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和优势,应用传统的中医理论结合现代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预防、治疗、康复和全面调摄。目前,中医适宜技术已在科室得到广泛应用。现将科室广泛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名称、适应症、简单操作方法介绍如下,方便广大患者了解咨询。
中药塌渍疗法
中药塌渍是中药药膏湿敷结合TDP照射患处的一种外治法,达到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等目的。
(一)适应症
适用于慢性盆腔炎、盆腔脓肿、炎性包块、痛经等气滞血瘀、寒湿阻滞者。
(二)禁忌症
有皮肤过敏、皮肤破损者。
(三)注意事项
1.在为患者进行中药塌渍治疗前,首先要对患者局部的皮肤进行评估,若有破溃或皮肤过敏,禁用中药塌渍治疗。
2.操作时要注意将纱布用温水浸湿,膏药要均匀覆盖在湿纱布上,避免中药与皮肤直接接触,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3.红外线灯的温度要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巡视病人,随时调节红外线灯的温度或与患者皮肤的距离,防止出现烫伤等其他不适。
中药熏洗法
中药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适用于阴痒、带下、阴疮等患者。
高热、出血疾患、活动性结核、妊娠、月经期、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1.熏洗药液温度适宜,以防烫伤。冬季注意保暖。
2.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
3.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操作完毕更换消毒敷料。
4.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中药封包法
中药封包法是将中药加热后置于人体局部或一定穴位,利用温热质量,将药性通过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热止痛、祛瘀消肿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操作方法。
(一)适用症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
腹部包块性质不明、孕妇腹部、腰骶部、局部无知觉或反应迟钝者禁用;对封包药物过敏者禁用。
1.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
2.封包温度稍高于患者皮肤温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防止烫伤。
3.封包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患者有皮肤红疹、瘙痒等现象时及时停止治疗,并予温水擦净患处。
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直肠至结肠,使药液保留在肠道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多种疾病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直肠注入法和直肠滴注法。
妇科炎性包块、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所致女性不孕症。
急腹症、肠道手术、下消化道出血、严重心脑疾患、妊娠妇女等。
1.中药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插入的深度。
2.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
3.肛管要细,插入要深,压力要低,药量要少。药液一次不应超过200毫升。
耳穴埋豆法
耳穴埋豆法是采用压籽耳贴(王不留行子、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适用于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不孕不育、痛经等。
1.耳廓有炎症、湿疹、冻伤、溃疡时不宜进行耳穴治疗。
2.年老体弱者刺激不宜太强。
3.孕妇慎用,习惯流产者忌用。
4.严重心脑肾疾病慎用。
1.在饥饿、吃太饱、酒后、身体虛弱、太累之后精神极紧张、大出血时不适合贴耳穴点。
2.有特定疾病如心脏病、气喘、肝功能异常者,注意不可强刺激。
3.当过度疼痛时,会影响睡眠或导致头痛,这时应取下王不留行子。
4.外耳有炎症或刺激区患有湿疹、溃疡、冻疮,不能采用耳穴疗法。
中药足浴法
中药足浴法是将药物煎汤进行足部熏洗、浸泡,以促进经络疏通、气血调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适用于痛经、月经病等。
1.严重的心脏病患者;脑溢血未治愈者。
2.足部有炎症、外伤、皮肤烫伤。
3.孕妇;出血性疾病、败血病等患者。
4.饱食、饥饿以及过度疲劳时,饭前、饭后半小时内均不宜泡脚。
5.对温度感应迟钝者。
1.忌水温过高,药液温度在40℃左右,以微微出汗为宜,不可大汗淋漓,以防患者虚脱。
3.操作过程中,应避免患者受寒,以防外邪内侵而致病。
4.泡脚过程中,叮嘱患者在30min内应饮用温开水300-500ml,以补充体液及增加血容量以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严重心肺疾患的饮水不宜超过150ml,小孩及老人酌减。
0718-8280084
恩施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将秉承科学、诚信、爱心、责任的医院精神,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继续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精益求精服务于广大妇女和家庭,为保障妇女健康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