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走在齐鲁大这片秀美的地方,被她厚重的文化底蕴所折服,却可能忘了去唤醒那经历风霜的古村镇,也许这里的古村落不像江南小镇的婉约灵动,别具爽朗豪放,在这里可探访流水人家,享受田园生活,或是逛逛清明时节的街市,体验着北方特有的古镇风情。
1.朱家峪古朴的家园
知道朱家峪,是因为热播的电视剧《闯关东》剧中主人公的老人家,闯关东的出发地也就是朱家峪,这个距济南40公里,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有着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的美誉,今天的朱家峪仍保存着明清古时期的建筑,称作中国北方山村的活百科全书。
这里原本称作城角峪,明洪武初期,朱氏到这里定居,因朱氏与皇帝朱元璋同宗,所以更名朱家峪,从此开始了600年的沧桑历程。
走在老街上,寺庙楼阁,古桥古文化遗址等景点星罗棋布,四面青峰隐隐,西中碧水悠悠,长白,胡山诸峰映带如画,村落不大,却极具历史文化韵味。
从山脚下的新村穿过那古老的门洞便会如时光倒流一般,叫我们带回那旧日的年代朱家峪的水景房,房屋、石桥和石板路不再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从进村的第一道门礼门开始,便保留至今的明代始建的古道,山石铺在古道的中央,嵌有两大块青石,形似铁路,你们形象地称它为双轨古道,早年村里就规定,走路必须靠右行,两古道自然也分成了上下行,这与今天的交通规则不谋而合。
走在周村古商城,恍惚间仿佛看到了一处古代的商业街,石板铺就的街上青砖小瓦的店铺,汤金牌匾的老字号,当堡药店茶楼染坊可在古玩,依稀可见曾经的繁华与喧器。来到周村,自然要尝一下这里的美食,周村最出名的特产是周村烧饼,买点烧饼做伴手礼是必须的。
2.艺术街区
近年来,当地投入巨额资金,对小镇进行保护开发建设,镇里新开发了1898啤酒联合国,横田艺馆,正经银行会馆,国际青年旅社,德国别墅区,小镇一锅等,形成了文化旅游和创意园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德文化交流中心,山东影视拍摄机地,中国油画院山东创作教学学习写生基地,山东艺术学院写生教学学习基地。
现在在大城市生活久了,很多人都想去景色美丽的古典村落看一看,在山东省境内有着不少美丽的村庄,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竹泉村
竹泉村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境内,这个古朴的小村落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村庄依山而建,放眼望去遍地都是翠绿的青竹,村民们和泉水为伴,用石头做房,绝对是北方桃花源式的村落典范。
朱家裕村
朱家裕村是山东省唯一的历史文化名村,这个村子自明代已老历经了六百年的沧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到处都是古典格局,每年有大批游客和学者来到这里观赏。
烟墩角村
这个村子在荣成市,是一处风景秀丽,依山傍海的宁静村落,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很多在其他地方见不到的美丽景色。
在每年的十一月到来年三月份,有数千只天鹅从西伯利亚飞到这里过冬,这个村落,也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鱼鸣嘴村
这个村落位于青岛,三面环海,在这里随处可以看到美丽的海上景色,而且大风卷起波涛,颇有千军万马奔腾之势,景象非常壮观。
青山村
青山村也和烟墩角村一样,依山傍海而建,这里有古村落,渔港,海洋,还有大山,简直就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渔村,各种景色交相呼应,给人一种置身于仙境的感觉。
临沂常山庄村:
昔日断壁残垣今日影视基地
常山庄村,属于沂南县马牧池乡,沿沂南县城北外环一直向西北方向大约25公里处。这里有古朴的村落、幽深的石板巷、石板桥以及残破的老石屋、茅草屋,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至今仍保持着战争年代历史风貌。电影《沂蒙六姐妹》、电视剧《沂蒙》和电影《斗牛》都在这里拍摄,它仍保留着乡村原始的静谧。
武松打虎是不是在山东阳谷县?如果是山东,那阳谷县城在如今看来也就是个古朴的村庄。要那样的话,武大郎,潘金莲,西门庆他们都是这里人?那可好玩板了。去,先找潘金莲潇洒潇洒去。
接下来更热闹了,这水泊梁山也在山东?当年一百零八条好汉就在这里聚义厅,忠义堂?这是个什么山,这么神奇?那个水泊梁山对如今来说也就是个村庄而已,去,到聚义厅坐一坐第一把交椅?
山东,还真是最古朴最有特色的村庄最多的省份之一。
自兰州新区被批复为国家级新区以来,已经9个年头过去了,但是对整个新区的面貌来说,并没有特别大的改变。兰州新区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甘肃省层面都是大力扶持的,但是总给人一种有心无力的感觉。国家级新区名号的加持,也并没有将兰州新区推上发展的快车道,相比于其他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步履瞒珊。
一方面是由于兰州新区地处大西北,相比于沿海新区,没有发达的交通,没有广阔的市场,吸引投资的能力比较薄弱。兰州新区除了从老城区搬迁出去的几大公司之外,很少有其他大型企业投资建厂。没有企业作为支撑,就没有就业的岗位,没有岗位也就吸引不了人才就业。人口量上不去,建再多的商品房也没有人去安家置业。
另一方面甘肃省的经济无法支撑整个新区的快速发展。甘肃省本来就是一个欠发达的省份,经济实力较弱,仅凭甘肃省的力量相对来说有限。
但是,兰州新区虽然发展较为缓慢,但是从兰州新区的战略地位上看,发展兰州新区是兰州市乃至甘肃省的重中之重。所以,前路不管有多么艰难,
兰州新区也会拼尽全力去发展。
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市秦王川盆地,距离兰州市70公里,是甘肃省下辖的国家级新区。2010年甘肃省设立兰州新区,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为国家级新区,是西北第一个,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地处兰州、西宁、银川3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是甘肃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门户。
兰州,因取“金城汤池”之意,又称“金城”,是甘肃省省会。在2017年的全国城市综合评比中,兰州被评定为二线城市。GDP2500多亿,人口也只有400万左右。该城市一直以“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作为自己的旅游宣传口号,是内陆地区连通青海、新疆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兰州新区自从设立后因其地理位置特殊,经过多年发展一直没有起色,一直被诟病,有被称为新“鬼城”的说法。最近几年兰州市加大了对新区的招商引资,像吉利这样的大型企业开始入住,并建了教职园,有十万多的师生迁入,逐渐有了起色。房价也从刚开始的三千多逐渐上涨到五千多,房价的上涨也侧面说明了城市的发展潜力。但是小编觉得买房看地理位置,最重要的是方便自己上下班,还有考虑未来孩子的教育问题,需求不同,买房的位置也就不同。如果你想在新区发展,可以买套房,如果在市区,确实没必要去新区买房。
兰州新区是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经过十年的发展,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有了质的变化。城区道路多数是双向十车道以上,基本不堵车。老城区堵车出行那简直是可歌可泣[捂脸][捂脸][捂脸]。房价五六千压力不大。亚洲最大的铜箔产业群已经形成。西北最大的绿色化工园区已建成投产。西北最大的职教园区已建成。十几家高职院校已开学!!
别看今日冷清,明日就是繁华
从这些方面来看兰州新区未来的发展
希望点个赞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2012年8月20日,兰州新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是中国的第五个新区,也是广袤大西北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实质上,兰州新区的最初动议,就是因为日益膨胀的兰州老城区——城市化已经无处腾挪。在黄河谷地内,兰州老城区一字排开,形成了一个狭长的城市带,两山夹一谷的自然地理屏障,成了兰州绕不开的发展障碍。
在兰州城区以北50多公里外,一片名为秦王川的高原盆地,至此成为开发热土。这片区域方圆821平方公里,只有16万人口,工业化程度近乎为零。对新区的定位是如此之高大上,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从一张白纸,到一个增长极。很多初到兰州新区的人,都不免惶惑:这片土地上,能生长出工业森林吗?
2013年,新区引入大秦工程,每年4.43亿立方的调水量彻底解决了这里的干旱缺水问题,使得营建一个产业新城的自然条件万事俱备。兰州新区的“6+4”产业链,依托于兰州这个老工业城市的积淀,已经渐成体系,负重的兰州老工业项目,正逐渐通过“出城入园”,焕发新的生机。除此之外,光电产业、绿色环保家装、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以及石油化工等产业,也都依托与已有基础,实现了产业升级。在六大产业链基础上,四个专业产业链——现代物流、大数据、农产品加工和文化产业也无中生有地初见雏形。
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秦王川国家级湿地公园、新区水系、道路绿化、南北山生态建设为核心,以及“一心两圈”绿色生态屏障的格局,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8.5万亩,2号生态湖、百花公园和迎宾公园已建成使用;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4号生态湖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每到冬季,群鸟嬉戏,野鸭云集,生态环境十分优美。为此,还带来了大量的休闲购物人群。
逐渐凸显的区位交通:兰州新区拥有中川国际机场,三条高速联通市区,西北首条兰州至中川机场的城际铁路已开通。连接兰新和包兰两大铁路干线的连接线,中川至马家坪段和新区北站已经建成投运。另外,新区投建的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其规模将是现运行的兰州中川机场T2航站楼的6倍,建成之后,意味着可达到3000万人次的吞吐量。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兰州新区陆续引进了武汉长飞年产200万芯公里光纤生产项目,中铁二十一局新型材料生产项目、科天集团绿色水性聚氨酯项目、甘肃万嘉和美悦优选保税商城、绿地智慧金融城、奥特莱斯商业广场、兰州国际嘉年华主题乐园项目、西部恐龙园项目等38家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并打造产业孵化大厦,为众多小微企业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
初步形成产业集聚:目前,兰石高端装备、四联光电、科天集团等45个大的产业项目已建成投产,正威电子信息产业园等164个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部分已建成投产,甘肃移动“丝绸之路大数据产业园”、兰州新区“飞地经济”产业园、兰州新区紫金绿色农贸产业园、文化旅游产业园,文化旅游产业还被定为兰州首位产业。由此可见,产业集聚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另外,中德产业园要把德国的新材料企业引入进来,中韩产业园要做跨境电商,在新区的综合保税区,中国和马来西亚的++食品认证和生产产业园,也迎来了最好的契机。
服务配套能力得到提高:兰州新区核心区120平方公里的基础配套已基本建成,累计开工建设城市道路619公里,已建成通车382公里。引进建设兰州实验幼儿园、兰州一中绿地实验学校、省人民医院新区分院、省体育馆、长城影视等一批优质教育、医疗和文化项目,华联超市、兰石宾馆等12个大型商贸服务项目建成运营,彩虹城、兰石等5大商圈初步形成,餐饮、住宿、商贸、娱乐等生活性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有力促进了产城融合发展。
兰州新区核心区120平方公里的基础配套已基本成熟,更让人惊喜的是,明年将有5万人迁入新区,新的移民大潮,指日可待!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纵深推进,西北地区的经济空间将迅速打开,成为走向对外开放的前沿,形成与中亚、西亚、欧洲以及东南亚等地区经贸、文化和旅游核心枢纽,兰州更具有重要的核心和枢纽的支撑点地位。
正是这样的后发优势,“十三五”期间,新区的GDP要达到400亿,年均增长18%,工业产值要达到1000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年均15%。这成绩到时候是十分喜人的,同时我们也相信:对新区而言,别看今日冷清,说不定明日就是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