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康一度以为,他就将拥有自己的“家”了。
这个27岁的年轻人,没攒下一线城市“一个卫生间”价格的积蓄,从新闻里看到黑龙江省鹤岗市的房子最低1万多元一套,第一次觉得,自己距离买房如此之近。
他要抓住这个机会。攒了半年钱,他在网上联系好二手房中介,要求只有两个:总价3万元左右,房本上写着自己的名字。
动身前一天,他彻夜未眠,乘火车转飞机再转火车,5000多公里,折腾了两天半,终于抵达鹤岗。
这套房子47平方米,一室一厅,7楼,没电梯,二手房,房龄10年,阳台的白色墙皮有些地方已经发黑,还出现了裂缝,这是他在当地看过的唯一一套房子。在屋子里转了几圈,许康直接拍板,买!
这是2019年11月,卖家在外地,他为此等了几天,等对方回来办理过户。
许康和他的房产证。受访人供图
“房子小点没事,有房本就有家了。”办完手续那天,他举着鲜红的房产证自拍。能在地级市有套房,哪怕跑5000多公里,他都觉得值了。
他自嘲,全部的行李只有一个包,拎着它,随时告别,随时出发。
“看到鹤岗房价便宜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自己将在这片土地上有房了。”他说。
订下前往鹤岗的票后,许康在百度贴吧“鹤岗吧”开了帖子,兴致勃勃地一路更新在鹤岗的见闻。付了订金后,他写了首打油诗:“3万买套房,有本心不慌。出门千里外,逍遥作仙人。”
有人问他为什么跑那么远买房,他回答得直白——“因为穷,钱不够”。他买不起拉萨的房,也买不起老家洪湖的房。
在他看来,鹤岗是个不错的城市:有蓝天白云,街道挺安静,除了太冷没什么不好。
他对鹤岗的物价也满意。一碗豆腐脑、几个煎蛋、一份肉饼,早餐点下他只花了7元,午餐也只用15元就解决了。
他想过在鹤岗找份工作。不过,在网上看到鹤岗的月薪只有3000元左右,他还是决定回拉萨打工,“偶尔来这里歇歇脚”。
小区边上是鹤岗最大的广场人民广场,紧挨着麓林山、三宝寺,距离鹤岗市博物馆走路也就10分钟。出门转悠时,他在附近广场上碰到一群人排着队打泉水,他想,自己入住后也要天天来,没事儿的时候,还可以爬爬山。
许康办理房产过户手续那几天,鹤岗下了一场雪,他站在自己的屋子里望着雪景出神,“感觉倍儿爽”。他扔掉了多数旧家具,只留下一个柜子、一张床,自己先凑合住下。那几天,睡在自己家里,他别提有多踏实了,“这房子真没白买”。
他还碰到光着膀子的邻居前来问寒问暖,觉得“真算有个家了”——这个地方,不怎么浮躁,也能过得安逸。
看到房产证上自己的名字,许康就觉得高兴。“家在哪里?其实就在心里,这下可有了归属。”
有网民向他请教经验,许康留下联系方式,干脆把前来问询的几波人拉了个群,他在这个快要满员的群里说:“人生不如意,就来鹤岗买套房,只要带上钱、户口本和身份证,别犹豫。”
交完全款,许康身上只剩几千元了。装修只能以后再说了。他琢磨着,再到鹤岗时,自己买油漆刷墙,回拉萨后要把装修的钱攒出来。
他还没热乎多久,新冠肺炎疫情就来了。火锅店的生意淡了下去,最开始一天只有几桌客人,西藏出现第一例输入性病例后,他所在的餐饮店被通知禁止营业。对他来说,停工就意味着失去收入。
许康的宿舍没有厨具,煮不了便宜的挂面,他出门买了一大包方便面,想“先把命吊着”。同事留下了一袋青稞面,没有酥油、牦牛肉,他直接用开水泡着吃。“有什么吃什么”的那段日子里,他瘦了10多斤。
一连憋在宿舍好些天,许康多数时候躺在床上发呆,也经常失眠。他每天都在坚持,希望挺到疫情结束。
今年2月底,一个了解他经历的人出手买了这套房子。他的预期售价是3万元,后来变成“2.5万元一定能卖掉”,最终成交价是2.2万元。“亏不亏都无所谓了,有人帮我就挺好。”他说。还没见面过户,他已把房本寄给了新买家。
这套房子,他只住过几天。他本以为,“有个房有了安稳后,走到哪就再也不慌了,一切都会慢慢变好的”。
卖房的事,许康没在他建的那个鹤岗买房群里提过。8个月过去,这个群也慢慢平静下来,没什么水花了。
直到现在,他还记得去鹤岗买房时的心情。那时候,他在凌晨3点多钟上了火车,准备睡一觉,等着抵达鹤岗,“美滋滋的”。
【新闻背景】据鹤岗市政府网站介绍,鹤岗的城镇化率相当高。鹤岗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常住人口99.5万,其中市区人口60.5万,城镇化率81.5%。鹤岗是一座缘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自1917年第一个煤矿开工,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开采历史。
(原标题为《一个年轻人决定去鹤岗抄底买3万的房子,几个月后他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