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几年前的“上海老人300万房产赠水果摊主案”吗?
近日,法院判决书下来了,水果摊主胜诉!
奶爸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事件:
据此前报道,上海宝山区一名88岁老人的老伴和儿子均已去世,一人独居,近些年在生活上受到小区水果摊主刘某一家颇多照料。
此后,老人带着刘某到上海普陀公证处办理了意定监护,决定把自己的晚年和遗产,都托付给他,其中包括自己价值300万元的房产。
双方还做了遗赠抚养协议,其中的遗赠抚养协议对于受益人履行赡养义务有严格的义务要求,否则遗嘱订立人可取消财产赠予。
2021年12月31日,老人去世,老人的妹妹等家属对遗产分配提出异议,质疑老人在公证前就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些症状,双方对簿公堂。
直到2023年12月12日,法院一审判决,老人的房屋、房屋内财物以及其名下3个账户的资金余额、孳息归原告刘某所有。
可以说,老人在晚年时候得到超越亲情的照护,水果摊主也善因结善果,事情也终于能圆满落幕。
快速咨询可点击下图:
01
意定监护:人可以选择亲情
看完这个案例,奶爸特别想跟大家探讨一下“意定监护”。
早从2017年开始,“意定监护”就已经被正式写入了《民法总则》之中。
意定监护是一种“事先监护”,是指成年人在自己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之时,以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为自己确定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后的监护人的一种制度。
简单点理解,是指成年人在自己清醒的时候,选择一个自己最信任的人,不一定是亲属,书面指定被委托者作为自己失能后的监护人,照顾自己的生活,处置自己的财产权利。
而上面案例中的这位老人,就未雨绸缪为自己做好意定监护以及遗赠扶养的法律安排,捍卫自己的自由和尊严,也实现了自己财富的意定传承。
他们签署的公证文件,就包括意定监护文件以及意定传承文件(其中的遗赠抚养协议)。
根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2.8亿。
其中就有一大部分是没有配偶没有子女的空巢老人,
他们或许是选择了主动独立,也或许是因为子女不孝,他们在年老的时候,往往是孑然一人。
年老之后,需要面对很多艰难的时刻,比如面对生病没有人照料、重大医疗手术无人签字、去世后没有人殓葬……
此时“意定监护”就背离了传统观念,逐渐出现在了大家的视线之中。
一纸托付余生的协议,将无缘的人经过意定监护,变成有缘的人,并且赋予它法律性。
虽然以血缘来说,双方完全是陌生人,但是有时候陌生人之间的羁绊,比血缘亲情更温暖。
奶爸也联想到电影《小偷家族》,
电影中也是毫无血缘关系的一家六口,宁愿挤在一个破旧平房里艰难生活,也不愿意回到原生家庭,因为他们在这个“家”才感受到了爱。
所以柴田信代说的,人可以选择亲情。
有时候,家人并没有那么重要,找到对自己好的人才是最重要,哪怕他们可能是怀揣善意的陌生人。
目前设定意定监护的人群以老年人居多,他们希望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能够有所养、有所依。
除此之外,意定监护也能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化需求,
适用于以下人群:精神及遗传病医学需求者、丁克家庭、再婚家庭、婚姻危机家庭、单身人群、同居伴侣、多元性别群体等。
意定监护打破了传统养老的禁锢,不仅对空巢老人、同性恋群体,单身人士等也具有重大意义,即使婚育的人也用得上,毕竟现在依靠子女养老也很难了。
02
如何真正实现老有所依?
面对老去,如何做到老有所依是关乎每个个体的事情。
趁着年轻,我们可以为年老的自己做哪些准备呢?
奶爸觉得至少要做好以下3项规划:
1、打好经济基础:趁着年轻的时候做好养老储蓄
养老是一个超长期且确定的一个需求,但金额又有一定的浮动性所以需要提前做好规划,越早规划压力才越小。
按照国际标准,养老金替代率在70%~85%,生活水平不会有明显的下降,
也就是拿到手的退休金,要是退休前工资的70%以上。
但是按照目前的社保养老金的增长速度,是远远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
除了积极缴纳社保,奶爸也建议大家用上配置的思路,组合多种投资工具去储备更多的养老金。
比如,可以用稳健理财来解决大头的刚性需求,再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
选择一些符合自己风险偏好的理财产品进行组合,比如基金、股票等,来争取高一些的收益。
而现在全球利率下行的趋势越来越快,我们普通人想要提前规划养老,能够选择的稳健理财的工具并不多。
商业养老保险有锁定终身利率的作用,在国内外都是经得起考验的金融工具,就比较适合普通人。
以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长期储蓄型保险,收益写入合同,
具有长期储蓄和财富增值的功能,在国内外都是经得起考验的金融工具,更加安全。
而增额终身寿险因为具有加减保的功能,可以中途取用一部分现金价值来规划现金流,可以用作教育、创业、养老、财富传承等多种用途,更具灵活性。
以某款年金险为例:
假设30岁男,年缴10万,交10年,共计100万,60岁领取,
从60岁开始领取养老年金,每年可以领取127000元,也就是一个月大概有10583.3元,
到67岁时,累计领取年金1016000元,超过已交保费。
如果一直领取到100岁,一共能领取年金5207000元,
此外,再加上85岁和95岁的两笔祝寿金的话,一共能领取6032500元。
补充上这样一笔现金流,未来的老年生活也会更有保障。
2、寻找情感依托:与他人缔造情感联结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生命的意义在于与他人的联结。
除了资金准备,我们还需要有情感依托,传统的情感依托,可能大部分还是来自家庭。
但是当血缘和婚姻不堪一击,当独居已成为社会常态,我们的余生和临终事宜托付给谁,将会是一生中最后一个重要抉择。
像这个案例中的老人,就是选择了与水果摊主刘某一家基于朴素的真情,建立了新的法律关系和家庭关系。
现在不少单身的年轻人,也会半开玩笑说以后和几个老闺蜜买个大房子,住在一起相依为伴度过余生。
日本NHK电视台曾经播出了一部7位单身老太太组团养老的纪录片:《7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
7个老人买下了同一栋公寓的不同房间,并签订了一份同居生活条约。
秉持着相互独立,彼此帮助的核心,她们一起生活了十几年。
除了相互帮助外,7个老人还拥有公共空间,她们经常一起聚餐聊天,每年还会一起出去旅游。
不少年轻人都表示:这就是我梦想中的单身养老生活!
对于现在的年老的人来说,他们缺少的不仅是生活上的照顾,更是精神上的支撑和寄托。
而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住在一起,他们一起玩耍一起聊天,既保持独立又相互照顾。
不仅可以解决年老无伴的困境,又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有利于减轻子女的担忧与负担。
不过抱团养老这种方式目前还并不成熟,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经济问题,这种温馨平淡的生活更是需要有较好的物质基础。
3、捍卫养老自由:立遗嘱、做好相应的法律安排
为了让自己年老之后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分配身后财产,也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法律安排,比如立遗嘱。
遗嘱的本质是依据法律规定的方式,对个人身后财产或其他事务作出提前规划。
奶爸之前写过一个案例:
因为宋女士的母亲在离世前并未留下遗嘱,加上其父亲已经失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所以最后律师只能建议宋女士,通过法院诉讼获得法院判决,来解决家庭财产的继承难题。
在身体情况较好的阶段,尽快对资产传承进行合理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随着社会进步,这几年很多人也开始停下来思考资产传承的问题。
订立遗嘱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遗嘱人的真实意愿,避免家庭纠纷,还能有效减少个人财产查清和继承人继承的困难。
订立遗嘱也不再是某个年龄段的“专利”,很多“00后”也开始立遗嘱,把“身后事”纳入人生规划,
通过订立遗嘱的形式,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比如保险在资产传承方面就具有很多优势:投保人掌握保单支配权、流程简单,隐私性强、让个人可继承资产持续增值等。
提前做好安排,才能让我们过上更自由、更有保障、更无忧无虑的老年生活。
03
奶爸总结
养老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普通人能做的,也就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趁早做好更多的准备。
包括经济上的准备、情感上的准备和法律上的准备,准备得越多,未来的老年生活才更有保障。
还有更多养老的话题,也欢迎大家来跟奶爸聊聊,希望能帮助大家早点做好养老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