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在港交所上市的辉山乳业(06863,HK)崩盘式暴跌85%,逾300亿港元市值灰飞烟灭。安德森中国代理商向浑水的证言显示,辉山乳业成为其客户已经有3年,2013/2014财年采购约7万吨苜蓿,2014/2015财年下降至3~4万吨。
新闻配图
编者按
【3月24日,在港交所上市的辉山乳业(06863,HK)崩盘式暴跌85%,逾300亿港元市值灰飞烟灭。随后市场传出消息称,其暴跌是因无法还本付息,而引起部分银行试图抽贷。
值得注意的是,浑水在2016年12月下旬两度针对辉山乳业发表做空报告,但当时辉山乳业股价屹立不倒,那么,在这一次股价大跌背后,辉山乳业到底发生了什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了多方调查。】
每经记者彭斐沈阳摄影报道每经编辑宋思艰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杨凯名下目前存续的房地产公司至少有3家。此外,一家租用辉山乳业老厂区的混凝土公司,实际控制人与杨凯之子同名。
一项目竣工6年未售罄
公开资料显示,香格里拉项目由沈阳永丰房屋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丰房产)开发,占地面积1100亩,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建筑类型主要以宽景洋房、独联体别墅、叠拼别墅、独栋别墅为主。
此外,永丰房产的投资人包括杨凯及沈阳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但在2006年变更为杨凯一个人。2007年7月30日,永丰房产的注册资本由800万元增至2000万元。
不过,2008年12月31日,永丰房产的投资人和负责人同时发生变更,杨凯的名字变成了该公司目前的董事长刘朝滨。
至此,从工商资料看,杨凯似乎与永丰房产划清了界限。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时至今日,辉山乳业与房地产项目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名下至少有3家地产公司
在香格里拉售楼处外面,依然悬挂着辉山乳业的商标,多辆印有辉山标志的车辆也停在现场。在提到杨凯时,售楼处一位员工称其为“杨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杨凯与房地产以及刘朝滨的关系,也未因2008年最后一天的工商变更而“斩断”,而杨凯名下至少有3家房产公司处于存续状态。
比如,在沈阳万鼎房屋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鼎房屋)的工商资料中,公司股东包括杨凯与刘朝滨,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的这家企业,杨凯持股60%,刘朝滨持股40%。
与此同时,杨凯与房地产的关联,并未就此打住。2013年5月24日,万鼎房屋对外投资两家地产公司——沈阳金田置业有限公司与沈阳凯美置业有限公司。这两家被投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均为杨凯,而这两家企业的注册资本、被投资数额均为10万元,万鼎房屋的投资占比均为100%,两家公司目前均处于“在营”状态。
此外,另外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工商信息,似乎也跟杨凯、刘朝滨关系不一般。这家公司名叫“沈阳立川房屋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川房屋),刘朝滨于2012年出资600万元成为持股60%的控制人。
早在2000年8月14日,成立于1999年的工商信息首次出现变更,负责人变更(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首席代表、合伙事务执行人等变更)前的名字恰好也是杨凯。
租赁方控制人与杨凯之子同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租用辉山乳业老厂区的一家混凝土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与杨凯之子同名。
3月25日记者在位于辉山大街99号的辉山乳业集团老厂区看到,除了几位留守安保人员,这里已经破败不堪,公司西区已被出租。租用场地的是一家名为“沈阳凯利混凝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利混凝土)的单位,场地内堆积着大量砂石料和混凝土机械。
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公司老总名叫冯立伟。他们也是租的辉山乳业的场地,因为这里马上就要动迁,正想办法处理场地内的砂石料。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工商资料发现,冯立伟只是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持股8%的股东。凯利混凝土的工商信息显示,除冯立伟外,凯利混凝土剩余92%股权的掌控人为杨佳宁,其在2006年8月22日认缴出资1840万元。
来自辉山网络商学院的信息显示,2016年11月20日,2016辉山乳业经销商峰会在沈阳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杨佳宁以辉山乳业集团董事身份出席。
至于杨佳宁与杨凯的关系,大公网2015年10月1日的报道称,辉山乳业宣布,与控股股东杨凯及其子杨佳宁订立协议,收购可再生能源公司兆基投资全部股权,涉资8320万元人民币。
资金剖析
辉山乳业资金链紧张背后:贷款大幅攀升百亿数额处历史高位
每经记者金喆每经编辑张海妮
尽管已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紧急停牌,辉山乳业(06863,HK)股价暴跌事件仍在发酵。3月25日,有媒体报道称,辉山乳业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杨凯在辽宁省金融办召开的辉山乳业债权人工作会议上承认,公司资金链断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覆盖全产业链的乳企,辉山乳业一度扛过了国内奶牛养殖行业的“阵痛期”。但去年3月~9月,辉山乳业的银行贷款激增38.57亿元,合计借款达到110.86亿元,处于历史高位。资深乳业专家宋亮对记者表示,过去3年,国内奶牛养殖企业普遍日子艰难,有些牧场甚至破产、倒闭。“辉山作为其中一家最好的养殖企业扛过来了,但现在整个行业还是很虚弱。”
业内:希望理性对待股价暴跌
2016年3月~9月,辉山乳业的资金需求似乎突然增大。
与此同时,辉山乳业的银行贷款和其他借款一直居高不下。截至2016年3月31日,辉山乳业的银行贷款和其他借款共计金额达71.30亿元,较2015年同期增长42.43亿元。而报告期内(2015年4月1日~2016年3月31日),辉山乳业的收入为45.26亿元。换言之,辉山乳业2016年3月~9月的外部贷款已经接近公司之前一年的营业收入。
这种情况并没有得到好转,辉山乳业的借款金额还在继续攀升。截至2016年9月30日,银行贷款已由半年前的69.47亿元攀升至108.04亿元,激增38.57亿元,其他借款以2.82亿元达到历史高位。尽管辉山乳业的总权益、资产净值保持正数,但公司面临的资金压力已超过前两年的营收总和。
辉山乳业把钱投去了哪里
他进一步表示,“牧场的前期投入对资金要求大,但长远来看是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辉山这样动辄百亿的资金需求,应该不是全投入到养殖环节,出现问题或与企业经营有一定关系。”
过去3年养殖业很艰难
伴随国际奶价低迷、国内“奶剩”影响,过去3年的乳业低潮让整个奶牛养殖行业遭遇了全局性困境。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的采访和了解,奶农倒奶、牧场杀牛,或是奶牛当肉牛卖,诸如此类的新闻在2014年、2015年不绝于耳。
2016年,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食品处处长张军曾公开表示,畜牧养殖企业面临亏损甚至倒闭的困境,这是事实。牧场规模越大,投入资金越大,市场价格又不能支持牧场运营成本。当前的进口大包粉到岸价格约1.5万元/吨,而国内牧场生鲜乳喷成粉后的价格几乎贵一倍。
原奶价格“跌跌不休”,导致国内奶牛养殖企业大面积亏损,奶业甚至被银行列入“高危”行业名单。
据现代牧业(01117,HK)2017年2月6日晚间发布的盈利警告显示,公司预计2016年净亏损不少于人民币6亿元,而2014年和2015年,现代牧业的净利润分别为7.35亿元和3.21亿元。
现代牧业在公告中指出,去年出现较大亏损主要原因是,受进口大包粉和复原乳的冲击,原奶销售困难。公司于上半年以市价出售全部库存奶粉而导致亏损。此外,公司期内加大了市场和销售费用投放力度,以及因为应对原料奶销售难题而控制奶牛数量而带来的公平值变动亏损增加。
其他奶牛养殖企业同行的日子也不好过。西部牧业(300106,SZ)2016年三季报显示,公司2016年1~9月实现营收5.01亿元,同比降3.88%;净利润为亏损5772.66万元,同比降400.5%。公司认为,生鲜乳销售价较上年同期下降是业绩下滑主要原因。
辉山乳业也在2016年11月底发布的财报中认为,中国乳企整体仍在继续深度调整,“奶牛养殖行业亏损面不断加大,小规模养殖者大量退出市场,大规模养殖企业盈利开始下滑,转入调整阶段,通过放缓投资、削减产奶量等手段以维持经营,等待新一轮周期的开始。”辉山乳业相信,从国内外乳业近期的变化来看,国内原料奶市场供求格局开始转变,原料奶价格已有回升并呈现出蓄势待涨的趋势。
融资租赁
让奶牛边产奶边换钱辉山乳业热衷“活体融资”为哪般
每经记者赵天宇每经编辑宋思艰
在辉山乳业股价大幅跳水的背后,资金压力浮出水面。记者注意到,近4个月来,辉山乳业公告多次披露其融资租赁进程,合同及合约显示其涉及融资租赁的金额总计最高达到13亿元。记者注意到,在辉山乳业的融资租赁中,其曾在2016年11月签订合同,将4万余头奶牛用于融资租赁。
股价大跌2.5亿融资租赁泡汤
在辉山遭遇浑水狙击一周之前,2016年12月8日,辉山乳业(中国)有限公司及其两家全资子公司与中建投租赁(天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投天津)签订了融资租赁额度合同。据此,辉山方面在6个月的期间内可以向中建投天津出售若干物业、厂房及设备,总现金代价最高为人民币3亿元,中建投则将这些资产回租给辉山方面。
“执着”推进奶牛售后回租
辉山乳业曾表示,公司使用主要资产管理其流动资金属于惯常做法,出售及回租有关资产虽属非常规,但因该公司主要资产为生物资产,故应更适当地加以考虑。除了以厂房设备做融资租赁获取现金流以外,记者注意到,辉山的“生物资产”奶牛亦曾作为资产进行融资租赁,即资本市场较为罕见的“活体租赁”。
2016年11月26日,辉山乳业旗下的辽宁辉山集团作为出售人及承租人,与盈华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盈华租赁)签订融资租赁协议,租期为五年,对价7.5亿元,租赁资产即为辽宁辉山集团的约4万余头奶牛。作为生物资产,辉山方面表示在租赁期限内,将根据融资租赁条款定期置换淘汰奶牛。
按照上述协议,由2017年开始,辽宁辉山集团须每年5月及11月,分十期每半年等额向盈华租赁偿付每期租赁本金人民币7500万元。当租赁期满或融资租赁协议提前终止时,辽宁辉山集团有权分别以人民币1元作为每份融资租赁协议下的留购价款,获得奶牛的所有权。
事实上,辉山对于“奶牛融资租赁”的想法最早可追溯至2016年4月。
2016年4月29日,辽宁辉山集团与广东粤信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粤信)签订融资租赁协议,租期5年,对价为10亿元,租赁资产则是5万余头奶牛。不过,该协议在当年11月宣告未生效,同时奶牛的购买人和出租人也换成了盈华租赁,奶牛数目减少了约1万头,对价也相应下调。
一位曾从事融资租赁多年的律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整个融资租赁行业中,“活体租赁”相对罕见。一般而言,融资租赁公司多以厂房、设备、大型资产等进行收购回租。一些对重资产几无影响的的气候、天灾、疫病,以及乳制品行业可能产生的其他隐患,对于奶牛租赁而言却是很难避免的风险因素,因此,相比之下奶牛等活体租赁的风险可能会更高。
不过,上述律师亦表示,融资租赁公司现在也在开拓新模式,不完全靠重资产来进行融资租赁,“活体租赁”也就应运而生了。
财务分析
自产还是外购?苜蓿草成本成辉山乳业焦点
每经实习记者吴治邦每经记者赵笛每经编辑张海妮
在浑水的做空报告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控为,辉山乳业至少于2013/2014财年(2013年4月1日~2014年3月31日)开始通过虚报苜蓿自给自足、夸大其毛利润及利润报告。不过,辉山乳业在公告里澄清称,集团过去3个财年内每年向外部供应商只采购约1万吨苜蓿草,仅占很小的一部分,过去3个财年从未从做空报告里提到的安德森公司采购苜蓿草。
那么,苜蓿草是否外购,会对公司的利润产生多大的影响?公司在2015/2016财年为何又用燕麦草来部分代替苜蓿草?
双方激辩苜蓿自产还是外购
浑水的做空报告显示,公司在IPO招股说明书中宣称苜蓿草的生产成本约为70美元/吨,而进口苜蓿草则约为400美元/吨。因此,辉山乳业在物流成本和质量方面有优势,公司方面预计能够在缩短供应链方面节省0.83亿~1.1亿元。
从行业来看,多数同行业公司都没有与辉山乳业一样宣称“大规模种植苜蓿”,因此辉山乳业的毛利率大大高于同行。公告显示,公司每年只向外部供应商采购约1万吨苜蓿草,主要是补充公司种植场每年收割期饲料供应,占比很小。
不过,安德森中国代理商向浑水的证言显示,辉山乳业成为其客户已经有3年,2013/2014财年采购约7万吨苜蓿,2014/2015财年下降至3~4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辉山乳业的苜蓿生产成本2013~2015年已经出现了悄然上涨,从70美元/吨涨至107美元/吨。
浑水逼出苜蓿草替代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一度成为辉山乳业业绩增长催化剂,也多次被公司认为业绩支撑的苜蓿草,其产量已经连续3个财年下跌,从14万吨跌至8.5万吨。
而正是在浑水的做空报告的追问下,公司回应了另外一细节:公司在2015/2016财年生产燕麦草7.9万吨,作为苜蓿草的替代品。那么,燕麦草和苜蓿草又有何区别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搜索读秀学术资源库发现,相比较,燕麦草对环境的要求低于苜蓿草。资料显示,燕麦草适应气候条件与鸡脚草相同,喜温暖湿润、能耐夏季炎热,耐寒耐旱能力都较强,耐旱性虽然不如雀麦和冰草,但强于其他牧草,对土壤的要求也不是特别严格。而苜蓿草虽然适应性较广,但是不适宜种植在低洼及易积水的地方,对土地要求精细,需要做到精耕细肥,上松下实。
记者注意到,浑水的做空报告中曾指出:公司苜蓿养殖场多位于辽宁省昌图县,在2014年1月份的土地租赁纠纷中,法院判决提到所承包的地段十年九涝,辽河涨水就绝收,辉山乳业为此遭受了多次损失。
对此,辉山乳业媒体方面负责人赵鑫告诉记者:“没有听说过这些细节的东西。”
行业调查
全产业链成做空狙击点辉山乳业能否熬到行业机遇期
每经记者叶晓丹每经编辑赵桥
据辉山乳业介绍,经过多年布局,公司逐步形成以牧草种植、精饲料加工、良种奶牛饲养繁育、全品类乳制品加工、乳品研发和质量管控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与行业内的其他乳企相比,辉山乳业拥有全产业链优势,更便于成本控制和管理,不过有乳品行业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全产业链模式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重”的模式,辉山乳业的全产业链覆盖了上游的奶牛养殖业务和下游市场,但其上游产奶量、牧草供应此前却为做空机构所诟病。
做空机构瞄上全产业链
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知名乳企,辉山乳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先后在辽宁沈阳、锦州、阜新、抚顺、铁岭等地投资建设了良种奶牛繁育及乳品加工产业集群项目。
就乳品行业而言,目前市值比较靠前的乳企主要有伊利股份(600887,SH)、蒙牛乳业(02319,HK)、光明乳业(600597,SH)等。根据东方财富的数据,截至3月24日,伊利总市值为1164亿元人民币,蒙牛乳业总市值为599亿港元,光明乳业总市值为161亿元人民币。
另外一家与辉山乳业同样走全产业链模式的现代牧业(01117,HK),截至3月24日的总市值为115亿港元。如果300亿港元的市值尚未蒸发,辉山股份的总市值也可以算得上名列前茅了,仅次于乳品巨头伊利和蒙牛。
从主营业务不难看出,辉山乳业的产业链覆盖了上游养殖和下游市场,其中上游的奶牛养殖业务包括了近20万头的牛群规模,37.85万吨的产奶量、饲草饲料种植和精饲料加工。
乳业资深分析师宋亮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全产业链模式是辉山乳业的优势,它能做到比较低的养殖成本。辉山乳业原本是沈阳的乳制品厂,刚开始做下游的乳产品,后期开始重点投资上游。从经营模式上看,辉山和蒙牛、伊利的模式不同,蒙牛和伊利主要聚焦于下游,奶源大部分来自第三方奶源购买。
针对目前辉山面临的资金链紧张局面,有行业内人士认为,辉山乳业的全产业链模式需要大量资金支撑这个体系,维持运转,除了网传的房地产因素外,这也很可能是造成辉山如今资金链紧张的原因之一。
根据辉山乳业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半年度财报数据,公司营业收入为25.16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所得净额为30.61亿元。新增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所得款项从2015年度同期的40.68亿元增加到了78.31亿元。
业内称辉山存行业利好预期
辉山乳业上述财报中的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奶牛养殖业务的营业收入为14.81亿元,而奶牛养殖业务绝大部分销售收入来自于原料奶的销售,其中原料奶内部销售达10.90亿元。
辉山乳业方面表示,原料奶内部销售量的增长主要是由于自有液态奶及奶粉业务的强劲增长。
据了解,辉山乳业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半年度液态奶业务的销售收入约为17.40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29.1%。奶粉业务的收入为3.86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了35.8%。
针对液态奶市场,辉山乳业此前表示,受进口液态奶产品、电商、跨境购等方面的影响,液态奶市场竞争激烈,但由于进口液态奶问题频出,国内监管机构针对进口巴氏奶的监管日趋严格,抬高了进入门槛,对于国内区位优势的国内巴氏奶企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据了解,目前国内奶企蒙牛、现代牧业等都布局巴氏奶市场,而辉山乳业此前也希望借巴氏奶打开华东市场。
在奶粉业务上,根据辉山乳业前述财报数据,奶粉业务的销售额为3.86亿元,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占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销售额达到1.93亿元。
宋亮对此表示:“如果辉山乳业这次能跨过这个坎,受益于奶粉新政、全面二孩等政策因素影响,也有望迎来行业利好期。”
国海证券此前发布的研报认为,受奶粉新政影响,大量中小品牌和贴牌奶粉将淡出市场,注册制也会提高“洋奶粉”准入门槛,2017年年底前市场上2000多个品牌中近70%将退出市场,行业竞争环境有望趋缓,奶粉价格上涨速度也有望有所提高。另外,受益于全面二孩政策红利,未来几年新生婴儿人数有望迎来一个小高潮,国产奶粉发展有望迎来新机遇。
做空机构
每经记者黄修眉蔡鼎每经编辑赵桥
上周五(3月24日)发生在港股上市公司辉山乳业(06863,HK)身上的一幕成为市场最火爆的话题之一:半小时内,公司股价从2.91港元暴跌至0.25港元,300多亿港元市值瞬间灰飞烟灭。
而在辉山乳业暴跌背后,一家沉寂多时、名为浑水(MuddyWatersResearch)的美国做空机构被推至台前:去年末,浑水发布了一篇针对辉山乳业的报告。在这份长达47页的报告中,该机构指出,辉山乳业至少从2014年开始,便发布虚假的财务报告,并称公司估值实际接近零。
●年均发布3家公司做空报告
从去年12月16日浑水报告首次发布,到标的公司辉山乳业股价出现暴跌,前后间隔3个多月。辉山乳业股价暴跌当日,浑水创始人CarsonBlock在接受彭博社电视采访时坦言,“我从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首次发布报告后,这只股票始终走势平稳。但(今天)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就急转直下,这样的事我也是第一次遇到。”
当年CarsonBlock进入这行,也是机缘巧合。他在帮父亲做东方纸业的尽职调查时,偶然发现了其中的问题。2010年,Block创立了浑水公司,并在同年6月28日发布了第一篇研究报告,称东方纸业虚增收入并挪用资金。当年,浑水公司可谓是与东方纸业展开了一场“大战”,除了首份报告外,算上后期再次验证以及回应投资者质疑,先后就发布了八次信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浑水公司官网看到,创立至今,浑水公司总共做空了23家公司,还会针对部分公司多次更新后续信息。以这一频率粗略估算,浑水每年平均发布约3家公司的研究报告。
浑水公司最新发布的一条信息,是针对美国圣犹达医疗公司。2016年8月25日,浑水发布了首份针对圣犹达医疗公司的做空报告,当月29日再次通过发布报告确认该医疗公司的设备存在网络安全隐患,2017年1月9日,也就是网站最新一条消息,是圣犹达公司承认浑水质疑的新闻。
●“当年东方纸业的尽调是这样做的”
浑水的做空报告令一些公司不寒而栗,但更多人想知道的是,在这些报告背后浑水究竟做了多少工作?
报告发布前5个月,即2010年1月,浑水创始人CarsonBlock一行人冒着刺骨寒风,来到了东方纸业公司所在的中国河北省。Block此行,是为了考察当时在美上市的东方纸业和其重新翻修过的工厂。当时,东方纸业称,翻修过后的工厂将大幅增加公司高质量纸板的产量,以及其他纸类产品的生产线。当时与Block一同前往东方纸业办公地的,还有一位供应链管理与质量控制方面的专家。
前往东方纸业的前一夜,Block和同行的专家仔细研究了东方纸业递交给SEC的招股书,两人发现,东方纸业在招股书上声称的存货周转率是其同业竞争对手的两倍还多。此外,东方纸业还有令人难以置信的高产量数据,公司的顶级客户和一连串的供应商都引起了Block的疑心——其中至少有一家供应商是由东方纸业的高管控制。
当两人离东方纸业工厂越来越近时,他们注意到道路两边的人行道根本无法运送东方纸业所声称的出货量。
进入东方纸业的工厂后,Block发现工厂内员工寥寥无几,并且还有一堆高达20英尺、非常潮湿且已被用过的废纸堆积在工厂外。但东方纸业当时在递交给SEC的招股书中写的是,这一堆废纸是公司非常昂贵的原材料,价值高达470万美元。
在东方纸业工厂内,造纸机看上去非常过时,在那些放满待铺纸张的桌面上,还时不时有水滴下。由于蒸汽的原因,工厂内的空气非常稀薄——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怎么可能造出高质量的纸张?
随后东方纸业某负责人带两人参观了工厂和车间。但当被问到公司的出货量和度量方法等问题时,该负责人一问三不知,就连最基本的问题都答不上来。
在最终被浑水发布出来的长达30页做空报告中,两人提到了包括东方纸业夸大收入及虚报营业额等细节,还附了约15张东方纸业工厂内的照片等资料。
●也曾遭遇“滑铁卢”
目前浑水主攻三类研究报告:商业舞弊、会计造假和基础性问题。商业舞弊报告集中反映目标公司严重夸大营收的问题。会计造假报告涵盖了通过欺诈手段提高利润的企业业务。基础性问题报告讨论因企业不透明导致市场尚未察觉到的根本问题。
此次做空辉山乳业让浑水再次成为市场的焦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浑水自2010年发布第一份做空报告以来,涉及的公司遍布全球,甚至有上市公司因浑水发布的做空报告最终退市。
2010年11月10日,浑水突然向在美国上市的大连绿诺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诺)发难。在一份长达30页的研究报告中,浑水公司列举系列证据,直指绿诺欺诈。同年12月3日,纳斯达克向绿诺发出退市通知,批评其未能回应市场质疑。同月9日,绿诺摘牌,转至粉单市场。浑水也因绿诺一战成名。
不过,浑水也并非“百发百中”。展讯通信就是公司遭遇的一次“滑铁卢”。2011年6月28日,浑水公司在其网站发布了一封致展讯通信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力游的公开信,对公司的部分财务数据提出了质疑。消息曝出后,展讯通信股价在当日中午12时左右暴跌34%。
展讯通信高层当时回应称,浑水的指控没有任何依据,并表示得到了审计机构普华永道的“力挺”。随后展讯通信股价稳步反弹。此后,公司针对浑水提出的15点质疑各个击破,有力的回击带动公司股价回升。CarsonBlock后来也承认,此前提出财务造假可能是误读了展讯通信财报。
目前关于浑水的最新消息是,CarsonBlock宣称,最快在未来几周内,就会发布对另一家港股公司的做空报告。
浑水公司方面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不能提供关于这次做空的更多线索,但做空报告一旦发布,会立刻通知你们。”
延伸阅读
起底那些令人“闻风丧胆”的做空机构
上周五(3月24日),因做空港股上市公司辉山乳业(06863,HK)的浑水(MuddyWatersResearch)成为市场焦点。
事实上,在全球市场上活跃的做空机构并非只有浑水一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与浑水齐名的香橼(CitronResearch),自成立以来总计发布了超150份做空报告。此外,格劳克斯研究(GlaucusResearch)也在做空界颇有分量,其名字取自大西洋海神海蛞蝓(蓝龙),公司声称要成为金融市场的一只蓝龙,帮助投资者畅游投资领域。
而每一次他们的做空报告出现,往往伴随着标的公司股价的暴跌,巨额财富瞬间蒸发。这些做空机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记者研究香橼和格劳克斯研究揭示做空机构的不为人知的一面。
做空机构也有安全担忧
相较于2010年才成立的浑水,香橼可谓历史悠久,早在2001年8月就发布了第一篇报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香橼官方网站发现,当年8月8日,香橼的第一个狙击目标是一家名为iJoin的网络服务公司。香橼称这家公司涉及欺诈募集资金。
彭博社曾这样评价香橼的做空报告,“读(它)的报告,可要比华尔街主流股票分析师的任何建议有趣多了。”
以最新的报告为例,香橼在今年3月9日发布了关于飞机配件制造商Transdigm(TDG)的报告。从报告发布到上周五(3月24日)美股收盘,TDG股价累计跌幅13.07%。
据了解,香橼的运作模式是长期跟踪记录,并努力识别存在潜在欺诈商业模式的上市公司。香橼的目标始终是向公共投资者提供最真实的信息,帮助他们在投资市场上识别风险。香橼的团队由AndrewLeft带领,Left是一名有着17年交易经验的私人投资者,Left的名字也被《福布斯》《财富》《华尔街日报》以及CNBC等众多财经媒体引用。
香橼此次行动让Valeant股价暴跌,更让阿克曼瞬间损失了20亿美元。这也让AndrewLeft的母亲异常担忧他的人身安全,甚至还向媒体称,“希望儿子能尽力待在家里,害怕阿克曼找他寻仇。”
尽管这场狙击战最后并没有出现任何人身攻击,却让人一窥做空机构背后的安全担忧。
“蓝龙”低调进军澳洲市场
另外一家著名做空机构则是格劳克斯研究(GlaucusResearch)。格劳克斯的名字来自于GlaucusAtlanticus,意为蓝龙。格劳克斯在其官网首页中写道,在英文中Glaucus是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是一种类似于水母、体型小而强大的海洋生物,周身通体呈蓝色,因此被形象地称为“蓝龙”。在希腊神话中,蓝龙是拯救受伤水手、渔民的海神。格劳克斯研究机构称,要向蓝龙学习,做一只金融海洋里的蓝龙,协助投资者畅游投资领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相对浑水和香橼,格劳克斯略显低调。美国媒体称,公司的创始人MattWiechert是个异常神秘的人,几乎未见其接受专访。有媒体报道指出甚至MattWiechert的名片上都没有工作室地址。Wiechert也拒绝透露团队成员及人数,仅指团队涉猎资本市场、会计、法律及调查报道等经验,他自己则有资本市场及投资银行背景。公司研究总监SorenAandahl是创始人Wiechert的大学同学,加入格劳克斯前,从事公司并购。
在格劳克斯的做空历史中,著名的战役要数港股公司德普科技(03823,HK)那场。2016年7月28日,格劳克斯发布做空报告,指责德普科技存在欺诈行为,同时将德普科技的目标价调为零元。
2016年7月28日,德普科技股价以每股2.32港元开盘,开盘后股价走势平稳,但到了上午11点20分左右,股价开始下跌,到下午3点股价下跌了20%左右。随后德普科技股价便开始了断崖式下跌,在下午3点5分,股价已下跌了90%,全天下跌了86%。股价跌幅堪比此次浑水做空辉山乳业。
[责任编辑:兰丽娜PF020]
责任编辑:兰丽娜PF020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今年以来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