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丨2023年全国优化不动产登记领域营商环境典型案例集(四)过户税务大力广州不动产确权

案例1:广东广州“全心登记”提质再增效

广东省广州市以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为契机,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践行“全心登记”0服务宗旨,从“便捷”“高效”“智慧”“阳光”“安全”五个维度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出台政策文件近40个,全面提升人员集成、流程集成、信息集成服务效能,探索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企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主要做法

取得成效

区域合作领先领跑。通过推进不动产登记“省内通办”“湾区通办”“跨境抵押”,广州市异地申办业务高效便捷,2021年以来办理跨区、跨市、跨省、跨境等各类案件约5.5万宗。

基础能力显著提升。通过持续优化不动产登记簿管理系统和空间数据管理平台,广州市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可靠性,实现“三个一”(一个数据库存储登记信息、一张地籍图涵盖地籍测绘信息、一个编码体系定位不动产坐落)和“四统一”(不动产登记登记底图统一、业务系统统一、办理流程统一、查询服务统一),不动产登记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案例2:福建福州推进数字赋能精准服务

福建省福州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决策部署,坚持数字赋能,持续改革创新,以不动产登记“即时办结、一趟不用跑”为目标,不断优化提升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取得积极成效。

以技术创新促便捷,搭建平台“高效办”。一是升级网上申请平台,提升“一窗办理”。在2018年推出不动产登记网上申请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窗服务”基础上,拓展网上办事的内容,增加闽政通实名认证体系、强化信息交互、应用电子签章、数据感知共享、网上支付等,操作更加便捷;在不动产信息查询、交易管理、计缴税费、不动产登记业务“四合一”模式基础上,延伸提供水、电、气过户等事项联办服务。二是搭建抵押直连平台,推行“不见面”服务。实现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与银行信贷系统直连,申请人贷款时可同步办理抵押,企业、群众、金融机构全程“零跑腿、零纸质、零见面”,全天随时随地可办理。目前,全市抵押“全程不见面网办”模式已覆盖88家银行、2家保险公司。三是建设智能辅助审核平台。在抵押直连的基础上,建立辅助审核规则库,通过数据自动匹配、规则校验、二次确认、密钥加密、事后质检等。

以整合流程提效能,推进业务“一窗办”。一是部门联办,二手房转移“一件事一次办”。打破部门壁垒,把二手房转移涉及不同部门的办事项目融合成“一件事”,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多部门联合审核,推行“多头跑”变“一窗办”的“二手房登记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将签订合同,计缴税费,水、电、气、广电过户,公积金提取等8个事项融成组合链条,依托福州市政务数据汇聚平台、福州市不动产登记和税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联办。二是优化流程,关联业务“同步办”。全面梳理业务类型,对同一不动产的关联业务,按照“一件事”的标准,全面实行合并办,如:二手房转移登记可与抵押、解押、抵押变更、土地划拨转出让、经济适用房转商品房等多项并办;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可与抵押预告转本登记等合并办理。通过合并办理,最大限度地精简环节、材料和跑腿次数。三是数据联接,常态化“交地即发证”。通过提前介入、并联审核、数据共享等方式,实现国有出让地在交地时即办结首次登记手续;在土地拍卖后即主动对接,提供拍地至办证全流程办事指引,网上1次申请,可享受“零材料、零等待、零见面”服务。目前,全市已常态化实行“交地即发证”167宗。

实现“套餐”集成服务。福州市持续改革创新,以“智慧登记”为支撑,优化集成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平台,共办理网上申请近278万件。2022年上半年,推出“二手房转移登记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实现“只需1个窗口”,目前已办结1.9万件。

实现“流程”极简服务。福州市以“即时办结、一趟不用跑”为目标,深化与银行信贷系统数据共享和流程整合,推行抵押登记“全程不见面网办”,办事时限从直连前的3个工作日压缩至24小时内。目前全市近520家营业网点的抵押业务已实行该模式,年均开展抵押登记7.5万次,服务企业融资2780亿元。

实现“智能”高效服务。建设抵押登记智能化辅助审核平台,防范登记业务量大情况下,审核人员容易陷入“疲劳战”“人海战”带来的登记风险。2022年已实现4项业务全流程辅助审核,即时办理共4万余件。

案例3:湖北武汉聚焦市场需求,提升服务质效

湖北省武汉市持续深化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在不动产登记领域陆续推出61项改革举措、先后9次优化办理时限,全力打造办理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投资环境优、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强的高水平城市。

持续开展流程再造,推进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次数。武汉市探索工业标准地项目《项目设计方案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五证齐发”。推行“窗口、人员、流程、信息、服务”五项集成,打造地籍调查测绘一体化服务。开展“多测合一”,实现“一次委托、网上预约、动态跟踪、全程服务”“不见面”在线委托、“零接触”高效服务。对期房预告+期房抵押预告、期转现+抵押期转现等8件关联事项推行合并办理。新建商品房“首次登记+转移登记”实行“一次委托、合并申请”。

持续拓展“互联网+”服务范围,实现跨省、跨市通办。武汉市构建“可预约、可申请、可办理、可支付、可领证、可查看、可咨询”的线上服务体系,网办事项达63件。新增推行“老两证”、财产保险公司、非银行类机构、外地金融机构等抵押登记和抵押注销登记业务全程网上办。建立“省内通办”新机制,实现与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跨市通办”,武汉市政务服务部门与银川市政务服务部门建立不动产登记“异地代收代办”工作机制,采用“收受分离”模式,双方通过邮寄或网络的方式完成业务办理和结果传递,并建立溯源查询等监督机制。5项不动产登记查询事项在东莞市政务自助查询设备上“跨省自助办”。

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联动,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武汉市开展企业间存量非住宅不动产交易、登记“先证后税”,与税务达成协议,自然资源部门、住建部门和税务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优化企业间存量非住宅交易税收登记工作的通知》,约定对于出售方企业信用等级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不当场缴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缴税,90分钟内办结。抵押及抵押注销事项可通过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大厅、政银服务专线、银行直联系统等多渠道网上办理,也可在银行网点“不见面”办理。集成省、市15个部门、25类政务信息嵌入式集成应用。设置综合窗口,全面推进不动产交易、缴税、登记“三个集成”和水电气一体化过户(变更)联办,实现“只跑一次、进一门、找一人”、“一套资料、一网受理、一窗办结”。对所有新建商品房项目开展“交房即可办证”。

持续开展特色服务,下沉不动产登记服务。各窗口全面推行“微笑你看到”、“绿色通道”、代办帮办、延时服务、预约上门服务、证书到家等服务。对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即办”服务。设专人负责“红色示范岗”、佩戴“有事您找我”明显标识绶带,领导干部常态化蹲点“沟通调解室(岗)”。窗口常设“上门服务先锋队”,常态化开展不动产登记进社区、进企业、进困难家庭。

构建“自主申报+信用承诺”登记体系。印发《关于推行不动产登记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通知》,在不动产登记领域实施小微企业证明等5种证明事项的告知承诺制。

办事效率更高。今年以来,武汉市97.31%的业务件均为当日办结,37.29%的业务件均为网上完成申办。

办证成本更低。线上“零资料”申请,线下申办材料最多3件。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及登记查询结果均可网上查、掌上查。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办理不动产登记免收登记费,免收企业和群众不动产权证邮寄和资料复印费。2021年以来,为6.7万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免收不动产登记费共1166.4万元。

案例4:天津市全面打造不动产登记“零跑腿”服务新模式

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企业群众“零跑腿”为目标,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一网通”改革,积极拓展公共服务领域,全面提升不动产登记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水平,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质量服务。

推动不见面跨省通办换挡提速。依托“银行端”实现跨省通办。天津市立足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聚焦服务市场主体发展,深化不动产抵押贷款和登记业务协同,开启并平稳运行不动产登记“全城通办、不见面审批、一趟不用跑”的便民利民新模式,支持外地金融机构通过“不动产登记一网通”银行端即可实现在风险可控情况下抵押登记线上跨省快速办理,打造不动产登记服务新高地,迈稳优化营商环境“新步子”。

推进自助登记服务“城乡一体化”。天津市深化“领办帮办”便民服务理念,在实现手机软件“津心登”“津心办”中的津心登旗舰店“24小时不打烊”办理房本的基础上,在试点区不动产登记大厅布设自助登记区,群众可通过pad终端现场办理二手房转移登记、变更登记、抵押登记等事项办理,成功打造自助申请、即时审批、当场领证的全链条高效自助登记服务模式,并在全市推广。以乡镇村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探索“三农端”开发建设,设置村民自助登记区,使不动产登记服务惠及农村,打开涉农登记的新局面。

实现“水电气热视”联动过户一站全覆盖。天津市坚持“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升级优化不动产登记系统,将不动产登记数据共享接口标准化并向供水、供电、供热等公共服务部门全面开放,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不动产登记与市政公共服务数据共享。在实现与“水电气热”联动过户的基础上,不断延伸公共服务半径。2022年,企业和群众在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时,按照“一套资料、一表申请、一窗递交、信息共享”的原则,即可一并实现与有线电视“一键联动”过户,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贴心便捷服务。

创新跨省通办新模式,减轻外地企业负担。外地企业可以通过银行端实现不见面办理,无需到现场,减少了办理环节,压缩了办事时限,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降低了企业和金融机构办事成本。2022年6月,北京某信托有限公司由于疫情影响无法到天津市现场办理抵押登记业务,经过沟通,天津局通过银行端跨省通办帮助该公司1日内完成800余笔抵押登记业务,全程不见面办理,助力企业解决难题、快速融资。目前,九成以上抵押登记业务已可以通过“银行端”线上不见面办理,已延伸至52家金融机构、729个服务网点。

商品房端+自助登记,智能化利民又惠企。15个开发项目通过“商品房端”让1065户居民享受到在售楼处一站式购房办证。通过自助登记区实现“一小时一件事一次办”,让群众切实体验到互联网时代不动产登记服务的便捷、高效与舒适。

优化登记及民生事项流程,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原来分别需要到不动产登记机构、供水、供热、供电、供气、有线电视等多个部门办理、需要提交多套申请材料的业务,现在只需要一套材料、一次办结。截至2022年,天津市累计办理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热联动过户近9.5万件,与有线电视联动过户5千余件。

案例5:河北邢台“十大服务举措”优化不动产登记领域营商环境

河北省邢台市始终秉承“服务邢台经济,服务全市人民”的工作宗旨,聚焦不动产登记领域“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着力提质增效,积极创优服务,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优化不动产登记领域营商环境“十大服务举措”。

(一)开展“党建+不动产登记”。邢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党支部创建了“党徽耀我心服务零距离”党建品牌,创立了“党建+不动产登记”工作模式,设立“党员示范岗”“爱心妈妈小屋”“雷锋服务站”,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党员“主动帮办、全程领办”服务300余次,以党建和登记业务相结合,实现了党组织建设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双提升”。

(二)开展“项目建设全流程不动产登记服务”。在开展项目建设初期、中期、后期办理集体土地登记、国有土地登记、房屋首次登记、抵押登记、转移登记等多种业务时,邢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在登记大厅建立企业服务专区,为企业间办理转移登记提供专人全程帮办服务。该中心坚持主动服务为引领,积极为项目单位上门送服务、送政策,为项目建设企业提供上门服务达60余次,现场解决疑难问题达80余个;同时建立主动函告机制,向全省重点项目在邢企业、各企事业单位主动发函达210余次,积极函告不动产登记政策及服务举措。

(三)“不动产+金融服务”“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自2018年起,邢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陆续与各大银行合作,积极开展不动产抵押登记“一站式”办理工作,创建“不动产+金融服务”“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新模式。办事群众在银行网点一次性提交材料,通过外网申请、内网审核登簿,生成电子证照推送至网办平台,实现抵押登记、贷款发放全流程无缝衔接。截至2022年年底,该中心已与8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并在市区范围内开设了22处抵押登记延伸服务网点,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达3121件,涉及贷款金额达22.56亿元。

(四)创建“不动产登记+公积金”“不动产登记+公证”。邢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与公积金管理中心、公证处开展合作,设置“不动产登记+公积金”“不动产登记+公证”便民服务点,办事群众可在办理公积金贷款、公证手续时,一并提交不动产登记申请材料,依托“一窗受理”平台完成多部门信息内部传递,形成闭环业务处理,让服务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部门联动、服务共享”。

(九)创建“不动产登记流动服务站”。邢台登记中心通过上门服务、社区服务、绿色通道、现场办公等形式为有需要的办事群众在“家门口”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截至2022年年底,已走进16个小区为230余户业主现场办理了不动产登记业务。

(十)提供便民服务措施。邢台登记中心制定《邢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不动产权证书(证明)邮寄服务实施方案》,开通不动产证书(证明)邮寄服务;制定《企业间转移登记服务专区工作制度》,设立企业间转移登记服务专区;制定《不定时工作制》,积极推行延时服务、周末不打烊、日清日结等多项措施,落实让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制定《绿色通道服务工作制度》,主动为老、弱、病、残、孕等不方便到登记大厅办理业务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达180余次。

邢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以主动服务、便捷服务、全程服务为指引,通过推行优化不动产登记领域营商环境“十大服务举措”,提升了不动产登记便利度,充分体现了“服务无止境”的工作决心,切实为办事群众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不动产登记服务,助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节约办事成本,打造邢台市经济发展服务新品牌。

案例6:四川广元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川省广元市着力缓解登记“痛点”,打通办事“堵点”,消除群众“难点”,精准出招,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质量和效率,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造服务新高地。

(一)登记、交易、缴税全面实现一网一平台“一窗受理”。依托登记机构“一窗受理”平台,积极推动税务、交易系统与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系统对接,全市一个标准、一个系统、一个平台,打破行业部门信息壁垒,推进系统整合和全流程数据实时共享,确保数据准确、实时、安全、有效,打造了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一窗受理”服务新模式。

(二)全面实现不动产登记全市通办。不动产登记“全市通办”通过“异地申请、属地审核、线上缴费、电子证照下载及纸质证书(证明)免费邮寄送达”的服务模式,办事群众可根据自己工作、生活范围就近选择全市任意一个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办理登记业务,登记机构异地现场受理,受理后由不动产属地登记机构网上审核,审核登簿后申请人可通过扫描受理单上的二维码完成网上缴费,缴费发票和不动产权证书(证明)由属地不动产登记机构免费邮寄送达申请人手中,实现就近能办、异地可办、一次办结,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五)综合窗口助力不动产登记业务再提速。设置综合业务受理窗口实现不动产登记全业务办理,首日即受理业务200余件,满足了办事群众需求,极大地缓解了不同窗口业务量不均衡问题。同时保留了企业专窗、绿色窗口以及查封窗口,分工合作、有序受理,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轻松、便捷。

(六)全面向金融机构延伸登记服务窗口。持续推动不动产抵押登记服务向所有金融机构延伸,企业和群众同步签订合同、办理贷款审批、不动产抵押登记、获取抵押电子证照等多事项在银行一站式、全流程线上办理,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异地可办”“全程网办”。

(七)“交房即交证”全市推开。印发《广元市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实施方案(试行)》,助推“交房即交证”在全市全面铺开。市本级已开展两次“交房即交证”,惠及1500余户。各区县“交房即交证”试点工作也顺利推进。

(八)市县六个“齐步走”不动产登记服务再升级。一是登记系统平台建设“齐步走”,做到全市不动产登记“一个系统、一套数据”。二是登记标准执行统一“齐步走”。对常用表格、政策依据等进行规范,统一执行全市模板。三是创新服务落地见效“齐步走”。将已实现的改革举措全部部署到操作系统,印制全市统一的操作手册,加强县(区)培训,让所有改革举措在县(区)落地落实。四是业务水平质量提升“齐步走”。建立不动产登记质量监测制度,定期抽检,并对存在的问题一对一交流解答,提升全市不动产登记质量。五是数据录入整合汇交“齐步走”。好历史数据信息补充完善工作的同时,规范新办业务信息录入,提升不动产登记数据质量和查询服务能力。六是市场主体回访评价“齐步走”。建立全市不动产登记市场主体满意度测评、定期回访、投诉处理机制,对存在问题登记在册及时处理回复,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

(一)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广元依托“互联网+”,利用大数据技术,在规范、正确开展不动产登记工作的前提下,结合“前置办”“挤水份”“少环节”“多共享”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大幅压缩登记时限,90%以上登记业务“当日办结”。2022年上半年,共颁发不动产权证书26090本,证明16248本。

(二)利用信息共享,减少办事环节。目前,广元登记机构已实现与住建、房管、税务、公安、民政、银行等部门信息共享,包括省公安部门的户籍、人口等信息,机关、群团、事业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息,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信息,以及房管部门的房屋交易等信息,自然资源部门的规划、测绘、土地出让、土地审批、闲置土地等信息。通过信息共享,结束了办事群众办理登记多部门跑路的现状,真正做到“最多跑一次”;通过“延伸办”“掌上办”办事群众办理抵押贷款、查解封登记、商品房首次交易等24个服务事项无需再到登记机构。

案例7:山东临沂打造不动产“慧登记”综合改革实践探索

山东省临沂市围绕一流的智慧创新团队、一流的争先创优目标、一流的数据共享应用、一流的工作技术路线、一流的办公装备设施、一流的登记服务水平“六个一流”工作定位,构建集流程创新、数据治理、数字赋能、监管决策、信息安全、运维保障六大服务体系于一体的不动产“慧登记”综合服务体系,打造不动产“慧登记、汇全力、惠民生”登记新模式。

登记成本更低。截至2022年,全市不动产登记网办率达94%以上。以2021年全市登记业务量60.17万件、网办率60%测算,按一次往返不动产登记机构10公里,企业群众累计每天少跑路约1.4万公里,月均少跑30万公里。实行“无纸化”改革后,仅市本级减少打印纸质证书(证明)20.3万余本,减少纸质档案45万余宗,节省直接成本300余万元、间接社会成本1000余万元,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安全性能更高。运用人脸识别、电子证明、智能辅助审核技术,部门数据比对,保障信息真实可靠,大幅降低登记人员失职渎职风险,切实保障登记安全。利用不动产“慧登记”云平台,科学制定风险防控内容及检查规则,实现对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全面和实时监管,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防范登记“微腐败”。

服务质量更优。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窗办、延伸端口办、网上自助办等线上线下融合统一的多元化登记办理模式,让其真切感受到不动产登记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案例8:江苏泰兴推动不动产及关联全链条业务“一件事一站办”

为推进“我的不动产一件事一站办”,江苏省泰兴市将涉及的不动产立项审批、规划许可、开工建设、竣工验收和一二级市场交易、中介服务、金融业务、税费缴纳、不动产登记、水电气网等公共服务,直至征收拆迁、不动产灭失全生命周期的各类事前、事中、事后业务融合成“一件事”办理,并相继出台了《泰兴市推进“我的不动产一件事”实施意见》《“我的不动产一件事”综合窗口改革实施方案》。

打造统一“线上平台”。建成“线上苏小登”一体化平台,推动部门信息共享,实现与规划审批、交易、纳税申请、税费缴纳、金融信贷模块的实时互通,整合下游水电气、网络过户、邮政特快专递、房屋征收查询注销等服务,确保所涉业务全程“一网通办”。

建成标准“线下综窗”。构建前台统一受理、系统实时传输、后台线上审核、线上线下联动的实体一窗服务新模式,变部门业务“内部材料传递”为“线上实时传输”,实现多部门业务“实时受理、同步服务、即时办结”的目标。

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建立政府统一牵头、部门联动服务、职责分工明确、业务流程细化、考核奖惩分明的联动服务机制。将“我的不动产一件事”涉及业务分门别类梳理,固化申请材料,明确部门职责,形成涵盖用地审批、规划许可、交易、核税完税、不动产登记、水电气网,以及房屋征收在内的系统、流畅的运行流程,确保全程“不见面”、群众“零跑腿”。

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全面联通了省自然资源厅提供的7部门26个信息共享接口,并与同级税务、住建、纪检、教育、市场监管、水电气网、银行、中介等部门、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上述共享信息在不动产登记系统的嵌入集成应用。

强化服务队伍建设。以“全科全能”为目标,开展专窗人员培训,并延伸到便民网点、集团用户,着力培养一大批业务精通、服务意识强的线上线上专窗服务队伍,确保“一件事”受理审核发证无过程无缝衔接,确保各部门业务全程闭合、实时联动、高效顺畅。

案例9:陕西榆林推出不动产登记五项“硬措施”切实方便群众事

陕西省榆林市资源和规划局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认真践行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聚焦群众关切,优化提升服务,出台了五项“硬措施”,切实方便企业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助推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主要做法推广网办实现零跑腿。将工作环节向窗口下沉,大力推行窗口直办制,所有窗口直办业务不出大厅即可办结,即接即办、只跑一次。将不动产登记窗口延伸至银行、开发企业等服务对象一线,群众在签订合同时同步提交登记申请、递交材料。建立市级集中模式的榆林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榆林不动产登记网上登记平台,大力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全面推广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持续深化数据互通、信息互享,实现不动产登记与交易办税、个人土地价款评估缴纳、水电气卡过户等事项“线上一网办、线下一窗办”市县两级全覆盖,做到全程不见面、零跑腿。

推行联办实现零材料。建立“一科牵头、并联审查、一次上会、分别办理”的内部审查机制,申请材料、办理结果内部互通共享,全流程平台线上办理。在签订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时同步启动不动产登记,实现新供应国有建设用地“交地即交证”、零材料办理。在土地核验与规划核实环节实行“多测合一”,同步启动房屋首次登记程序,建设单位取得竣工验收手续后,通过市大数据平台直接获取竣工验收备案表,完成房屋首次登记,实现“竣工即交证”;开发企业和业主网上提交申请、缴纳税费后,即可完成转移登记,开发企业在交房时业主同步拿证,实现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全程不见面、零跑腿。

推行全市通办疏堵点。充分发挥市级集中模式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优势,在实现“同城通办”的基础上,印发《榆林市不动产登记全市通办实施办法(试行)》,确定了“窗口全市通办”“网上全市通办”两种服务模式,直接步入全市通办服务新阶段。依托榆林不动产登记网上登记平台,完成省级“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数据平台”端口链接,实现预告登记、抵押登记、信息查询等高频事项的跨省可办。

登记便利度不断提升。榆林市不动产登记服务跳过“跨县区通办”,直接步入“全市通办服务”新阶段,登记信息查询、预告登记、抵押登记等高频服务事项均已接入省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平台,实现“跨省通办”,切实满足了群众异地办理不动产登记的需求,实现了不动产登记“就近办、马上办”,便民利企。

(未完待续)

最新营商环境研究成果/汇编

各地营商环境汇编

关于国脉

国脉,是大数据治理、数字政府、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政务服务、产业服务专业提供商。创新提出"软件+咨询+数据+平台+创新业务"五位一体服务模型,拥有超能城市APP、营商环境流程再造系统、营商环境督查与考核评估系统、政策智能服务系统、数据基因、数据母体、产业协作平台等几十项软件产品,长期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业提供专业咨询规划和数据服务,广泛服务于发改委、营商环境局、考核办、大数据局、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客户、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

THE END
1.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农用地转用预公告 新土告字[2024]第027号2024-09-09 新洲区邾城市场片城市更新项目(一期)预签征收补偿协议方式实施房屋征收的公告2024-09-06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中央、省、市政府 省生态环境厅 中央政府门户网 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武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https://www.whxinzhou.gov.cn/xxgk_29/xxgkml/tdzs/index.shtml
2.最新武汉市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办法:2023年9月1日起实施!《武汉市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办法》已经2023年1月9日市人民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3年9月1日起实施。下面农交网小编带来最新武汉市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办法全文比如如下: 第二章 征收程序 第六条 依法征收集体土地的,由区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及房屋现状情况等确定土地https://m.nongjiao.com/news/read-37674.html
3.2023年终白皮书政策篇:松绑政策密集发布十堰房产资讯回顾2023年,楼市利好政策密集发布:认房不认贷、降低存量房贷款利率、二手房“带押过户”、放开限购、以旧换新、降首付、允许降价、预售资金监管、商贷利率再下调、公积金新政持续频发不管从中 央层面还是地方,松绑政策从未停止,并不断触发下限,以保障房地产健康发展。2023年,全国各地到底出台了哪些政策呢?接下来http://news.onfun.net/article/43664_all.html
4.国联景惠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更新招募说明书(2024年第1号)会2021年7月16日证监许可〔2021〕2416号文注册。 基金管理人保证本招募说明书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本基金由基金管 理人依照《基金法》、基金合同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募集,并经中国证监 会注册。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募集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和 http://www.howbuy.com/fund/info/dtl/0131904189369.htm
5.天津百姓网免费发布信息天津分类信息网天津百姓网,天津领先的分类信息网。您可以免费查找天津各种新鲜的二手物品交易、二手车买卖、房屋租售、宠物、招聘、兼职、求职、交友活动及生活服务等分类信息,还能免费发布这些分类信息。http://www.baixing.com/
6.武汉地铁11号线因钉子户改道事件:拆迁争议与社会反响信息描述 封面新闻记者石伟 “我不是狮子大开口的钉子户。随意(网上)她们如何说,但我不懊悔。这个房屋也不要了,我要索赔。”11月22日,李云站在空旷荡的窗户前,看着楼下施工人员往外墙上砌筑抹泥。她背后的屋子里,布满了拆出来的墙柜和钻石。 上海多家本地房产自媒体称,轻轨11号线在光谷陆新村新村因动迁受阻,https://escgw.cn/zixun/24298.html
7.北京拆迁律师网拆迁征地补偿律师咨询北京冠领拆迁律师事务所专业代理各类征地拆迁补偿纠纷案件,包含房屋、商铺、厂房、养殖场等拆迁征收补偿维权等,北京冠领律所拆迁补偿律师专为拆迁双方化解矛盾,平衡利益。https://www.guanlingls.com/
8.北京二手房北京租房北京链家网是提供北京二手房买卖、北京新房、北京租房、北京房价查询等业务的专业房产网站,可为您买卖北京二手房提供帮助,链家网北京站同时具有北京二手房、北京租房及购房问答和百科等频道,还可以在线查询北京二手房价格.买房卖房上北京链家网,让房产交易不再难.https://www.lianj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