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3年12月,市场新房供应略显乏力,成交小幅“翘尾”:重点30城供应环比微降5%,成交环比上升10%。绝对量规模尚不及上一轮脉冲型复苏的高点10月,同比下降21%,全年累计同比转负,延续筑底行情。
企业层面,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4512.9亿元,环比增长15.7%,增幅低于往年同期;同比降低34.6%,同比降幅保持在年内高位。累计业绩同比降低16.5%,累计业绩降幅继续扩大。具体来看,近七成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同比降低,百强房企格局分化持续、央国企销售表现显著好于混合所有制房企和民营房企。
1
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同比降低16.5%
2023年12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4512.9亿元,环比增长15.7%,增幅低于往年同期;同比降低34.6%,同比降幅保持在年内高位。累计业绩来看,百强房企1-12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54049.5亿元,同比降低16.5%,累计业绩降幅继续扩大。整体来看,2023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继续承压,整体仍处在低位调整期。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市场基本处于低位运行,预期支撑不足、企业推盘积极性降低。虽然年底各大房企加大供货量和营销力度,但楼市复苏动能不足、销售端也未有明显起色。
2
百强房企格局分化,千亿房企16家
2023年,百强房企销售门槛值继续下移,且各梯队门槛均降到近年最低。从不同梯队房企销售门槛值的变化来看,TOP10房企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韧性,销售操盘金额门槛为1613.7亿元,同比降低3.5%;TOP20和TOP30梯队房企格局变动加剧,门槛分别同比降低25.4%和25.2%至599亿元和379.4亿元。TOP50门槛降低20.9%至234.8亿元,TOP100门槛降低4.9%至110.4亿元。此外,2023年仅16家规模房企全口径规模超过千亿,千亿房企数量进一步减少。
3近七成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同比降低企业格局分化持续
2023年以来,在行业深度调整之下、百强房企格局分化持续,央国企销售表现显著好于混合所有制房企和民营房企。具体来看,2023年百强累计业绩同比降低的企业数量占比近七成,其中有31家同比降幅高于30%,民营房企占27家。值得注意的是,市场调整之下,部分房企展现出较强韧性和修复能力,积极把握市场窗口机会,推进销售去化,如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建发房产、华发股份、越秀地产、保利置业、大华集团等销售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联发集团、国贸地产、象屿地产等多家地方国企的增幅均在20%以上。
4销售低迷态势短期难以扭转修复行业预期是关键
当前行业仍处在风险出清期,虽然近期政策面不断优化、释放利好,监管层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提振市场信心。但购买者信心和行业预期的修复尚需时日,预计销售低迷态势短期内难以扭转,企业销售去化及回款还将持续承压。
进入2024年,经营环境仍充满不确定性,房企需采取积极对策,适应新变化、促进销售去化,保证流动性安全。一方面,要积极抓住融资机会、拓展融资渠道,保持现金流稳定,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增强品牌信心。另一方面,积极把握市场窗口机会,挖掘不同城市、不同需求的结构性机会,做好营销推广、提升货值变现能力。
特别对于出险房企来说,债务展期、重组以及保交楼仍是重中之重,填补资金缺口直接关系到企业存续,积极营销去库存、加快现金回笼是当务之急。同时也要积极寻求政府或金融机构支持纾困落地,通过内外合力推动企业恢复。总体来说,房地产市场仍是机会与挑战并存,目前挑战是摆在房企面前的“第一问题”,只有熬过去才能“柳暗花明”。
5
12月供应微降、成交小幅“翘尾”2024年1月预期季节性回落
12月新房供应略显乏力,成交小幅“翘尾”:重点30城供应环比微降5%,成交环比上升10%,绝对量规模尚不及上一轮脉冲型复苏的高点10月,同比下降21%,全年累计同比转负,延续筑底行情。
分能级来看,一线城市年末集中放量,12月成交环比上升21%,同比下降10%,全年累计同比微降2%。仅广州一城12月保持同环比齐增,全年累计同比维持正增,延续弱复苏走势。深圳11月末发布宽松新政,政策效果递减,12月成交环比小幅微增,同比持降,2023年成交基本与去年持平。北京、上海月中有降首付、降利率、调整普宅标准等利好新政出台,短期内对市场提振效果显著,据CRIC监测,北京新政落地后至今,新房成交套数较12月前14日增幅走阔,上海不少项目整体日均来访较前期有50%以上的增长。但是纵观全年,京沪累计同比分别下降3%和10%,规模高位微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