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笔记|为了学区,我在悉尼负重买了三套房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2014年5月,北京的最后一丝春寒,在雾霾的摧压之下被驱散。这个城市,如我过去九年所熟知的那样,又一次在本应明媚怡人的季节里,一秒入夏。

“房子我选好了,你看看怎么样。”男友把公寓的户型图发给我,还附上了几张效果图。

那是一栋五层高的小型公寓楼,红色的砖墙被绿树环绕。楼里只有一部电梯,可容纳大约26户;顶层是两套复式公寓,地下两层是车库和储物间——典型的澳式低密度住宅设计。

二层,面北,南半球最佳的采光朝向。两房两卫一书房一阳台,总面积90平米。澳洲公寓论套卖,不算平米价格,没有均摊面积;统一装修,标配基本厨具和家电;一个停车位,一个储物间。总价格57万澳元。

我下意识地用这个数字乘以五——澳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从2008年开始就稳步下降,但近300万人民币,对我这个毕业不久、月入九千的北漂来说,仍然是天文数字。

“我对悉尼的房价没概念,你觉得好就买吧。”在我的认知里,“北京房价”就像是一个参照物,可以去比拟任何高不可攀的东西。而在悉尼,像我男友这样的普通上班族,依靠工资收入,也有能力贷款买房。

回到三环边上15平米大的出租屋。隔壁同学的小音箱里,反复放着阿黛尔的新歌;不久,另一位邻居回来,踢了高跟鞋开始做夜宵。我躺在逼仄的单人床上,睁着眼睛发呆。“失眠症”从我读研二开始就挥之不去。

几天后,男友发来一封邮件,是澳洲的房屋买卖合同。密密麻麻的英文,只有那一排阿拉伯数字最为扎眼。末尾有男友的签名。

辞职、退租,捐衣服、卖书,处理社保、户口、档案、银行卡。紧锣密鼓地做好了出国前的一切准备,我在10月下旬抵达悉尼。

男友住在中国城边上的一栋高层公寓里,这也是我初达澳洲的落脚点。

“新房子还没好,我们先凑和住这儿吧。”他把屋子收拾得无比规整。

“比我在北京住的地儿好多了。”除了偶尔出没的澳洲小强,我对这个独立的小公寓很是满意。

“我约好了律师,明天你跟我一起去给新房合同补个签字。”还在国内的时候,男友就跟我解释过,因为人在海外,当时业主的名字只能写他一个;现在我来了悉尼,就可以把我的名字加上。

在悉尼买公寓楼花,需要先付房价的10%才能交换合同,等房屋交割的时候再交一个10%,就可以拿钥匙入住,剩下的80%去银行贷款。从悉尼大学毕业后,男友去伦敦挣了几年英镑,略有积蓄,便自己交了这笔首付;而我在北京那些年,勉强能养活自己,至于存款是一点都没有的。

“这笔钱不能让你一个人出。要不我问我爸妈借一些吧?”说这话的时候,我其实很心虚。工薪阶层的父母,能供我读到硕士毕业又资助我出国已经不易,我开不了口要买房的钱。

“不用了,跟你恋爱的时候我就开始存钱了,都办好了,你把心放到肚子里去。”男友一向踏实稳重,为了让我来澳洲,他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

第二天上午,我们一起去见律师。房屋买卖的合同,在悉尼必须有专业的房产律师介入,在开发商和买家之间进行交涉。验明身份之后,律师拿出了几份文件,让我一一签字。

走出律师事务所,澳洲十月的阳光洒在脸上,碧蓝的天空无限高远。南半球的春天已经到来。我便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国度里,在离北京一万公里的城市,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

啃到“学区房”这条萝卜

Carlingford是悉尼西北的一个区,距离市中心不到20公里。我们的新房子便买在这儿。

第一次来这个区,我立刻理解了“土澳”这个称谓的由来。市中心以外,悉尼很多地区都是“乡下”——火车线覆盖不到,公交车仅有一两班,出租车更是不见踪影。人少树多,房屋低矮,商业稀疏,走几里地也看不见一个便利店。

在悉尼,没车就等于没脚,去哪里都不方便。我们从中央车站坐火车,半小时后换到另一条线上。这条线一小时才一班车,终点站就是Carlingford;到站后,乘客稀稀落落地下车。站台末端,铺设的铁轨戛然而止,一张铁丝网上写着“禁止跨越”的警示语。听说政府本来计划将这一站与隔壁大站Epping连接起来,因为附近居民反对,修了一半就搁置了。

步行了十几分钟,我们到了CarlingfordRoad,这条长3.3公里的路横贯东西,两边都是别墅,房号从1号排到247号。我们买的楼花,就在这条街上第一栋推倒别墅重建的公寓楼里。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悉尼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矬子”——摩天大楼仅限于CBD,商业区与住宅区泾渭分明。低矮的红顶独立屋(house)是通用民宅,高密度的公寓楼(unit)是少数建筑。随着移民的涌入,住宅出现缺口,政府便重新规划了一些区的土地性质(re-zoning),使得原本的独栋别墅可以改建成公寓,引发了一波公寓建设的热潮。

很快,在我们这栋公寓楼开工之后,CarlingfordRoad的前后左右都开始大兴土木,几百座别墅地块被开发商高价买走,一栋栋五层小公寓拔地而起。

“这是悉尼最好的一个学区”,男友说:“附近有好几所全州排名靠前的公立小学和中学,以后孩子上学就不用愁了。”与住哪儿读哪儿的Aussie(澳洲本地人)相比,华人移民们极其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在经济上却往往无力承担私立学校的费用,因而顶级公校成为理想选择。买房,是中国人的执念;买学区房,更是中产家庭的宿命。即使到了悠闲低压的澳洲,“学区房”都是悬在辛勤如驴子的中产面前,那条轻易啃不到的萝卜。

2015年夏天,我们在悉尼登记结婚,人生大事尘埃落定。秋天,我们收到了律师发来的房屋交割通知。按照标准程序,我们找了房产经纪人,安排了几家银行做估价。估价取决于市场,不管合同买卖价是多少,贷款额最多只能到估价的80%。

我还没有拿到澳洲永久居民身份,不能工作、没有收入,贷款便由老公一个人申请和偿还。那时,老公的年薪只有8万刀,在全悉尼属于中等水平。好在我们没有孩子和债务,家庭经济结构简单,澳洲联邦银行(CBA)便批准了贷款,每个月需要连本带利还2200刀的房贷,总共30年付清。

在交了第二个10%的房款以及1万多刀的印花税之后,我们这个年轻的家庭几乎没有了任何积蓄。所幸,澳洲政府为了鼓励人民买房出台了一项福利政策,给首次置业者每家1万刀的现金补助。律师帮我们申请了这笔钱,我们自己又添了4千,买了辆二手汽车代步。

拿到新房钥匙之后,老公特意让我来开门,给我这个新婚妻子一点点家的仪式感。新房就像快捷旅店一样简洁:白墙、白砖、白柜子、灰地毯,统一配备的银色厨具和家电。不需要像国内一样买了毛坯房再装修,新房体现了澳洲人的“简单不讲究”,几乎可以拎包入住。

买了洗衣机、冰箱、微波炉和电视机,家电就齐全了。接着,我们去宜家买了家具,又连续当了几个周末的安装工,把板材和螺丝钉变成了沙发、床和柜子。墙上的几个大相框里,挂着我们在悉尼各处拍的婚纱照。门口的小地毯上,写着“WelcomeHome”——朴素的新家就这样布置好了。

搭上火车,投资西北荒地

搬进新房的第二年,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虽然每个季度都能领到政府发的不到两千刀的育儿补贴,老公一个人养活全家、还房贷,也是有些辛苦。一拿到新签证,我便立刻开始找工作。

2017年初,孩子刚刚断奶。再次写简历的我才发现自己已经快三年没有工作了。与其说“重返职场”,不如说是“从头开始”:我在悉尼职场毫无痕迹,在国内那引以为傲的学历和经验,在这里都水土不服。去几家白人公司面试,都因为缺乏本土工作经验而失败。我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托朋友介绍华人公司,暂行过渡。

第一个给我offer的公司,是与我专业对口的媒体集团。年薪只有3.5万刀,悉尼合法工资的最低水平。做了一个月的活动策划,我天天都在“自我身价遭到贬低”与“初来乍到积累经验”的矛盾中度过。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夫妻,“苦”是可以忍受的,“穷”却会把人逼疯。我再次托人引荐,终于在一家实力雄厚的华人企业,找到了一份年薪7万刀的工作。

悉尼的房价,从2013年就开始抬头,到2016年已经呈现飞涨趋势。朋友圈里的房产中介,天天都在用“睡眠收入”来给大家洗脑。有现金的朋友们,也都在一套套的买房。具体数据不清楚,但每套房子每年的市场价,至少涨个5到7万是不成问题的,相当于我一年不吃不喝拿到的全部工资。

投资房产的心,开始蠢蠢欲动。我们已经有了一套自住房,如果还能再有一套投资房,那么以悉尼的租金水平,每个月收到的房租在偿还完自住房贷款的同时,还能余下个几百块,这样一来,跟许多华人“以房致富”的路子一样,我们也可以只付一套的房贷,却拥有多套出租房产。

是个好主意!但是没有现金,一切都是虚幻啊。房产经纪人说,市场好,房价一直在涨,你们可以去找银行重新做估价(Refinance)来套现买房,很多华人都是这么干的。他立刻给我们安排了三家大银行的估价师,重新来我家验房、估价。近几年,我家附近的公寓密密麻麻地建起来,各种商业和生活配套也紧跟其后,又有顶级公校的加持,没想到我们这套自住房的市场价,已经涨到了75万刀,比买的时候足足多了18万!

我们都高兴坏了,马不停蹄地选了估价最高的银行,重新以两个人的名义共同申请贷款。跑了几次银行,等了一个多月,新的户头开好了。多贷出的十几万,银行以现金形式打给了我们;总贷款数增加,月供比以前多了1千刀,刚刚好在我们承受力的区间。

2017年6月,我们沿着西北铁路线,买了第二套房子。首次置业的机会已经用过了,但当时政府还有一项买房优惠政策,就是投资房在65万以下可以享受5千刀的现金补贴。用一位中介朋友的话说,政府为了鼓励人民买房可谓绞尽脑汁,而后知后觉的澳洲人觉得,房子只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等他们幡然醒悟的时候,房价可能已经飙升到买不起了。几年下来,从亚洲涌入的海外资本,已经把平静的悉尼房市搅浑了。

三年前买的自住房,离市中心20公里,优质学区,57万;三年后买的投资房,离市中心35公里,荒野牧场,65万——我们已经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期,但也算是搭上了房价上升的末班车。

交完首付,新的目标又明晰了:我们需要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交一笔1.5万的印花税,还要存6.5万在交房时付给开发商。仅靠我们二人的工资,勉强能够做到。

然而,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来,我们却无法掌控。

煮熟的鸭子,一定要追回来

拥有一套学区房,是我们夫妻内心最大的安稳。不料这份安稳没存多久,就在一次跟朋友偶尔的谈话中彻底破灭。

2018年初,一个刚刚搬到我家附近的朋友带着孩子来串门。提起上学,他们说已经在CarlingfordRoad东边的那排新建公寓楼里买了一套,可以去上全州排名第九的EppingHeights小学。

“那我们两家的学校都是Top10了。”我笑着说。

“你们这个位置,不是应该上后面的CarlingfordPublic吗?怎么会是Top10呢?”朋友很认真地说:“我们买房子的时候查过了,最近这个区人口太多,好学校已经爆满了,所以今年教育部重新划了学区,你快查查吧!”

我赶紧打开手机查学区地图。原来,我家所在的地址,已经被全州第二的公立小学CarlingfordWest划出去了!现在我们就近入学的CarlingfordPublic,在全州排名170,仅仅是个中游学校!

我又朝东查了查,排名第六的EppingWest,距离我家不到1500米,学区范围已经缩小到附近两条街之内了。我们的房子,巧妙地避开了附近所有高排名的小学。

“再买一套”,这四个字像大山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煮熟的鸭子,竟然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飞了。

买学区房,又一次成为了我们家庭奋斗的主题。上网查了一天,公寓贵,少量的别墅更贵。而我们不久前才把现金花在了西北那套投资房的首付上,根本没有实力再买一套。

这个时候,悉尼房价已经从抛物线的最高值开始下跌。很快我们就发现,“抛物线”不足以形容这种跌势,应该用的词语是“雪崩”。

“现在不仅是估价的问题,还有银行贷款政策收紧的问题。”房产经纪人说:“像你们这个区,因为新公寓数量暴增,有些银行已经不再放贷款了,就算批准也贷不到80%。你们得准备更多的现金。”

估价套现失败,我立刻找了一个中介朋友,问她手上有没有好学区的盘。她很快介绍了一个高层公寓,三房要卖到116万,三个月后交房。也即是说,三个月之内我必须准备好至少20%的首付,这是将近25万刀的现金啊!我请她帮我多找几家银行,听说有的民间贷款机构能有办法贷到90%。

几天后朋友回电,说只有一家银行愿意贷款,但只能贷70%;还有一家基金公司可以贷90%,但条件极其严苛,需要花掉8万左右保证金且不予退还。”作为朋友,我不建议你买这套房子,就算你们勉强买下,以后的生活品质一定会受影响。”

“要不转变思路,买个旧房子吧?有老人小孩,两房已经不够住了,我们干脆一步到位买个三房,我也喜欢住独栋。”我边浏览卖房网站,边跟老公说。

挑来挑去,发现一套在CarlingfordWest边上400米的二手别墅等着拍卖。我们立刻约了中介去看房。这套房子上下两层,三个卧室,空间很大。里面的印度租客正在辅导儿子做数学题。

“要不是孩子想换北区的学校,需要钱买新房,业主也舍不得卖这套。”中介滔滔不绝地说着。这套房子附近都是别墅群,除了学校什么都没有。买菜得开车10分钟,火车得先坐公车才能转。

125万。由于是别墅,不仅需要先交10%的首付,六周之内就要完成交割,随后就要交印花税。这意味着我们在一个多月内要准备30多万刀的现金,不像楼花一样可以慢慢存。这套房子是那条街近五年放出的唯一一套物业,买家很多,我们还需要参与拍卖,才有机会买到。

最终,我们没有出价。看了几套旧别墅,我们被市场狠狠教育了一番:在我们这个学区,没有30万现金,什么样的房子都买不到。

绝处逢生,负重拿下第三套房

“悉尼的学区不只我们这一块,要不再往远一点去看看?”我提出了一个思路。

恰好有个朋友也想买学区房,我们商量了一下,可以合资在往西更远的Hornsby区买个旧别墅,推倒重新盖成两个联排别墅,这样下来每人大约90万就够了。老公很快咨询了几家设计建筑公司,发现实际需要花费的资金,很可能远高于我们的预算以及市场报价,整个施工过程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一言以蔽之:我们做不了。

“人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我不是药神》里的这句台词,就是那时候我们的真实处境。

“老公,要不我们把现在住的这套卖了吧?”卖房虽然是下策,也比无计可施的强。

“我们这套不能卖,虽然不在最好的小学里,但比很多区的学校都好多了,周边配套又齐全,一定非常好租。另外中学也是很好的,卖了太亏。”

2018年6月,悉尼的房子已经卖不动了。在遏止房价的呼声中,政府终于不堪压力,出台提高近一倍的印花税政策限制海外买家;银行贷款政策同时收紧,投资者几乎销声匿迹。

“要不就上后面那家?其实也不差。”老公试探性地问我。

“排名170,你愿意去?我从小到大就没上过排名前十以外的学校,我的孩子难道还不如我?”我继续说道:“我朋友都是给孩子上私校,咱们难道无能到连好的公校都不能给孩子?”

“私校的各种费用一年五六万,提前三年就要面试和排队。你觉得咱家能负担起吗?”老公问我。

当然负担不起。但就这样算了吗?像我们这种奋斗了多年才来到澳洲的第一代移民,没有经济资本,上好学校就是让孩子有更好未来的唯一选择。

“要不把西北那套投资房卖了?”打听了一圈,现在不仅找不到买家,价格比买的时候还低好几万,此外已经付给政府的一万多刀的印花税,不给退。

“要不……咱们借钱吧?你小姨不是在新加坡做生意吗?她肯定有钱借我们的。”我终于拉下脸说出了这番话。开口借钱,在我和老公接受的教育中是最难启齿的事情。

“就算借到,150多万的人民币,以我们的工资,一年存不下3万刀,你多少年才能还得完?”老公觉得我病急乱投医。

一筹莫展之时,一套新的公寓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华人区Epping的火车站旁边,一套澳洲顶级开发商的三栋高层公寓开售。附近商业配套一应俱全,离又一所Top10的公立小学EppingPublic仅300米之遥。

我们去看了销售展厅。房子很满意,只是价格仿佛一点儿也没受到房市的影响。高22层的公寓楼,每层六户,只有一套三房,且多数好的楼层已经卖出去了。高一层贵一万,斟酌之后,我们选了15楼:120平米,三房两卫两车位,东北朝向,市区景观,木地板,澳洲顶级家电配置。

156万。

离开售楼处,回家的路上,我一言不发。老公握了握我的手说,他来想办法。

我知道一向争气孝顺的老公心里是什么滋味,也明白公婆为了我们,一定想尽了办法。我们并没有给父母什么,反而在成家之后依然要寻求他们的帮助,真是万般愧疚。

无论如何,2018年7月,我们的第三套房子——一套名副其实的学区房,在曲曲折折之后,终于买到了。

勒紧裤腰带,我们租房吧

买房容易供房难。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两人要存够第二个10%和印花税,还要想办法还掉公婆的钱。不仅如此,更大的问题是:这套楼花要在五年后的2023年才交割,而我的孩子在2021年就要去上小学了。

咨询了学校,没有交割的房产不能作为在学区居住的凭证。朋友说,很多华人花钱买学区内的水电费账单作为地址证明,但我和老公一向本分胆小,这种暗度陈仓的办法,我们不敢用。其实,我们可以先在家后面排名170的那所学校上,等新房交割了再转学。但是我想让孩子一开始就在好学校呆着,免得二年级再转学跟不上,瞎折腾。那么,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租房。

不久之后,我又怀了第二个孩子,家庭负担一点也没有减少。所幸,我和老公的薪水都涨了一次,两个孩子的上学问题,也用一套学区房解决了。经过这一番“缺钱”的洗礼,我也意识到,过日子就是辛勤的点滴,我们这个中产之家,不允许谁花里胡哨。

那就勒紧裤腰带吧。

本来计划在有第二个孩子之后换辆新车,如今看着我们这辆二手现代也不赖,随便剐蹭不心疼,换对儿轮胎还能再开几年。只是个代步工具,能用就行。一个名牌包,够孩子上一个学期的早托班了。一支迪奥口红,够孩子上十次游泳课。做一次美容,也够孩子上好几次音乐课了。忽然觉得不再买这些东西,仿佛反而赚到了。悉尼歌剧院的高级会员,立刻取消掉。以后看歌剧、听演唱会,就上YouTube吧,画质清楚,还能随手暂停。白天把充电宝拿去公司充满,晚上回来充手机、iPad和电脑。电费又涨了,在家随手关灯成为一条新规定。

除非特殊情况,不在外吃饭。我们买菜的地方,也从家对面的商场,变成了开车40分钟的蔬果批发市场——那里的价格比超市便宜五六倍。老公工作这几年一直在带饭,而我喜欢吃新鲜的,每天中午都去餐馆吃,还要顺手点个饮料。一个月下来,光是我的午饭钱就高达四五百刀,实在罪过。我马上买了个饭盒,开启带饭模式。

孩子长得快,新衣服能不买就不买,有几套换着穿就行了。绘本和玩具,一律去图书馆借。交那么高的个人所得税,怎能不享受一下公共福利?日常用品,能淘宝就淘宝——即使算上国际运费,在国内买也比在悉尼买便宜多了,何况悉尼的产品大都也是MadeinChina——怎么划算怎么来。一年一次回国,改为两年一次;一年两次全家出国游,改为一年一次境内游。

但是,孩子的兴趣班,我们一节不落地去;托儿所也是全区最好最贵的一所。两年前给孩子开的教育基金账户,每月200刀的储蓄雷打不动。全家三口的保险费,一分钱也不能少。逢年过节给父母的红包,也不能省。至于我和老公自己,消费欲望几乎为零。

节流以外,开源也很重要。我便开始在国内和悉尼找老朋友,问他们有没有活儿可以做。很快就找到了一份翻译的兼职,做了几个月,人民币薪资实在太低,换成澳元更是惨不忍睹。换了一份在悉尼的平面设计兼职,每周有300刀的收入,虽不固定,也聊胜于无。

老公在白人公司上班,加班费和差旅补助很高,他就经常主动报名,做这些老外们不愿意去做的辛苦工作。

“我总以为结了婚,就再也不用每个月等着工资过日子了,谁知道现在还要不断地算钱。”我用手指划着手机银行里的账单。

“花钱当然要有计划了”,老公说:“我们的儿子马上就出生了,以后也要教他们管理好自己的生活。爸妈能帮多少,这是命;人生还是要靠自己不是吗?”

我点点头,把刚收到的工资的30%,存进了我们只进不出的联名账户。

2019年,我们要养两个孩子,还要准备供三套房子。想到那一个个数字和付款截至日期,我“虱多不痒”地笑了。能有目标并为之奋斗,不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吗?更何况,我们这对而立之年的小夫妻的奋斗,都是为了孩子——孩子就是天啊。

THE END
1.北京楼盘人气榜北京人气楼盘排行榜房天下为您盘点北京最近一个月人气榜排名情况https://m.fang.com/xf/hy_top/hot.html?time_year=year
2.十大房产网有哪些网站房地产信息网房产网站哪个靠谱入选《 2024年CNPP房产网行业十大品牌榜中榜名录》的有:贝壳、链家、安居客、我爱我家、房天下、中原地产、乐有家leyoujia、乐居、房多多、天猫好房等,该名录是以大数据算法、人工智能、客观真实公正统计计算为基础,通过广泛收集整理汇编全球权威资料,综合多家机构媒体和网站公布的排行榜单数据,结合专业独立的调研测评https://www.cnpp.cn/china/list_7040.html
3.北京看房买房app排行榜前十名偏玩手游盒子分享十大北京看房买房app排行榜前十名手机应用,编辑为您推荐手机北京看房买房app排行榜第一名到前5名到前十名的应用。找北京看房买房app有哪些、北京看房买房app哪个好用,上偏玩手游盒子https://m.pianwan.com/s/zj-2755411
4.北京买房网哪个好北京买房网是比较多的,像链家网啊,五八同城买房网啊,安居等等,都是比较靠谱的线上房产中介公司。你说哪个好,个人觉得还是五八同城买房网好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站设置上,五八同城买房网的功能是比较强大的,而且种类也比较齐全,基本能满足各种客户需求。二是它的收费相对实惠些,尤其是比线下的优惠很多。http://h5.m.jia.com/wenda/a-584063.html
5.北京买房助手app北京买房app哪个靠谱买房摇号app北京买房助手app有着各大网站最新最热最齐的楼盘新闻资讯信息,简易清新的程序界面、个性化的手机软件互动作用,好用的购房汇率计算作用,协助你节约很多時间,让您尽早购到心仪的房子。 更新日志 『』对主界面进行了调整,更加美观 『新增』收集了一些近期的数据进行展示 https://www.duote.com/android/399272.html
6.房产网房产信息网,找新房,二手房,租房上乐居硅谷ONE推72折特价房 北京首开拉开降价潮 严重减配、质量堪忧 银川天山国府壹号请你对得起“保交楼” 一眼千年 一世团圆 | “国潮”中秋,营销这样玩儿才够嗨! 南昌中海怎么这么不靠谱?! 总感觉被骗了 兰州海亮公园学府问题竟然这么多! 泉州国贸天琴樾业主拉横幅维权 都是降价惹的祸 直播 进入直播频道 回放 乐http://wh.house.sina.com.cn/
7.北京二手房北京租房北京链家网是提供北京二手房买卖、北京新房、北京租房、北京房价查询等业务的专业房产网站,可为您买卖北京二手房提供帮助,链家网北京站同时具有北京二手房、北京租房及购房问答和百科等频道,还可以在线查询北京二手房价格.买房卖房上北京链家网,让房产交易不再难.https://www.lianjia.com/
8.北京二手房房产网,北京二手房出售,北京买房购房交易信息安居客北京二手房网,为您提供二手房出售,房屋买卖,买房交易信息,多方式找房体验,地图找房,区域商圈找房,地铁房找房等,另外提供别墅出售、公寓出售,查询房价走势,北京二手新房房源信息,请访问安居客房产信息平台。手机版:二手房 北京公积金 历史房价 2024年房价 2024北京房价 北京房产网 北京二手房网 北京租房网 https://beijing.anjuke.com/sale/
9.登录?入口?APP手机版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和即将到来的2025年,是买房的好时机吗? 带着这些疑问,红星新闻记者深入采访多位专家及从业者,试图寻找答案。 现象: 房地产交易量上来了,房价逐渐止跌 刚刚过去的11月份,多个城市房地产成交量数据亮眼。 据公开数据及多个平台监测,北京二手房成交超1.8万套,继续突破去年4月以来新高;上海二手房http://m.pay22.cn/AFI/moa/iDQUp.html
10.一篇文章带你了解国企程序员(超详细)1、买房 拿了北京户口,你就能马上买房了。而没有北京户口,需连续缴纳5年社保(必须是连续,中途中断重新计算)。目前北京房价这行情,个人感觉越早上车越稳妥 2、买车 和第一点买房类似,拿了北京户口,你就能马上参与摇号了。而没有北京户口,需连续缴纳5年社保(必须是连续,中途中断重新计算)。虽然现在摇号几率几乎等于https://blog.csdn.net/hollis_chuang/article/details/124549450
11.北京买房用哪个app看靠谱家装房产区如题,谢谢家人们 https://bbs.hupu.com/44065902.html
12.c7官方网站入口注册下载解答一下c7官方网站入口注册APP下载支持:64/128bit系统类型:c7官方网站入口注册App官方下载(2024全站)最新版本IOS/安卓通用版V13.5.5支持winall/win7/win10/win11(2024安全平台) 官网入口|登录《灵魂战甲》宣布12月将在PC上进行首次测试2023-11-27 10:35:34http://www.sdlhaitao.com/
13.北京到白城的火车k497时刻表查询车友交流提问汉ev23款冠军版605,坐标:北京朝阳,昨晚上到家熄火车表显示续航160,车一晚上没动,今早着车车表显示续航120。开车到单位26公里,到单位显示还有29公里(平均时速70左右,空调25度一档)。各位大佬,帮忙给分析下,这TM靠谱吗,我擦十几年的老司机了,现在给整的开车老得盯着仪表盘 汉EV车友圈2023-12-28 2回答收藏https://www.dongchedi.com/tag/ugc/15657739
14.2024年北京各区房价情况如何?石景山区内买房选哪个楼盘好?石景山区内买房选哪个楼盘好? 随着北京发展的越来越好,人们也更愿意在北京买房,城市买房选择空间很大,首先购房区域就是大家要优先考虑的。确定区域前先来了解一下各区房价情况。目前北京各区域房价情况:西城区04月新房均价139800元/㎡、东城区04月新房均价116500元/㎡、朝阳区04月新房均价96117元/㎡、丰台区04https://m.loushi.com/bj/zixun/78013.html
15.北京新房房价北京新楼盘位置北京售楼处销售价格北京购房网为您提供精准的北京购房政策、北京房价、北京新楼盘信息,北京买房找北京购房网。http://bj.goufang.com/
16.北京买房北京房产网北京购房找吉屋网北京吉屋网是专业提供北京购房政策、北京新房房源信息、北京房价、北京楼市的北京房产网平台,更为您免费提供北京买房购房优惠折扣,助您轻松购得心仪房产。https://bj.jiw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