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08:10北京日报作者:宋佳颜之宏
“提供任何信息查询服务”“可查任何信息”……“新华视点”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闲鱼、转转等二手交易平台上,有一些声称可以提供个人信息查询服务的卖家;户籍、房产、开房记录等隐私信息,有的几百元就能买到。
市场监管总局等14部门今年曾联合发布通知,于10月至12月开展2020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网剑行动,重点任务之一是加强二手物品网络交易平台监管。一些二手平台多次发布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公告,冻结并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隐私信息的会员账户。
禁令之下,这类违法违规交易为何依旧活跃?
依然有卖家出售各种个人信息,有的几百元就能买到
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多位卖家的帖子中,个人隐私信息被明码标价公开出售。
一般来说,在二手平台上发布商品信息是先发布后审核,这就给了一些不法卖家可乘之机,比如规避平台的关键词过滤系统。
违规违法交易为何屡禁不绝?
记者发现,二手平台上,有的卖家从7月开始便持续发帖,一直未被封号处理,有的则是最近才注册的账户。
此外,平台对发布违规违法商品的卖家处罚力度也不够,一般只是通过下架商品、封号等措施予以处罚。一些不法分子换一个号便可再次入驻。
虽然平台要求,用户在注册时需要提供真实的身份资料并进行实名认证,但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卖家为了隐匿自己的身份,常常使用由他人实名认证的账号进行交易。
堵住信息泄露源头,加强审核监管
业内人士表示,要想杜绝二手平台上的个人信息买卖,应从多方面入手。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表示,当前,部分平台的应用程序接口存在安全漏洞,容易被黑客攻击。不法分子通过一些平台的信息接口,非法访问其数据库,继而造成信息泄露。
一名卖家在帖子里公开表示,自己曾在公安系统工作多年,现为律师事务所律师,可以代查任何信息。“我现在兼职查询信息,着急的话,工作室还有其他人能查。”
其次,业内人士表示,二手平台应切实承担起审核、监管的义务。何延哲建议,监管部门要督促二手平台加强事前、事中监管,严格把关。平台应进一步加强技术手段进行监控和防范,维护平台生态健康。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立法机关应针对二手电商交易市场的现状和问题,完善顶层设计,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执法机关应加强执法和普法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