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海报新闻·2020-11-2423:50·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庄滨滨张海振上海报道
老人住院期间家属排班前往医院看护
(老人的家属)
据了解,老人共姊妹6人,目前在世4人,分别在上海、海南等地居住。老人的老伴去世后,其儿子曾在银行上班,后来因为精神疾病突然去世。老人儿子去世时,他的亲属们曾联系老人,希望赶过去帮忙买墓地,一起处理后事,但老人称自家附近的一个水果摊主已经帮忙办好了,墓地也买好了,不让家人前来帮忙。“当时我哥哥说,这个水果摊主对他很照顾,自己也很喜欢水果摊主的小孩,说我的身体不好,就不要来了。”王女士告诉记者。
吴女士告诉记者,2017年7月25日,老人出院。家属赶到医院时,老人已经不在医院,由水果摊主接回了家。办理出院小结的时候,家人得知老人已经有了阿尔茨海默症状。
出院时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家属质疑意定监护有效性
直到最近,媒体报道了老人通过意定监护的方式将房产赠予水果摊主,同时称亲属们无人问津。“看到报道,我们很伤心,不照顾老人有违孝道,我们绝对不会做这种事。”吴女士告诉记者。
吴女士告诉记者,老人住院时,水果摊主曾前往照顾,当时他对家人也比较客气,说家属们都忙,他来照顾老人就行。“当时,我们就知道老人把家里的现金等都给了水果摊主,住院费用都是他来付,对此,我们都没有意见。”
现在,吴女士和家人对于意定监护的有效性表示质疑,同时对于舅舅未来能否得到有效照顾表示担忧。为此,吴女士和家人们曾前往为老人办理意定监护的上海普陀公证处,咨询何为意定监护,以及如何界定。“我们比较质疑的是老人有阿尔茨海默症,行为不能自主,公证员如何做出的公证。”吴女士告诉记者,公证员告诉家属,为了做意定监护,曾前往小区等做了多次调查,征求老人意见,并表示当时老人精神状态很好。
记者从老人所在小区居委会处获悉,公证员并未就此事前往居委会了解,“我们知道,水果摊主对老人比较照顾,有时候老人生病,他会来居委会借轮椅。不过,老人精神不太好,最近还曾在小区里走失。”老人所在小区居委会主任沈女士告诉记者,水果摊主曾咨询多个公证处,希望成为老人的监护人,居委会曾接到宝山公证处的咨询,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并未给老人做公证。
律师:若程序存瑕疵家属可起诉撤销监护人资格
随后,记者来到水果摊主所在的市场摊位,其妻子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记者就此事致电普陀公证处公证员李先生,其拒绝回应此事。
(水果摊)
据媒体报道,作为最早一批“意定监护”公证员,为老人作公证的李先生办理了国内首例“意定监护”生效案例。他所在的公证处,八成案件来自独居独身,或者失独、孤寡等老年群体,且大部分是无血缘关系案。这位李先生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像上海宝山这位老人这样非近亲属来建立意定监护关系的,可能公证部门会让他们跑很多次,有意识地去“折磨”他们,避免老人被迷惑、被骗。专业人员会从他们叙述交流中,把他的社交圈、近亲属圈了解清楚,然后再确定为什么老人不指定自己的近亲属,而指定一个非近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