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预测应验?央行一锤定音房地产,2024年楼市或将有大变化
根据官方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3%,新房开工面积下降23.6%,房地产到位资金下降13.8%,国房景气指数降至93.4,二手房价已连续20个月下跌。
当然,这仅仅是统计部门的数据,说的是全国平均数据,其实,我们自身的感受应更强烈一些。就拿房价来说,如果说2022年一个小区房价跌幅还说的过去,那么,2023年则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下滑,原来2万一平米的小区跌个二三千,感觉市场回暖还能较容易涨回去,那么,2023年直接给你干到1万以下一平米了,根本看不到回到高点的希望。所以,你说这不是马云说的"高位解体"是什么?从2021年下半年历史最高点开始酝酿下跌,2023年感觉就是一天一个价,小区每成交一套,基本都是一个小区从高点下来的新低。
所以,马云以什么依据来判断楼市的我们不知道,但结果却是八九不离十。而且就目前看来,无论是开发商端,还是购房者端,都有进一步消沉的趋势,房企债务违约仍在持续,而购房者由于工作和收入影响,断供的法拍房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就拿江苏的三个主要城市来说,苏州、无锡、南京法拍数量达到了8.5万、5.8万、5.5万套,其中苏州的法拍房套数同比增加了30%,南京今年5月份挂牌法拍房才1万多套,半年后现在猛增到5.5万套,说明有越来越多的人熬不下去了。现在大家关心的是,以目前的趋势,接下来的楼市何去何从?
国家一锤定音楼市
虽然感觉字样比较熟悉,但相比历年对房地产的表述,却是有着明显的不同,起码有这几点:
1.从2016年到去年,每年都会提到"房住不炒",今年不再提及了。我们不能说允许一些投资者进入市场,但起码不再强调了,有人说,也可能是现在根本就没有炒房客了,没有提及的必要,至于是哪一种情况,看看后续具体措施就知道。
2.相比历年对房地产工作的定调,今年是着墨最多的一次,显示出国家对现阶段房地产工作的重视,这是今年7月份国家对房地产定调"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转变"后的再次强调,正常情况下,明年对房地产还会有更多跟进措施出来,力求解决房地产的困局。
3.就本身内容而言,把化解房地产风险摆在了首要位置。这个逻辑是必须的,都知道,现在房地产最大的风险就是房企债务暴雷,是拖累楼市企稳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遏制住房企债务暴雷,才能谈其他。给房企大面积注入"资金"是期待房企有造血功能,而三大工程的作用就不多说了,用一句话总结是,让商品房回归商品属性、供应保障房确保人人有房住、城中村改造去楼市库存、建基础设施辅以住宅小区更大的价值和创造更多的GDP。
明年应该是房地产新模式落地生根的关键一年,最终的目标就两个,促进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先止住下滑),同时让房地产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今年之后的房地产或将有大变化
1.对房企的"救治"将进入实质阶段,一级市场或有变化。数据显示,近1个月来,几大国有行以及城商行对民营房企融资投放300多亿,近两周也有140亿,这是近两年不曾见到过的情况。对此,住建部董建国副部长12月13日表示,要支持暂时资金短缺的房企解决资金需求问题,意味着2024年白名单房企将获得资金注入,有了这些钱,土拍市场将率先企稳回暖,其实,从年底的杭州、成都土拍看,多个区域地王的出现,此前一直低迷的南京土拍市场也有溢价热点转移的情况,表明土地市场有预热的迹象。
2.多方助力市场企稳或开始显现作用。在国家定调明年的房地产新模式中,城中村改造将为楼市注入新的购买力,根据机构的测算,每年的规模大概在3000多亿左右,虽然相比一年10万亿的销售规模不算什么,但起码也是一笔增量。而且根据央媒中国经济时报12月13日信息,预计2024年房地产政策优化将持续进行,包括减缓土地供应、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降税费和发补贴、一线城市继续放开限购等等,多方促进房地产市场实质企稳回暖。
3.一二手房市场联动。房地产市场遇冷,直接的表现是供大于求,楼市库存过多,成交不活跃。新房市场方面,目前积累了6.4亿平方库存,二手房市场方面,则是各城天量的挂牌量,但客户寥寥。仅靠市场自身恢复显然是不够的,目前已经探索出的方案是"以旧换新"+收储库存作为保障房。现在已有浙江、山东、江苏等多个城市以政府背书的形式推进,从报道的信息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客户咨询量有明显上升,而收购新房库存作为保障房,一来可以解决无房人的居住问题,落地三大工程建设,同时对去化楼市库存起到直接作用。通过一二手市场联动合力,共同促进市场交易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