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劲波烦心事:真房源难题、招聘陷阱与自营焦虑。
仅仅在一个月前,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在“全行业真房源”誓师大会上,还信誓旦旦地宣称,“58永不自营,这个期限是100年”。但在10天后,58同城就宣布以10.68亿元入股房产中介我爱我家,获得后者8.28%的股份。
非止如此。7月2日,姚劲波参股的公司又战略入局汽车经销商庞大集团,庞大曾因监管部门立案调查,陷入资金困境。更早之前,58同城还深度参与到速运、家政、装修、二手车等下游垂直领域,或投资或自营,在O2O领域大量布局。
对姚劲波来说,要平台,更要自营,这才是真道理。但是,困扰仍接踵而至。
“58同城,骗子横行”,蓝领招聘领域与线下服务行业的虚假信息、诈骗陷阱,如同电商假货一样难以根除,屡屡引发大众和媒体质疑。有媒体统计近3年来法院判决案例,超过5000人遭遇58同城上虚假招聘信息诈骗,涉案金额上亿。
更令姚劲波焦虑的是,最大潜在客户竟与竞争对手链家联手,强力转型做平台。为此,姚劲波拉来此前参与抵制58提价的中介客户们抱团开会,誓言“全行业真房源”。
在这场抱团大会上,姚劲波表态“58同城永不做自营,这个期限是100年”。但在房产之外,58早已将触角延伸到多个垂直门类的交易环节。
喊喊口号?
2018年一季报发布后姚劲波称,“尽管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交易量处在较低水平,但我们的房产业务依旧逆势增长”,58同城继续巩固国内最大房产信息平台地位。这是事情的A面。
事情的B面是,从58房产信息上线开始,“假房源”就如影随形,从未根除。因而,“全行业真房源”的口号,远非平台加强审核、行业自律那么简单。
对58同城而言,由于不介入交易环节、仅作为信息发布平台,房产业务收入主要依靠中介缴纳端口费,以及类似百度搜索竞价排名的收入。平台展示位有限,每个缴费者都想获得更多用户。竞争之下,要么花更多钱将排名提前,要么提供更优质的房源。优质的房源毕竟有限,中介们就“各展所能”,提供真假难辨的房源信息,以达到最大获客的目标,线上“假房源”由此而生。
在安居客平台上也有类似情况:一套同小区同户型标价偏低的房子排在搜索结果首位,发布消息的中介表示早已成交,这个是他自己“忘记从后台操作删除”。
真房源是行业要求,但对真房源的定义认知始终很难统一。以最严格的“房子真、价格真”来判断,平台不接触房产交易,控制不了房产价格,无法保证严格意义的真房源。但对用户来说,最严格的这个定义,才符合实际利益。
此外,从商业角度讲,作为客户的中介公司与58平台的利益诉求不同,面对假房源的态度必然不同。从平台角度讲,“全行业真房源”最符合理想,用户满意,客户公平竞争付钱;当然,若房源有真有假,用户不满意,客户竞争付钱,也可以接受。
对抱有改变行业理想的姚劲波来说,真房源也许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但从现实角度看,解决真房源问题面临的阻碍却难如登天。
纯自营模式的链家,曾以真房源自傲。转型后的贝壳找房能否继续保持,同样不容乐观。中原地产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不管贝壳找房还是链家,一旦接入第三方房源,都会面临跟58平台一样的问题。
但在亿欧创始人黄渊普看来,房产领域目前尚未建立起足够的用户信任度。相比“接地气”的58同城,贝壳找房没有历史包袱,“长期而言58更可能吃亏”。
“欺诈”窘境
58同城的招聘业务崛起于2017年,受此推动,当年公司股价翻番。
姚劲波对此信心满满,他说,58同城在蓝领招聘市场已经绝对领先,成为国内最大的蓝领招聘平台。
中国蓝领招聘平台的主要竞争者为百姓网,后者2017年营收为4亿元。即使全部算作招聘收入,也仅为58同城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58同城在蓝领招聘领域的这个绝对领先,是超过90%的市场份额。
这一数据也超过专注白领招聘业务的同行。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以及刚刚登陆港交所的猎聘网,2017年的总营收分别为29亿元、19亿元和8亿元。事实上,据姚劲波宣称,早在2017年第一季度,58同城的招聘业务收入就已超过国内专注白领招聘的公司。
与高收入、高份额相伴的,是媒体对58同城招聘业务“虚假信息”、“诈骗陷阱”的不间断报道。2017年8月,法制晚报统计显示,2008至2017年的10年间,国内11个网络招聘平台中涉及的261刑事案件中,58旗下平台占据了252起。
对媒体的批评,58同城的官方回应堪称积极,比如进行整改、推出求职者保证计划、先行赔付严格审核等,但始终鲜见实质的改善。业内人士认为,蓝领招聘行业的现实处境与分类信息免费模式双重弊端,再加上58同城在该领域的垄断性存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该公司的虚假信息问题,导致58短期内更难走出招聘欺诈的指责。
此前,姚劲波回应BOSS直聘李文星事件时的话,很能说明这种“根子不在网络,在线下”的窘境。他表示,中国的互联网黑产从业者大概100万人,每年产值1000亿元(相当于腾讯去年的收入)。每一家平台公司都要面对这样的难题,包括淘宝也一样,现在在淘宝里也有人在做黑产,阿里的办法也只能是堵。
58方面现在采取的措施,无论是全方位认证企业还是建立黑名单名册等多项措施,也只能做到最大限度去堵漏洞,很多问题是社会问题一直长期存在,只是现在反应到了平台上。
这口气听起来是不是和马云当年回应淘宝假货问题时很像——我们的假冒伪劣投诉率是八十六万分之一,远远低于线下实体店……
平台与自营互搏
在6月12日的“全行业真房源”誓师大会上,姚劲波表示,“58永不自营,专业服务全行业”。但在房产领域之外,通过投资和收购,58同城对下游垂直领域的布局,早已开始。
2013年上市后,鉴于分类信息行业的发展局限,58同城开始向垂直行业渗透,建立自营网络。给外界的的感受是,58不甘于只做流量平台,开始介入交易环节。尤其在合并最大竞争对手赶集网后,走出一条与原本分类信息平台的定位截然不同的路。
据创投数据服务商IT桔子统计,58同城在垂直领域的布局企业超过50家。这其中包括独立分拆的58到家、58速运、瓜子二手车,参股投资的途家、e代驾、土巴兔、我爱我家、庞大集团、呱呱洗车、大虾来了、美到家、点到按摩、58月嫂、驾校一点通等。
亿欧创始人黄渊普认为,58进入的分类信息行业面临信息真伪难辨、服务标准参差不齐的天生弊端。这种布局和天猫做商超类似,“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必须自己去做”。他还以美团外卖为例,网络外卖兴起之前,线下外卖市场不成气候。而美团和饿了么现在已经将这个市场做到了日均3000万单的规模,“把这个逻辑放到58在垂直领域的自营同样成立”,黄说。
但不容忽视的是,信息服务平台在进入自己客户的领域后,无论出于“完善行业标准的初心”还是“打造商业闭环的野心”,都有与客户争利、带来不公平竞争的隐忧。
黄渊普把这种冲突看成一种动态平衡,冲突的本质是分利。在利益总量固定的情况下,势必互相倒逼,平台要提高效率,线下要提升服务水平,彼此互相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垂直领域的自营业务中,由于58兼具平台背景,员工或合作者处于弱势的地位,很容易成为平台发展的牺牲品。2015年,58到家和美甲师们就因更换协议问题闹出纠纷。至于更换协议的原因,58到家称是因为前任领导失职,给员工的承诺过高导致公司无法兑现;美甲师们则抱怨这等于“变相降低收入”。也有媒体分析认为,此举“或因财报难看致削减成本”。”
既做平台,又不放弃自营,链家的左晖曾念兹在兹,姚劲波同样亦步亦趋。在“永不自营”的承诺发出后两周,58同城宣布入股我爱我家,一周后又宣布收购国内汽车销售上市公司庞大集团股份。在扎根垂直领域的道路上,姚劲波从未想过停止。