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春节逛售楼处,一二线城市的售楼处门可罗雀,一月份地产商的销售也大幅腰斩,但是在一些小县城,好项目开盘,依然能吸引半个县城的人,“再不买就再买不起”的担心成了共同的焦虑。
在一个四线城市,猫哥打了一辆出租车,在猫哥刚说出“北京”后,就挡不住她的吐槽欲:“你说这里,没有大城市命,却有大城市病,就前两天市郊开盘,就已经过万了,你说怎么能这么夸张呢?可是这收入就跟不上,谁能买得起啊!这不,头胎是个丫头,婆婆催生二胎,我直接就呛了,房子和孩子,你看着办吧!......”
房子和孩子,成了困扰几代人的问题。
01
不过显然潘石屹不这么认为。
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过来人总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当然,还有另外一些大佬们关心生育和房价。
就在潘石屹说出“房价渺小、生育强大”的前一天,梁建章又在督促开放政策促进生育了:“
猫哥注意到了一组数据,倒是能和梁建章的观点相互印证。
就在房价狂飙的这两年,成人用品市场在崛起,大量的成人用品品牌初创公司崛起并登陆资本市场,京东预计2020年中国的成人用品市场规模为90亿美元。而这个市场中60%的成交量,依然是作为“计生用品”的避孕套。
而1500万年薪的恒大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也很关心生育问题,“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就是他的方法论。
任泽平认为“中国人不生”主要是因为机会成本、教育成本和房价,这三大因素抑制了生育。
房价快速上涨,居民杠杆率同时升高,债务压力增大,房贷收入比从2004年的17%增加到了2017年的44%,债务收入比从29%上升至80%,这样的压力下,逃避生育就在所难免了。
02
高房价的压力,又岂止是“避孕药”那么简单,“拼死拼活不如买套房子”的怪圈一直围绕在各个方面。
不少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最快的办法,就是卖几套房子。
大佬们也都对房价都是深恶痛绝。
“14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匹兹堡,有钢铁。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有汽车。现在,世界的中心在哪里?不知道,会分散化,会去低成本的地方。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房子都成为了一种刚需,谁都绕不过、逃不掉。
03
高房价是怎么来的?
唐朝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的一个高峰,当然唐朝长安城的房价也登上了一个高峰,买不起房的也大有人在。唐朝有一本《幽闲鼓吹》的书,记载了“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典故:
初出茅庐的白居易想留在长安,刚到京城就去拜谒名士顾况,看到了白居易的名字,就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思是长安的米贵啊,想要买房住下来就更不容易。看了白居易的诗文,首篇就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诗,然后顾况的口径就变了,“道得个语,居即易矣”,能写的这样的诗,住下来不成问题。
虽然被顾况抬举,但是白居易依然是“居大不易”。
29岁中进士,做过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一个月工资也有一万多文钱,算是不错的工资了,但是在长安做官期间住的地方也是靠租,还是跟人合租,合租的人是谁呢?元稹,也是个神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他写的。
彼时的京官,在诗里面哭穷的,大约都是因为没能在京城买房。
现在香港人多吧,人口密度还不到7000人。南宋淳祐年间,临安府市区内的人口密度约为2.1万,与北京的东城区的人口密度相当,而到了咸淳年间,达到了3.5万,比北京西城区还多了半个东城区。
那么房价呢?
在汴京,一套最普通民宅,可以叫价1300贯,有人测算差不多值现在的50万,豪宅就要上万贯,“家财万贯”,这个成语多直截了当!到了北宋末期,豪宅动辄都是数十万贯,抵现在的四五千万。
欧阳修、苏辙这样的才子能臣,根本就买不起汴梁的房子。
还在考虑凑首付还贷款的你,是不是有点小确幸?
说了这么多,很多人要问,你到底要说什么?
悲观的看,高房价现在全民吐槽,压的很多人喘不过气来。
乐观地看,你也正在享受着商品经济或者说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红利,同时承受发展带来的副作用。没有战乱动荡之苦,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也不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