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房协:全国15%房地产企业涉不良信用信息,河南、江苏、广东、云南等地成重灾区
央广网北京4月8日消息(记者马可佳)今天,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首次发布《2020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0年出现不良信用信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共计1.44万家,占比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总量的15.5%。从2020年开发企业的不良信用信息总体情况来看,主要分为6种情形,其中行政处罚的类型占比最高,达到35.37%,其次是失信被执行人、经营异常、欠税、严重违法失信和重大税收违法。
据介绍,该白皮书数据源自2019年,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成为国家发改委确定的房地产行业信用建设体系推进示范单位和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攻坚试点单位,主持完成了住建部“房地产开发行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课题研究等,并正式上线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中国房地产信用平台”),形成社会监督、各方协同、以信用为基础的房地产行业新型监管模式。
根据中国房地产信用平台的统计,明确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等级信息,或拥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信息可以证明其实际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企业,也就是行业日常所说的房地产开发企业,2020年共约9.35万家(白皮书所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统计分析,均以这一数字为基准)。
2020年新增开发企业数量明显放缓
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分布来看,按省级行政区域来划分(包括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简称“各省”),江苏、广东、河南这三个省份的开发企业数量领先,均超过6千家以上。
图1:全国各省份人口和房地产开发企业情况
从近10年新增和注销的企业总量来看,新增开发企业从2017年开始,呈持续下降趋势,2020年新增企业数量是近十年的最低值,约为2371家。
从各省的新增情况来看,2020年重庆、浙江、安徽、广西、江苏新增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数量最多。不过,如果按增幅来看,2020年全年,仅重庆、西藏同比呈正增长,其中重庆同比增幅最大,高达221.02%。
图2:近10年全国新增房地产开发企业变化情况
不良信用信息行政处罚企业占比最高
根据中国房地产信用平台监控数据显示,2020年共收录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各类不良信用信息共计4.37万条,同比2019年减少了12.17%。从2020年开发企业的不良信用信息总体情况来看,主要分为6种情形,其中行政处罚的类型占比最高,达到35.37%,其次是失信被执行人、经营异常、欠税、严重违法失信和重大税收违法。
图3:2020年全国开发企业不良信用信息类型情况
在行政处罚方面,2020年被行政处罚的开发企业共约5789家,占全部开发企业的6.19%,同比2019年减少了19.91%。其中,河南、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被行政处罚的开发企业数量最多,市场监督、住建部门、城管是主要的处罚机关。
从失信被执行案例涉及的开发企业主体来看,2020年全国共计4804家开发企业出现失信被执行人情况,约占全部开发企业的5.14%;发生的企业数量同比2019年减少12.48%。其中,河南、安徽、江苏、云南和湖北5个省份存在失信被执行人情况的开发企业数量居前,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是主要原因,占比高达70%。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失信被执行案例主要来自商品房销售交易领域的合同纠纷。
从经营异常的信息来看,2020年发生经营异常信息的开发企业达到3151家,同比2019年上涨4.68%,约占全部开发企业的3.37%。其中,云南、河南、湖北、山东、陕西经营异常的开发企业最多,在经营异常企业中,未在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占比58.35%,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的占比22.65%,这两种是出现经营异常的主要原因。
欠税方面,2020年涉及欠税行为的开发企业共计2208家,约占全部开发企业的2.36%,同比2019年上涨8.34%。其中,广东、江苏、湖北、湖南和黑龙江的欠税开发企业数量最多。
从具体欠税的类型来看,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营业税是主要的欠税类型。
表1:2020年全国前10大欠税金额开发企业案例
2020年重大税收违法开发企业共6家,分布在江苏、广东、海南、青海和山西五省。其中,涉案金额最大的是广东省清新县富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超15%开发企业涉及不良信用信息
根据信用白皮书的数据,2020年出现不良信用信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共计1.44万家,占比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总量的15.50%。虽然这个数量同比2019年减少了9.72%,但超过15%的占比,还是说明我们的行业信用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开发企业群体而言,综合实力领先的企业群体在信用方面同样表现要好一些。根据中国房地产信用平台的统计,在2020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前500名的企业,只有34家涉及不良信用信息,约占6.8%,这一数据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