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本报记者走访发现人脸识别系统成部分售楼部标配律师:已侵权,买房人可要求售楼部删除相应人脸数据信息
现状
80%以上售楼部
有人脸识别系统
走访
在网上搜索“戴头盔看房”“戴墨镜看房”等关键词句,会发现不少网友都有类似的经历,媒体报道也不在少数。可见确实有开发商把人脸识别系统用于判客,以此识别购房者的类型。
房产中介张先生介绍,大多数顾客走进售楼部的那一刻,面部信息就已经被记录、上传至开发商的系统当中。80%以上的售楼部都有这个系统,但除了内部人员,基本上没多少人知道,这么做,是为了区别自访客户和渠道拜访客户。
据了解,自访客户是指主动去售楼部看房的客户;渠道拜访客户是指由置业顾问或中介带到售楼部的客户,这样的客户如果成交,开发商就要付给置业顾问或中介分销佣金。曾经做过售楼部置业顾问的王女士介绍,凡是渠道拜访客户,开发商都会进行人脸比对,如果发现其之前主动到访过,就认为销售人员带看无效,不需要付佣金,由此节省一笔成本。
有的客户可能会自己先到售楼部看房、问价格,这时售楼部工作人员就会接待并进行客户信息登记,如果客户之后再找中介咨询,并由中介带到售楼部,有人脸识别就避免了客户算谁的这个问题。
置业顾问:客户信息一般都有保护期
记者先后到盘龙区、官渡区部分售楼部,发现售楼大厅、洽谈区等地共分布着10多个摄像头,基本无死角。样板间则因项目不同,有一部分安装了摄像头。
“基本上每个项目都有,只是项目之间判客方式略有不同而已。”昆明一售楼部置业顾问告诉记者,不少到售楼部看房的人都会被问这样一句话:是第一次过来么?“其实这和人脸识别系统一样,也是在判断客户性质。”该置业顾问继续说道。他表示,售楼部的置业顾问和中介的佣金不一样,房子价格相差不大,但一般情况下中介的佣金高一些,因此中介愿意把自己的部分佣金返给客户,称是购房优惠,以增加客户购房意愿。但如果一味让中介分流,房企虽然能增加成交量,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也有置业顾问表示,大街上都是摄像头,市民的信息也会被记录保存,售楼部也是公共场合,有摄像头并不奇怪。
市民:第一次听说感觉信息已被泄露
“听不少人说今年房价稳定,我就去看了几次,发现中介卖得更便宜。但是中介听说我们自己去看过房,就不愿理会我,还直接告知我,他们的人脸识别系统已经识别到我,我已经不能再享受其他折扣了。”市民袁女士说:“知道这件事后,都不敢去售楼部了。”
有市民开始担心自己会被误导,怕售楼部为了销量而单独给中介分销佣金,中介也可能会给购房者介绍提成高的楼盘,现在再加上人脸识别,不知道该自己去还是找中介带去看房。
还有市民担心个人信息会被泄露。程女士说,人脸识别应用的场景太多了,但相应法律尚不完善。现在售楼部还用人脸识别系统私自收集客户信息,万一信息泄露出去,普通人都不知道怎样维权。
律师说法
售楼部私自采集客户信息已侵权
买房人可要求其删除
8月,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投诉称,天津某地产售楼部擅自采集了他的人脸信息。据报道,他通过中介购买了一套房屋。但在8月4日,他被售楼处告知,售楼处的人脸识别系统曾经识别到与他相似的人独自看房,因此他属于自然到访客户,不属于中介渠道客户,不能享受渠道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