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与解放株洲,后任株洲市第一任市委书记的杨第甫晚年照片
这是解放后拍摄的徐家桥老街图片。
具有悠久历史的解放街旧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前的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一个饱经忧患的古老国度焕发了新的生机,逐步走向现代化强国之路。
同样,株洲从一个只有7000人口的古镇,成长至今日以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车三大产业为主的动力之都,肇因也可以追溯至七十年前新政权的建立。
我接管株洲旧政权的经历
讲述人:胡维新(系湘潭县株洲区人民政府第一任区长)
1949年7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平江,并建立了新政权,我们南下工作团随即进入平江。此时,国民党湖南省主席程潜和长沙警备司令陈明仁正准备和平起义,而盘踞在衡阳的白崇禧则加紧对长沙控制,并在衡宝线部署重兵,构第工事,企图破坏湖南和平解放,阻止我军向西南进军。我四野46军绕过长沙解放株洲,直通衡阳。
在平江停留了约一个星期,杨第甫派我和李夫、王守恩等同志进株洲打前站,军管会株洲办事处主任袁福清率解放军一个排随我们一起出发。7月28日我们离开平江县城,7月31日早晨6点多钟通过铁路进入株洲车站。
战时的株洲站冷冷清清,空无一人,股道上停着火车皮,没有列车通过,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宣传,附近群众大多数已经外逃,我们只在车站出站口上看到一个卖油粑粑的人。我们穿过铁路进入株洲镇,镇内家家关门闭户,除了驻军,街上空无一人,萧条至极。在建宁正街,我们遇到几位解放军同志,袁福清前去联系,得知是刚进入株洲的46军军人,当天夜晚我们住在旧株洲乡警察所。警察所设在南湖街河边。
当时的株洲古镇,只有一条东西正街和南湖街,街道为麻石铺成,两边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高不过二层楼。从徐家桥到火车站,没有街道,一条土路两边稀稀拉拉地错落着几幢木板房,车站附近有几家私人旅馆,也是陈旧的木板房。
我们进入株洲后,解放株洲的46军开始向南推进,其他南下作战的大部队正源源不断地路过株洲。此时,湘潭,长沙、衡阳均未解放,准备进驻衡阳、湘潭的南下工作队也集中到了株洲,每天需要供应万斤以上的粮食。为此我们首先成立筹粮支前指挥部,开展筹粮支前。
当时,株洲镇东西两头各有一家米厂,东头米厂老板姓张,西头米厂老板姓凌,人都已出走。但凭这两家米厂的存粮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大量的粮食只能是下乡筹集。
解放时的株洲是乡级建制,辖33个保。南至董家塅,北至易家湾,东临醴陵县,南靠湘江。城镇虽不繁华,但地理位置重要,社会关系复杂。镇南董家塅是国民党、三青团乡分部所在地,易家湾和对河藕灵乡经常有土匪出没;株洲有名的大土匪头子罗亚夫的老窠就在易家湾。不少群众有惧怕心理,还未返回家园。我们都是山西人,与当地群众语言不通,不了解民情风俗,困难很大。为此,我们暂时利用旧保甲长协助工作。
8月3日,我们通过当地进步人士将镇内4个保长召集到凌家米厂开会,布置筹粮任务。会后,区政府人员也分片下乡筹粮。区委书记刘真志负责董家塅一带。组织委员李治华负责易家湾一带,副区长李夫负责一片(具体地点记不清了),我负责区政府附近及对河藕灵乡。对河园艺场当时是藕灵乡的一部分,解放前是土匪经常出没的地方,但自区工作队进驻藕灵乡后,加上大军压境,土匪活动有所收敛。为防不测,我和通讯员各带一支手枪,过河后枪都是顶上火的,但没遇到土匪。
由李志华同志带队下乡的筹粮组在易家湾附近却遭到了土匪的袭击。同志们被迫还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被堵回来了,为防止土匪的骚扰,我们请求驻军帮忙,得到了部队首长的支持。此后下乡筹粮,每组都配有3至5个解放军负责护卫。
在部队、地下党和进步人士的配合下,我们顺利完成了筹粮任务。每天筹粮近万斤,保证了部队的需要。
8月8日,区人民政府在旧乡公所驻地(大胜街)正式挂牌,宣告湘潭县株洲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湖南省湘潭县株洲区人民政府”的大牌子是副区长李夫同志写的。我任区长,其他领导成员和工作班子人员是按在武汉定的名单宣布。
我们进株洲时,旧乡公所的人员已都跑光,区政府成立后,未离开株洲的部分旧职人员在政策的感化下,通过株洲的进步人士叶炳吾等做工作陆续归来,被区人民政府留用。第一个归来的是代乡长胡维,随后还有旧乡公所户籍干事张福益等人。胡维和他的手下部分人员向接管委员会移交了旧乡公所的部分财物档案。旧政权的接收工作主要由军管会办事处主任袁福清同志负责。由区政府直接接管的东西不多,我们仅接受了旧乡公所的一些积谷。会党头目杨文熙的老婆交来的四五支枪,是区武装大队长王富恒同志办理的。旧乡长邱岳归来时,其武器、人员都是由接管委员会接管的,所缴的武器全部上交湘潭县人民政府。
我策反“株洲乡”乡长的经历
讲述人:叶炳吾(原株洲市政协委员)
1949年春,蒋家王朝覆灭已成定局。
解放大军进军湖南,驻防株洲的广西部队仓皇南遁,换来了另一营的国民党部队。以后,解放大军从浏阳对株洲形成包围,驻株部队更惊恐不安。他们在各街、巷口,竖立栅栏,垒以沙包,并派士兵把守。街道上行人稀少,株洲已进入战争状态。
这时我接到一个任务,要我动员株洲乡乡长邱岳起义。说邱岳如能在株洲“真空”时期维护好治安,解放大军到达后保障他安全,而且还可立功赎罪。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见到了“老百姓人见人怕”的邱岳,对他说有一个亲戚认识一位在株洲地区负责的地下党员,要其弃暗投明起义。只要他率部在株洲维持治安,不但保障绝对安全,而且还可立功受奖。听此,邱岳沉默未答。
不久,解放大军由浏阳进抵宋家桥附近,株洲完全进入战时状态。全镇戒严,街上没有一个行人。建宁街炒米糕巷内有一个老头,闷在巷子里已有一天了,因为好奇,将头伸出巷外向徐家桥一边张望,被守栅栏的国军士兵发现一枪打死。消息传开后,大家都不敢出门。
整整三天,全镇关门闭户,枪声间有所闻。
7月23日,天刚亮,我就起床从楼上窗户里往街上望,没见一个人影,于是我打开大门,麻着胆子站在街中央,向两头瞭望:本来是一条热闹的大街,此刻空无一人。守卫栅栏的士兵不见了,国民党军队真的逃跑了,株洲已成“真空”了。此时的株洲,黑暗已经过去,它却还在沉睡,等待即将到来的黎明。
在此期间,解放大军驻在宋家桥一带,几次来株洲侦察之后,随即又返回驻地。
7月26日,二野的解放军路过株洲。由于没有粮食,我随即赶回株洲城,用我商店“复恒祥”和周镇兴的商店“鼎灏隆”两店盖章担保,出具借据,借了100石谷子,雇人碾成米,才解决了军粮急需。以后,二野大军源源不断由株洲西去,解放大西南。
8月3日,四野一个连护送南下工作团到达株洲。4日,我在复兴银行第一次见到了株洲军事代表袁福清同志,不久,株洲建立了区政权。后来,袁福清提出要我设法将邱岳的人枪搞回来。经打听,我得知邱岳的部队仍在渌口对河一带,于是写了一封信,说将以全家生命财产担保,保证其绝对安全。他接信后,果然回来了,将枪支档案向胡维新区长一一作了移交。从此,株洲结束了国民党二十余年的反动统治。
我把株洲乡公所大印上交
讲述人:胡维(原株洲乡公所代理乡长,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
抗战后,我随逃难人群从贵阳返回湖南,1949年5月我来到湘潭昭山乡。
这时解放大军已经进入湖南境内,程潜、陈明仁的态度也已经逐渐明朗化。社会上谣言四起,人心浮动,7月24日晚上,邱岳在乡公所楼上召集我们开会。主要是说解放军即将进驻株洲,他要带着自卫队撤往株洲河西乡下,这里的乡公所事物就全权交给我,并要我暂时代理乡长。我当时坚持不受。没想第二天早晨到乡公所竟是空空如也,连大门前的岗哨也撤了?我正诧异间,邱岳匆匆赶来,将乡公所的印鉴朝我怀里一塞,扭头就跑了。我害怕,就躲了起来没敢再去乡公所上班。
眨眼到了8月3日,株洲街上的民众突然多了起来,大家纷纷传言,说解放军已经从宋家桥那边进城了。中午时分,解放大军136师的先头部队果然来到了镇上,我只好硬着头皮去了乡公所。
一进门,就在楼下见到一位和蔼可亲的解放军同志,我忐忑不安的对他说:“我是株洲乡公所的代理乡长,现在向您报到,不过我可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哦!”
那位同志笑了,说我们欢迎你参加新株洲的建设。接着他热情地将我带到楼上办公室里,将我介绍给株洲区委书记刘真志和区长胡维新两位同志。我这时才知道,带我上楼的这位解放军同志,原来就是株洲区副区长李夫同志。
我立即将株洲乡公所的大印交给胡区长说,我衷心祝愿株洲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繁荣昌盛人民幸福。
胡区长很高兴地接过大印,嘱我与副区长李夫一起,将原“湘潭县株洲乡公所”牌子摘下,换上新做的“湘潭县株洲区人民政府”的大牌子。至此,株洲宣布正式解放!
保卫白石港大桥
讲述人:言铀(地下党员,新中国成立后在株洲市地方志及市纪委工作)
1949年7月初,四野部队已经进入湖南,并完成了对长株潭的战略包围之势。原驻守株洲的国民党白崇禧部退守到了渌江以南,而陈明仁所部则驻扎在白马垅以北。7月19日,解放军46军136师攻占平江、浏阳,先头部队已进入到长沙县跳马乡至青草冲一带。当时的株洲镇,人口仅有7000人,隶属湘潭县管辖。一番兵荒马乱后,株洲镇成了真空状态,恐于战事,镇上的店铺纷纷关门。
此时,程潜、陈明仁正准备和平起义,可盘踞在衡阳至渌口一线的白崇禧部,仍在做垂死挣扎。针对株洲,他们决定抢运田心和331工厂的设备;破坏交通,炸毁白石港铁桥,以此破坏湖南和平解放,延缓解放大军向白崇禧老巢广西的进攻之势。当时敌人的雷管炸药已经运到了渌口,形势万分危急,一旦白石港铁桥被炸,京广线大动脉将陷入瘫痪。
为了粉碎敌人的企图,中共湘潭县委派了廖新雨前来株洲,将我们这些地下党员组成了“中共临时支部”,并明确了任务:与敌人针锋相对,展开护桥、护厂的斗争。
可是要护桥护厂,仅靠我们几个赤手空拳的地下党是不够得。我们将目光盯在了长沙县嵩山联防大队,大队长周干一直较同情革命。组织上决定派时我和郭宗元去长沙县嵩山联防大队策反周干,请他派兵来保卫白石港铁桥。
在去嵩山之前,我通过郭宗元认识了与周干熟悉的叶荫凡。7月15日,在古木森森的嵩山寺庙,经叶荫凡引荐,我见到了周干后,便将廖新雨写的信件交给了他,希望他能分辨是非、弃暗投明。
没想到两天后的清晨,周干就回话了:表示愿意在国家利益前听从共产党的召唤……他答应派兵护桥。当天下午,嵩山联防大队的30名士兵便进驻了白石港铁桥左侧的汪家老屋,将铁桥秘密监视起来。
7月21日,我与廖新雨又来到田心机厂,在对厂警队做了大量的工作后,终于说服他们除了保卫工厂不为白崇禧部破坏外,还请他们,如果护桥部队与白崇禧部发生战斗时,希望他们只朝天鸣枪,绝不干预。
虽然周干派来了一小队团丁保卫白石港铁桥,可是面对白崇禧全副武装的国民党正规军,我们仍有些不放心——因为渌口到株洲很近啊。
7月26日,“中共临时支部”决定再次派我前往浏阳青草冲一带寻找解放军,请大军火速派兵来株保卫白石港铁桥和田心等工厂。
接到任务后的我立即启程,并将地下党领导的名单及信件藏在随身携带的那把油纸伞的伞头里。
第二天,我在青草冲与浏阳交界处寻访到了解放军47军136师的先头骑兵部队。到了浏阳柏家山后,我见到了136师师长曾雍雅和政委李平。听完株洲地下党的请求后,曾师长沉思了片刻后,说:“提前进入株洲,要等到上级决定,当下正在与程潜陈明仁等商谈和平解放事宜。你们当务之急是为解放大军筹备粮草,我们候命随时准备进入株洲。”
随后,李平政委又交给我一捆《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等宣传品,嘱我带回株洲秘密张贴出去。当晚返回株洲后,我和战友们将这些宣传品连夜张贴到株洲各处。
随着白崇禧部的紧逼,28日我与廖新雨又来到柏家山。经过再次请求,师首长同意暂时派遣先头部队到株洲参与保护白石港大桥的战斗,并介绍我们与师骑兵连李连长相识,这让我们一直悬着的心多少有些轻松下来了。
7月30日中午,李连长率领的136师骑兵连来到株洲,专程去巡视了白石港铁桥,这给了那些正在守桥的团丁们及市民们极大鼓舞。
8月3日清晨,136师先头团奉命进驻株洲,饱经忧患的株洲古镇,终归人民怀抱。
株洲市:一九四九年八月三日,南下工作团进入株洲,株洲宣告解放。株洲镇原属湘潭县株洲乡管辖,解放后改乡为区。一九四九年九月间与对河藕灵区合并改为湘潭县第一区。一九五O年七月与第一区分开,改为株洲镇。一九五一年改为市,六月成立市政府,第一任市委书记兼市长为杨第甫。
醴陵县:一九四九年七月二十五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军一一八师解放。八月四日成立县人民政府和县委,县长张超,县委书记陈琪。
茶陵县:一九四九年八月十五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五十四师解放,县长张佩,县委书记韩曙光。
攸县: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四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六军一三七师解放,随即成立县人民政府和县委,县长耒克安,县委书记冯文绍。
酃县(今炎陵县):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七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八四团和地下党武装解放。十月二十九日成立县人民政府和县委。县长赵德新,县委书记申祖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