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富:从信贷市场看当前的经济及政策应对银行频道

2022年,我国经济运行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当前这三重压力更加突出。

经济增长需求收缩。4月和5月,我国经济增长需求收缩较快,需求端与生产端的大量指标出现负增长,其中,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3月减少3.5%,4月则大幅扩大至同比减少11.1%。4月,我国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也出现下降,同比下降2.9%,发电量同比下降4.3%。固定资产投资更是从1~2月的单月同比增长12.2%下降到4月的单月同比增长6.8%。按美元计价,我国4月出口下降到3.9%,5月超预期反弹至16.9%,但与前期因疫情防控等原因导致出口积压的订单生产有关,将4月和5月平均,仅为同比增长10.4%,低于1~5月的累计同比增长13.5%。

物流、产业链及供应链、粮食和能源安全受到挑战。整车货运流量指数4月同比为-20%,环比为-33%。产业链及供应链既受国际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了国内疫情防控带来的短期制约。在俄乌冲突的影响下,国际粮食和能源安全受到了一定威胁,引发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对我国能源和粮食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稳价保供的压力更为突出。

市场预期较弱问题更加明显。PMI指数,特别是新订单指数处于较大萎缩区间,4月的PMI总指数为47.4%,“PMI—新订单”指数仅为42.6%,小企业PMI为45.6%。

结构性矛盾处于暴露的关键临界点

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微观主体、房地产和地方资金压力等方面。

微观主体处于倒闭的关键临界点,失业预期和压力巨大。新注册的主体增速下降,注销主体的数量大幅增加,考虑到当前的信贷和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有动力多注册小公司。这种情况反映出,现存市场主体的数量可能已经显著下降。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挣扎在破产边缘,已在现实地考虑退出市场或进行国际转移等。就业状况也有所恶化,尤其是青年失业率较高,达到18.2%。7月是大学生毕业季,当前的青年失业问题可能还没有到最严重的时候。

房地产行业尚未度过危险期。房地产行业的各项指标仍处于大幅负增长区间,尤其是考虑到4月时,2021年的高基数效应已逐步消失,当前数据已能较准确地反映市场运行状态。1~5月,房地产销售额为-31.5%,其中1~4月为-29.5%。4月百强房企数据为-58.4%,5月则为-59.4%。1~4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为-26.3%,土地购置面积为-46.5%,土地出让收入为-30%,土地成交金额为-53%。

地方政府资金困难。1~4月,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影响后的财政收入为-5.9%,加上土地收入大幅下降,存量债务(含隐性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巨大,地方政府资金困难,部分地区甚至大幅下调公职人员绩效工资。

总之,在现有政策下,我国很难实现全年5.5%左右的增长目标。为实现5.5%需要更大的政策刺激力度,甚至需要非常规的救助和救济政策。这可能催生过大的虚假需求,并给未来的经济发展埋下隐患,不利于发展的安全性。2022年,强调经济发展为中心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面对当前现实,可能更重要的是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社会稳定和发展安全。从政策工具上看,激活活力、转变预期是关键,运作得好,可以较低成本实现经济的平稳和增长。近期经济的首要目标宜是“稳住”,不滑出合理增长区间,避免引爆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

流动性淤积与资金空转(Carry交易)

私营部门已处于流动性陷阱边缘

当前,市场利率先于1年期LPR政策利率下降,这反映出市场需求不足是主因。2022年,政府债的加速发行使得社融保持较高增速,但剔除政府债务后的社会融资持续下行,从1月的9.41%下降到4月的8.97%,较快的下降速度反映出私营部门的需求下降较明显。新增贷款在4月同比少增8246亿元,1~4月共少增1546亿元,自2021年7月以来共少增5290亿元。但是,即使信贷同比少增,信贷中票据融资的比重还是在大幅上升,贴现利率处于低位。票据融资从2021年3月的7.88万亿元上升到2022年4月的11.17万亿元,国有银行的直贴年利率在5月25日仅为1.05%,而5月5日尚为1.75%。由此可见,需求萎缩(甚至消失)是制约当前信用扩张的主要方面。实际上,2021年底,企业的加权平均利率为4.57%,2022年3月下降至4.36%,但同期的“PPI-生产资料”分别为13.4%和10.7%,其中,“PPI-采掘业”分别为35%和38%,“PPI-原材料”分别为18.2%和16.7%,“PPI-加工工业”分别为8.2%和5.7%,上中游企业的实际贷款利率已是负数,需求端问题较明显。

住户和房地产去杠杆

表12016~2022年居民新增存贷款情况(万亿元)

地方财政困难加剧

2020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增加19046亿元,然而,受“两集中”等政策的影响,在2021年仅增加2909亿元。2022年房企拿地热度更是明显下降,预计全年下降约20%。历史上,2015年的土地出让收入下降23.6%,同比减少1万亿元左右,但当年政府债券余额多增3.36万亿元。还应考虑到,部分地方政府在早期直接或间接地以土地出让收入抵押融资,即土地出让收入已被部分“资本化”而提前透支。

土地出让收入的大幅下降会加大地方债务风险,隐性债务利息在事实上仍是地方政府的沉重负担。据保守估计,2021年地方隐性债务利息约为2.2万亿元,和当年2.4万亿元的城投债券净融资额相当。2022年以来,已有多家城投企业的美元债到期不能继续发行,只能转向国内发债。

关于2022年下半年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思考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财政政策是重要的需求管理工具。目前,从财政政策角度,主要有三类工具可用:挖潜优化、提高赤字率和发行特别国债。当前已充分挖掘了年初确定的财政盘子,下半年如还需发挥财政政策作用,可根据经济形势需要考虑以下可能的政策:提前发行明年的专项债、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政策性金融(包括结构性货币政策、PPP产业基金及基础设施REITs)。

在当前环境下,货币政策的刺激效果有限。在目前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受到一定制约的情况下,以及面临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和疫情叠加俄乌冲突的外生冲击下,仅靠货币政策很难对经济起到拉动作用。中国当下的货币政策既包括传统的数量和价格型工具,也包括结构性的数量价格工具。除此之外,一些宏观审慎工具、政策性银行、货币当局的窗口指导等也在不同层面发挥着作用。但总体来看,目前的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已经超出一般意义上传统货币政策框架所能有效应对的范畴。结构性工具是带有一定财政功能的货币政策工具,但总体的刺激效果有限。总之,此时的货币政策主要是向市场传递宽松信号,营造宽松的货币环境并配合其他主体发挥作用,尽可能地维护金融稳定。

基准利率还有一定的向下调整空间。当前10年期国债利率为2.7%左右,1年期利率是1.9%左右,接近历史低点,但还未达到2020年10年期利率的2.51%左右的最低值,还有下行空间。7天回购利率比2020年和2008年略低一些,至少可以达到2009年或2016年的水平。因此,从市场中性利率角度看,基准利率仍有空间向下调整。

在存贷款利率方面,易纲行长曾提到,2022年1~4月新发放贷款的平均利率是4.39%,处于历史最低点。但观察不同种类的贷款利率水平,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显著高于一般贷款利率水平。2019年12月,一般贷款利率是5.74%,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利率是5.62%,当时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低于一般贷款利率,反映出了银行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偏好。但从2020年3月开始,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利率稳定在5.6%左右,2022年3月时则降到5.49%。在此期间,一般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不断下降,从5.48%降到了2020年3月的4.98%,两者现已相差0.5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在常态下被银行认为是优良资产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现在的利率实际上已高于一般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这也意味着,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利率即使降到一般贷款加权利率的水平,也还是有一定的调整空间的。

总之,当前的货币政策以稳定流动性为主,总体是适度的,还没有到以货币政策为主的“无所不用其极”的状态。在多重的两难选择和制约的环境下,货币政策在选择上可能还不得不以结构性工具为主,适当使用价格工具,稳住流动性,在经济刺激方面起辅助作用。

THE END
1.2022年中国经济展望——差序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展望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就是:国内外经济的“差序格局”愈发凸显。相对中国经济,海外经济体在疫情防控上的“开放差”,在经济增长上的反向“增速差”,在货币政策上的“松紧差”,令中国“差中有序”地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面临新考验,也孕育新机遇。我们预计,在跨周期调节的顶层设计下,在体制机制改革红利的https://www.gelonghui.com/p/499469
2.2022年房地产市场最新政策连平认为,与2021年房地产投资先扬后抑相反,2022年房地产投资在前期将延续低迷态势,但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支持和自身需求回回暖的作用下,后半段房地产市场景气度有望逐步企稳回升,房屋新开工或于三季度触底反弹,全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小幅放缓至3.5%。 2022年,房地产政策明确“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突出“因城https://m.loupan.com/zhuozhou/news/202005/4900594
3.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0第29期(总期29期)在线培训课程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2年,贸易结构更加优化,贸易效益显著提升,贸易实力进一步增强,建立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政策、统计、绩效评价体系。 上述意见要求,加快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完善涉外经贸法律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55.html
4.2022房地产市场总结&2023展望(完整版)新房价格涨幅创近6年新低,环比连续多月下滑后年末翘尾。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重点60城市新房成交均价为18206元/㎡,同比上涨4.2%,涨幅较去年收窄0.9个百分点。新房成交同比连续6年收窄,价格上涨动力略显不足。上半年,在越来越多城市出台利好政策下,购房积极性提升,带动新房价格稳中有升https://m.zhuge.com/news/all/shuju-2146558.html
5.年度盘点2023年楼市十大关键词房产资讯2021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市场下行且持续底部运行,房企密集出险。2022年四季度以来,对于已经受困企业,政策方面坚持由优质房企、AMC等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地方政府等共同协商风险化解模式,推动加快资产处置。2023年11月,金融监管部门强调,继续配合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推动行业并购https://news.fang.com/open/49054981.html
6.重新站上4万/㎡,核心区二手房支棱起来了?成交单价回到4万/㎡,逐渐超过2022年下半年市场表现 根据某房产网站显示,润江城近期成交房源的确大多在4万/㎡以上,3月以来成交的4套房源中,有3套成交单价超过4万/㎡。 其中一套88.19㎡的三房房源,以379.5万成交,成交单价达43033元/㎡,是2023年以来正荣润江城成交单价最高纪录。 https://m.house365.com/nj/news/030142565.html
7.2023年房地产行业专题研究报告武汉是中西部经济第三城,新一轮武汉土地出让大于新房销售面积,房价增长速度放缓。1)2011 年以来,武汉住宅类用 地成交面积大于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仅 2015 年、2016 年、2022 年供求比略小于 1,总 体土地供应处于超供状态。2)2018 年后房价波动性大幅下降,2021 年下半年以来房价 增速明显放缓,当前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 13237 元/平。https://m.vzkoo.com/read/202303084ccac536fbcaf4963ac912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