型。

以2000年为例。属于第一类的城市有深圳市、佛山市、广州市、东莞市、珠海市、惠州市、江门市、肇庆市和潮州市;属于第二类的城市有韶关市、湛江市、梅州市;属于第三类的城市有中山市、汕头市;属于第四类的城市有茂名市、阳江市、河源市、清远市、揭阳市、云浮市、汕尾市。

四、微观层面上的投资环境评价

微观层面上的投资环境评价的目的即是在宏观和中观决策的基础上,对具体的投资场所的适宜性和投资潜力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以便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主要从投资项目、投资时机和投资方式等方面来进行场址选择。精明的投资者往往能够恰当地选择投资项目与投资时机和投资方式,以便减少失误,提高效率,赢得竞争。

投资场所评价的具体方法有:(1)专家决策法:即根据所选取的场址特征指标值进行评判和加权,以场址总合得分最高者为最优选址。(2)匹配法:即根据用户需求和可选择的场址之间的最佳匹配程度来选择最优场址。(3)层次分析法:即在可能性选择中运用层次分析方法来确定其最优场址。

五、结语

投资环境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使政府部门、投资者和企业家对该区域的投资环境有一个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认识,以便指导其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投资场所的选择。因此,只有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关联性考察和比较分析,才能达此目的。

综合运用经济学、地理学、统计学、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层次分析方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多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开展投资环境评价的多层次综合研究,是深化投资环境研究的一条有效途径。微观层次投资环境的系统综合研究仍是一个蕴含巨大潜力的领域。

【参考文献】

[1]中国市长协会编:《论投资环境与吸引外资》,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3年。

[2]鲁明泓:《中国不同地区投资环境的评估与比较》,《经济研究》,1994年第2期,第64~70页。

[3]程连生:《中国城市投资环境分析》,《地理学报》,1995年第50卷第3期,第240~246页。

[4]鲁明泓:《外国直接投资区域分布与中国投资环境评估》,《经济研究》,1997年第12期,第37~44页。

[5]苏亚芳:《海港城市投资环境评价》,载于陈述彭主编:《城市化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322~349页。

[6]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投资研究所、中国市场经济报编:《中国城市投资环境评价》,北京,工商出版社,2001年。

[7]国家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测算与比较研究》,《统计研究》,2001年第2期,第3~11页。

[8]樊纲、王小鲁主编:《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2000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9]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

[10]石忆邵、顾萌菁:《我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理论与评价方法探析》,《规划师》,2001年第3期,第86~89页。

[11]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编:《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9、2000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1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新时期,坚持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复杂程度高,综合性强,本文论述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详细介绍了评价内容和评价体系,并根据实例探究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点,其要求必须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但是,当前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劣,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此,必须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价,具体意义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实现国家发展目标。以往,我国对于水利工程项目只是作简单的环境评价,没有深刻考虑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工程建设以及后期使用中,经常会引发很多生态环境问题。例如,有的水利工程设计不当,在使用中会阻碍某些水生生物的活动路线,导致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另外,有的水利工程项目在运行过程中会导致泥沙淤积严重,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对于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合理评价,有利于协调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实现我国协调发展的目标。

(2)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更多的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分析研究水利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构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工作,努力提高当地生态环境,促进水利工程项目与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评价内容和评价体系

3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3.1水利工程影响水文情势

3.2水利工程影响水质

兴建水利工程会对当地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正负2个方面。

(2)负面影响。水利工程不仅会减缓水体流动速度,而且还会降低水体与气体的交换速率,减弱水体复氧能力,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体透明度逐渐增加,有利于藻类吸收光照进行光合作用,藻类大量繁殖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与此同时,有机物或者植被淹没在水中,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释放有害气体,加剧温室效应。除此以外,河流生态基流水量不断减少,污水排放量逐渐增多,会导致农业排灌系统发生变化,以至于当地整个水环境逐渐恶化。

3.3水利工程影响生物多样性

兴建水利工程不仅会对水中生物构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直接影响陆生植物的生长,甚至使当地土壤盐碱化、沼泽化,间接影响植物结构和种类。水利工程主要的作用对象是水体,对于水生生物的影响十分直接。另外,水库淹没区的植物会大面积死亡,导致氮磷大量增加,加上雨水季节,水库周边的农田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随着雨水流入水库,水库富营养化,水生植物逐渐增加,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3.4水利工程影响地质

(1)对土壤产生的影响。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蓄水,而这一功能会改变地下水状态,导致水位升高,淹没土地,形成沼泽区。另外,还会形成浸没区,浸没区土壤的透气性较差,土壤肥力逐渐下降,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另外,由于土壤水分较多,植物很难进行呼吸作用,甚至出现烂根现象,水分不断渗透,破坏土壤包气带,形成沼泽。另外,水库渗漏会不断补充地下水,如果蒸发作用强烈,则水分蒸发析出大量盐分,导致土地盐碱化,使植物产生生理干旱。

(2)对环境地质造成的影响。水利工程的蓄水作用还会诱发地震灾害,随着蓄水面积的不断增加,水压加大,使得岩石产生裂缝,甚至发生断裂,最终破坏地应力的平衡状态。因此,如果水利工程修建在地震发生较少或者地震强度较弱的地区,则其诱发的地震会更加明显。除此以外,随着水利工程蓄水不断增加,水位逐渐升高,导致岩坡抗剪强度逐渐下降,甚至会诱发岩体失稳,发生山体滑坡。最后,水利工程的渗漏作用,也会改变周边的水文条件,如果水库为尾矿水库或者污水库,则还会导致地下水体及周围地区受到环境污染。

4工程实例

某市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自工程开工建设以来,该市水务部门采取了有效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进行了科学规划。目前,各项工程建设都正在有序进行,而且部分设施已经投入使用。该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工程预算总投资2016.64万元,其中高标准低压输水管道工程,涉及全市8个乡镇55个村的井灌区,共0.262×104hm2,铺设管道39.27×104m,农村节水灌溉监测控制柜49套,机井智能控制保护柜136套,配泵107台套;塘坝工程共涉及6个乡镇13个村,维修小塘坝14座,新建小塘坝1座,共可新增及恢复改善灌溉面积0.044×104hm2。目前,已铺设竹水管道35.3×104m,配泵32台套。该项目工程实施完成,可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0.262×104hm2。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8,年节水量274.89×104m3。节电量39×104kWh,节地面积0.005×104hm2,可省工3.8万个,年可增收粮食471.24×104kg,增产值848.23万元。

5结语

在人类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水资源至关重要,水利工程可以控制河流流量,有效组织洪涝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是,很多水利工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必须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价,促进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作者:卢益平单位:贵州航天医院

参考文献

1史晓新,朱党生,张建永,等.我国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体系构想.人民黄河,2010(12)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开发和利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现,尤其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最为明显。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强度大规模开发阶段。面对沉重的环境历史欠账和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发展态势,环境问题尤其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因此,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主要是通过调查和评价,摸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查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整治矿山环境、恢复与重建矿山生态、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等提供基础科学资料和依据。

1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重点内容

1.1矿业活动引发的水资源、水环境变化,包括地表水漏失、地下水资源枯竭、区域水均衡破坏、水质污染等。

1.2矿业活动对土地资源、土石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包括改变土地利用现状、地面变形、土地荒漠化、土石污染等。

1.3矿业活动引发地面隆起、沉降变形、山体开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情况。

1.4矿业活动对重要工程设施、房屋、厂矿和自然景观的影响和破坏情况。

1.5矿山建设工程和设施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及其危害程度。

2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

在充分查明评价前矿区存在的各类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下水资源枯竭、地表水漏失、土地资源破坏、土石环境污染、崩塌、滑坡等,在规模、发育程度、危害对象和生产原因的基础上,对其影响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价。

2.1充分掌握评价区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工程地质等基础条件,查明评价区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的种类、规模、特征、发育程度,查明与相邻矿山矿业活动的相互影响特征与程度。

2.2针对各种地质因素在不同局部区域的差异性和复杂性,要做到较为精确的评价,需将整个评价区域划分成若干个评价单元,统一评价单元在地质环境条件方面具有一致性,而不同的评价单元之间应具有可比性。

根据各个小区域的具体地质环境条件,分别赋予所选定的评价指标以不同的属性,然后在根据这些属性进行区域评价。可采用三角形剖分法、正方形网格划分法和不规则多边形网格划分法。

2.3依据具有针对性、简明性、普适性、数据易取性、指标可量化和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对评价区基础条件基本指标进行选取及数据标准化处理,确定地质环境评价指标权重。

2.4建立数学模型(指数模型、概率统计模型、模糊数学模型和灰色系统模型)选用评价区各种矿山地质环境要素的各种质量参数和定量化指标,定量评价环境质量的优劣以及预测人类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

2.5根据数学模型的评价结果对评价区进行现状评价影响程度分区。

2.6评价现状条件下评价区的地质环境质量情况、地质环境抗干扰的能力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难度。

3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价

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矿山类型和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确定的开采范围、深度、规模和采、选、冶方法,废弃物处置等,结合评价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变化特征,预测新一轮矿业活动可能产生、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和矿山建设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对其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影响程度和恢复治理难度进行评价。主要包括预测矿业活动可能引发和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的种类、规模和原因以及其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并对在本轮矿业活动结束时总体地质环境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对矿业活动引发的各种地质环境问题做出恢复治理难度分析。

[关键词]畜牧业养殖项目;环境评价;思路

农村畜牧业养殖项目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进行畜禽养殖,为市场提供肉类产品,提高农民收入,并可带动饲料业、食品加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例如,小规模肉牛养殖项目充分利用秸秆等饲料资源,实现秸秆过腹还田,增加有机肥数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实现农牧协同发展和生态良性循环[1]。但是,畜牧业养殖项目在带来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也会带来废水和废弃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项目开发前需要对其进行环境评价,现以小规模肉牛发展项目为例,探讨农村畜牧业养殖项目环境评价思路。

1项目介绍

为促进我国养牛业的发展,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AH、HB、HN、SX四省在各省部分地区进行肉牛生产、加工、市场交易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养牛业尽快成为项目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本项目在上述四省的16个地市(包括72个县区)实施。

1.1肉牛养殖体系

包括发展养牛户(每户2~10头架子牛、母牛或育肥牛)和育肥场。AH养牛户33904个,育肥场26个;HB养牛户39450个,育肥场53个;HN养牛户31150个,育肥场75个;SX养牛户27450个,育肥场12个,四省共计养牛户131954个,166个育肥场。

1.2饲料生产加工体系

利用农业副产品或工业副产品,包括氨化肥和青贮秸秆、饼粕、糠麸、糟渣等,利用冬闲田种植黑麦草,利用果园林场套种各种牧草;建设2个饲料加工厂,分别为在HB建设1个年产2万t的牛饲料厂,在SX建设1个年产1000t的牛添加剂预混料饲料厂。

1.3肉牛屠宰加工体系

为提高项目区肉牛集中屠宰加工的能力和水平,拟扩建屠宰、加工生产线4条。其中,AH拟扩建2条,加工量8250t;HB拟扩建1条,屠宰量3万头,加工量7712t;HN拟扩建1条,加工量8000t。

1.4市场交易体系

主要通过完善地市或县级肉牛及其产品交易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进行科学交易,并使其成为科技与信息交流的场所。

1.5支持服务体系

建立省级培训中心服务站,地市和县级服务站(畜牧兽医站)。

2评价思路

2.1了解项目特点

该项目不是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建设项目,而是以农户养殖为主的小规模养牛项目,项目区面积大且分散,涉及4省72县10余万农户。这是根据我国农村的特点,为了扶持广大农民发展养殖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同时吸取了近年来规模化养殖场带来的废水和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的经验教训,而采取的一种对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比较有利的养殖方式[2]。这种方式对生态环境既有较大的正效益,也有少量的不利影响。本项目的另一个特点是项目组成比较复杂,包含的生产种类较多,除以养殖业为主外,还有饲料加工业、屠宰与肉制品加工、交易市场和支持服务体系等,其中屠宰与肉制品加工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2.2进行污染源分析

2.2.1肉牛生产排放的粪尿及废水。肉牛养殖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粪尿和废水。各种牛排泄的粪尿数量不同。在养牛生产的4种模式中,母牛繁殖户、混养户及育肥户生产规模小,粪尿成为圈肥,基本上无废水排出,但各种规模的育肥场每年产生的尿液、冲洗废水、夏季降温用水及工人生活废水数量较大。

2.2.3屠宰加工项目污染源。新建屠宰加工厂1个,扩建肉制品加工厂3个,肉牛屠宰与加工的主要污染源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无论是废水排放量还是废水处理前后COD浓度、COD年排放总量,这四个厂在项目前和建成后增量较大。

2.2.4其他污染源。除以上主要污染源外,还有肉牛繁育中心、肉牛交易市场有一定数量的粪尿和少量废水排放,饲料厂和屠宰加工厂的锅炉有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

2.3分析评价的重点根据该项目的特点,肉牛生产子项目和屠宰加工子项目是评价重点。肉牛生产子项目重点评价分析肉牛饲养对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正效益以及粪便、废水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出减缓措施与管理计划;屠宰加工子项目重点是废水的环境影响和污染控制措施[4]。

2.4确定评价方法

2.5预测评价肉牛生产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2.5.1农业生态系统适宜性评价。要正确评价畜牧业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必须选择适合的评价指标。本项目选用适宜性指数评价指数评价畜牧业生产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5]。适宜性指数是指畜牧业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适宜程度,由下式计算求得:适宜性指数=畜牧群饲料消耗量(R)/农业生态系统可提供畜牧群的饲料量(P)。在对项目区的4个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统计资料后,对各省的适宜性指数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见表3。根据适宜性指数的大小可将其分为四级,各级的划分和意义见国标《适宜度指数的级别划分表》,从计算结果可见,4个省的适宜性指数分别为0.4195、0.5470、0.5610、0.5822,均处于低度适宜状态(C级),可供量超过需求量,系统功能和经济效益较低。同时,从总体上看,也说明四省项目区饲料资源还有很大潜力发展畜牧业。

2.5.2肉牛产生的粪尿替代化肥量分析。肉牛养殖中产生的粪尿施于土地,作为有机肥料替代化肥,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根据其利用程度可评价其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四省肉牛养殖年产生粪尿与可替代的化肥量都较可观,项目实施后养牛产生的粪尿可替代氮、磷、钾等化肥10多万t,施用土地10多万hm2,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5.3肉牛生产对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选择5项指标,即粪便、传染病、废水、废气和人群健康,采作综合指数法,根据各指标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大小,给予不同的权重,每个指标根据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为四级(A、B、C、D),如A级表示粪便、废水利用程度高,传染病完全控制,废气影响较小,对人群健康影响很小。综合指数按下式计算:S=∑Wikj。其中,S为综合评价指数,Wi为各指标的权重,Kj为各指标的级别。根据项目中户养和育肥场养牛2种方式,分别计算确定其对环境影响的综合指数为88.75和86.25,说明粪便、废水利用程度高。此外,还要对项目做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包括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分析及环境效益分析。

3结论

生态环境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的重要政策。生态环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粮食产量,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弱,虽然水利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为发展水资源建设提高了条件,但在建设过程中保护已有的生态资源也成为主要的解决问题。

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3.1层次分析法

3.2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判断法作为数学中一种模糊的应用方法,它主要是运用模糊关系进行原理的合成,然后将一些在边界上不容易定量的因素进行定量化,最后进行综合评判的一种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模糊性是因为评判结果导致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在结果中的评判是很难精确出来的。具体的模糊评价方法首先要确定评价对象、因素集以及评语集,评价对象的确立要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构成,再确立集合因素集和评语集的评价。然后再构建权重分配矩阵的评价因素,在评价目标中,每个评价因素的地位和作用都有所不同,也就是占有不同的权重。要确定权重的方法可以给专家发放调查表的方式,每位专家会得到各个因素的权分配矩阵,然后运用算数平均法得出数值。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定性指标在定量化上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集合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而且在一些客观事物中并没有绝对的问题,这些模糊因素在使用中很好的进行了判断。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性数学方法,实现的结果在信息上更加丰富。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还有些不足,在评价指标之间出现的信息重复问题不能有效的解决,在各个权重因素中还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模糊的评价结果不利于人们对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

4、结论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环境投资分析

一、研究意义

1、有助于降低房地产投资风险

根据完全性、非兼容性、简洁性、客观性等原则,可以将房地产投资风险归纳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大类型。其中系统风险包括政策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自然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技术风险等。投资者选择某城市房产进行投资,一般首先要对该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作出判断。

投资环境对房地产投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决定投资效果的关键是投资区位选择,投资于不同地区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投资效益,加强投资环境研究是避免投资空间区位决策失误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对房地产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和研究,可以为投资者判断投资地投资环境、了解投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房地产市场供需状况提供依据,从而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判断有效规避投资风险。

2、有助于政府优化投资环境

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于改善居住条件、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有重要作用。良好的投资环境能吸引国内外资金,使改善本地经济结构、消灭贫困、发展区域经济形成良性循环。对房地产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和研究,从中发现影响房地产投资的利弊因素,能够为政府优化投资环境指出努力方向。

对不同区域的房地产投资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了解国内不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有助于地区政府制定房地产业发展政策,、优化投资环境、评价并改善房地产所需的投资环境、改善城市利用空间结构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有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不均衡,局部薄膜现象日渐严重,实际上是社会资源的浪费。而这些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与房地产业投资环境选择失误有关。房地产建设资源消耗大,尤其是钢筋、混凝土的消耗。在投资前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价,是投资项目尽可能完善,提高房地产售出率,降低房屋空置率,减少资源的浪费,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

二、房地产投资环境的特征

1、不确定性风险多

2、区位条件影响大

位置固定是房地产资产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区位条件对房地产投资影响巨大。任何房地产项目都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区域,区位价值充分体现在对开发商、置业投资者和租客吸引力。良好的区位条件,能使开发商通过开发投资或取高额开发利润,使置业投资者获取稳定的经常性收益,使租客方便开展其经营等活动。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样的经济格局反映到房地产投资上表现为东部发达城市房地产投资超前,而西部落后地区房地产投资严重滞后。此外,个人经济实力是影响房地产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成为房地产商品购买力量最主要的制约力量。

4、受城市规划之约

三、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

1、房地产市场参与者的素质分析

房地产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土地所有者或者当前的使用者、开发商、建筑承包商、专业顾问、金融机构以及消费者等。知识、智慧、经验和决策能力是开发商成功的根本。由一个著名的建筑师设计的,由一个著名的建筑承包商建造的房地产,往往可以提升其本身的价值。我国政府部门对房地产市场参与者实行资质管理,资质的评定既是对房地产市场参与者素质的评价,有时为房地产投资者寻找合适的房地产开发合作对象等提供方便。

2、房地产建设的场地条件分析

(1)分析房地产项目拟建地段的自然地理特征,避免将房地产建筑建造在断裂、流沙层、岩溶层和黄土失陷性显著等不利的地基基础上,并尽量使建筑物获得良好的光照、通风条件,尽量减少房地产项目建设施工的工作量。

(2)对房地产项目拟建地段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条件进行研究,使其在符合规划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

(3)了解当前土地使用者对拟建设项目的态度。

(4)了解房地产项目拟建地段的地价形态。

3、房地产项目实施建设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和燃料供应条件分析

(1)分析房地产投资项目建设需要的原材料的品名、数量和质量要求,原材料供应能否满足房地产项目建设的需要。

(2)按照工程施工进度而适时提供原材料的供应。

(3)对房地产项目建设需要原材料的价格合理性进行分析。

(4)对于原材料供应的采购组织情况分析。

4、房地产投资项目拟建地段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条件分析

(1)调查房地产投资项目拟建地段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情况。弄清其对房地产项目建设和区域城市功能发挥的作用和影响,重点分析目前水、电、煤气、交通、排污等基础设施的网络是否合理,教育、科技、文化、商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和布局是否能够满足区域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需要。

(2)了解房地产投资项目拟建地段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的规划标准。房地产投资者应当缴纳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费的收费标准,区域有关公共管理机构收费后,应当为房地产项目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条件。

(3)认清新增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进度。一般来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但是也要避免配套设施长期不用、土地闲置等问题。

四、优化房地产投资环境的对策建议

(1)加快城市经济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预示着城市投资、生产活动活跃,对住房、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业设施等的需求随之增加。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优化区内资源配置、提高房地产市场竞争力的基础。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基础设施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房地产投资环境的优劣。基础设施环境落后的城市应加大道路建设投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改善公共交通条件,加强高速公路和铁路等的建设。

(3)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有经验的房地产投资者往往会选择居住环境良好的城市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

五、小结

房地产投资者要想在激烈的房地产市场竞争中取得较好收益,出考虑经济成本等因素外,在投资前对房地产投资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选定良好的投资环境至关重要。

[1]陈鑫房地产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2]彭俊,刘卫东房地产投资分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是在总结、借鉴前人的有关fdi直接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福建省的台商投资环境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构成投资环境的各主要因素,对福建省交通邮电基础设施、劳动力状况、产业结构状况、进出口总额、外商累计直接投资总额、地区生产总值等方面对台商直接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优化福建省台商投资环境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但目前,台商投资逐渐北移,福建原有的“五缘”优势在消失,且受经济腹地、产业链和高科技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台商投资大量减少,对福建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海西经济区”这一对台经济战略就是为了防止福建的边缘化而提出的,因此对福建的台商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对完善福建台商投资环境进一步吸引台资促进福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台商大陆投资发展态势

1.1台商大陆投资发展态势

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形成华南(珠江三角洲、福建闽东南)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等台商相对集中的区域。

从上世纪80年代福建开启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先机以来,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就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从闽东南沿海向全国扩张。福建、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凭借与港台在地理位置上的先天优越性率先承接了第一波台商投资热潮。由于台商在早期投资大陆中,带有明显的试探性,加之时逢台湾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寻找对外投资的出路,因此,在福建闽东南和广东珠三角投资形式主要是“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投资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进入90年代,随着两岸关系的逐步缓和与大陆大开发、大市场、大发展态势的形成,台商投资迅速北上,投资领域也趋于多样化,广东、福建的对台优势逐渐弱化。

以上海浦东为中心,包括江苏、浙江在内的长三角基于雄厚的经济基础,众多的人才与科技资源,以及广阔的内外市场驱动,承接了第二波台商投资大陆的热潮。从1994年起,台商对上海与江苏省的投资金额连续三年超过对广东省的投资。依台湾当局最新统计,2003年1月-10月,台商对江苏(包括上海市)、广东与浙江投资金额分别占投资总额的64.4%,27.4%,7.9%,合计占了对大陆投资总额的81.8%。目前,这个区域的台资企业正在进一步向高科技产业、金融、保险、证券、电讯以及仓储、航运等第三产业发展。另外山东半岛、京津唐由于各城市间距离近互动效应好,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丰富的文化底蕴、科技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整个渤海湾地区成为台商瞩目的投资新天地。台商在该区域的投资主要从农业、纺织、食品到机械加工、化工、建筑、建材、机电汽车、电子以及第三产业,投资领域十分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华东内陆的江西、中西部的重庆与成都等地也逐渐成为台商投资的热点地区[1]。

1.2福建台商投资态势

台商在福建省的投资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九五”期间台资在福建的单项投资规模约为230万美元,比上海、江苏的平均投资规模小。截至1999年底,福建省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台资企业家有205家,3000万—1亿美元的有11家,1亿美元以上的有12家;而台湾在大陆最大的投资项目落户苏州新区,1999年新投入苏州的台资企业平均项目规模达5000万美元,苏州市目前拥有352个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台资企业,有91家台湾百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在苏州投资,而在福建省投资的台湾百大企业和上市公司只有35家。台商在福建省的投资领域主要是集中在服装、鞋帽、食品加工、玩具、塑胶制品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及电子产业中的一些低技术领域,如电子零配件等,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项目较少;而到上海和江苏投资的台湾大型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不断增加,在产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电子资讯业、机械设备、汽车等技术含量高的新兴行业,台商在上海投资已扩展到金融、商业、贸易、公用事业,科技领域,2000年出现了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第三波潮流。但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流向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地区,投向福建的企业很少。

福建由于受经济腹地、产业链和高科技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对台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实际吸引台资能力呈下降的趋势。福建省台商投资的实际金额占全国台商实际投资比重不断下降。2000年据统计,在第三波台资中,88%的台资投向苏、沪、粤,其中江苏省新批台商投资项目719个,协议台资金额32.76亿美元,实际到资1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8.85%、155.44%和60%,而福建省实际到资只有4.89亿美元,只要江苏的31.1%,为近几年的最低点。总之,近年来台商在福建的投资比重不断下滑,且与上海、江苏等地相比,技术含量较低,而且台商投资战略由投机型、追求短期资本高回报率转向市场导向型投资,台商投资战略的转变使得市场容量日益成为台资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这使福建省对台的招商引资面临严峻的考验[3]。

2福建台商投资环境主要因素分析

投资决策往往取决于对投资环境的评价。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价是引进外资的基础工作。由于目前对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还没有一套公认完善的指标体系,本文依据构成投资环境因素及其作用的大小,依次对福建的交通邮电基础设施、劳动力状况、产业结构状况、累计外商投资总额、进出口总额、地区生产总值等影响投资环境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综合评价。

2.1交通邮电基础设施

福建电网与国家华东电网相联,电力供应充裕,2006年电力装机容量2205万千瓦,充沛的电力资源使福建成为中国的电力输出省份之一。在建的大型火电项目有:福建lng总体项目(莆田、晋江、厦门燃气电厂)、龙岩坑口、泉州南埔、宁德大唐、华能三期、福州可门、福州江阴、漳州后石电厂三期、厦门嵩屿电厂二期等;水电项目有:尤溪街面电站、宁德洪口电站、仙游抽水蓄能等;拟建的核电项目有:福建核电站一期;火电项目有:罗源火电厂[4]。以上项目仍在建设中要使福建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福建还需要大力度的进行建设。

指标20022003200420052006

①运输线路长度占全国比重

铁路营业里程比重0.2020.2010.1980.2140.211

公路里程比重0.0320.0300.0300.1740.025

内河航道里程比重0.3040.3190.3210.3210.320

②客运量总计比重

铁路1.3691.4571.4031.2861.377

公路3.1573.1063.1313.1142.995

水运3.4404.1244.7111.8705.207

③旅客周转量总计比重

铁路1.5421.5631.4931.4501.489

公路3.1633.3353.2753.3373.331

水运1.2601.7591.9912.0502.038

④货运量总计比重

铁路1.3931.4501.5021.3371.265

公路2.1522.0592.0772.0551.792

水运3.4904.0014.0384.1924.359

⑤货物周转量比重

铁路1.0851.1271.1360.9740.919

公路2.8602.7262.7562.7412.731

水运1.6822.9082.3292.2842.586

⑥沿海港口主要吞吐量比重6.1226.2136.4356.696——

⑦邮电业务总量(亿元)257.49318.24426.76519.75633.04

占全国比重4.5214.5334.3944.3214.131

表1:福建交通邮电基础设施占全国的比重单位:%

2.2劳动力状况

目前福建省的劳动力按三次产业分全社会从业人员构成。2001年从业人员构成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45.71%、25.09%、29.20%;此后从2002年至2005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构成逐渐降低,2004年降到40.18%,2005年比2001年少了8.11%为37.60%降低的幅度较大,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构成则是逐年增加尤其是第二产业增长的速度比三产快,到2005年第二产业的人员构成已经从2001年的25.09%增到了31.16%增长了6.07%;第三产业增长较稳定从2001年到2005年共增长了2.04%。由此可以看出,福建的劳动力结构还属于一般水平,第二、三产业所占的劳动力数量还多这与劳动力的素质不高有直接的关系。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劳动力素质及结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已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因素,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当今社会的经济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从这个观点来看,教育的地位是越来越突出。我们可以把劳动力作为现实的生产力,而把教育看成是对未来生产力的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全省拥有高等院校66所每年为社会输送7万多名大学毕业生;建立起2个国家级高校技术产业开发区,5个省级高新区,1个国家级软件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达307家。尽管如此,福建省的总体劳动力素质还是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劳动力素质较低,缺乏高层次的人才,这使得台商在福建的投资以中小企业为主,主要从事鞋帽、服装、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2000年以来,由于台湾岛内经济形势恶化,台湾企业特别是电子行业纷纷转向大陆,台商大陆投资掀起了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第三次浪潮。然而,在这第三次投资浪潮里,88%的台资投向苏、沪、粤地区,福建省的实际到的资金却只有江苏省的31.1%,为近年来的最低点,这都是由于福建的劳动力素质不高所引起的,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不高导致福建省在经济实力上与台商大项目的互补性不强,影响了跨国公司、大财团的进入。

2.3产业结构状况

福建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了以“调高、调大、调优、调外”为目标,进一步强化优化第一产业,巩固和发展基础工业,加快协调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优势产业结构方针,三次产业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22.2%下降到2005年的12.8%,增长速度转为平稳,但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由42.1%上升到48.7%;第二产业高速增长,比重回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第三产业比重近几年变化不大保持在38.5%(图1),持续稳定发展。

福建省产业结构从近几年看已有所改善,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二产业带动转化为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带动,但还不够合理仍需要不断改进。第二产业比重虽有上升但主要是以鞋帽、服装、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冶金、机械、能源(电力、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学、建筑材料等重化工业少,轻重工业比重不合理;第三产业还没有成为福建的主导产业,且高新技术产业不发达所占比重不高,还不能满足当前台商投资要求,仍需要不断的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配套的关联产业、集群产业增加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重,增加对台资的吸引力。

2.4累计外商投资总额

2001年以来,福建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总体趋势是缓慢递增,维持在百分之八点多,2002年有所下降为8.06%,2003年又逐步回升到9.24%;外商总投资项目从2002年的1825个增加到2004年的2277个,2005年与2006年有点下降但累计全年的合同投资金额与实际投资金额是逐渐增多,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85565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2298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占全国比重10.32%,一、二月份投资总额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比去年同期增长12%。到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080190万美元,比05年增长了22453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18489万美元比05年增长了95505万美元(按历史可比口径)。

从2003年至2006年(按报表口径),福建外商投资总项目数共8701个,累计合同金额3087592万美元。其中,以中外合资企业方式进行的投资所占比重为11.55%;以中外合作企业方式进行的投资所占比重为1.88%;以外商独资企业方式进行的投资所占的比重为85.91%;以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方式进行的投资所占比重为0.67%。累计统计数据表明,外商在中国的投资主要以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方式进行,以外商独资方式比重较大,中外合资方式次之,中外合作方式和外商股份制方式的比重相对较低(表2)。以此来看福建可以在外商投资金额的利用方式上进行改革,合理采用新的用资方式促进福建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表2:外资利用方式(按报表口径)单位:万美元

年份总项目合同金额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资独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制

数(个)项目数金额项目数金额项目数金额项目数金额

2003227447732133063373186168192240369744083

2004227753729931848124163247194247777118157

20051988595715301772232420319166349614202031

20062162782908385876661015165176467839031687

合计870123932431334276386684489972912056000815958

累计金额所占的百分比11.55%1.88%85.91%0.67%

2.5进出口总额

福建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形势好。美国、欧盟、日本、东盟、香港位列出口市场前五位;“台湾”、东盟、日本、美国、韩国位列进口市场前五位。其中,从“台湾”进口52.2亿美元,增长23.6%。其中,纺织服装出口较快增长,共出口66.3亿美元,增长29.2%;农产品(商务部口径)出口24.6亿美元,增长13.6%。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幅小,农产品进口增幅较大[5]。

福建出口总额自2001年的139.22亿美元增长至2005年的348.42亿美元,增幅2.5倍左右,但是所占的全国比重却由5.23%下降至4.57%;同样的,福建的进口总额从2001年的87.04亿美元增长至2005年的95.69亿美元,所占比重也由3.57%降至2.97%(表3),说明福建产品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滞后于全国产品进出口增长速度。还应加大福建的产品进出口率,增强福建经济的外向度,促进福建的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进行。

据福州海关统计,2007年1-11月福建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超过去年全年进出口总值,达67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8%。其中,出口449.3亿美元,增长21.3%;进口221.6亿美元,增长14%。其中,11月份进出口值创历史新高,达70.7亿美元,增长24.9%,其中出口46.9亿美元,增长24.6%;进口23.8亿美元,增长25.5%[5]。

外商投资企业是福建省外贸进出口主力军,但福建省外商投资企业相对集中于it产业等,大型企业数量、产业链配套与珠三角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存在客观差距,出口的大项机电产品主要集中液晶显示器、电脑等it产品,一旦国际市场it产品出现波动,将对福建省进出口影响较大,且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幅相对较低,整体外贸形势的稳定性有待加强。

表3:福建进出口总额以及占全国比重单位:亿美元

年份福建进口总额全国进口总额比重福建出口总额全国出口总额比重

200187.042435.53.57%139.222661.05.23%

2002110.282951.73.74%173.713256.05.34%

2003141.944127.63.44%211.324382.34.82%

2004181.325612.33.23%293.955933.24.95%

2005195.696599.52.97%348.427619.54.57%

2.6地区生产总值

福建的地区生产总值总体处于增长状态。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一产业从2001年的651.11亿元到2005年增长到831.08增长幅度不大;第二产业从2001年的1803.5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200.26亿元是2001年的1.77倍,增长速度迅速,2001年到2004年的增长幅度大致保持在300亿元左右,处于稳定增长状态;第三产业从2001年的1618.24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2537.59亿元是2001年的1.57倍,增长速度较为迅速。

福建省经济一直在高速成长之中。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6.40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7501.6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1152元(图2),增长速度较快居全国前列。2006年福建gdp达7501.6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3.4%,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高出约2.7个百分点;人均gdp达21152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7%[4]。2007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0.1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5662元;财政总收入1284.2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21.74亿元;进出口总额744.58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6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5元。

图2:福建省人均生产总值[4]

3基于海西福建台商投资环境优化思路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涵盖周边地区,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辐射集聚、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福建与台湾的产业对接、经济融合,着力先行先试,将使这一区域的独特优势更加凸显[6]。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否能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具有重要意义。

3.1福建投资环境优化措施

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基本态势和格局,在未来城市群和区域发展中,不断优化福建台商投资环境可采取的措施。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作为福建对台招商引资的第一层面,可以通过吸收利用外资,重点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拓宽国际市场以及加快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建设等方面迈进。我们将着力发挥福州省会城市服务全省的重心和辐射作用、厦门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龙头和示范作用、泉州创业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发挥莆田、宁德拓展一线的骨干作用[6],

抓住港口、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不断改善的有利时机,利用外资重点加强水产品养殖加工、轻工食品、临海工业、农业产业化、、特色旅游业和为第一层面产业链发展配套的项目;发挥三明、南平、龙岩纵深推进的前锋作用,要利用外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联结与沿海通道,吸引外资发展电子信息业,开辟农业开放引资的成片示范区,发挥我省地理、气候的气势,引进优质高效的农、林、牧、渔业,促进我省农业生产的改造提高。以科技研究、技术服务业的大力引进,适应我省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换代,促进资源转化,努力成为我省较具实力的开放腹地,壮大闽东北一翼和闽西南一翼,促进连片繁荣发展。

再分析台商投资中所体现的群体投资特点,一方面,这种集群性的投资使同产业链的台资企业之间在协调运作上非常顺畅,产业链运转非常的高效;另一方面,台资企业之间这种密切的关系带有某种封闭运转的特性,除了创造一些就业和税收之外,对当地经济的辐射与扩散效应较小;而如果盲目地引进产业链上全部环节的投资,除了会出现重复建设之外,也极易造成投资饱和,形成恶性竞争[7]。因而,面对台资企业的这种特性,在吸引台商投资时可以采取区别对待的作法和引导政策。对于本区域内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链比较脆弱的行业地区,如南平、三明、龙岩、莆田、宁德等可以采取吸引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台资企业形成产业群落或集群的做法,对台商投资企业予以行业性的投资优惠政策。而对于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产业链比较完善的行业及地区像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在需要利用外资及其技术、管理经验以加强产业链上某一环节时,则可以考虑实施项目管理,对来投资的企业进行个别管理和提供投资政策优惠。

3.2福建台商投资软环境优化思路

②以放松或取消进入限制为重点,营造国内各类合法经济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对某些特殊要求的领域,可以提出相应的资金、技术、信用等方面的进入条件,但这些条件应适用于所有的潜在进入者。

③培养各类专业人才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与广东、江苏的省市比较,福建人才总量少,结构不合理,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较弱。从福建的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改变与社会市场不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与经济发展计划、对外经济贸易管理和人事劳动管理等部门的密切配合,积极地对院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作出指导。促进福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技术产权政策,鼓励和支持人力资本参与分配[9]。

④鼓励外商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向开发区聚集。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开发区作为吸纳外商投资重点产业的重要载体作用,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布局合理、开发实绩好和开发前景广阔的开发区,在用地、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为鼓励外商投资重点产业和关联企业项目入区发展,开发区及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引导政策和灵活措施,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在项目用地方面,优先满足其用地需要,并在地价等方面予以优惠;在环境评价方面,外商可自行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评估,环保部门应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在社会综合环境方面,有条件的开发区可实行“封闭管理、开放营运”,积极进行统一综合执法试点;在规范税外收费方面,有条件的开发区可实行“零费区”的试点。

进一步为台商来闽直接投资创造投资软环境,除了完善有关法规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外,还可以根据闽台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发展,继续加大台资企业来闽投资的鼓励力度。如争取符合条件的台资银行来闽设立代表处以至营业性机构,以鼓励台湾企业来闽投资;继续扩大办好台商投资区,积极而有指导地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企业提供丰富的优质劳力,如争取符合条件的台资银行来闽设立代表处以至营业性机构,以鼓励台湾企业来闽投资;继续扩大办好台商投资区,并借鉴广东东莞、江苏昆山的经验,在台商投资区建立台商子弟中小学校;借鉴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经验,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有偿的岗位技能培训的专门机构等[10]。

4结语

总之福建经济要发展外商投资环境要改善就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过去单纯的吸引资金向更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管理和优秀的人才转变;二是从过去注意引进加工业向引进高技术转变;三是从只注重工业方面利用外资向更多的发展服务贸易领域的合资转变。鼓励台商把资金投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环保产业、教育产业和出口创汇产业;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传统产业及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投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升级[11]。

[1]单玉丽.台资在大陆的区域布局[j].对外开放,2004,12

[2]sy沥青.福建概况[eb/ol].2007-03-24

[3]林春回,胡日东.福建省利用台资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亚太经济,2002,02

[4]福建国际投资促进网.福建优势[eb/ol]./2008-5-14

[5]许雪毅.1-11月福建进出口超670亿美元同比增18.8%[eb/ol]./2007-12-13

[6]黄小晶.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eb/ol].tu.p.cn/2007-03-08

[7]张传国.台商大陆投资的产业集聚问题[j].台湾研究集刊,2005(3):528

[8]集美优化投资环境全力办好台商投资区[eb/ol]./2007-11-26

[9]赖小琼,李欣.改善福建投资软环境的对策思考[j].博士论坛,2002,11

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0*〕17号)的精神,更好地执行《浙江省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实施方案(试行)》(浙环发〔20*〕64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我省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健全评价体系,规范评价程序,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环境监管,提高环保部门的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高度重视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

20*年8月,我局制定并下发了《浙江省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初步建立了我省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各设区市环保部门高度重视评价工作,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评价方法及程序,对辖区内的参评企业开展了等级评价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参评企业数量较少,覆盖面不够广,部分设区市等级评定为红色、黑色的差类企业数所占比例偏低,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当地企业实际环境管理水平。

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充分运用等级评价制度,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分类管理措施,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发挥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是增强企业环境守法和社会责任意识、创新企业环境监管方式、提高企业环境监管效率、促进企业污染防治的有效措施。因此,各地要充分认识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对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的促进作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二、积极开展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

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是一项贯穿于全年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在日常的监管过程中注重部门协调,数据的收集和管理。因此,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完善规范评价程序,使评价结果科学客观地反映我省工业企业环境污染防治的实际情况。

(一)加大宣传力度。

各设区市要积极开展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社会舆论作用,促使企业强化环境管理,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各地可以利用新闻媒体或环保网站对绿色类企业进行公开表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资信度,同时对黑色类企业进行曝光,实行黑色类企业向公众公开道歉制度。

(二)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制定有利于推进企业环境行为评价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评价程序,使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进一步加大参评企业的覆盖面,并合理控制评价结果等级梯度的比例。20*年度,参评企业数量需大于所辖地当年省控、国控企业数量,红色、黑色的企业数要结合各地监测达标情况、偷排情况、执行环评“三同时”等实际情况确定。

(三)积极落实企业分类管理措施。

(四)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考核。

三、20*年度等级评价工作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年9月-11月)。

各地要指定专人开展宣传、组织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对等级评价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确定纳入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管理的企业名单(国控、省控的企业必须纳入评价范围),并书面告知企业。

(二)基础资料收集阶段(20*年11月-20*年1月中旬)。

做好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各项基础工作;各市、县(市、区)环保局根据20*年度日常监督监测结果、现场检查记录,结合企业环境管理情况,核实企业申报资料,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管理档案材料,并进行初评。

(三)确定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阶段(20*年1月中旬-20*年3月上旬)。

各地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前期告知、填报、初评程序的基础上,再经反馈、公示、复核等程序,最终确定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县(市、区)环保局在20*年2月初将复核结果上报各设区市环保局,设区市环保局20*年3月上旬最终确定各企业评价等级,并根据评定情况确定企业监管类别和监管方案,同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或主要新闻媒体公布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

THE END
1.通知公告首页上一页123..100下一页尾页 友情链接 韶关市商品房信息查询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韶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韶关市不动产登记专题 不动产登记“以图查房” 韶关市人民政府 网站地图|隐私条款|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韶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粤ICP备17154784号 http://www.sgbdc.gov.cn/gsgg/tzgg/
2.关于开展韶关市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转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业务的城市:广东 颁发时间:2024-11-25 发文字号:韶公积金委〔2024〕14号 发文机构:韶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实施日期:2024-11-25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类别:住房公积金韶关住房公积金 韶关:9月4日起实施 “认房不认贷” 广东韶关:实施阶段性取消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http://www.fangchan.com/policy/33/2024-11-26/7266999343704773184.html
3.韶关房产交易中心提供韶关房产交易中心招标信息,采购信息,中标信息,业主委托等招投标信息。登陆韶关房产交易中心获取全面、精准、及时的招标信息!查询韶关房产交易中心招投标信息就上千里马招标网!https://www.qianlima.com/hot110315/
4.韶关市房地产管理局房地产交易管理所本页是 [韶关市房地产管理局房地产交易管理所] 在顺企网韶关黄页的介绍页,如果您是负责人并希望管理这家单位, 请免费注册,通过企业认证,便可完成绑定。可修改,发布推广您的产品和服务。 如果信息有误需要纠正或者删除,请联系我们 相关本地行业 附近城市 https://www.11467.com/shaoguan/co/1013.htm
5.南方传媒:南方传媒2023年年度报告股票频道一、?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世纪社、科技社共投入?8000?万元参与设立粤科普集团;教育书店投入?670?万元参与设立韶关市意内容应用服务;数字内容制作服务(不含出版发行);信息系统集成https://stock.stockstar.com/SN2024042400044471.shtml
6.广东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精选9篇)龙岗管理局 9.深圳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10.深圳市防洪设施管理处 11.珠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12.汕头市礐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13.汕头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中心 14.汕头市龙湖土地房产交易管理所 15.佛山市南海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16.佛山市禅城区住房保障建设管理中心 17.佛山市水业集团有限公司 18.韶关市城乡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2oe3a8y.html
7.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公需课/选修课/专业课网络培训平台经广东省建筑工程技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洪派钦等1773人通过了广东省建筑工程高级工程师(建筑施工、建筑管理等专业)职称评审(见附件1)。现予以公示。 上述人员的所在单位(或业务归口单位)负责本单位评审通过人员的公示和信访受理工作。请各有关单位登录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网站(https://www.gdjxjy.com/html/zhicheng/gonggaogongshi/202207212676.html
8.韶关市房产交易中心提供韶关市房产交易中心招标采购信息,涵盖韶关市房产交易中心招标与采购信息。每天更新汇总最新韶关市房产交易中心的招标采购信息,提供全面且及时的项目信息查询和相关招投标服务。https://www.zbytb.com/c-11F8P/
9.韶关市房产交易中心韶关市房产交易中心近三年的招标中标项目在中国电力招标网进行了数据汇总,分析韶关市房产交易中心的招标采购中标等信息,涵盖了全面且及时的项目信息查询和相关招投标服务。https://www.dlzb.com/c-1746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